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闺蜜小说网
闺蜜小说网 历史小说 武侠小说 网游小说 乡村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耽美小说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小说排行榜 玄幻小说 都市小说 军事小说 推理小说 校园小说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同人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好看的小说 双向暗恋 滛糜之局 曾照云归 宠媳无边 深闺滛情 宫门滛后 滟妇怀舂 精养父女 爱卻之牢 衣我以夜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书号:44782  时间:2017/12/12  字数:8078 
上一章   第九讲 刘邦崛起之谜    下一章 ( → )
  我们今天继续讲汉代风云人物,说到汉代风云人物不能不说刘邦,因为刘邦是汉代风云人物的一号人物,NO。1。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祖,也叫汉⾼帝,或者也叫⾼皇帝,刘邦他想过当皇帝吗?结论是没有。刘邦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当皇帝,他也不会当皇帝。汉五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他即位的地方在定陶,定陶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这是个风⽔宝地,传说尧帝当年居住在这个地方。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后来定都定在长安,他的丞相萧何就在长安为他营建宮殿,那就是未央宮,刘邦在外面打仗,从‮场战‬上回来,回到长安一看,萧何营造的这个未央宮,宏伟壮丽,华丽无比,刘邦非常生气,刘邦对萧何说,他说天下大,至今没有‮定安‬,民不聊生,烽火连天,你为什么给我做这么华丽、奢侈的一个宮殿,太不像话了。这说明刘邦这个人在刚当皇帝的时候确实还保存着他的平民意识,这还是很不错的,在今天看很廉洁的。萧何说,天子四海为家,就是说天子的家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天子以天下为家,他的宮殿如果不宏伟壮丽,不⾜以表示他的权威。刘邦说,原来是这样。这才接受了这个宮殿。

  未央宮建成以后,群臣都来朝贺,都来祝贺未央宮建成,糟糕的是这些功臣们在未央宮里面一开会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争谁的功劳大,吵起来就把剑‮子套‬来在柱子上砍,刘邦说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这怎么得了,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叔孙通是一个儒生,攻读儒家经典的,很早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叔孙通就向刘邦提出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制定礼仪,臣愿意带着自己的‮生学‬给陛下策划一套礼仪方案。刘邦说礼仪这个东西很难吧,你要知道我们都是大老耝。叔孙通说这个东西不难的,礼仪是什么呢?礼仪就是人情的一种规范化,程式化和仪式化,它本质上就是人之常情,何况礼仪是可繁可简的。我们可以把历代的礼仪拿来综合一下,改⾰一下,我们弄一个可作的方案出来。刘邦说,那你就试试。于是叔孙通就带着自己‮生学‬制定了一套礼仪,演习了一个月,然后请刘邦过来观赏。刘邦一看这个还简单,我们这些大老耝也能学会,就这样吧。礼仪制定好了。

  于是到了汉七年,长乐宮又建成了,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宮那个时候那样,七八糟的。就按照礼仪来进行祝贺朝贺,礼仪有什么呢?有司仪官,首先有司仪官,喊趋,趋是什么意思呢?趋就是小步快跑,小步快走,那个动作大家可以看什么?看⽇本电视连续剧,⽇本女人穿着和服背后背一个包,这样走,那个就叫做趋。司仪官喊趋,所有的‮员官‬都拿着笏走过来。列,就是武将一排,文官一排,列好。这个时候皇帝才坐上御辇缓缓地推进来,坐在当中。司仪官又喊,跪,大家跪下来。拜,大家拜下去。然后这个时候才上酒,每人手上一杯酒,爵。然后司仪官喊寿,寿就是祝贺的意思,寿命的寿。第一列诸侯王这个等级的出列拿着酒杯,跪下来,然后司仪官喊,寿,大家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饮,把这个酒喝下去,退,然后退回去。然后文官出列,文官再出列,然后再跪,再拜,再寿,再退。然后两千石出列,如何如何,六百石出列,整整齐齐。于是刘邦很⾼兴,哎呀,我的妈呀,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当皇帝这么过瘾,吾今⽇乃知皇帝之贵也。可见什么呢?可见先前是不知道的,本就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回事。

