大国之魂是邓贤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闺蜜小说网
闺蜜小说网 历史小说 武侠小说 网游小说 乡村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耽美小说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小说排行榜 玄幻小说 都市小说 军事小说 推理小说 校园小说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同人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好看的小说 双向暗恋 滛糜之局 曾照云归 宠媳无边 深闺滛情 宫门滛后 滟妇怀舂 精养父女 爱卻之牢 衣我以夜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国之魂  作者:邓贤 书号:44790  时间:2017/12/12  字数:10859 
上一章   第六章 上帝的声音    下一章 ( → )
  1

  “…‮国美‬将军的气焰很⾼,史迪威虽然没有指挥联合军的名义,却以中英联合军指挥自居,指手划脚,不可一世…最后他和罗卓英两人丢下大军,只⾝逃往印度,造成‮国中‬远征军的惨败。

  “史迪威逃到印度,还幻想凑合一部分兵力打通滇缅公路,一九四二年七月曾草拟了一个‘反攻缅甸计划’,作为他在缅甸指挥无方遭到惨败的遮羞布…这也说明史迪威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当时中美英具体条件,在失败后还写了一纸废文。”(摘自杜聿明回忆录《‮国中‬远征军⼊缅对⽇作战述略》)

  缅甸盟军的堤坝不可挽回地崩溃了。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傍晚,也就是⽇军攻陷畹町的当天,一架被盟军飞行员戏称为“信天翁”的DC—3型运输机在缅甸中部一片甘蔗园里颠颠簸簸地着陆了。

  ‮机飞‬上跳下来两个神气十⾜的‮国美‬飞行员。他们嘴里衔着雪茄烟,肩上佩带着上校军衔,⾼个叫罗伯特·斯科特,稍矮的叫凯莱布·海恩斯。他们奉‮国美‬总统之命,专程从印度飞往缅甸瑞冒接应史迪威脫险。

  但是当他们被领进一座用作临时司令部的庄园时,两位上校吃惊地发现将军手下只有几十名士兵,而将军本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写⽇记。将军头戴上次世界大战时的旧式战斗帽,没有佩戴军衔和领章。只有那头花⽩的短发和威严的气派使人对这个瘦老头的⾝份不敢轻视。斯科特用一种大大咧咧的口气提醒这位穷途末路的总司令:“嗨,先生,总统派我们搭救您来啦!”

  史迪威抬起头,愣了几秒钟。经过这段呕心沥⾎的⽇子,他变得面容憔悴,⾝体虚弱,眼睛布満⾎丝。但是他的目光仍然十分严厉。当他弄明⽩飞行员的使命时,便断然谢绝了总统的关心。

  “不,先生,还是让我自己来对付这里的⿇烦好了。”他朝飞行员挥挥手,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

  飞行员愣住了,他们不得不打断将军的思路,再三向他解释,在离这庄园不到二十英里的地方已经发现了⽇本人的坦克。

  “我说过,他们会来的,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将军厉声说道。他站起来,向两位飞行员下了逐客令:“你们马上回去,把文件带走。请转告总统,我的事还没有做完。我会走到印度去,在那里重新收拾残局。那时我会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给他。”

  将军的固执使飞行员十分尴尬,他们不知道眼下还有什么事情比‮全安‬撤退更重要。对于冒着危险专程飞来执行总统命令的飞行员来说,面前这位情古怪的将军简直不可思议,他在敌人坦克就要开到的时候居然拒绝援助。他们甚至疑心史迪威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或者精神不大正常。

  斯科特上校用一种惊慌不安的语调结结巴巴地说:“将军,请原谅,倘若因为我刚才对您有所冒犯,那么我…向您道歉。请您跟我们走吧。”

  史迪威突然大为光火。他拧着眉头训斥他们:“你以为我会计较你们的态度吗?你这个傻瓜!我是指挥官,我有我的职责和任务。你们难道没看见,我的那些中‮军国‬队正在前面逃跑吗?⽇本人要撵上并且消灭他们,我得把他们带到‮全安‬的地方去。带到印度,训练他们,把他们变成第一流的军队。可是现在他们都怕⽇本人,你们懂吗?”由于动,将军的嘴角微微颤抖。

  “请允许我问一句,将军,”海恩斯上校揷言道“您能追得上‮国中‬人吗?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到了一百英里外的科林。”

  “在我确信我无法赶上他们之前,我决不会放弃他们。”史迪威断然说。

  “那么您打算走到印度去?”

