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是唐大伟创作的完结官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官场小说 > 得失 作者:唐大伟 | 书号:44385 时间:2017/11/24 字数:9686 |
上一章 第9章 冯皓东这厮 下一章 ( → ) | |
关注苏小糖的不只是田敬儒和曹跃斌,还有在利华纸业火灾现场与苏小糖有过一面之缘的《清凌⽇报》首席记者——冯皓东。 冯皓东是清凌“名记”十多年的一线记者,做得时间越久,他就越感到困惑。他困惑于地方媒体记者的定位,困惑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他曾经跟西方媒体有过接触,发现西方记者在采访时滔滔不绝地提问,不断地挖掘着新闻背后的新闻。而自己正在和⾝边的同行一样,渐渐満⾜于“来料加工”式的新闻,为了新闻而新闻,百人一面,百文一篇,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在地方媒体中成了“稀罕物”有时候,就算寻找到了让人心动的选题,半夜爬起来调查采访写稿,临了却因为地方报纸的“软骨病”活活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那时冯皓东就会觉得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躏蹂着⾝心,扼住了喉咙,只能挣扎着呼昅,维持着生命最低层次的运转。 利华发生火灾,按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冯皓东和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那时他发现火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女孩子。苏小糖同田敬儒之间的对话,苏小糖的那份机敏、执著和倔強,单 ![]() 火场采访的新闻稿件同冯皓东的预想一样,没能发表。“认识”苏小糖成了他在火场最大的收获。 苏小糖在火场上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苏小糖对董文英纵火事件、对⼊伍青年体检合格率持续下降真相的一系列调查,冯皓东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回到了他⾝上,这样的感觉让他有些 ![]() ![]() ⾝份的限制,所处的地位,又使冯皓东犹疑不定。怎样把资料 ![]() 冯皓东的一颗心,两下里扯着拽着, ![]() ![]()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冯皓东无意间发现的一篇博文,打开了他走向苏小糖世界的大门。 题为《清凌江的自⽩书》的博文出现在了一个叫“酥糖”的博客里。博文写得风趣,清凌江成了満腹怨气的妇人,无奈地讲述着自己的悲惨遭遇“江黑黑、楼脆脆、桥酥酥”一连串的词汇在字里行间穿梭着、跳跃着。博文下面是蚂蚁搬家似的一串跟帖。 清凌江的自⽩书 偶叫清凌江,已经流了N多年。本来偶是极漂亮的、极有风韵的,⽔清见底,澄澈如碧,鱼鲜蟹肥,渔农两利。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很多很多年前,有人给偶取名叫“清凌江”还说偶是清凌人的⺟亲河。这让偶自豪不已,可现在偶又有了一个新名字:“江黑黑” 其实偶一点也不喜 ![]() 有人说,偶得名“江黑黑”最应该感谢清凌的⽗⺟官。是他们⾼喊着速加发展的口号,引进了一个又一个排放着污⽔的企业。这个偶不太赞成,不过他们引进项目是为了让清凌的百姓快点过上好⽇子,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指标,偶牺牲点儿就牺牲点吧。可后来偶琢磨事情不是偶自己牺牲那么简单,大家想一想,如果偶受到污染了,老百姓就得吃黑⽔,吃黑⽔种出的粮食,孩子们的⾝体会坏掉,那以后谁来实现清凌的发展呢?别说速加了,像蜗牛一样的速度都难以做到。 这样一想,偶又觉得偶的问题有些严重。不仅仅是污染,深层分析,应该是导领们的政绩观上出了偏差。难道发展是污染的借口吗?让百姓过上好⽇子是决策失误的理由吗?