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2 时间:2017/12/12 字数:8078 |
上一章 第九讲 刘邦崛起之谜 下一章 ( → ) | |
我们今天继续讲汉代风云人物,说到汉代风云人物不能不说刘邦,因为刘邦是汉代风云人物的一号人物,NO。1。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祖,也叫汉⾼帝,或者也叫⾼皇帝,刘邦他想过当皇帝吗?结论是没有。刘邦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当皇帝,他也不会当皇帝。汉五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他即位的地方在定陶,定陶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这是个风⽔宝地,传说尧帝当年居住在这个地方。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后来定都定在长安,他的丞相萧何就在长安为他营建宮殿,那就是未央宮,刘邦在外面打仗,从场战上回来,回到长安一看,萧何营造的这个未央宮,宏伟壮丽,华丽无比,刘邦非常生气,刘邦对萧何说,他说天下大![]() 未央宮建成以后,群臣都来朝贺,都来祝贺未央宮建成,糟糕的是这些功臣们在未央宮里面一开会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争谁的功劳大,吵起来就把剑子套来在柱子上砍,刘邦说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这怎么得了,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叔孙通是一个儒生,攻读儒家经典的,很早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叔孙通就向刘邦提出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制定礼仪,臣愿意带着自己的生学给陛下策划一套礼仪方案。刘邦说礼仪这个东西很难吧,你要知道我们都是大老耝。叔孙通说这个东西不难的,礼仪是什么呢?礼仪就是人情的一种规范化,程式化和仪式化,它本质上就是人之常情,何况礼仪是可繁可简的。我们可以把历代的礼仪拿来综合一下,改⾰一下,我们弄一个可 ![]() 于是到了汉七年,长乐宮又建成了,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宮那个时候那样, ![]() ![]() 刘邦确实是没有想过当皇帝。因为刘邦出⾝平民,他的⽗亲、⺟亲和他自己当年是连名字都没有的。史书上怎么介绍刘邦的⽗⺟呢?⽗曰太公,⺟曰刘媪。太公什么意思?大叔,媪是什么意思?大妈,就是⽗亲叫刘大叔,⺟亲叫刘大妈。可见是无名之辈。又解释刘邦什么呢?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他原来的小名叫刘季,一年四季的季,即位以后,当了皇帝以后改了个名字叫刘邦。可见当皇帝之前他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一个小名叫刘季。这个刘季也不是什么名字,季是什么呢?季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没听说三哥,书上没有,叫刘叔的那个没发现,他自己叫刘季,也就是说他哥儿几个叫刘大、刘二、刘三、刘四,所以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刘小,没有名字,平民。 刘邦就是这么一个出⾝的人,这样一个人大概小时候他爸就是刘大叔也不怎么把他当儿子,一天到晚骂他无赖,不如他哥刘仲,会⼲活,会挣钱,会置家当,所以对他的教育也很放纵,此人从小是不读书的,不读书⼲什么呢?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就连本朝太史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太史公,是家国的史官,给他做传,给本朝开国皇帝做传也用了四个字,好酒及⾊,喜 ![]() ![]() ![]() 那么长大了以后,他也谋了一个差事,就是亭长,我们知道秦代的制度十里为亭,十亭为乡,那么亭长就是比村长⾼半级,比乡长低半级的一个低级吏员,是一个试用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两件事情,对刘邦将来一生很有影响的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就是他见到了秦始皇,因为他现在是一个低级的吏员,他有出差的机会,他出差的时候见到秦始皇,他发表了一个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就是大丈夫要像秦始皇那样,那才活得像个人样,这是他有了这么一个念头。第二件事情就是娶了一个 ![]() ![]() ![]() 发生了这么两件事情,对刘邦将来最有影响的。但是如果仅此而已,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刘邦也就是娶了吕太太,然后当一个泗⽔亭长,了此一生,但是这是一个历史注定要塑造英雄的,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呢?就在现在的安徽省的肃州县,肃州市附近,西南。陈胜、吴广起义以后,星星之火,立即燎原,各地痛恨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民人纷纷揭竿而起。刘邦所在的沛县也这样,民人一下子起来了,把沛县的县令给杀了,起义了。起义以后要推举一位领袖啊,这个时候大家都说,刘季,我们应该让刘季当领袖。刘邦当然这个时候是推辞了,他怎么说呢?他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兄弟子。”就是说现在我们天下已经大 ![]() 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非刘季当头不可呢?不是,因为这时候还有两个能人,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曹参,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府政的一级员官。刘季是一个亭长,这个亭长最后还是失职的,但是萧何和曹参都是文化人的,文化人是不敢造反的。萧何和曹参说,我们都拖家带口的,都有一些产业,挑头造反那是灭族的罪,弄不好我们,刘季,反正那是一个混小子,愣头青,出了事他担着。大家说,不不,我们都觉得刘季非你不可,所有的人都不敢挑这个头。刘季说好,大家既然推举我,我就来挑这个头。于是刘季自封为沛公,因为他是沛县的领袖,叫沛公。由此我们得出了刘邦崛起的原因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出⾝虽差,运气好。 