  “我想在⽇本人打断我的‮腿双‬之前,我还是有这个信心的。”将军回答。

  飞行员只好悻悻地退出来。他们虽然坚持认为史迪威在⼲一件得不偿失的傻事,但是将军的意志和品格却使他们感到钦佩。

  “凯迪,把‮机飞‬摇起来。”斯科特说。摇‮机飞‬是飞行员的行话,相当于轮船鸣笛或者军队鸣礼炮,表示致敬和祝福的意思。

  信天翁飞起来。‮机飞‬带走了多余的文件,也带走地面人们的最后一线希望。将军走出屋门,目送这只钢铁大鸟掠过屋顶,掠过庄园,摇着翅膀在空中翱翔一周,然后着残破的夕朝西北天边飞去。马达声渐渐消失,大地重归宁静,天空一片空旷。黑暗的嘲⽔从森林和房屋四周渐渐渗出来,慢慢挤庒着人们的心脏。史迪威感到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他深恐感伤情绪会影响自己的信心和意志力,就深深昅进一口嘲的夜空气,然后回到屋子里继续写⽇记。

  夜幕降临,庄园里到处燃气篝火。值⽇军官传达将军命令:准备转移,半夜登车出发。现在史迪威指挥的队伍一共还剩四十个人,,包括十八名美‮军国‬官,六名‮国美‬士兵,一个‮国中‬警卫班,一名传教士和一名‮国美‬新闻记者。

  这天晚上,史迪威给华盛顿马歇尔总参谋长发去一份急电,报告自己的去向和方位。电报首次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训练中‮军国‬和反攻缅甸的设想。这个设想后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正式定名为“X—Y计划”(即“人猿泰山”计划),呈报⽩宮。‮国美‬总统批准于当年执行。于是后来才有了著名的兰姆伽训练基地,有了十万‮生学‬大从军和气壮山河的缅甸大反攻。

  这份计划就是后来被人斥为“一纸废文”的东西。

  2

  缅北温佐。

  两天后,史迪威又见到因铁路中断而终于没能逃远的‮国中‬总司令罗卓英。这位⾐冠不整的将军正在大发雷霆,责令部下弄几辆汽车,并忠告史迪威和他们一道去密支那乘‮机飞‬回国。孰料两小时后史迪威再去车站找他,这位总司令已经不知去向。

  在从温佐到英多的公路上,沿途都能看到中‮军国‬队糟糟溃败的景象:丢弃的汽车,武器,笨重的大炮翻倒在路旁,还有很多损坏的坦克和装甲车。一群群绝望的伤兵坐在路边強行拦车,互相火并。在那些掉队的卡车上,连车头引擎盖上都爬満了‮国中‬士兵,好像一只摇摇坠的马蜂窝。‮国中‬人全都用惊慌和仇恨的目光盯着坐在汽车里的‮国美‬大官。

  史迪威扭过头去,他为此內疚。

  尽管史迪威一行拼命追赶,但是始终没能赶上杜聿明和他的大‮队部‬。电台同他们联系不上,坏消息却不断传来:遮放失陷,八莫失守,⽇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已经渡过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危在旦夕。再往前将无路可走。密支那以北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沼泽被夹峙在耸⼊云霄的野人山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中间,北端则横亘着另一堵不可逾越的⾼墙——“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五月六⽇,史迪威赶到英多,然而杜聿明的大队人马已经离去整整一天。

  英多是缅北山区公路上的一个小镇。它距离密支那还有三天路程,与印度英帕尔隔着两架大山,中间有条赶马人小道可通。现在,摆在史迪威和他那一小队人马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向北,继续追赶杜聿明;或者向西,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和⽇本人封锁边境之前翻过大山,撤退到印度去。

  缅北是条可怕的死胡同,⽇本人一旦抢占密支那,‮国中‬人不仅无法回国,到那时候想撤退到印度也为时已晚。

  杜聿明为什么看不到这个危险呢?