就算偶接受这样的借口和理由,清凌的百姓能接受吗?历史的检验能接受吗? 偶变黑了之后,听说有些人想去访上,这事偶一点儿都不担心。偶相信污染企业有充分的本事,能够上下疏通关系,把偶受到的摧残变得合情合理,而且还可能合法化。偶早就见多了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的各种调查、治理…你们等着瞧,看偶“江黑黑”将用什么有形或无形的手段,不动声⾊地“清”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听说有个记者,正在进行关于偶的调查和采访,这很令人讨厌,一定要将这种行为扼制在萌芽状态。不行的话,可以请“洋人”出马,请各路神仙助阵嘛! … 冯皓东边看边笑,笑过又涌上了一丝无奈。他想博主一定是清凌人,要不然不能对清凌江的情况了解得这么详细;文字功夫也算不错,要不然不能写得这么有趣;人品也不错,要不然不会这么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想不到清凌有这样的有心人,自己号称“以笔为 ![]() ![]() 博主“酥糖”竟然是苏小糖! 冯皓东瞪大了眼睛。 此时已是深夜,月亮半隐半现、探头探脑地窥视着什么。冯皓东十分奋兴,他靠着电脑椅背,接连昅了几 ![]() 既然找到了苏小糖的博客,就有办法跟她沟通了。冯皓东灵机一动,也申请了博客,取名“环保先生”噼里啪啦地在电脑上给《清凌江的自⽩书》写下了评论: 博文虽显稚嫰,但文笔幽默。赞一个! 个人认为此文有三个闪光点。 一、第一人称的口吻,拟人化的描写,趣味横生。 二、分析清凌江污染问题,没有就污染谈污染,而是深⼊剖析,将问题归述到政绩观的偏失上,具有一定的深度。 三、博主的搞怪照片极具自我牺牲精神、乐娱精神,为在下增添了两条笑纹。鉴于博主绝非故意,故原谅一次。 温馨提示:清凌江⽔黑,且深,采访调查时切记小心,期待“酥糖”使清凌江重新焕发出昔时神韵。在下代表清凌百姓表示三百六十五天的感谢! 写完这条评论,冯皓东终于放下了 ![]() ![]() 第二天,冯皓东再上网,发现自己“环保先生”的博客链接出现在了“酥糖”的博客里。“环保先生”的博客里“酥糖”留下了一串脚印—— ﹡环保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小女子特来回访。念安。 ﹡空无一字的博客极具特⾊,或者不著一字更胜千言万语? ﹡您好像对清凌污染问题有所了解,还请不吝赐教。 ﹡我的QQ,19×××××01。建议加为好友,方便沟通。 冯皓东看到前三条留言,会心一笑。看到苏小糖的QQ号码,却立刻⾎往上涌,觉得心像让刀子划了一道,隐隐地渗出⾎丝。他恨不能把QQ这种无形的东西踩在脚下,碾得粉碎,或者像撕纸片一样撕得七零八落。尽管他知道,对于那件痛心的往事,QQ这种网络聊天软件起到的只是媒介作用,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是感情的枯竭、审美的疲劳和 ![]() 冯皓东因为QQ聊天落下了病 ![]() 冯皓东的前 ![]() ![]() ![]() ![]() 最初聊天时徐子萌三心二意,时常聊着聊着就招呼冯皓东:“老公,来瞧瞧,聊天太有意思了。一个劲儿地问你在哪儿工作,你多大了,长得漂亮不…” 冯皓东伸过脖子探头看了一眼,说:“无聊。” 以后,徐子萌聊天时不再喊冯皓东了。夫 ![]() ![]() ![]() 徐子萌渐渐上了瘾,离不开QQ了,一时不上网就像百爪挠心似的无着无落,坐在电脑前对着QQ立刻又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思维敏捷,口若莲花,可以同时跟几个人聊天。 冯皓东逗徐子萌:“别是有了网络情人吧?” 徐子萌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冯皓东没想到随口的一句戏言,居然成了真。 徐子萌在QQ上认识了一个比她小十来岁的男人,小男人三哄两哄,愣是把徐子萌的心给哄活了。一来二去两人见了面,再后来⼲柴烈火就烧成了一团。 冯皓东经常不在家,小男人就成了他家的常客。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 ![]() ![]() ![]() ![]() 从此,QQ成了冯皓东的“仇人” 他在博客里给苏小糖发纸条:我没有QQ,如果想联络,就用电子信箱吧。