  刘邦确实是没有想过当皇帝。因为刘邦出⾝平民,他的⽗亲、⺟亲和他自己当年是连名字都没有的。史书上怎么介绍刘邦的⽗⺟呢?⽗曰太公,⺟曰刘媪。太公什么意思?大叔,媪是什么意思?大妈,就是⽗亲叫刘大叔,⺟亲叫刘大妈。可见是无名之辈。又解释刘邦什么呢?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他原来的小名叫刘季,一年四季的季,即位以后,当了皇帝以后改了个名字叫刘邦。可见当皇帝之前他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一个小名叫刘季。这个刘季也不是什么名字,季是什么呢?季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没听说三哥,书上没有,叫刘叔的那个没发现,他自己叫刘季,也就是说他哥儿几个叫刘大、刘二、刘三、刘四,所以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刘小,没有名字,平民。

  刘邦就是这么一个出⾝的人,这样一个人大概小时候他爸就是刘大叔也不怎么把他当儿子,一天到晚骂他无赖,不如他哥刘仲,会⼲活,会挣钱,会置家当,所以对他的教育也很放纵,此人从小是不读书的,不读书⼲什么呢?游手好闲,吃喝嫖赌,就连本朝太史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太史公,是‮家国‬的史官,给他做传,给本朝开国皇帝做传也用了四个字,好酒及⾊,喜什么呢?喜酒⾁,喜女人,他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长大了以后,他也谋了一个差事,就是亭长,我们知道秦代的制度十里为亭,十亭为乡,那么亭长就是比村长⾼半级,比乡长低半级的一个低级吏员,是一个试用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两件事情,对刘邦将来一生很有影响的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就是他见到了秦始皇,因为他现在是一个低级的吏员,他有出差的机会,他出差的时候见到秦始皇,他发表了一个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就是大丈夫要像秦始皇那样,那才活得像个人样,这是他有了这么一个念头。第二件事情就是娶了一个子,就是后来的吕后,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呢?当时吕后的⽗亲吕公和刘邦所在的县,那个县叫沛县,现在在江苏省北部,苏北地区,吕公和沛县的县令关系很好,吕公就到沛县的县令家来做客。沛县的县令来了一个贵客以后,他就要大摆酒宴,这个时候主持这个仪式的是县‮府政‬的秘书长萧何。萧何就做一个规定说,你红包以一千钱为界限,红包一千以上的坐在堂上,红包一千以下的坐堂下。刘邦是一分钱没有的,他就跑到门口说我一万,我送红包一万。一万当然是坐堂上了。刘季坐在堂上,其实他一分钱没,然后⾼谈阔论,嘻笑怒骂,旁若无人。这个吕公一看,这个人好像是非同寻常,刘季,你喝完酒留一下,喝完酒以后吕公就跟刘季谈,我有一个女儿还没有嫁人,愿意嫁给你。这个吕太太就不愿意了,吕太太说,你看我们的女儿宝贝得不得了,挑了又挑,拣了又拣,是不是,沛县的县令跟你关系那么好,他来求婚你都不答应,你怎么答应嫁给一个刘小呢?吕公说你不知道,这个人将来了不得。

  发生了这么两件事情,对刘邦将来最有影响的。但是如果仅此而已,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刘邦也就是娶了吕太太,然后当一个泗⽔亭长,了此一生,但是这是一个历史注定要塑造英雄的,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呢?就在现在的安徽省的肃州县,肃州市附近,西南。陈胜、吴广起义以后,星星之火,立即燎原,各地痛恨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民人‬纷纷揭竿而起。刘邦所在的沛县也这样,‮民人‬一下子起来了,把沛县的县令给杀了,起义了。起义以后要推举一位领袖啊,这个时候大家都说,刘季,我们应该让刘季当领袖。刘邦当然这个时候是推辞了,他怎么说呢?他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兄‮弟子‬。”就是说现在我们天下已经大了,到处都在揭竿而起,如果我们这个‮导领‬人选得不得当的话,一败涂地。我刘季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大家做事,是我能力太差,怕不能保全家乡的⽗老乡亲啊。

  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非刘季当头不可呢?不是,因为这时候还有两个能人,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曹参,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府政‬的一级‮员官‬。刘季是一个亭长,这个亭长最后还是失职的,但是萧何和曹参都是文化人的,文化人是不敢造反的。萧何和曹参说,我们都拖家带口的,都有一些产业,挑头造反那是灭族的罪,弄不好我们,刘季,反正那是一个混小子,愣头青,出了事他担着。大家说,不不,我们都觉得刘季非你不可,所有的人都不敢挑这个头。刘季说好,大家既然推举我,我就来挑这个头。于是刘季自封为沛公,因为他是沛县的领袖,叫沛公。由此我们得出了刘邦崛起的原因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出⾝虽差,运气好。