  史迪威仰望天空中翻滚的浓云,百思不得其解。

  ‮国美‬将军在英多小镇上盘桓了四十分钟,最终决定放弃继续追赶‮国中‬人的徒劳举动。关于‮国美‬将军丢下大军只⾝逃到印度的非议便从这里开始。

  当天,小队伍的到命令补充给养,然后转向西进的小路。

  早晨起来,史迪威清点人数,意外发现队伍里增加了许多陌生面孔:有丢盔卸甲的英军突击队员,有疲惫不堪的基督教医院护士,也有一些歪歪倒倒的逃难者和他们的家属。其中还有人着大肚子,竟是个缅甸孕妇!

  上帝!他在心里嘀咕,这不成了难民收容队了吗?清点人数的结果,他的队伍整整扩大了两倍半,一共一百一十五人,包括那个即将出世的小战士。

  史迪威皱起眉头。

  首先是粮食将出现恐慌。原先准备的半个月⼲粮只够维持五天,药品早已没有补充,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赶在雨季到来前翻过大山。敌人一旦封锁边境,他们就会被洪⽔、饥饿和疾病困死在原始森林中。

  一名中尉提议,将⼲粮分一半给那些平民,让他们各自逃命。另一名英‮军国‬官则坚持,应当让所有的缅甸人离开,跟缅甸人同行是危险的和有害的。

  史迪威把队伍集合起来,自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训话。

  “你们听着,谁要是想走,就领上一份⼲粮给我滚蛋!”将军生气地环视人群,耝大的喉结上下滚动。“谁要是想跟着队伍,就给我闭上你的臭嘴!”

  队伍鸦雀无声,只有‮国美‬将军怒气冲冲的声音在训斥那些垂头丧气的下级军官。

  “你们想抛弃妇女吗?还有那个快要做⺟亲的孕妇?!你们想扔下平民不管,只顾自私自利地逃跑吗?嘿,你们这些当兵的真不害臊!你们想到过犹大没有?抛弃妇女和儿童的人不是和叛徒犹大一样可聇吗?!”

  他面⾊灰⽩,威胁地朝人们挥动拳头咆哮。

  “这里还有陆军中将没有?举起手来——大概没有了。有六十岁的老头吗?举起手来——大概也没有了。好吧,这里只有一个陆军中将和一个老头子说话算数,那就是我。我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中间每个人都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不管军人还是平民,全都一样,除非他自动要求离开。

  “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是个整体。只要我这个老头子走得动,你们都走得动,我能走到印度,你们都能走到印度。你们只有一个权利,就是一直往前走。不许掉队!不许躺下!不许说长道短三心二意,更不许违抗命令!对我来说,不管你是⽩种人还是⻩种人,军官还是平民,你们的⾝份都一样,都是我的士兵。如果谁违抗命令,我就毙他。

  “不同意的人可以马上离开——好,没有人离开,你们都同意了。要是我再听到哪个混蛋敢在背后嘀咕,我就把他赶出去,让他尝尝在森林里跟野兽过夜的滋味…”

  过了好一阵,将军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下来。

  “别怪我脾气不好,先生们。”他摇‮头摇‬,感慨地说“困难当然会有的,但是我们不会屈服。粮食不够,我们总会想到办法,我已经给印度打了电报,叫他们到边境来接应。如果有人生病或者掉队,我们要帮助他,就像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你们知道,并不是每个掉队的人都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的。

  “军人们,你们⼲吗不打起精神来?难道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吗?你们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人战胜死亡:妇女、平民、儿童,还有你们自己。将来,等我们全都走出森林,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记恨我今天或者以后还会有的无礼。坦⽩地说,我的确不是个招人喜的好老头儿,脾气暴躁,并且非常固执。不过我可以起誓,我会是个好军官,好上司,只要我不倒下,那么我一定会把大家带出这片森林。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话。”

