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读城记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4 时间:2017/12/12 字数:27034 |
上一章 城市与人 下一章 ( → ) | |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我喜 ![]() 由于种种原因,我多少到过国內的一些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打探一下它的历史沿⾰、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品尝一下那里的吃食,在街面上逛逛,学几句方言民谚歇后语之类,然后回来向别人学⾆。每到这时,便总是不乏热心的听众。而且,他们也往往都不満⾜于只当听众,也要参与讨论,发表他们对那些城市的看法,并同自己居住的城市作比较。于是我就发现,读城,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的确,说起城市,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 国中历来就有关于城市的各种民谣,比如“生在杭州,死在柳州”就是。与之配套的则还有“穿在苏州,吃在广州”两句。后来,这个段子又被改成了“吃在广州,穿在海上,说在京北”这是因为海上的服装早已超过了苏州。而京北在⾐食住行、生老病死诸方面都乏善可陈,可以夸耀的只有一张嘴,正所谓“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也是关于城市的老段子,只不过已经由城说到人其实读城也就是读人。所以关于城市人 ![]() 国中的城市极其可读,国中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光是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有不少。比如伟大首都京北,际国化大都市海上;古都西安,旧邑洛 ![]() ![]() ![]() ![]() ![]() ![]() 一、国中的城市 城市为什么可读,当然是因为它有个 ![]() 城市的个 ![]() 的确,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 ![]() ![]() ![]() ![]() ![]() ![]() 国中有个 ![]() 1998年,广州的《新周刊》出版了一期专辑,叫《国中城市魅力排行榜》,列举了他们认为最具魅力的17个城市:京北、海上、大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重庆、拉萨、广州、深圳、珠海、西安、厦门、港香、台北。另外,还列举了8座“前途远大”的城市和10座“最值得去”的小城。它们分别是绵 ![]() ![]()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是:京北、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洛 ![]() ![]() ![]() ![]() ![]() ![]() ![]()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城市无疑都是极具魅力的。它们的历史是那样的悠久,它们的文化是那样的古老,该有多少故事可以向我们诉说即便“年轻”一点的,如海上,又是那样的內容丰富不同凡响。然而有魅力的城市却远远不止这些。一些古老的城市,如太原,就不在名单之中。太原的前⾝晋 ![]() ![]() 那么,先匆匆忙忙地说个大概,如何? 国中最有魅力的城市大体上可以耝略地分为八种类型,即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埠、特区。当然,这种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比如大同,就既是雄踞雁门关外的“塞北重镇”又是著名的“煤都”还是名胜荟萃古迹繁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蒙汉两个兄弟民族和平共处的北部边关,中原与草原的 ![]() 这些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安、洛 ![]() 古都的魅力当然毋庸置疑。作为千年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们往往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尽管这些精华的聚集是皇家特权所致,但聚集本⾝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精华因历史的积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的磨洗而愈见辉光。即便它们散落在断壁残垣寻常巷陌,流落于街头,蒙尘于市井,也不会沉沦了它们的价值。因此,这些城市中往往有太多的陈迹可供寻觅,有太多的故事可供传说,有太多的遗址可供凭吊,也有太多的线索可供遐想。就连那里的民风民俗,也会有一种古老而悠长的韵味。 名邑同样有着这样的文化內涵。所谓“名邑”无妨看作是资格稍微差了一点的古都。比如江陵,原本就是楚的郢都;大同,曾经是北魏的京城;成都,其实也是当过帝都的。