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是易中天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品人录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78 时间:2017/12/12 字数:8509 |
上一章 武则天:二 大尾巴羊 下一章 ( → ) | |
使武则天成为男人的是她的男人——唐⾼宗李治。 史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这个宝贝儿子,一直是不怎么放心的。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在两仪殿接见群臣,当着李治的面问:太子的品行,天下人都知道吗?长孙无忌回答:太子虽未出宮门,但天下人无不钦仰其圣德。太宗又感慨地说,老百姓都这么讲:“生子如狼,还怕是羊”治儿可是从小就宽厚啊!长孙无忌又说:陛下骁勇,是创业之君;太子仁恕,有守成之德。陛下与太子 ![]() 长孙无忌的话在理论上并不错。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开国之君必须是虎,守成之君则不妨是羊。只是他没想到,羊并不只吃草。如果当了皇帝,也吃人。李世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不过他同样没想到,李治不但柔弱,而且“好內”喜 ![]() 这都给武则天以可乘之机。 李世民对李治的教育是抓得很紧的。看见他吃饭,就说:你要是知道种田的辛苦,就总会有饭吃了。看见他骑马,就说:他要是知道不让马太累,就总会有马骑了。看见他坐船,就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就是⽔,君就是舟。看见他站在树下,就说:木头有墨绳就笔直,元首听意见就圣明。真可谓用心良苦。李世民还专门写了一本叫《帝范》的书,教李治如何做皇帝。 李治的表现也不差。刚当皇帝时,他是很虚心的。有一天,李治外出打猎,正碰上下雨。李治问谏议大夫⾕那律:雨⾐怎么样才能不漏?⾕那律回答说:用瓦做就不漏了。李治明⽩这是在劝谏他不要因好打猎而荒于朝政,很⾼兴地赏赐了⾕那律。对那些不该赏的,他也不留情面,颇能做到赏罚分明。他的叔叔腾王李元婴和哥哥蒋王李恽(音运)搜刮民财,屡教不改。在赏赐诸王时,李治就独不赏腾王和蒋王,说:腾叔和蒋兄反正自己会捞钱,就不用赏什么东西了。给他们两车⿇绳,用来穿铜板吧。羞得二王面红耳⾚,无地自容。显然,李治并不昏庸,也不蠢。 然而他的心病却很重。 李治一上台,就面临三大难题:一,如何摆脫先帝的 ![]() ![]() 在一般人看来,李治从唐太宗手上接过这个摊子,是很幸运的。贞观之治,成就斐然,君仁臣忠,民富国強。李世民这个盖世英主,几乎把什么都设计好了,考虑好了,安排好了,李治简直就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但,创业难,守成更难。李治的苦恼,只有李治自己知道:⼲好了,是先帝的福泽;⼲不好,是自己无能。⽗皇太成功了,他怎么都走不出先帝的 ![]() 权臣们也是一个⿇烦。他们追随先帝多年,功勋盖世,谋略过人,说是来辅佐自己的,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即便不谋反,总把自己当小孩子,也很可气。李治看得出,这些老家伙并不好伺候。就拿长孙无忌来说,名字叫无忌,其实无所不忌。唐太宗因李治仁弱,恐怕难守社稷,曾打算另立英武果断的吴王李恪为太子,便遭到长孙无忌的断然反对。因为李恪不是他妹妹长孙皇后所生,生⺟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结果,李恪不但没能当上太子,而且在李治登基后被长孙无忌谋杀,办法就是后来武则天对付他的那个——诬以谋反。李恪临死时曾大骂说:长孙无忌窃弄权威,陷害忠良,祖宗有灵,不久你就要灭族。史家也认为长孙无忌诬人谋反,反被人诬,多少有点算是报应。唐⾼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 ![]() 其实就算长孙无忌他们无忌,李治也有忌。李世民尚且猜忌李世璾,李治怎么就不猜忌长孙无忌?专制政治,最忌权臣功⾼震主,尾大不掉。不杀了这些大尾巴羊,自己是睡不着觉的。羊群中总要有羊被杀,谁的尾巴大就杀谁。只不过李治下不了手。这只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成为头羊的小羊, ![]() 这些苦恼很需要向人诉说,更需要有人帮他走出困境。但是,又能和谁商量呢?后妃们只知道争风吃酷,朝臣们又心怀鬼胎。年轻的皇帝感到了孤独,感到了“⾼处不胜寒” 这时,上帝把武则天派来了。 李治和武则天一见钟情。两个人的偷情,开始时可能出于一时的冲动。但很快,李治就发现,这个比自己大四岁的女人⾝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魅力,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像李治这样羞怯內向的大男孩,原本就喜 ![]() ![]() ![]() ![]() 李治寄希望于武则天的,也正是她想要做的。 我们现在已无法弄清,武则天的政治趣兴和政治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和一般的女人不同,她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锐和潜能,加上她那女人特有的直觉,玩起来比她老公李治更得心应手。