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3112 |
上一章 三、是非功过 下一章 ( → ) | |
现在看来,汉景帝这一刀是开对了。“七国之![]() ![]() 这样看,晁错岂非⾼瞻远瞩? 实际上,藩国过于強大,必定威胁央中,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有共识。晁错的死对头袁盎,就对汉文帝说过“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的话。当然,袁盎说这个话,只是针对骄横无礼的淮南厉王刘长,不像晁错那样把削藩看作基本国策。但要说当时的朝廷重臣都是糊涂虫,鼠目寸光,尸位素餐,都不如晁错⾼瞻远瞩,深谋远虑,恐怕也不是事实。 然而晁错却几乎遭到一片反对,甚至“世人皆曰可杀”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治国理念所使然。我们知道,秦,是以法家思想为家国意识形态的;汉,在武帝以前,则以道家思想为家国意识形态。汉景帝的亲娘窦太后,更是一个极其尊崇道家学说的人,以至于“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所以,汉景帝⺟子君臣,大约都是“⻩老门徒”只不过窦太后是个“死硬派”汉景帝的态度要温和一些。有一次,儒生辕固和道家⻩生辩论汤武⾰命的事。⻩生说,帽子再破,也得戴在头上;鞋子再新,也得穿在脚下。商汤是夏桀的臣,怎么能代夏而立?周武是殷纣的臣,又怎么能代商而立?所以,汤武不是⾰命,而是谋反。辕固反问:照你这么说,我们⾼皇帝代秦而立,也不对了?汉景帝一看情况不对,只好打圆场说:吃⾁不吃马肝(有毒),不算不知味道。做学问不讨论汤武⾰命,不算没有知识。 汉景帝给儒道两家的争论和了稀泥,窦太后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窦太后把辕固叫了去,要他读《老子》。辕固撇了撇嘴巴说,这是家奴童仆之书。窦太后 ![]() 那么,道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是“清静无为”他们追求的是“垂⾐裳而天下治”讲究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主张的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相信的是“一动不如一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叫“治大国若烹小鲜”呢?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小鱼小虾,只能文火慢熬,不能大动⼲戈。所以,即便要削藩,也只能慢慢来,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像晁错那样急火攻心,还能不坏事? 其次,大家都认为七国造反,全是晁错惹的祸。刘濞有没有问题?有。比如“称病不朝”就是。称病不朝当然是“失藩臣之礼”但刘濞装病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他的太子⼊朝觐见的时候,由于一点小事被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景帝杀了,从此两家关系不好。以后又怕皇帝杀他,就更不肯来朝了。所以,装病“计乃无聊”后来,文帝赐吴王几杖,又准其告老不朝,关系也就改善了。可是晁错偏偏没事找事,引火烧⾝,摸那老虎的庇股,终于惹下大祸。那么,不整治他,整治谁? 当然,七国之 ![]() 毫无疑问,对于所谓“不得人心”也要做分析,看看是不得哪些人的心。问题在于晁错的对立面恰恰不是小人。袁盎就不是。袁盎是一个正义耿直的人。当他还只是个秩比六百石的“中郞”(侍卫官)时,就敢对汉文帝说平定了诸吕之 ![]() ![]() ![]() ![]() ![]() ![]() ![]() 袁盎也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他担任陇西都尉时“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担任吴国丞相时,手下有人和他的婢女偷偷相爱(有从史尝盗爱盎侍儿)。袁盎知道后,装聋作哑,置若罔闻,并不追究。后来,这个下属听说东窗事发,畏罪潜逃,袁盎亲自把他追了回来,将婢女赐给他,还让他担任原来的职务。七国之 ![]() 实际上袁盎在朝廷享有崇⾼的威望,在江湖上也享有崇⾼的威望。文帝时著名的大法官张释之就是他发现并推荐给朝廷的,武帝时著名的直肠子汲黯也非常仰慕他(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汲黯是被认为几近“社稷之臣”(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的人。他也常常不给皇帝面子(数犯主之颜⾊)。直言不讳批评汉武帝“內多 ![]() 袁盎还是一个侠肝义胆的人。他的朋友也多为侠义之士,比如季布的弟弟季心。季布、季心这哥俩都是“为气任侠”的。季布的特点是“一诺千金”季心的特点是“勇冠三军”季心做中尉司马时,连他的长官——中尉郅都对他客客气气。郅都是景帝和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外号“苍鹰”行法不避权贵,皇亲国戚见了他都侧目而视,他也不把那些凤子龙孙放在眼里,却唯独尊敬季心。郅都尊敬季心,季心则最为尊敬袁盎。季心住在袁盎家里时,把袁盎当作自己的长辈,把灌夫和籍福当作自己的弟弟。灌夫和籍福也是侠义之人。灌夫的特点是“刚直使酒,不好面谀”籍福的特点是“左右逢源,善与人谋”这两个也都是侠义之士。此外还有剧孟。剧孟也是大侠。袁盎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危难,上门求救,不推脫说⽗⺟尚在,也不装着不在家的,除了季布的弟弟季心,大约就只有剧孟了。袁盎与季心、剧孟、灌夫、籍福等人为伍,可见袁盎的为人是很慷慨的。正因为袁盎兼有国士和侠士之风,所以他其实是死于国难——因为反对梁王刘武谋取储君地位而被刺⾝亡。而且,梁王派来的第一个刺客还不忍心对他下手。这样的死国之士,难道是小人? 其实,不但袁盎不是小人,其他反对晁错的人也不是。比如和丞相陶青、中尉陈嘉联名上书要杀晁错的廷尉张欧,就是“忠厚长者”此公当司法部长兼法院院长时,但凡发现案子有疑点,就一定退回去重审;实在证据确凿罪无可赦,则流着眼泪向被告宣读判决书,送他们上路,保证要让囚犯死而无憾。所以《史记》和《汉书》都说他“其爱人如此”这样一个人如果也主张杀晁错,那么,晁错恐怕就当真有点问题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易中天品读汉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严歌苓其人其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帝国的惆怅》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帝国的惆怅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帝国的惆怅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