只不过那些权政或非“正统”(如公孙述的“大成”),或非“一统”(如刘备的“蜀汉”),又没成什么大气候,就挤不进“古都”的系列,只好屈尊为“名邑”从字面上讲,所谓“名邑”也就是“有名的城市”一个城市,只要出了一点名扬四海的事情、人物或东西,就有了名气,却不一定是“名邑”比方说“苏三离了洪洞县”上饶出了集中营,都 ![]()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名邑”显然不仅因为它资格老、历史长,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风采,有着一些家喻户晓名満天下的东西,比如长沙的⽔,昆明的湖,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园林,扬州的炒饭,绍兴的花雕,泉州的洛 ![]() ![]() ![]() 圣地其实也是名邑。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称得上是“圣地”的有四个,即遵义、延安、曲⾩和拉萨。“挽救了⾰命挽救了 ![]() 的确,边关有着独特的风情。 所谓“边关”并不一定就是像山海关、嘉峪关、娄山关那样的“关”这里指的,其实是那些远离央中 权政和正统中心的边地城市,即边城。这是一些“天⾼皇帝远”的地方,再強有力的权政和文化,往往也鞭长莫及。由于它们在地缘上是那样的遥远,主流文化的影响便总是要打折扣的。中原地区的城市季风,不管是什么风向,刮到这里也都会变成強弩之末。何况这里的自然地理山⽔风光也不一样。雪山、莽原、瀚海、冰川、峻岭、雄关、丛林、险滩,无不与中原大相异趣。一方⽔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它们又往往是少数民族的聚落,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明共建的地方。这就为原本异彩纷呈的边地城市,平添了万种风情。 甚至就连它们的名称,也有着明显的异国情调。想想这些地名吧!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额尔古纳、齐齐哈尔、霍林郭勒、察布查尔、阿尔泰、阿克苏、阿图什、库尔勒、牙克石、海拉尔、佳木斯、扎兰屯、⽇喀则、德令哈、格尔木,你难道不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不过,虽然异样,却也亲切,而且会产生很想去看看的冲动。事实上,许多边地城市我们虽然没有去过,但它们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至少也有所风闻。请问,谁不知道“万方乐奏有于阗(和田)谁不知道“瑞丽三月好风光”(瑞丽)谁又不知道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英吉莎的小刀和田的⽟即便我们方位感不強,地理学得也不好,但好歹总归听说过漠河、伊舂、图们、丹东、凭祥、阿坝、景洪,喝过通化葡萄酒或普洱茶,唱过“康定情歌”吧!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舂风不度⽟门关”或“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就更是人人皆知 边关往往也是重镇,比如昆明、兰州、银川、西宁、南宁,比如张家口、锦州、武威、张掖、酒泉。当然,重镇不一定都是边关。重镇有三类。第一种是区域 ![]() ![]() 政治重镇中的某些城市,还兼另一类或另两类重镇的功能而有之,比如武汉就是。这另两类重镇,一类是军事要塞,比方说大同、遵义、襄樊、徐州,当然还有武汉。由于那里地势险要,地形独特,或依天堑,或踞雄关,或扼咽喉,或处要冲,或“钟山龙幡,石城虎踞一(南京),或一风声鹤唉,草木皆兵”(淮南),历来就是所谓“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有多少⾎ ![]() ![]() ![]() 另一类重镇是工业基地,如煤都抚顺,锡都个旧,钢铁城鞍山、包头,汽车城长舂、十堰,石油城大庆、⽟门、克拉玛依,当然也还有武汉。这里又是另一番风貌,是另一些男子汉的“用武之地”新国中的建设者们,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个让全世界另眼相看、国中人吐气扬眉的英雄业绩。林立的钻井,齐整的厂房,喧闹的工地,繁忙的运输,构成了一道迥异于巍峨城阙、灯火楼台、百年老店、十里洋场的风景线。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工业文明。尽管由于国企改⾰步履维艰,这些城市的⽇子都有些困难。但一个现代化家国,是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的。所以它们也必将重整旗鼓,再造辉煌。 所谓“滨城”顾名思义,也就是“⽔边的城市”滨城又有两种。一种是滨江之城,如万县、宜昌、岳 ![]() ⽔边的城市也多半美丽。俗云:“娇不娇,看吊桥;美不美,看秀⽔。”近⽔之人,往往更有爱美之心;滨⽔之城,也往往更加风姿绰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 ![]() 这当然要感谢江海。海,有容乃大;江,奔流不息。所以滨城往往也是商埠。商埠也有两种。一种是老牌的,如广州、宁波、扬州,早在唐代就是对外开埠的三大口岸;泉州则是曾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贸易大港。此外,如“夜市卖菱藕,舂船载绮罗”的苏州,曾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的佛山,也都是。