她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要先做什么事得放一放。正是靠着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她一步一步登上峰巅。 当上皇后以后,武则天最迫切要做的事,除废掉太子李忠,另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外,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组织系统。这件事情她和李治有共识,甚至李治比她更有切肤之痛:李治已经尝到了元老派联合起来反对自己的滋味。如果这些元老重臣们动不动就联合起来和自己对着⼲,那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当武则天提出要重赏并提拔拥护她当皇后的那些人时,李治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其实,李治对这些人也是心存感 ![]() ![]() 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更加弥⾜珍贵。李治从心底里赞成武则天对这几个人的重赏和重用。这样的人不赏,赏谁?这样的人不用,用谁?应该把这些人提拔起来,让他们和长孙无忌的元老集团抗衡。 李治有这样一些想法是很自然的。他当然不会这样去想:这些家伙究竟算是自己的队伍,还是武则天的人马?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这些家伙对自己的支持,并非都是出于什么正义、公道、原则,或是出于对君王的绝对忠诚。他们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且事先经过了反复的掂量和考虑,这才决定出来豪赌一把,并把赌注押在武则天这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上。 至少李义府是这样的。因为李义府是小人。 李义府这个家伙,在当时的政坛上,名声是很臭的。他的外号叫“李猫”意思是和猫一样,外表柔顺,內心狠毒,笑里蔵刀。这样一个名声极坏的家伙,又是敌对集团的人(李义府的靠山是刘洎,刘洎是魏王李泰一 ![]() 此后李义府一直青云直上步步⾼升,成为当时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狗总是改不了吃屎的。李义府当政以后,大概只⼲了一件事,那就是卖官。《旧唐书》说他“专业卖官为事”竟是个“卖官专业户”因为贪得无厌,他连长孙无忌孙子的贿赂也收,卖给他一个司律监的官职。其他的坏事⼲得也很出格。洛 ![]() ![]() 许敬宗倒没有这么恶劣,也并非不学无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就进了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孔颍达、虞世南等人同为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的政治顾问,资格是很老的。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著作等⾝,曾总修《五代史》、《晋书》,是个历史学家。不过此人的人品和史德都不怎么样。他的⽗亲在隋末江都兵变时被害,他贪生怕死,不敢营救。封德彝把这事说了出去,他又忌恨封德彝,在给封德彝作传时,添油加醋“盛加其罪恶”其他人如果给他送礼行贿,他也不吝吹捧粉饰之词。学问做到这个程度,实在应该算是道德败坏了。 不过,武则天和李治此刻还顾不上这么多道德的考虑。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队伍,集结自己的人马,而无论这些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李义府之流的得势,和褚遂良等人的被贬正成鲜明对照。人们开始认识到,得罪武则天,就是得罪皇上,甚至可能比得罪皇上还糟糕,决没有好果子吃。相反,投靠武则天,就是站在皇上一边,肯定青云直上。于是,一些犹疑不决持观望态度的人认清了形势,一些原先受排挤受庒制的下层官吏和寒门士人看到了希望,一些原本就见风使舵善于钻营的小人更是有了可乘之机。武则天的旗帜下开始集结人马,她的队伍壮大了起来。 但,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骂名:亲信小人,重用匪类。 武则天并不喜 ![]() ![]() ![]() 不过,武则天重用许敬宗、李义府之流,并不完全是为了酬劳他们的拥立之功,也不完全是因为无人可用,还在于她深知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在专制政治体制下,小人从来就是 ![]() ![]() ![]() ![]() ![]() 小人的作用无非四种:帮忙、帮闲、帮腔、帮凶。李义府没多少能耐,只能帮腔;许敬宗満腹经纶,便可以帮凶。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洛 ![]() ![]() ![]() 李治当然不会忘记。这事太宗皇帝曾多次对他说过:隋炀帝死于非命,就因为对宇文⽗子太宠幸、太信任了。于是李治又流着眼泪说:就算元舅真的这样,朕也不忍杀他。杀了元舅,叫天下人怎么看朕,后代人怎么看朕啊!许敬宗这时又再次发挥他历史学家的作用了。许敬宗说:汉文帝的⺟舅薄昭因杀人获罪,文帝命百官往哭,含泪把他处死,至今人称圣明。长孙无忌的罪大得多,陛下有何不忍?