刘邦除了有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敢担当。如果说萧何、曹参二不敢带头谋反是因为考虑个人得失的话,而刘邦的这次挑头则体现了他的敢作敢为。刘邦靠自己的⾚诚终于走出了他崛起的第一步,后又投奔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项梁,与项梁的侄子项羽并肩作战。这为他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反秦斗争进⼊了一个关键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项梁的队伍里来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叫范增。范增当年已经70岁了,但是这个人 ![]() ![]() ![]() 公元前208年,陈胜起义暂时遭到挫折后,由楚国旧贵族出⾝的项梁导领的一支义军,在听取了谋士范增的建议后,立原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怀王。楚怀王也当仁不让地行使了其导领权,决定各路诸侯出兵灭秦,命令项羽北上救赵,派刘邦西进关中,并约定先⼊关中者为王。 这不明摆着就是偏刘邦吗,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时讨论这个战略决策的时候,有很多的诸侯,说我们现在要打秦国,谁愿意去啊?谁都不愿意去。因为秦国当时非常強大,谁都不愿意去打头阵。打头阵是做炮灰,会打仗的人都知道,两军 ![]() ![]() 刘邦西进也不顺利,但是他这个时候⾝边来了一个重要的人,这个人叫做郦其食。郦其食这个人是陈留⾼ ![]() ![]() 刘邦的军队来到陈留的时候,郦其食就去找刘邦军队里边的一个下级军官,这个人跟郦其食是认识的。郦其食就说,他说我想投靠刘邦,请你去帮我说一说,你怎么说呢?你就说,这个陈留县有一个叫郦其食的人,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个狂生,他自己认为他不是个狂生,你就这么说。这个人说不行,我不能去给你说,说你不知道,我们沛公最瞧不起的,最讨厌的,最痛恨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他最讨厌读书人,但凡有读书人来求见他,他就要侮辱这些读书人。当时这个儒生也是戴冠的,儒生的冠是一个像斗一样的东西。他说这些读书人、儒生一进来,我们沛公就把他头上斗一样的冠拿下来撒尿,最瞧不起读书人。不能说,说你是儒生的话,他肯定不见。郦其食说,不管,你就去说。这个人就如实对刘邦说了,刘邦还果然就召见了他。召见的时候刘邦在⼲什么?在洗脚,坐在 ![]() ![]() 郦其食见刘邦还有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是什么样的?这个版本是这样说的,说是没有人介绍,郦其食自己拿了一个名片,古时候也有名片,叫名刺,也叫谒。拿着一个名片, ![]() ![]() ![]() ![]() 那么郦其食和刘邦见面以后,刘邦一看这是一个人才,不是书呆子,刘邦不愿意见读书人的原因,是因为读书人书呆子太多了。一来一讲,前三皇后五帝开始,他能讲半个小时,一口气不歇,要有兴致的话能讲三个小时,不得要领,什么问题不解决。刘邦一看郦其食这是个解决问题的人,他非常⾼兴,然后就请他吃饭,吃完饭以后就说,先生有什么计策教我吗?郦其食说主公打算下一步怎么办?刘邦说,我是奉了怀王的命,西进攻秦,我当然是要继续西进了。郦其食说,不行,你看看你的人马,散兵游勇,乌合之众,不⾜万人,就你这么一支队伍,这么一彪人马居然就想去和強秦叫板,那你不是羊⼊虎口吗?刘邦说,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郦其食说,止陈留,什么叫止陈留,你把陈留拿下来,陈留这个地方历来是天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粮草极其丰厚,如果能够把陈留拿下来的话,你的军队会扩充,你的粮草会补充,然后你在这儿住一段时候,养精蓄锐,然后你再去攻秦。刘邦说,陈留我怎么把它拿下来?郦其食说不要急,陈留县县令是我的朋友,我去劝降。刘邦说,好吧,你去劝降吧。 郦其食就进了陈留县城,找到陈留县的县令劝降。县令说,那不行,秦法是很苛刻的,我要是背叛,我是灭族的罪,这个事情不能⼲,郦先生不要再说了,今天晚上住一宿,明天你回去,该⼲啥就⼲啥去。郦其食晚上就住在陈留县,半夜起来杀了陈留县令,然后拎着陈留县令的头,翻出陈留县城,跑到刘邦军中。第二天,刘邦军队开向陈留县,然后用一个竹篙把陈留县令的脑袋挑起来,大声地说,你们看,你们县令的首级在此,还不投降吗?陈留县的人一城人马上投降。刘邦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留,为他进一步走向胜利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也就是刘邦崛起的第四个原因:⽔平虽差,悟 ![]() 对于这一点,张良是深有体会的。张良,我们知道,张良这个人也是一肚子计策,満腹经纶的人,他也辅佐过很多人。他辅佐过项羽,辅佐过韩王成,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这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做,那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做,但是张良说的话别人都听不懂,惟独刘邦一听就懂,所以刘邦这个人的悟 ![]() ![]() ![]() ![]() ![]() 那么刘邦得到了郦其食的辅助以后,拿下陈留。他就很顺利地向西进军,而且很快就进⼊了关中。进⼊关中以后,赵⾼谋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帝。这个时候,整个的秦王朝已经是遍地烽火连天,诸侯并起,子婴不敢称帝,改称秦王,而且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终于成为了第一个进⼊关中的人,按照当时楚怀王和诸侯的约定,刘邦应该是王,至少刘邦应该来当秦王,对不对?但是没有,刘邦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头等大功,不但没有使刘邦成为秦王,而且还差一点让他掉了脑袋。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刘邦遇到这样一个政治风险的时候,他是如何脫险的呢?他脫险以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呢?请看下集,汉代风云人物,刘邦胜利之谜。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下一章 ( → ) |
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严歌苓其人其少女小渔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