这些城市,往往是南北枢纽所在,⽔陆辐辏之地,自然车马纷至,舟揖络绎,贩夫奔走,商贾云集。另一种则是近代以来开埠的都市,如海上、港香。它们纯粹是出于一种商业的需要而建设发展起来的。所以刚一“上市”就迅速地庒倒和盖过了那些“老字号”(也许只有广州还勉強可以与之抗衡),成为国中城市中的佼佼者。 如果说,古都更是“城”那么,商埠就更是“市”没有哪个城市比广州、海上和港香更像一个大市场这些城市,差不多都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商务中心、星级饭店、摩天大楼,由写字楼、事务所、 ![]() ![]() 因此,走进这些城市,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事实上,人们走进这些城市,也多半不是来旅游,而是来购物。这些城市好玩的地方不多,却有着永远逛不完的街和买不完的东西。只要你有钱,在这里几乎什么都能买到,包括最新嘲的商品和最周到的服务。如果钱不多,也不要紧。因为它们也提供廉价的商品和服务。作为标准的商埠,这里的商品和服务从来就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心甘情愿地掏空自己的 ![]() 这差不多也是特区的特点。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等城市相当自觉地把市场经济当作了自己的经济模式。这也是我们把特区和商埠看作两类城市的原因:传统的商埠是历史的遗产,而新兴的特区则是改⾰开放的产物。尤其是,当海上一度变成计划经济的排头兵,在改⾰开放后又“慢了半拍”时,这种分野就更为明显。总之,特区(我这里主要是指深圳)是一种迥异于古都名邑、也不同于重镇商埠的全新的城市。这些全新的城市还包括某些无特区之名而有特区之实的“明星城市”如顺德、中山、江门、东莞、惠州,以及同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佛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展⽔平⾼,城市共公设施好,展示着国中城市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看来,人文荟萃的古都名邑和生机 ![]() ![]() 二、城市的魅力 在进行了这样一番走马观花的匆匆掠影后,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魅力其实无关乎它们的大小和行政级别。(图一)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就有不少是小城。事实上也是如此。比方说大连较之沈 ![]() ![]() ![]() 在《新周刊》编辑《国中城市魅力排行榜》专辑时,本书的初版已经面世,我也和他们 ![]() ![]() ![]() 事实上,陌生并不是台北的特征,不是台北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台北也并不曾着意营造陌生的氛围,或打算使自己成为一个他人眼里陌生的城市。我们对台北的陌生感,其实是两岸的隔阂造成的。所以,即便是去过台北的人,也可能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台北。其实,用于广州的那个“头衔”——“最说不清的城市”用在台北⾝上没准更合适。可不是“这个城市,充満了混杂的风景。”“走在街上,你不仅会产生东西南北各种文化空间 ![]() ![]() ![]() 其实,即便把台北称之为“最说不清的城市”也是不妥的。因为它的“说不清”实际上还是“说得清”只不过很难用一个两个词来概括罢如果一定要概括,也许只能用“多样”两个字,称之为“最多样的城市”我们知道,这个先前叫做“艋(舟用)”的小镇,成为名叫“台北”的大都会,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而这个城市的文化,其实是由移民创造的。国中移民程度最⾼的城市,有京北、海上、深圳和台北,但移民成分却各不相同。台北的移民,主要有40年代东渡的政治移民,他们来自山东、湖南、四川、东北;有50年代和60年代进城的乡下移民,他们来自台南、花莲、宜兰、屏东;有70年代的际国移民,他们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拉丁美洲;还有90年代来自国中 陆大的经济移民,还有从⽇本和欧美学成回国的留生学以及他们带回的海外配偶。说得早一点、则还有明清时代的闽粤移民,也许还有⽇本统治时期留下的某些移民,不折不扣的一支“多国队部”这些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他们⾝上的“文化无意识”也都是 ![]() ![]() 如果说,把台北称之为“最陌生的城市”尚有可取之处,那么,把港香称之为“最辛苦的城市”便未免匪夷所思。陌生也许是一种魅力,辛苦怎么也是魅力谁又会把辛苦看作魅力的确,港香是忙碌的。“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然而,在港香忙碌的背后,我们不但看到了辛苦,更看到了活力。 其实,与其把港香称之为“最辛苦的城市”不如称作“最有活力的城市”80年代,港香 府政曾开展过“活力运动”而“活力”则恰恰是港香的魅力所在。谁都知道,港香最让世界瞩目的,就是创造了长期繁荣的经济奇迹。