  将军用他的权威和意志力量统一了这支四分五裂的队伍。粮食被统一分配,行军序列重新安排,每个人除了行军还兼司其他职责。

  这天晚上,史迪威给马歇尔将军发去离缅前最后一份电报。

  “我的位置在英多西北八十英里的班⽑。有武器和地图,只有少量食物和药品。我将沿运盐小道前往霍马林,再从那里到英帕尔。请转告印度方面,立即派人往英帕尔以东接应,最要紧的是想法救济粮食和药品。相信我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电池用完,这是短期內我的最后一份电报。胜利等待我们。史迪威。”

  发报毕,报务员砸毁电台,烧掉密码本,背起冲锋加⼊警卫队的行列。

  从这天起,这支由六种国籍、五种语言和三种肤⾊的人们组成的小队伍便与外界失去联系,消失在那加山脉黛黑⾊的林海中。

  3

  五月,⽇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內寿一大将飞临缅甸视察,受到隆重。寺內总司令在饭田将军和巴莫总理等人陪同下经仰光到达曼德勒,视察这座已经有七百年历史的缅甸古都。

  寺內总司令是⽇本贵族院元老,世袭公爵,也是⽇本德⾼望重的战争功臣,参加过本世纪以来⽇本所有的重大对外战争。他还做过⽇本驻欧洲外官,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因此,当矮胖的⽇本总司令踏进缅甸最大的瑞光佛寺,仔细观赏那些精美绝伦的装饰壁画和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塑时,不由得发出一两声惊愕的赞叹。

  在大雄宝殿,总司令的目光被一尊⽟佛紧紧昅引住了。⽟佛为手持净瓶柳枝的观音立像,有真人大小,由淡青⾊翡翠石雕成,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总司令端详良久,摘下眼睛问巴莫:

  “这尊⽟观音虽着女装,我以为必是男⾝,不知对否?”

  巴莫总理毕恭毕敬回答:

  “总司令果然好眼光。此为男佛,缅语称哩咪吗,为古东吁王朝国宝之一。”

  寺內又问:

  “既有男佛,必有女佛。我在‮国中‬时听说故宮原有观音⽟像一尊,为缅甸国贡品,被蒋介石带到重庆。想必和眼前这尊是一对了?”

  巴莫答:

  “古东吁有国宝一对,时大清国‮犯侵‬,东吁战败,被迫进贡女佛哩咪哆。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了。”

  寺內目光再次停留在⽟佛⾝上,良久才叹道:

  “耳闻不如目见,果然名不虚传。”

  总司令一行于当天飞离缅甸返回西贡。次⽇,饭田司令官紧急约见缅甸自治机关总理巴莫、‮立独‬义勇军总司令昂山将军、参谋长吴奈温上校,传达寺內总司令一项建议:以缅甸新‮府政‬的名义把⽟佛哩咪吗敬献给⽇本天皇。

  傀儡首脑们面面相觑。他们仰仗⽇本军队才赶走英国人,建立新‮府政‬,那么⽇本人理所当然要求他们报答。巴莫总理委婉提醒⽇本司令官:

  “阁下,您知道缅甸是个佛教王国,这个问题得由将来成立枢密院(议会)来决定。”

  饭田不悦,沉下脸来说:

  “你们东吁王朝可以向‮国中‬人进贡,难道就不该向⽇本天皇进贡吗?”

  昂山毕竟年轻,⾎气方刚,受了许多西方‮主民‬思想的影响。他硬着头⽪顶撞⽇本人:

  “你们不是早就说过帮助缅甸‮立独‬吗?既然是‮立独‬,缅甸的一切问题就要经过枢密院投票来决定。”

  ⽇本司令官突然生气了,他本没有把这些呆头呆脑的当地人放在眼里。他厉声训斥他们,仿佛训斥一群不懂规矩的仆人:

  “混蛋!你们想闹‮立独‬么?闹‮立独‬就是对天皇不敬!等大⽇本皇军占领印度,东南亚要成立一个省,你们缅甸就是一个县。你们的任务就是维持这个县的秩序,保卫大东亚共荣圈的统一。谁要是不服从皇军命令,就是想造反,良心大大地坏了!”

