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波西米亚楼 作者:严歌苓 | 书号:44774 时间:2017/12/12 字数:1856 |
上一章 主流与边缘 下一章 ( → ) | |
——写在长篇小说《扶桑》获奖之后 我总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为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 我又总是瞧不起仅仅讲好听故事的作者。他们使我想起文学的最初级形态:说唱文学。我总是希望我所讲的好听的故事不只是现象;所有现象都能成为读者探向其本质的窥口。所有人物的行为都只是一条了解此人物的秘径,而条条秘径都该通向一个个深不可测的人格的秘密。谁都弄不清自己的人格中容纳了多少未知的素质——秘密的素质,不到特定环境它不会苏醒,一跃而现于人的行为表层。正因为人在非常环境中会有层出不穷的意外行为,而所有行为都折 ![]() 于是,我又总在寻找这个“特定环境”以给我的人物充分的表演空间。将他们从特定环境中摘出,我们或许永远不会有机会发现他们的人格中有那么丰富的潜蔵,那么深远、神秘。如维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Wokf)说的:“走向人內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 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一群瘦小的东方人,从泊于十九世纪的国美西海岸的一艘艘木船上走下来,不远万里,只因为听说这片陌生国土蔵有金子,他们拖着长辫,戴着竹斗笠,一 ![]() 这是两种文化谁呑没谁、谁消化谁的特定环境。任何人物、任何故事放进这个环境中绝不可能仅仅是故事本⾝。由于差异,由于对差异的意识,我们最早踏上这块国土的先辈不可能不产生一种奇特的自我知觉:别人没有辫子,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辫子始终有着敏锐、脆弱的感知。在国美人以剪辫子作为欺凌、侮辱方式时,他们感到的疼痛是超乎⾁体的。再有,国美 察警在逮捕国中人后总以⾰去辫子来给予精神上的惩罚。这种象征 ![]() ![]() ![]() 已不再是好听的故事了。不仅仅是了。人物內在的戏剧 ![]() ![]() 这一脉相承的敏感,也 ![]() 为什么老是说移民文学是边缘文学呢?文学是人学,这是句Cliche。任何能让文学家了解人学的环境、事件、生命形态都应被平等地看待,而不分主流、边缘。文学从不歧视它生存的地方,文学也从不选择它生 ![]() 有许多作家都是在离开乡土后,在漂泊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的。康拉德(JosephConrad)、那布可夫(VladimirNa波kov)、昆德拉(MilanKundera)、伊莎贝拉·阿言德(IsabelAuendene)…他们有的写移民后的生活,即便是写曾经在祖国的生活,也由于添了那层敏感而使作品添了深度和广度,添了一层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语言共通的襟怀。他们的故事和人物走出了俄罗斯、布拉格的格局,把俄罗斯、布拉格蔓延成了国美人的、国中人的、全人类的俄罗斯、布拉格。这是移民生活给他们视角和思考的决定 ![]() 我不同意把移民文学叫做边缘文学。要想有力地驳斥,我似乎得拿出比《扶桑》、《海那边》、《少女小渔》、《女房东》更有力量的作品来。京北的一位电影导演⻩建中对我说:“《扶桑》是我生活经验和美学经验之外的东西。我从没想到人可以从那样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所以我觉得它那么好看,觉得耳目一新。”正是因为一百五十年的华人移民史太独特、太⾊彩浓烈了,它才给我⾜够的层面和角度,来旁证、反证“人”这门学问“人”这个自古至今最大的悬疑。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波西米亚楼 下一章 ( → ) |
严歌苓其人其少女小渔太平洋探戈也是亚当也是吴川是个黄女金陵十三钗密语者倒淌河谁家有女初长白蛇 |
严歌苓的免费综合其它《波西米亚楼》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波西米亚楼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波西米亚楼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