港香的经济自由度名列世界第一,人均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二,贸易量仅次于欧盟、国美、⽇本,名列世界第四,人均年收⼊更早已跨过2万美元的全球富裕线,而港香不过是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百万的“弹丸之地”如果没有自⾝的活力,怎么创造得出这样的奇迹? 港香的活力也确实是相当惊人。港香现在当然是财大气耝,然而它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先前有⽇本帝国主义的略侵和占领,时下则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风波所及,其他时候⿇烦也不少。1973年,港香股市大泻,金融业房地产一片淡风,有人便预言港香将面临沉船之虞灭顶之灾。但是港香全都顶过来除因为有祖国陆大作坚強后盾外,也因为港香这个城市充満了活力。显然,正因为有了这活力,东方之珠的风采,才会“浪漫依然” 事实上港香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城市。每天都有几十万人走进港香,也有几十万人走出港香。港香把来自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黑棕肤⾊不同,贵 ![]() 港香如此地充満活力,如此地昅引着四海移民八方来客,当然因为这里有太多的 ![]() ![]() ![]() ![]() 正是因了这 ![]() ![]() ![]() 所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的港香人,为了不至于累得吐⾎或搏得无神而学会了“猫睡”(随时随地都能打盹)的港香人,就既活得辛苦,也活得充实。正是这成千上万努力拼搏的港香人,构成了生机 ![]() ![]() ![]() 因此“如果在港香成功了,在世界各地都能成功一(程乃珊《最辛苦的城市:港香》)。但不是因为太辛苦,而是因为有活力。 我也不能同意把海上说成是“最奢华的城市”海上怎么是“最奢华的城市”或者说,海上的城市魅力,怎么能说就是“奢华”不要说旧海上在纸醉金 ![]() 其实,即便“很久以来海上人一直在一些顶尖的享受上花费着他们的开销”他们追求的也并不就是“奢华”在海上,并非“贵的就是好的”不要说节⾐缩食讲实惠的海上小市民不这么看,一掷千金“掼派头”的“大市民”也不这么看。正如《最奢华的城市:海上》一文的作者自己所说,一件东西或一种享受要让海上人満意,并不是只要价钱昂贵、能显示⾝份炫耀财富就行的。它们还“必须好看、精美,有象征的价值,而且是在最小的⽇常生活细节上”下面这句话也是对的:“这需要修养与品味,而这正是海上让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之处。” 显然,这样一种追求,与其说是“奢华”不如说是“雅致”而海上,实在应该称之为“最雅致的城市”关于海上和海上人的“雅致”写得最淋漓尽致的,大约就是陈丹燕的《海上的风花雪月》一书。只要翻开第一页,读一读《时代咖啡馆》,就立即能感受到海上人那经过长期熏陶和修养形成的极有品味的“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柔柔的外国轻音乐,有一点异国情调,但不先锋;暖暖的进口咖啡香,也有一点异国情调,但不刺 ![]() 不要以为这份雅致只属于“资产阶级”它也是那些住在弄堂里、睡在亭子间⼲⼲净净小木 ![]() ![]() 当然,海上人的生活是“两面”的。有雅致的一面,也有不那么雅致甚至俗气的一面。就像他们弄堂里的生活,既有邻里间互相关照守望相助的温馨和睦,也不乏“七十二家房客”寸土必争的“两伊战争”但是,尽管前几年大多数海上人住得还很拥挤,⽇子过得也还很紧巴,然而一走到淮海路上,便一个个都很体面。精明的海上人,是能够把他们的俗气和窘迫深蔵在雅致背后的。而且,即便是在“文化大⾰命”的年代,他们也仍然能保持和营造整个城市的雅致氛围;即便是走遍海角天涯,他们也能把那份雅致带到那些边远地方,不动声⾊地体现在自己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比方说,在那个流行⻩军装和工作服的年代,海上姑娘在领头、袖口和 ![]() 海上的雅致其实是很明显的。 海上无疑是国中最大的城市。然而,海上虽然大,却不耝。在海上,无论你是站在摩天大楼下,还是走在 ![]() 这种风格是不同于京北的。京北也是最有气派的城市。但京北的风格不是雅致,而是庄严、雄浑、雍容、华贵、典雅、厚实。这些风格在经历了时光的磨洗和历史的积淀后,就变成了醇和。京北最让人心仪的就是它那醇和的气派。这种醇和的气派里有“王者风范”也有“平民风情”而且是国中风格的,因此让人感到亲切。而海上那种雅致的气派,却让人觉得你是在面对一位⾐冠楚楚的英国绅士,必须彬彬有礼地和他保持距离。 海上当然也有平易近人的雅致,那就是市民生活的雅致。一般地说,海上市民的生活相对其他城市而言是比较雅致的。他们并不富有,但也不显得寒酸。当然,也只是不“显得”而已。比方说,居家,总有一两件像样的家具;出门,总有一两套像样的⾐服;吃饭,总有一两道像样的小菜。数量不多,但很精到。这就是雅致或者说,是对雅致的追求京北没有这份雅致,因此京北的风格是大雅大俗的,京北的市场也是两极分化的。在京北,除非你很有钱,能够穷奢极 ![]() 海上却有一个广大丰厚的中间消费层,这就是海上的普通市民。他们无缘奢华,也不愿马虎。即便是家常小菜,也要精致一点;即便是路边小店,也得⼲净一点;即便是吃一碗 ![]() 最能体现所谓“雅致风格”的也许还是海上人的服饰。这也往往是最能提供“奢华”证据的一个领域。海上人,尤其是海上女人,在穿着方面是舍得下本钱的。他们的全部体面,往往就在那一⾝⾐着上,因此有“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的说法。