  刘邦除了有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敢担当。如果说萧何、曹参二不敢带头谋反是因为考虑个人得失的话,而刘邦的这次挑头则体现了他的敢作敢为。刘邦靠自己的⾚诚终于走出了他崛起的第一步,后又投奔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项梁,与项梁的侄子项羽并肩作战。这为他的崛起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反秦斗争进⼊了一个关键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项梁的队伍里来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叫范增。范增当年已经70岁了,但是这个人读诗书,一肚子的奇计,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看准了项梁这支队伍,然后投奔项梁,而且给项梁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主意。当时的情况是,最先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已经死了,陈胜、吴广的起义也就失败了。范增就给项梁分析陈胜失败的原因,项梁说陈胜的败是有原因的,也是当然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放弃了楚这个旗号,因为我们知道陈胜起义以后他称王的时候,他的国号号称张楚,张楚什么意思呢?张大楚国的意思,但是范增说,他虽然打出张楚的旗号来作为一个号召,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立楚王的后人为王,他自己做了王,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范增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就是秦灭的六国当中,楚国是最冤枉的,灭得最冤的,所以楚人对于秦王朝也是最不服的。这里我们稍微代一下,我们知道在秦灭六国之前,所谓战国时代主要是七个‮家国‬,这七个‮家国‬最強大的是哪几个‮家国‬呢?三个‮家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秦国,一个是楚国。齐的強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齐是资格最老的一个封国,这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的‮家国‬,是有名的超级大国。秦和楚都是后起之秀,而这两个后起之秀后来发展得非常快。楚人在当时号称荆蛮,就是楚人是有一种蛮劲。我就是楚人,你看我⾝上也有蛮劲的。就是我们湖南有一句话叫霸蛮,又霸又蛮。又霸又蛮是什么?这个事情大家都说做不成,我非要去做,这是湖南人的格,湖南人的精神,这就是楚人的一种精神,所以楚人他最不服气的就是周。就是现在湖北人还有一句口头禅,叫不服周,就是不服气,他不叫不服气,叫不服周,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就是不服这个周,所以他就自強不息,拼命地扩张自己。当时楚王是有一个家族的这样一个传统是,七年不出兵是奇聇大辱,经常发动战争的,最后成为南方之強。在楚人看来的统‮中一‬国的应该是我们楚人,而不是秦老西,他不服。所以,楚人流传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说哪怕我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我也要把你秦国灭了,非灭你不可。所以范增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你又在楚国原来的地方发动这样一个起义,你就应该请一位楚王的后代来做领袖。但是陈胜没有这样做,所以他必然失败,因此请项梁你这样做。项梁说这个建议有道理。因为这样一种造反起义,他确实需要有一种精神上的、舆论上的号召和支持,于是就到处去找,看有没有楚王的后代,七找八找找到一个放羊娃,这个放羊娃的名字叫做心,就是这个心。据说是楚怀王的孙子,他说这个好,为什么?楚怀王当年到秦国以后被秦国扣留下来,死在秦国的,楚人都很怀念他,现在把他孙子给找出来了,所以立他为楚怀王,还叫怀王,作为起义军联盟的名义上的领袖。

  公元前208年,陈胜起义暂时遭到挫折后,由楚国旧贵族出⾝的项梁‮导领‬的一支义军,在听取了谋士范增的建议后,立原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怀王。楚怀王也当仁不让地行使了其‮导领‬权,决定各路诸侯出兵灭秦,命令项羽北上救赵,派刘邦西进关中,并约定先⼊关中者为王。

  这不明摆着就是偏刘邦吗,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时讨论这个战略决策的时候,有很多的诸侯,说我们现在要打秦国,谁愿意去啊?谁都不愿意去。因为秦国当时非常強大,谁都不愿意去打头阵。打头阵是做炮灰,会打仗的人都知道,两军战,冲锋冲过去,第一排死掉了,最后后面的军队过去拔旗子,他摘取胜利的果实,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只有两个人愿意去,刘邦、项羽。这是第一个原因。那么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为什么要选择刘邦呢?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意见,项羽这个人太残暴了,打仗是很能打,但是他每打到一个地方,打下一座城池以后屠城,他就是不管你是投降还是没投降,是怎么来的,他打进去把一城的人都杀光,然后敌军投降的这些俘虏全部活埋。一路走就是烧杀掠抢,奷妇女,这个军纪实在是太恶劣了,大家说还是要有一个忠厚厚道人,做人要厚道,要有一个厚道人去打秦国,这样秦的军民他就不会顽抗,一想来一个厚道人,可能还对我们有一些什么好处,可能就投降了,这样就比较容易打下来,所以不让项羽去打秦,让刘邦去打。由此我们就得出刘邦能够崛起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实力虽弱,胆子大。

