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3425 |
上一章 三、地方行政 下一章 ( → ) | |
认真说来“地方上”这个概念,也是要到秦以后才会产生的。因为只有一个幅员辽阔且又实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国,才会有央中和地方,也才会有央中和地方的关系。这种关系,仍然要算汉代最好。钱穆先生就说:“国中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是为笃论。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之好,在于简单,只有郡、县两级。加上央中,也不过级三。层次少,效率就⾼,败腐的可能 ![]() 层次少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官级少,升转快,员官的政治前途明朗,工作积极 ![]() ![]() ![]() 不过好景不长,这个制度很快就遭到了破坏。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天下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派去一位刺史,许多学者便据此认为汉代地方行政区划是级三:州一级,郡一级,县一级,州导领郡,郡导领县。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刺史不是行政官,而是监察官,是央中派到下面去监督地方官的“特派员”他只能奉诏察问六件事情,不得⼲预地方行政,还没有固定治所,俸禄也只有六百石,相当于“县处级”你想,哪有县处级导领地市级的道理?显然,刺史不是一级地方员官,州也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所以在汉武帝时代,这事还不算 ![]() 但是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情况就变了,刺史变成了牧,级别也是二千石。以后反反复复,一会儿刺史一会儿牧,州也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实体(比如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兖州牧曹 ![]() 可见唐代地方行政区域原本也只有两级:州府一级,县一级。但是人唐和汉人一样,也喜 ![]() 唐代观察使监临的区域叫“道”宋代则叫“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原本同样只有两级:州府一级,县一级,但开国不久(宋太宗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就在府州上面加了一级,叫“路”而且其行政长官居然是四个,南宋时简称为帅(安抚使,管军事)、漕(转运使,管财政)、宪(按察使,管司法)、仓(常平使,管救济)。这就荒唐。唐代州县,只要承奉一个上司(观察使),宋代则要承奉四个,这地方官岂能好做?何况这四个大员,互不相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你说这事情可怎么办?所以宋的地方行政,简直一塌糊涂。 元代的荒唐,则是把“省”这个怪物制造出来了。省,原本是央中机关的官署名称,比如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在唐代是相当于宰相府的。元承宋制,也以中书省为最⾼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军事机关,御史台为最⾼监察机关。不同的是,他们还要把这些机关派到地方上去。派到地方上的中书省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派到地方上的枢密院叫“行枢密院”简称“行院”派到地方上的御史台叫“行御史台”简称“行台”可见所谓“行省”就是“临时的、不在首都的,或行动中的中书省”就像“行宮”是“临时的、不在首都的皇宮”一样,怎么会是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呢? 所以,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准备废掉宰相之前,就先把地方上的“行中书省”废了,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其长官则叫“承宣布政使”简称“布政使”使是官名,司是衙门,都不是区域名称。可见现在叫做“省”的这个地方行政区域,其实是没有正当名称的。叫省叫司都不通,就像把市、县叫做局、处于理不合一样,要叫也该叫“承宣布政使区”不过朝廷只设了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没有颁布区号,世俗的称呼难以改变,那就凑凑合合叫“省”吧!结果,真正的“省”(中书省)废掉了(而且也被忘掉了),不是“省”的东西反倒变成了“省” 省一级的衙门,明代是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藩司、臬司、都司,合称“三司”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长省。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其实按察使称台还凑合,因为御史称台。布政使称台就没有道理了。然而清代不但藩司和臬司的长官称台,他们出派去的下属机构(分司)员官也称台,叫“道台”这倒不去管他,糟糕的是明清和汉唐宋元一样,有了地方权政机构还不够,还要往下面派机构和员官。汉代是郡县之上加派刺史,结果变成州;唐代是州县之上加派观察使和节度使,结果变成道;宋代是府州之上加派帅、漕、宪、仓,结果变成路;元代则在道和路之上又加派行省、行院、行台,结果变成省。这样到了明清,法理上的地方行政区域是级三:省一级,府一级,州县一级。府在唐、宋、元三代,是“特别行政区”其实是州,但在明清则是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正式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州在明清则基本上不再领县,其行政关系则或直属于省(少数),或隶属于府(多数),因此州县应视为同级。 这样原本也不错,问题是明清又往省里派“特派员”明代出派的是三个:总督、巡抚、巡按。设置之初,大体上是总督管军事,巡抚管行政,巡按管监察。清代把巡按职责并⼊巡抚,只留下总督、巡抚两个。但明代的总督、巡抚、巡按是临时 ![]() 长省们也不含糊,也往下派“太上皇”这就是分司分道。分司分道也有两种:布政使出派的叫分守道,按察使出派的叫分巡道。这是明制,清代的道更复杂。这就在省与府之间又揷进来一级。如果总督辖区(大区)算一级,省算一级,道算一级,府算一级,州县算一级,就有五级了。结果如何呢?即如钱穆先生所言:“变成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而且管民的官(就是县官和州官)不但少,地位还低,权力还小。州县上面有知府,知府上面有道台,道台上面有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和按察使上面有巡抚,巡抚上面有总督,总督上面有央中。州县被庒在最底层,奉承巴结一大堆上司还来不及,哪有时间精力功夫心思去亲民?地方政治也就一塌糊涂。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易中天品读汉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严歌苓其人其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帝国的惆怅》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帝国的惆怅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帝国的惆怅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