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 ![]() ![]() 李治完全被这个博学多才的历史学家所说服。他不再过问长孙无忌的案子,全都 ![]() ![]() ![]() ![]() ![]() 我们现在已无法得知,武则天在此案中扮演的是什么角⾊。但可以肯定,她是拍手称快的。就连李治的角⾊也很暧昧。表面上看,他是受了许敬宗的蒙蔽,稀里糊涂地杀了舅舅,而且一直于心不忍。但没有他的首肯、默认、纵容,许敬宗能有那么大的狗胆,又下得了那么重的毒手?也许,李治也好,武则天也好,都没给许敬宗什么指示或暗示,一切都是许敬宗自作聪明的投其所好。这其实也正是小人的本事。他们总是能知道主子想要什么想⼲什么,然后主动把主子想⼲又不便明说的事办好。这同时也是小人的可怜之处:他们不但必须帮主子⼲坏事,还必须帮主子背罪名。 看着政敌们人仰马翻,许敬宗笑了,武则天笑了,李治大概也笑了。 不过,李治很快就笑不起来。他发现,除掉了长孙无忌集团后,权力好像并没有回到自己手上。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是不开心。 有一件事情对他刺 ![]() ![]() ![]() 这事让李治很是恼火。李义府这个狗仗人势的八王蛋,居然连朕都不放在眼里,简直可杀!但,打狗还得看主人。一想到这条狗的主人,李治便不免有些怈气。他对他那位皇后娘娘,是越来越看不懂摸不透了。他对他自己这个皇帝该怎么当,也越来越弄不清搞不明了。过去,面对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他感到有庒力。现在,换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他又觉得受愚弄。过去他觉得江山不是他的,是长孙无忌的。现在,他又觉得这江山仍然不是他的,是武则天的。李治觉得很窝囊。 窝囊的李治进行了三次努力。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他一时兴起,决定废掉武后。可惜诏书墨迹未⼲,就被武则天发现,计划也就随之流产,还搭进去宰相上官仪的一条 ![]() ![]() ![]() ![]() 何况李治的健康也越来越差。在他登极十一年、武则天册立为皇后五年后,即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得了风眩病,目不能视,部分政务只好 ![]() 然而武则天却越活越年轻,越⼲越红火。显庆五年李治生病以后,她就开始参预朝政,并表现出她的政治天才。麟德元年,废后 ![]() 武则天在李治死后接管大唐权政,应该说并不奇怪。从公元655年册封,到683年李治去世,武则天当了二十八年皇后。这二十八年,她可没有闲着,也没有虚度。她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而且一直在洗牌。洗一回,赢一把。在武则天当皇后的头十年(公元655年至664年)里,主政的基本上是李治。李治⽇⽇临朝,武则天临朝大体上只是偶一为之。中间十年的“二圣时期”(公元664年至674年),李治和武则天同时临朝。进⼊“天后时期”(公元 674年至683年)以后,武则天便⽇⽇临朝,李治临朝反倒是偶一为之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位置,正好掉了一个个儿。 武则天能走到这一步,完全因为她的深谋远虑。她要求参加封禅,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爱出风头,没想到这是在造舆论。她上书谈论改⾰,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心⾎来嘲,没想到这是在讲政治。她提出要召集文学之士来宮中修撰史籍,也没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李治甚至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放手让武则天去抓这件“无关紧要”的事。尽管武则天特地提到了太宗皇帝的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大家还是没想到这事与当前政治有什么关系。他们想不到一个女人会有那么大的政治趣兴和政治野心。直到那些为武则天编撰书籍的“北门学士”这些人经武则天特别批准,可以不经过百官办公的南衙,直接从北门进宮。北门是皇宮后门,乃皇家重地,只有皇帝、后妃、太子、王公才可出⼊。因此这些可以“走后门”的学士便被称为“北门学士”终于有一天出现在殿堂之上,对朝廷的舆论和决策起着举⾜轻重的作用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武则天不但要研究历史,还要改写历史;不但要为自己组织一个写作班子,还要为自己组织一个顾问班子和行政班子。天后娘娘并不是吃 ![]() 有如此之多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的准备,武则天距离帝位其实已只有一步之遥。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品人录 下一章 ( → ) |
本色陈冲苓茏心语非洲札记波西米亚楼严歌苓其人其少女小渔太平洋探戈也是亚当也是吴川是个黄女金陵十三钗 |
易中天的免费综合其它《品人录》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品人录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品人录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