  哩咪吗到底还是被运走了,从此没有下落。昂山们的‮立独‬梦终于破灭了。他们在教训面前才明⽩指望别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立独‬和自由的。⽇本人不仅欺骗了他们,而且依靠他们来掠夺他们的‮家国‬。此后他们渐渐觉悟,与⽇本人离心离德,并于一九四五年掉转口向⽇本占领军宣战。

  这段故事是我在缅甸流浪时偶然拾到的。讲述人为一教师,曾在仰光上过大学。后来我从史料中果然查到:“…五月九⽇,寺內寿一大将飞抵曼德勒视察…由巴莫总理陪同参观著名佛寺,对缅甸宗教文化印象尤深…”(《缅甸作战》)始信其真,引为野史,不赘。

  史迪威拄着一,挪动长腿吃力地在树林里行走。腐烂嘲的落叶在脚下发出嘎吱的响声,密密的树枝、藤蔓和野草不时挡住去路,他几乎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歇一歇。肝区疼痛和胃溃疡‮磨折‬着这位老人,使他本来就不大強壮的⾝体更加虚弱,体力快要消耗殆尽。

  他们在这片遮天蔽⽇的大森林里已经走了整整十二天。

  对史迪威来说,这不单是一次艰苦的越野行军,这更是一次前途未卜的逃亡,一次失败的体验。

  他们正被⽇本人不光彩地赶出缅甸。

  队伍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伤员和病号与⽇俱增。⼲粮快要吃完,人们主要靠采掘植物茎块和猎取动物充饥。由于山路崎岖难行,常常路,队伍有时一天只能行进五公里。

  史迪威息着。他內心无比焦急:如果照此下去,雨季前走出森林的希望将越来越渺茫。

  森林里不时响起凌声,那是士兵在击树上的猴群。有时饥饿的人们为了猎取一只松或者灰鼠,往往不惜消耗许多弹药。史迪威愠怒地停下来,他决心再次告诫军人务必节省‮弹子‬。

  平民队伍蹒跚地走过来。他们互相搀扶,虽然走得艰难,却毫无怨言。担架队也走过来。抬担架的士兵个个累得好像喝醉酒,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将军规定只有重伤员和重病号才能坐担架。参谋长赫恩少将患了回归热,昏不醒,史迪威摸摸他滚烫的手,轻轻叹了一口气。

  两个年轻护士努力帮助那个叫金玛果的缅甸孕妇在山道上挪动。孕妇満脸菜⾊,着沉重的大肚子,走得前仰后合气吁吁。

  “雅普罗(长官),我能走到印度去吗?”孕妇愁容満面地对史迪威说。

  “你放心,我们会把你和孩子一起抬到印度去。”将军満怀信心地安慰她。

  孕妇困难地走远了,将军的心情更加沉重。他仰起头来望望头顶。虽然天空中洒下许多光的破碎光斑,但是空气里分明也有嘲气息在悄悄弥漫,南方天际时有隐隐的雷声传来。

  这一切预示雨季已经不远。

  过了好一阵,那些担任后卫警戒和收容任务的军官们才糟糟地走过来。他们全都空着手,吹着口哨,走得步履轻松潇洒自在。在他们⾝后,倒霉的士兵好像囚犯一样光着膀子,背负着小山一样沉重的行军背囊。

  史迪威挡在路上,鼻孔呼哧呼哧往外耝气,好像一头发怒的棕熊。军官们一看见将军,立刻傻了眼。

  “将、将军,”一个英军上尉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是说,我们只不过想给队伍改善一下生活…”

  “所以你们就有权利把自己那份行李加在他们⾝上对不对,上尉?”他的手指着士兵说。受庒迫者都是⻩种人,有缅甸兵,也有‮国中‬兵,他们有的扛了双份,有的甚至扛了三个行军背囊。

  “你们听着,军官先生。”将军抑制住自己的愤怒“鉴于你们的表现,我宣布,从现在起你们已经被解除了军官职务。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留在这支队伍里,你们就必须去抬担架,否则我就把你们赶走。”

  军官们垂头丧气地服从了命令。士兵得到解放,积极⾼涨,于是这一天行军速度加快了一倍。

  宿营时,史迪威病倒了。助手弗兰克·多恩准将和医官曼尼少校赶到病人⾝边。

  “请您明天一定要坐担架。”多恩对将军说。

  “明天再看吧。我这个老头子也许并不如你们想像得那么糟糕。”将军疲倦地说。他脸⾊蜡⻩,眼珠深陷,看上去十分苍老。

  医官报告说,病号还在增加,有人已经出现危险。

  “我们会得到援助的,一定会的!”将军用手按住‮部腹‬,声音坚定不移“告诉他们,必须坚持住,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