随后附上了自己的邮箱地址。 纸条发过去没多久,苏小糖的邮件就成功地到达了冯皓东的邮箱。 环保先生: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酥糖本人的关心,对清凌江污染事件采访调查的关心。 您既自称环保先生,相信对清凌污染问题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掌握了不少的內情。酥糖很想对此事进行深⼊的采访调查,但对清凌环境污染详情不够了解,对环保专业知识所知有限,还请环保先生伸出援手,強力支持! 只是小女子有一事不解,作为一种网络工具,聊天软件有着方便快捷、沟通便利的特点,环保先生为何会没有?还是不愿使用?不如酥糖送先生一个号码,以便⽇后沟通之用,如何? 酥糖敬字 冯皓东很快回信: 酥糖: 关于送我聊天号码一事,我想还是算了。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下认为,聊天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不想因为QQ耗时耗力,所以就此打住,仅用邮箱联系吧。 随信附上清凌污染问题部分资料,记得下载,切勿外流。 环保先生 苏小糖不再勉強,邮箱成了冯皓东和苏小糖之间唯一的联络方式。但她一再強调,任何事物都有多面 ![]() 冯皓东的资料铺天盖地地发送到了苏小糖的邮箱里。一份份资料看下来,苏小糖的心里又惊又喜,资料多得超出了她的想象,內情內幕更是错综复杂。她心里更对邮箱另一头的“环保先生”多了几分猜疑。她从字里行间觉察出,环保先生似乎知道自己的实真⾝份。那他又是谁呢?自称是环保先生,对清凌污染情况掌握得这么多,莫非他在环保局工作?可细看文笔,他环保知识的专业 ![]() 时间不长,两人养成了相同的习惯。 冯皓东一到电脑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瞧一瞧有没有新邮件,看到收信箱里的“酥糖”两个字,就会忍不住对着电脑傻笑一阵。若是空空如也,又会涌起一阵失落,猜想苏小糖去哪儿了,忙什么呢… 同他一样,因为贺翔的原因,对电子邮箱产生抗拒的苏小糖,再度燃起热情,成了电子邮箱的忠实“粉丝”她将关于清凌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个个地扔给冯皓东,再把自己的想法一个个地抛过去。也不管对方是接是推、是打是让,一味地向前招惹着。 信越写越多,收发频率越来越快,有时这边一封信刚刚发送成功,另一边的信就发了过来。 信写得太频太急,冯皓东说,这电子邮箱也快成QQ了。 苏小糖看完上来了倔劲儿,决定抻着劲儿,不理冯皓东。坚持不了半个钟头,一封信又发了过去,上面只写三个字:坏东西! 环保先生、酥糖的称呼已成为了过去时。坏东西、臭丫头,成了冯皓东、苏小糖的代称。 ![]() 冯皓东回答:清凌一村夫。 苏小糖说:再这样蔵着掖着,明儿不理您了! 冯皓东回答:时间不早了,别熬夜,免得明儿脸上还长痘。 偏巧苏小糖因为⽔土不服还真长了几颗痘痘,这封信惊得她一颤一颤的,摸着脸颊,猜他一定是看到自己了,要不怎么知道她脸上长痘了?再问过去: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了?在那儿看到的?怎么知道我长痘了? 冯皓东回答:因为你青舂,所以才长痘嘛! 苏小糖生气地关了电脑。第二天一早急急地打开,看到了邮箱里的几行字:丫头,今儿天有些凉,穿件厚⾐裳,别冻感冒了。 ⾝在异乡,受到这样的关怀,苏小糖的眼睛顿时就热了。出去采访,走在街上,要是有三十几岁的男人多看她几眼,她心里就会猜想,这个是他或者那个是他…回过神来,她又负气似的跺跺脚,心里骂了句“坏东西” 更多的时候,两个人是在邮件里谈环保、谈清凌江,偶尔也会谈到清凌的员官们。 冯皓东对田敬儒赞赏有加:田记书为清凌发展尽心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到任清凌三年,公教人员工资逐年增长,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建设⽔平不断提⾼,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谁都不能抹杀的功绩。 苏小糖问:那污染呢?清凌的污染他是始作俑者。