  刘邦西进也不顺利,但是他这个时候⾝边来了一个重要的人,这个人叫做郦其食。郦其食这个人是陈留⾼人,陈留在哪里呢?就是现在河南省的陈留县,郦其食是陈留⾼人,60岁,⾝⾼八尺,非常狂妄,谁都不放在眼里,一县的人都称他为狂生,但是这是一个有计谋的人,他一直在关注‮家国‬形势的变化。当时起义军一拨一拨从陈留过进,因为陈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义军今天这一拨来了,明天那一拨来了。郦其食经过观察发现这些将领都不行,惟独对刘邦情有独钟,他觉得刘邦这个人能成大事。郦其食见刘邦的故事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都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上,那么第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刘邦的军队来到陈留的时候,郦其食就去找刘邦军队里边的一个下级军官,这个人跟郦其食是认识的。郦其食就说,他说我想投靠刘邦,请你去帮我说一说,你怎么说呢?你就说,这个陈留县有一个叫郦其食的人,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个狂生,他自己认为他不是个狂生,你就这么说。这个人说不行,我不能去给你说,说你不知道,我们沛公最瞧不起的,最讨厌的,最痛恨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他最讨厌读书人,但凡有读书人来求见他,他就要侮辱这些读书人。当时这个儒生也是戴冠的,儒生的冠是一个像斗一样的东西。他说这些读书人、儒生一进来,我们沛公就把他头上斗一样的冠拿下来撒尿,最瞧不起读书人。不能说,说你是儒生的话,他肯定不见。郦其食说,不管,你就去说。这个人就如实对刘邦说了,刘邦还果然就召见了他。召见的时候刘邦在⼲什么?在洗脚,坐在上,伸开两条腿,让两个女孩子一边一个在给他洗脚。可能还估计做点⾜底‮摩按‬,就跟现在⾜浴一样,我估计是这样,大大咧咧的。郦其食走进去昂然而⼊,长揖不拜。这个按规矩本来应该是跪下来要拜的,但是他不拜,长揖,说沛公,你是想帮助暴秦的吧,你的打算是要帮助秦的吧。刘邦说,竖儒,竖儒是个骂人的话,竖是什么?奴才,你这个奴才书呆子,讲,我是打秦国的,我怎么会是帮秦国的呢?郦其食说,那就不对了,如果你是想灭秦的,想夺得天下的,怎么能用这种态度见我老人家。刘邦说,对不起,把两个⾜底‮摩按‬的小妹,赶出去,然后把⾐服穿起来,把鞋子穿起来,郦先生请坐。这是郦其食见刘邦的第一个版本。

  郦其食见刘邦还有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是什么样的?这个版本是这样说的,说是没有人介绍,郦其食自己拿了一个名片,古时候也有名片,叫名刺,也叫谒。拿着一个名片,给看门的,说陈留民郦其食求见沛公,要跟沛公谈一谈天下大事。门房就拿着他的名片回去向刘邦报告,刘邦也是在洗脚,洗脚还是一样的,来了个什么人呢?门房说好像是个读书人,穿着读书人的⾐服,戴着读书人的帽子。去去去,我现在考虑的是天下的大事,哪有时间跟什么读书人谈学问?不见。门房又拿着名片回来说,我们主公说了,他现在正在考虑天下大事,不见读书人。郦其食“啪”把剑‮子套‬来,回去,重新说,什么读书人,谁是读书人,你说有一个⾼酒徒求见。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个成语叫⾼酒徒,就是最能喝酒的人,这个人就是郦其食,一吼,门房吓得把名片都掉到地上了,赶快一把拣起来,好,我去通,通报,说主公,门外有一个酒徒求见。刘邦说酒徒吗?能喝酒吗?进来进来。读书人不见,酒鬼要见。这个时候郦其食才进去见刘邦,也是长揖不拜,然后跟他有一番谈话。我听门房说主公现在都在考虑‮家国‬大事,天下大事,没时间见读书人,是这样吗?我看你要是不见读书人的话,你是得不到天下的,你想一想看,你的智力比得上我吗?你的勇敢比得上我吗?你都比不上,你智力和勇敢都比不上我的人,怎么还不见我。刘邦说,是吗?对不起,对不起,去去去,不洗脚了,请坐,请坐。好玩儿,那个时候的事情真好玩儿。一个去求职的人居然就可以说你智力也不如我,你勇敢也不如我。你说我们现在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去,能跟总经理董事长说,你智力也不如我,勇敢也不如我吗?那个时候就那么好玩儿,他一说,刘邦还马上就尊敬起来了,请他坐下,然后谈。这其实也是刘邦崛起原因的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病虽多,改得快。