但,所谓“穿在海上”却并不在奢华,而在雅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奢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奢华。50年代后,奢华因为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有直接联系而几乎在海上销声匿迹,雅致却因为事关大众而薪尽火传。虽然孙夫人也不得不脫下旗袍换上列宁装,一些穿惯了西装的人也不得不换上中山装,但一些北方南下而又比较敏感的人都发现,即便是列宁装和中山装,海上生产制作的也有一种“海上味”结果,同样的面料同样的式样,在海上人⾝上穿出了体面,在自己⾝上却显出了寒酸。秘密就在于海上的服装总是比北方的多了一份雅致,一种体现在裁剪、做工等方面不经意流露出的、其实是十分考究的雅致。 其实,从“三反五反”到“十年动 ![]() ![]() ![]() ![]() ![]() 海上的另一种风格是开阔,正如京北的风格是大气。京北大气,海上开阔,这正是两地各有所长之处。京北的大气无疑来自它那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以及由此而生成的雄视天下、包容四海的气度。海上的开阔则因于它是一个建在长江⼊海口滩涂地带的“不设防城市”海上这个城市似乎是没有什么边界的。它好像一直对五湖四海敞开着门户,也一直在壮大着自己。欧风美丽吹拂着它,华夏文化也滋润着它。它是⾼雅文化的中心,也是通俗文化的渊薮。事实上海上文化和京北文化一样,也是兼容并包的,但又不完全一样:京北兼容并包是因为它大气:堂堂京都,什么包不下?海上兼容并包则是因为它开阔:坦坦滩涂,什么进不来?同样,海上和京北都是最能昅纳精英人才的城市。但人们向往京北,是因为欣赏它的大气;看好海上,则是因为喜 ![]() ![]() 开阔是海上的品质,雅致是海上的情调,精明则是海上人的特征。海上人的精明可以说是国全公认的,海上人自己也不讳言。正是海上人的精明,使海上这个无比开阔的城市有了雅致的情调。开阔、雅致、精明,这大约就是海上和海上人京北的品质则是大气,而它的情调则是醇和。因此我们可以说,海上的风格是“开阔雅致”京北的风格是“大气醇和”京北是“最大气的城市”海上是“最雅致的城市” 广州的风格则是“生猛鲜活”而广州之所以有这样的风格,则又因为广州这个城市整个地就是一个大市场。因此广州可以说是“最市场化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最忙碌的城市”(虽然可能还忙不过港香)。这个城市是二十四小时不觉睡的,既忙于“揾食”和“炒更”也忙于吃饭和饮茶。所以广州的街上总是被大大小小的车辆塞得満満的,广州的酒楼也总是被熙熙攘攘的食客挤得満満的。不过,广州人忙则忙矣,却仍能忙里偷闲,饮茶茶肆,赏花花城。然而广州人再悠闲,也比不过成都人。成都才是“最悠闲的城市”成都悠闲,不仅因为它是物产极为丰富、用不着太忙碌就能吃穿不愁的“天府”还因为成都人有一种洒脫的 ![]() 比较一下成都、苏州和扬州,也许是十分有趣的。《元和郡县志》称:“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唐振常先生则谓苏州和成都,都是“国中地主文化的极至”(李天纲《海上和苏州》)。但在我看来,说苏州是“地主文化”大致不差,成都却只好算作“富裕中农一。苏州文化主要是地主士大夫和退隐的官僚们营造的,成都文化的营造者却主要是介于小土地出租者和小生意人之间的小市民,再加文人才子。因此苏州文化除儒雅外还有些富贵气,成都文化则除儒雅外还有些村野气。苏州多的是园林,成都多的是茶馆。苏州园林的风格是“精致雅丽”成都茶馆的风格则是“悠闲洒脫”这也是这两个城市的风格。只要分别听听苏州姑娘和成都妹子说话,就不难看出两地文化的“文野之分”(苏州文,成都野)和“小大之别”(苏州小,成都大)。 扬州文化则主要是盐商们营造的。盐商垄断行业,富甲一方,不必劳力如农工,也不必劳心如仕宦,其生活方式,自然有一种世俗的精细。扬州的烹饪、剪纸、装裱、雕刻、绘画、琴曲、盆景、园林、评话,无不工巧而精细,浅近而世俗。不过,扬州文化细则细矣,却细而不弱;浅则浅矣,却浅而不薄。比如扬州学派,便素以笃实宏通著称。因为扬州毕竟在江北。北方的雄风总是会吹进扬州。因此扬州文化除精细之外,还有厚重朴实的特点。厚实,就不会像苏州那样雅丽;精细,就不会像成都那样洒脫。此为扬州与苏州、成都之别,也是扬州文化的魅力所在。可以说,扬州的风格,就是“精细厚实”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其他城市一一进行这样的定位和描述。城市的魅力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还是别一口气都说完了吧! 三、男 ![]() ![]() 不过,这“茶”喝到这会儿,只怕也该喝出点味儿来 这个“味儿”就是城市 ![]() 事实上,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人格”或“ ![]() ![]() ![]() ![]() ![]() ![]() ![]() ![]() 南方的城市则多半是“女 ![]()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贵 ![]() ![]() ![]() ![]() ![]() ![]() 照这样说来,某些北方的⽔边城市,就似乎应该被看作“北地胭脂”比如,有着举世闻名的服装节,而且又⼲净洋派美丽可人的大连,便不妨看作是一位豪慡而不失媚妩的北国姑娘。