  “还有那个孕妇,我看她随时都有可能把孩子生在路上。”医官忧心忡忡地说。

  “没关系,让她生好了。咱们不是还有几十个⾝強力壮的男子汉吗?…”将军咕哝着,一会儿就歪在火堆旁边睡着了。

  浓重的夜⾊好像一幅‮大巨‬的帷幕,低低地覆盖着缅北的大森林。黑暗庒迫者森林里这群频临绝境的人们。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出路和未来,甚至不知道明天的命运。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服从一个钢铁意志,那就是往前走,直到胜或者死亡。

  第十三天拂晓在松的啼鸣声中揭开了面纱。

  然而“十三”的确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它从一开始就表明这天会有一连串打击和倒霉的事情落到这一小队频临绝境的人群头上。

  一觉醒来,史迪威感到有了精神,但是他惊讶地发现头上的帽子不翼而飞,接着又发现丢了眼镜、怀表和烟斗。开始他以为有人同自己捣,后来士兵们在一棵树上发现那顶老式战斗帽,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恶作剧的是那些猴子。

  没有了眼镜,走路自然不大方便。但是将军始终很固执,既拒绝坐担架,也拒绝接受帮助。中午,队伍被一道流挡住去路。流宽十余丈,泡沫飞溅,只有一条晃晃悠悠的藤索悬在半空中。

  这是森林中土著的渡河工具,过河者需象壁虎那样四肢攀援。好在滕索尚结实,先过去几个人,用绑腿带子将对岸的人一个一个拉过去。事有凑巧,轮到史迪威,那带子竟中途断开,将军从三四米⾼的空中跌下河去。

  人们惊呆了。妇女尖声叫嚷;弗兰克·多恩准将大叫救人;士兵奋不顾⾝跳进⽔里;还有更多的人往下游奔,企图拦住在流中挣扎的将军。

  好在这个惊险场面没有持续多久。人们尚未赶到,将军却从浅滩上跌跌撞撞爬起来。

  “…嗨,这样真不坏!”将军一边打着噴嚏,一边狼狈地叫道:“孩子们,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也许洗个澡更痛快些。”

  山⾕里热闹起来。

  男人们穿着衩跳进⽔中,英国绅士抓紧时间修面,‮国中‬人像孩子一样吵吵闹闹;女人们则安静地浸泡在⽔中‮浴沐‬洗发,让清亮的溪⽔冲刷多⽇积累的疲劳和污垢。护士姑娘又唱起赞美主的圣歌…

  温暖的太照耀着这群历尽千辛的人们,优美的歌声使他们暂时忘却劳累和忧伤。史迪威淋淋地坐在石头上注视着这个动人的场面,他觉得这是他几个月来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

  “将军,你看他们多快活。”弗兰克·多恩说。

  “为什么不呢,弗兰克?”将军回答,他伸手去取烟斗,才发现⾐兜里空空如也。“我想,等他们走出森林,他们都会感谢这里的一切的。”

  事实上,他们的确应当感谢这条小河,因为河⽔给他们带来了运气。中午过后,一架巡逻的‮国美‬
‮机飞‬在山⾕里发现了他们。当飞行员确信下面这群人就是那支失踪已久的小队伍,就擦着山尖投下两只沉甸甸的降落伞。降落伞随风飘,一只不幸落在流中,很快被冲下吼声如雷的瀑布不见了;另一只倒挂在一颗⾼⾼的大树上,好像一只茁壮的大‮菇蘑‬。

  然而没等欣喜若狂的人们跑到跟前,树林里就出现几个⽪肤黝黑的土著人。他们好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上树去,眨眼工夫就摘走那只‮菇蘑‬,然后迅速逃进森林中不见了。

  幸运如同它的到来一样倏然消失。人们依然两手空空,重新变得垂头丧气。史迪威却信心百倍地宣布:

  “我们的苦难快要到头了。”将军眼睛里放出光彩。“‮机飞‬还会来的,地面的人也会出动接应我们。也许明天,也许后天,他们会给我们带来粮食、药品,还有我们最需要的通讯工具。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意外算不了什么,我是说我们大家都得救了。”

  果然,天黑的时候,第一支来接应的队伍找到他们。他们不仅给这群东倒西歪的历险者带来帐篷、食物、药品和电台,而且给他们带来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原来他们离印度边境只剩下四十英里路程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已经绝望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站在了成功的门口。

  这天晚上,金玛果在帐篷里生下了一个哭声嘹亮的男婴,整个营地为之沸腾。虚弱的⺟亲按照缅甸民族风俗,请在场的每位长者用⾁汤和米酒为婴儿祝福。

  “雅普罗,赐给孩子一个愿望吧,神永远保佑你。”⺟亲这样恳求史迪威。

  将军庄严地凝视面前这个在襁褓中缓缓动的‮生新‬命,这个在苦难中顽強降生的人类之子,心中涌出一股‮大巨‬的感动和柔情。但是他是一个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打仗,是以创造苦难的方式结束苦难,以战争结束战争。想到这里,他的心情为之黯然。

  “让梅里尔牧师来为孩子祝福吧。”他真诚地对⺟亲说。“如果我有什么愿望的话,我想我愿意看到牧师成为这个孩子的教⽗。”

  这是史迪威生平第一次为自己选择的职业自卑。

  4

  关于史迪威将军徒步翻越野人山和原始森林的传奇经历,后来曾被许多新闻记者详加报道。史迪威率领这支小队在暗无天⽇的热带森林中一共跋涉了十六天,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同自己队伍中的掉队、软弱、疾病、自私自利和悲观绝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赶在雨季降临之前‮全安‬抵达印度曼尼普尔邦的边境城市英帕尔。他们是在这次缅甸大撤退的灾难唯一一支‮全安‬到达印度而未损一人的队伍。

  美联社记者柯尔·考斯曼就是自始至终经历了这次艰苦行军的见证人之一。他在后来的通讯中这样写道:“将军无疑是一位天才的暴君。他不仅靠权威而且靠意志驱动队伍行军。…他貌似愤怒的上帝,骂起人来犹如堕落的天使。他体重至少减少了二十磅,本来就瘦削的⾝体只剩下⽪包骨头。他双手不停颤抖,蜡⻩的⽪肤好象害了⻩疸病,眼珠深深地陷在眼窝里…”(《和史迪威从缅甸出走》)

  史迪威本人则有⾜够的时间在这条漫长的失败道路上进行一次深刻反省。反省结果使他坚定了对蒋介石‮府政‬进行⼲预的决心。如果我们把他在缅战前后对重庆‮府政‬的迥然不同的态度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认识转变正是在这段失败的道路上形成的。⼲预蒋介石,改造中‮军国‬队,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既体现了西方军人的战争责任感,同时也超越了战争本⾝而带有‮国美‬政治和和霸权主义的⾊彩,因此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就将不可避免地和蒋委员长发生尖锐冲突,并导致中美关系频临危机。碰撞结果,作为西方強权政治的代表史迪威在深蒂固的‮国中‬封建政治和文化面前一再碰得头破⾎流,最后不得不提前结束了他的神圣使命,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第一个著名的悲剧人物。

  五月二十三⽇下午,在印度边城英帕尔,史迪威面对一大群新闻‮员官‬和记者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将军在会上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

  “先生们:

  我声明,我们遭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不得不撤出了缅甸,这是盟军也是我个人的奇聇大辱。我认为,

  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重整旗鼓,才能重新返回缅甸。

  请记住我的话,我们一定要胜利地返回缅甸。”(《史迪威出使‮国中‬》)

  一九四二年五月,‮国美‬人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在缅甸的失败途中度过了他人生中第六十个诞生⽇  wWW.iGMXs.cOm
上一章   大国之魂   下一章 ( → )
流浪金三角生活的恩赐镇长李芙蓉年谱将军镇读城记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品读汉大话方言成都方式
邓贤的免费综合其它《大国之魂》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大国之魂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大国之魂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