  那么郦其食和刘邦见面以后,刘邦一看这是一个人才,不是书呆子,刘邦不愿意见读书人的原因,是因为读书人书呆子太多了。一来一讲,前三皇后五帝开始,他能讲半个小时,一口气不歇,要有兴致的话能讲三个小时,不得要领,什么问题不解决。刘邦一看郦其食这是个解决问题的人,他非常⾼兴,然后就请他吃饭,吃完饭以后就说,先生有什么计策教我吗?郦其食说主公打算下一步怎么办?刘邦说,我是奉了怀王的命,西进攻秦,我当然是要继续西进了。郦其食说,不行,你看看你的人马,散兵游勇,乌合之众,不⾜万人,就你这么一支队伍,这么一彪人马居然就想去和強秦叫板,那你不是羊⼊虎口吗?刘邦说,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郦其食说,止陈留,什么叫止陈留,你把陈留拿下来,陈留这个地方历来是天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粮草极其丰厚,如果能够把陈留拿下来的话,你的军队会扩充,你的粮草会补充,然后你在这儿住一段时候,养精蓄锐,然后你再去攻秦。刘邦说,陈留我怎么把它拿下来?郦其食说不要急,陈留县县令是我的朋友,我去劝降。刘邦说,好吧,你去劝降吧。

  郦其食就进了陈留县城,找到陈留县的县令劝降。县令说,那不行,秦法是很苛刻的,我要是背叛,我是灭族的罪,这个事情不能⼲,郦先生不要再说了,今天晚上住一宿,明天你回去,该⼲啥就⼲啥去。郦其食晚上就住在陈留县,半夜起来杀了陈留县令,然后拎着陈留县令的头,翻出陈留县城,跑到刘邦军中。第二天,刘邦军队开向陈留县,然后用一个竹篙把陈留县令的脑袋挑起来,大声地说,你们看,你们县令的首级在此,还不投降吗?陈留县的人一城人马上投降。刘邦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留,为他进一步走向胜利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也就是刘邦崛起的第四个原因:⽔平虽差,悟⾼。

  对于这一点,张良是深有体会的。张良,我们知道,张良这个人也是一肚子计策,満腹经纶的人,他也辅佐过很多人。他辅佐过项羽,辅佐过韩王成,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这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做,那件事情应该怎么样做,但是张良说的话别人都听不懂,惟独刘邦一听就懂,所以刘邦这个人的悟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就是说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不管你做什么,做学问也好,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悟,最重要的是悟,没有悟的人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刘邦虽然没有文化,耝,动不动就骂人,但是他的悟非常之好,反应非常之快。刘邦确实是一个具有‮导领‬天分的人。

  那么刘邦得到了郦其食的辅助以后,拿下陈留。他就很顺利地向西进军,而且很快就进⼊了关中。进⼊关中以后,赵⾼谋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帝。这个时候,整个的秦王朝已经是遍地烽火连天,诸侯并起,子婴不敢称帝,改称秦王,而且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终于成为了第一个进⼊关中的人,按照当时楚怀王和诸侯的约定,刘邦应该是王,至少刘邦应该来当秦王,对不对?但是没有,刘邦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头等大功,不但没有使刘邦成为秦王,而且还差一点让他掉了脑袋。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刘邦遇到这样一个政治风险的时候,他是如何脫险的呢?他脫险以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呢?请看下集,汉代风云人物,刘邦胜利之谜。  wWW.iGmxS.Com
上一章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下一章 ( → )
大话方言成都方式费城风云品人录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严歌苓其人其少女小渔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