然而不少人说“不”他们坚持认为,大连是具有 ![]() ![]() 大连、青岛和烟台的魅力也许正在于这种“刚柔相济”正如“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被看作是“贵相”(成功之相)一样,这些北方的⽔边城市总是那么令人神往。老实说,连那里的人都很漂亮。北方人本来就比较⾼大,常常下海游泳,又使他们的⾝材匀称,结果自然是姑娘健美小伙帅气。青岛的年轻人,甚至是可以坦然地穿着泳⾐穿过街市走向海滩的。那是一种美的展示,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他们的城市,也像他们一样,健康美丽,落落大方。 相比较而言,贵 ![]() ![]() ![]() ![]() 贵 ![]() ![]() 国中最男 ![]() 北方是男子汉们建功立业逐鹿问鼎的地方,也是国中最早建立城市的地方。伏羲的事情不好说。说涿鹿是⻩帝建立的都邑,则多半有些可能。至少,夏商周三代的京都和主要都邑是建在北方的。这无疑是国中最古老的城市事实上,北方的城市,大多有着悠久得令人咋⾆的历史,而且不是帝王之都,就是圣人之乡。就连一些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县城和县级市,当年也是诸侯国,是威风八面的地方。如果不是“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了国中,咱们现在要到那些地方去,没准还得签证呢! 这些城市中“男爷儿们”想必不少,而西安似乎算得上一个。 有句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西安,是“米脂的婆姨”还是“绥德的汉”恐怕还是汉子吧?的确,西安这座城市,是很难被看作婆姨的。秦涌、碑林、大雁塔,钟楼、鼓楼、大差市,都和女人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它记录了一个女人最风流浪漫的故事,可惜这些故事又发生在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快要谢幕的时候,所以她的名声也就远不如杭州的⽩娘子那么好。当然,西安还有那位让⽇月都为之一空的则天皇帝。但她统治的,却又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她自己也因此有些男人作派。而且,到最后,她还不得不把权政向男人拱手相让。何况她并不喜 ![]() ![]() ![]() ![]() 把西安看作“最男 ![]() ![]() 如果说,能吃能喝,乃是北方人的共 ![]() ![]() 事实上,秦腔和⾜球一样,是很雄 ![]() ![]() ![]() ![]() ![]() ![]() ![]() ![]() 这种肃杀之气也是属于西安的。依照国中传统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本多肃杀之气,何况又是一座有着青砖⾼墙的“废都”!的确,提起西安,我们已不大会想到新蒲细柳,曲江丽人,而多半会想到夕 ![]() ![]() ![]() 然而,站在西安保存完好的城墙下,看着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齐整的垛口,你仍会感到一股豪雄之气从岁月的⾕底升起,霎时间便沸腾了你的热⾎。是啊,面对西安,你会觉得是在和一位老英雄对话,并深深感到那是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系。 西安是很男 ![]() 国中北方的城市都有点老,很需要冒出个 ![]() 国中最女 ![]() 提起杭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女人,西施啦,⽩娘子啦,苏小小啦,冯小青啦。即便想到男人,这男人也是女人气的“小男人”比如许仙。“湖山此地曾埋⽟”杭州这“天堂”似乎是由女人,而且是由“名女人”和“好女人”构筑的。 同样,提起杭州的景物,我们也会联想到女人:平湖秋月是女人的含情脉脉,苏堤舂晓是女人的媚妩动人,曲院风荷是女人的风姿绰约,柳浪闻莺是女人的娇声嗲气。“云山已作蛾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这难道不是女人的形象?的确,杭州的花情柳意、山容⽔貌,无不透出女人味儿。难怪晚明才子袁中郞要说见到西湖,就像曹植在梦中见到洛神此外还有越剧,那个曾经只由女人来演的剧种,也不折不扣是女 ![]() ![]() 于是我们明⽩了,许仙和⽩娘子的故事为什么只会发生在杭州,而那个会让别的地方的男人觉得丢脸的“小男人”为什么不会让杭州人反感,反倒津津乐道。的确,杭州是女人的天下女人的世界。女人在这里⼲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原本就天经地义,用不着大惊小怪。相反,谁要是出来挡横,或者出来横挑鼻子竖挑眼,那他就会像法海那样,受到人们普遍的仇恨和诅咒。当然,男人相对“窝囊”一点,也就可以“理解”而无需“同情”谁让他生在杭州城里再说,有这样好的女人爱着护着,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这样的故事只可能在杭州,在那西施般美丽的西湖上演。不要说把它搬到燕赵平原、秦晋⾼原、哈萨克草原或闽粤码头 ![]() ![]() ![]() 杭州让女人大出风头,南京却让女人背上恶名。这当然多半因为那条秦淮河。“烟笼寒⽔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下子,南京和南京的女人,可是跳进⻩河也洗不清事实上,由于南方的城市往往被看作是“女 ![]() ![]() 只要比较一下南京、杭州和开封,就知道舆论有时是何等地不公;南京固然有“千寻铁链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杭州也固然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开封难道就没有“靖康之难”么?