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读城记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4 时间:2017/12/12 字数:3214 |
上一章 新版后记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本书初版书稿只写了25天,修订却花了不止大半年工夫。 修订的想法在初版面世时就有当时的打算,是增加成都、深圳两个城市。这个建议,是我的朋友徐新建教授提出来的。那是1997年11月,我们在厦门参加文学人类学研讨会,同时为海上文艺出版社新推出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读城记》即其中的一本)举行首发式。新建和我都是这套丛书的编委和作者,自然议论到本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责任编辑赵南荣兄的赞同。我也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但读者的反应很快就来除纷纷表示喜 ![]() ![]() 于是,修订开始 修订不但是重写的过程,也是重新解读这些城市的过程。然而越是深⼊下去,就越是发现问题多多。的确,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每个人都可以去读它,但要真正读懂,并不容易。一家报纸在谈到我这本书时,把”读城“排成了”说城“。我对他们说,这个字,不好错的。”说“是诉说,是描述;”读“是解读,是研究。”说“只要知其然,”读“却是为了知其所以然。知其然的人很多。谁对自己生活或到过的城市没有一点感受所以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揷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现在,关于城市文化的文章著作不少。但,除对京北、海上外,其他城市,还是说的多,读的少。 其实,说也不易。尤其是要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把一个城市的个 ![]() ![]() 许多人认为,对于城市文化,是不能这样评说的,因为太过简单,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个 ![]() 然而,人们在议论城市时,又总是从自己的切⾝体会出发的。这也不奇怪。城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首先是一种感 ![]() ![]() ![]() 对于城市文化的这种见仁见智,导致了城市文化研究、尤其是对城市个 ![]() ![]() 显然,当我们试图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市民的文化 ![]() ![]() ![]() ![]() ![]() ![]() 何况城市现在正处于千变万化之中。京北的上空己不再飘 ![]() ![]() ![]() 的确,国中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个 ![]() ![]() 况且,仅仅说出了城市的个 ![]() ![]() ![]() ![]() 城市如此难读难说,”谁能与我同醉“ 因此我要感谢那些支持我完成这一课题的朋友们:本书的责任编辑赵南荣兄、编审⾼国平先生;以各种方式帮助考我察解读深圳的傅建民先生,焦胜、张源、胡庆国、王梅、张祥云、褚毅、周展、赵青、贾⽟川等朋友,《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两任主编胡洪侠、束因立;从千里之外寄来我所需资料的云南民人出版社编辑周非女士;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图片的广州《新周刊》采编一部主任周可,专门为本书拍摄了许多照片的我的 ![]() 我要特别感谢的还是读者。本书初版面世后,《民人⽇报·华东版》、《文汇报》和《解放⽇报》又先后辟专栏刊登了我读城的文章。许多读者在读了本书或这些文章后,来信来电表示支持。也有读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某些意见在修订时已被昅收。在本书还不太成 ![]() ![]() 但我也要请读者们原谅,原谅我所做的,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读城不易,说城也难。不但不易说清,而且一不小心,没准就得罪了谁谁谁。如果真有什么得罪的地方,我也要请这些城市的人海涵。因为对于本书所写的这些城市而言,我都是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的感觉总多少会有些隔膜的,尽管外地人也有外地人的优势,——不在庐山之中,也许反倒识得庐山的真面目。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中天 1999年6月14⽇ 识于厦门大学凌峰楼 wWW.iGmXs.cOm |
上一章 读城记 下一章 ( 没有了 ) |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品读汉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读城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读城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读城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