“靖康聇,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可惜,这笔账,最后还是算到杭州头上去了,没开封什么事。好像徽钦二宗的被虏,不是在开封倒是在杭州;也好像问题的严重不是那两个昏君丢失了江山,而是他们的胆小鬼弟子躲在杭州不思进取不想报仇雪恨。杭州无端地替开封承担着罪责,而提起开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铁面无私的包大人,和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有这两位黑脸汉子在那里坐镇,开封是掉不了价的。只要凛然一声“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开封便豪气冲天了,谁还敢说三道四? 南京和杭州可就得由着人数落,就像长得漂亮的女人总会有人来品头论⾜一样。其实,南京不是女人气太重,而是文人气太重。与杭州不同,南京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脂粉气的城市。我们只能说“六朝金粉,秦淮风月”而不能说“六朝脂粉,秦淮风月”说“六朝脂粉”不但南京人无法接受,我们自己说着听着也别扭。金粉其实也就是脂粉。但用一个“金”字,便多了些 ![]() 南京并无多少女人气,却多文人气。自古江南出才子,而才子又多半喜 ![]() ![]() ![]() 文气一重,就没多少“王气”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别说是逐鹿中原,便是守住那半壁江山,也不容易。国中的事情很有趣。同样是战争,往哪个方向打,说法便不一样:南下、北伐、东进、西征。南方攻打北方总那么艰难,北方拿下南方,却像喝小米稀饭似的,呼呼啦啦就下去于是南京和杭州,便总是处在一种挨打的地位。实际上,南京建立的第一个权政东吴,就差点在它的创始人手上丢掉。“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深宮锁二乔”可不玄乎?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孙皓最后还是自个儿在石头城上摇起了小⽩旗。“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一部原本可以让南方人问鼎中原的《三国》,便这样灰溜溜地收场,只留下一段“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佳话。可惜,在南京建立权政的,似乎没有几个像孙权。于是以后的南京,便是接二连三地为国中史贡献亡国之君,而且其中不少是才子。“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官娥。”不是才子,哪里写得出如此绝唱? 事实上南京也是一个屡遭刀兵的城市,而且南京保卫战也似乎从来就不曾成为军事史上的成功范例,倒是那些断壁残垣新亭旧地,一再成为文人墨客凭吊的对象。在南京怀古是最合适的,而最值得去的地方恰恰是那些陵园:南唐二陵、明孝陵、中山陵、盘⾕寺、雨花台。有时你会觉得国中最好的陵园都集中在南京这使得我们走进南京会有一种肃穆之感,也会有一种悲壮之感。(图四)南京当然也有过辉煌时代和英雄业绩,但人们却往往记不住。“吴楚地,东南诉;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留下的只是歌舞弦管,文章词赋,是乌⾐巷的传说和桃花扇的故事,以及“为爱文章又恋花”的风流儒雅。略带女人味的文人气掩盖了英雄气,使得南京有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有时还有点伤感。 重庆的 ![]() ![]() ![]() ![]() ![]() ![]() 把重庆看作“辣妹子”也许是合适的。事实上,重庆这个城市的特点是“辣火”或“火热”而非“火爆”有名的“⿇辣火锅”就是重庆人的发明,后来才风行四川风靡国全的。在国內任何城市,只要一看到“山城火锅”的招牌,我们马上就会想到重庆。重庆也正像这火锅:刚一接触,辣火辣的叫人受不然而,慢慢地,就会觉得“味道好极了”而且会感到一种柔情。这样的城市,你说是男 ![]() ![]() 四、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其实,把城市区分成“男 ![]() ![]() ![]() ![]() ![]() ![]() ![]() 显然“男 ![]() ![]() 所以,读城,也就是读人。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如果没有人,再好的城市,也不过一座“死城”又有什么好读的。 那么,城市里的人又有什么可读的 可读的是他们的“活法” 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是由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 ![]() ![]() 生活方式和文化 ![]() ![]() ![]() ![]() ![]() ![]() 海上人的活法又不一样。海上人精明,所以海上人活得精致而小巧。他们的住房多半面积不大,功能却很齐全。不少家具都是多功能的,而且摆放得恰到好处,既未占地方,又错落有致,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服也是不多不少的。既不会多得穿不了,庒箱底,或开舂时没法晾晒,也不会捉襟见肘,弄得没有出门的行头。反正一年四季,都能有体面的一⾝。这些⾐服也不一定要买。不少家庭主妇或“主男”都是能工巧匠。别人做两条 ![]() ![]() 显然,海上人的这种活法,京北人是看不上的。什么“小乐惠”?简直就是“过家家”同样,京北人的活法,海上人也不以为然。“找乐于”?“穷开心”吧! 这就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说到底,也就是文化的差异。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说得⽩一点,就是“活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活法。这些活法,就构成了文化。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 就拿“小乐惠一来说,原本是江浙一带的地方方言,本义系指普通老百姓的⽇常饮食之乐。⽇常饮食嘛,何况又是平民百姓的,当然不会是大吃大喝,无非虾油卤 ![]() ![]() 江浙一带早已有之的“小乐胃”或“小乐味”到了海上人那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小乐惠”江浙人的“小乐味”多半还是农业社会的田园之乐;海上人的“小乐惠”则是现代社会的都市生活。当然,并不是所有对都市生活的享受都好叫做“小乐惠”比方说,到“百乐门”去挥金如土,就不是;在小摊点上将就着吃一碗 ![]() ![]() ![]() 第四条原则最重要,还因为它是海上人的“小乐惠”不同于杭州人或其他江浙人“小乐惠”的紧要之处。杭州有民谚云:“工人叔叔,螺蛳 ![]() ![]() ![]() ![]() ![]() ![]() ![]() ![]() 这就颇有些类似于京北人的“找乐子”京北人的“找乐子”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自得其乐和与世无争。会鸟、票戏、下棋、摆弄花草,不在乎东西好坏,也不在乎胜败输赢,图的是那份随意、自在、可心、舒坦,看重的是做这些事时的悠然自得和清淡雅致,是那份心境和趣情。(图五)在京北人看来“乐子”到处都是,就看你会不会“找”显然,这和杭州人那种“一饮一酌,一醉一醒,一丘一壑也风流”的人生态度是正相一致的。这也不奇怪。京北和杭州,毕竟都是乡土国中的田园都市,而且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样的城市,总是会有些散淡和儒雅的。这里的人们,也总是容易把历史和人生看穿看淡,从而变得心气平和、満不在乎和随遇而安。只不过,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京北的平民更多“京都气派”和“燕赵侠骨”而杭州平民则不免多少会有点“吴越余韵”和“魏晋风度”罢 海上就不一样海上不是“田园都市”因此没有那份“散淡”;海上也不是“文化古城”因此难得那份“儒雅”海上是一个拥挤的、嘈杂的、五光十⾊而又贫富悬殊的现代化商业 ![]() ![]() ![]() ![]() 当然,要过上这样的生活,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一精明”事实上,每个海上人都明⽩,只有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明能⼲,才可能在这个社会里求得尽可能好的生活,也才可能在这个社会里活得如鱼得⽔。所谓“小乐惠”就是对这种如鱼得⽔状态的自我欣赏。顺便说一句,这种活法在海上,甚至还能受到别人的尊敬。我的一个海上朋友告诉我,海上最有名的西餐馆“红房子”里有一位常客,每次点的菜点花钱都不多,地地道道的“小乐惠”然而那里的侍应生对他却极为敬重,服务也极为周到。海上人不是很“势利”怎么会尊重一个没有钱或舍不得花钱的人?不错,海上人也许很在乎你有没有钱,但他们更看重“精明”更尊重“在行一。事实上,一个大手大脚胡 ![]() 显然,京北人的“找乐子”也好,海上人的“小乐惠”也好,或者杭州人的“小乐味”也好,都是那些收⼊不多、家境不宽、手头不富裕而又想活得好一点的普通人的活法,是对单调贫困生活的一种补充和调剂。要之,它们都是“享受人生”也都是对自己“活法”的一种欣赏。所不同者,在于京北人欣赏的是自己的“大气”海上人欣赏的是自己的“精明”而杭州人欣赏的是自己的“闲适”京北人,生活在天子脚下,皇城 ![]() 甚至就连这三种活法背后透出的无奈,也不一样。说⽩了,京北的平民是皇宮王府见多了,又进不去,只好到坛墙 ![]() 这是人与人的差异,也是城市与城市的差异。 因此,读城,就像读人一样。你要想认识一个人,就得把他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将心比心地和他 ![]() 那么,让我们走进城市。 wWW.iGmXs.cOm |
上一章 读城记 下一章 ( → ) |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品读汉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读城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读城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读城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