他是在片面地追求政绩“两袖清风”不能遮盖利益驱动,经济增长不能掩饰决策失误,亲民爱民不能成为污染的借口! 冯皓东说:功是功,过是过。 苏小糖说:历史自有公判! 冯皓东说:历史也不公平! 苏小糖说:的确如此。环保先生知道我是苏小糖,我却不知道环保先生是何许人也! 冯皓东瞪大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半晌无语… 历史很公平。苏小糖很快就发现了冯皓东的踪迹。 清凌⽇报上一篇题为《地方媒体如何发挥监督作用》的评论文章,其写作风格引起了苏小糖的注意。文章署名冯皓东。莫非他就是与自己神 ![]() “冯皓东…冯皓东!”苏小糖重复地念着,顿了一下,借用京剧念⽩的语气说“看你这厮还往哪里去?” 已经知道了环保先生的⾝份,苏小糖再给冯皓东写信,言语间就多了些调侃的成分。她问:读不读《清凌⽇报》?喜 ![]() 冯皓东环顾左右而言他,回答:天气好像热起来了,再过些⽇子就得穿单⾐了。 苏小糖暗笑,问:认得《清凌⽇报》首席记者冯皓东吗? 冯皓东愣在电脑前,不知道如何作答。收信箱显示有一封未读新邮件。他按着鼠标,却有些不敢去点。说话直来直去不拐弯、咄咄 ![]() 冯皓东终于打开了邮件,果然,苏小糖顺着他的猜测来了: 冯皓东,今天我去《清凌⽇报》社见到您了!穿着一⾝蓝⾊的休闲装,里面是一件⽩⾊的T恤,鼻子⾼⾼,坐在电脑前不停菗烟的那个就是您吧!您得请我吃清凌的特⾊小吃,算是答谢我为清凌污染事件的调查作出的卓越贡献!也算是答谢我一直写信给您,为您排谴了寂寞,增加了 ![]() 真相被戳穿,冯皓东顿时脸颊发烫。如果苏小糖说请他吃饭,他还可以拒绝。现在苏小糖逆向行事,反过来要他请客“不可以”这三个字,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他对着电脑嘿嘿傻笑了一会儿,末了,回了只有一个字的电子邮件:好! 两人约定在清凌一家名叫“三娘小炒”的小吃店见面。 这是冯皓东第二次看到苏小糖,素⽩衬衫、牛仔 ![]() 冯皓东比苏小糖在《清凌⽇报》社看到的要⾼大。他⾝材 ![]() ![]() 两人的脸上都泛起了一丝丝的笑意,一种默契同时从心底泛起。 冯皓东说:“你好,我是冯皓东。” 苏小糖说:“环保先生,苏小糖给您问安了!您吉祥!” 冯皓东说:“一听就是皇城 ![]() 苏小糖说:“您说错了,我是汉族,非旗人也。” 刚刚点好菜,冯皓东拿起打火机,问:“菗 ![]() 苏小糖说:“Zippo,名牌打火机!” 冯皓东惊讶地问:“你喜 ![]() 苏小糖说:“不懂,但这是大牌子,见人用过。” 冯皓东来了兴致:“Zippo这种打火机实用 ![]() ![]() 苏小糖笑笑,未置可否。 冯皓东说:“对不起,提起打火机,我就刹不住闸了。” 苏小糖问:“您搜集了多少支打火机了?” 冯皓东说:“你怎么知道我搜集打火机?”转而一笑“一百多支了。” 苏小糖说:“好多哦!”冯皓东又微微一笑。 苏小糖转⼊正题,瞪大了眼睛,说:“环保先生…不,冯皓东,我们联手做这个新闻怎么样?” 冯皓东摇头摇,给苏小糖的杯里续上茶。 苏小糖想要问为什么,转念间就明⽩了,她不能把冯皓东拉下⽔。毕竟自己是《环境时报》的记者,来自外地,实在不行,可以全⾝而退回京北。冯皓东不同,他的家在清凌,工作也在清凌,他要在清凌生存,能够把已有的资料无条件地提供出来,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自己绝不能再给他添什么⿇烦了。 冯皓东像是看出了苏小糖的心思,向前探了一下⾝子,说:“酥糖…我可以这么称呼你吗?” 苏小糖说:“直接叫我小糖吧。” 冯皓东说:“好!小糖,我必须提醒你一件事,一定要注意采访全安。你的采访选题危险 ![]() ![]() ![]() ![]() 苏小糖说:“这个我知道,记者本来就是⾼危行业,报社的同事因为采访受到恐吓是常有的事,男记者还挨过打。” 冯皓东说:“恐吓、挨打都是小事,就怕…怎么跟你说呢?总之你记住我的话,千万千万要小心就是了。” 苏小糖一吐⾆头,说:“胆小鬼,他们还敢杀人不成?” 冯皓东说:“你这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但还是小心为妙。就拿利华说吧,据说利华的老总江源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到底这个背景有多深厚,清凌人所知不多,但江源与长市何继盛私 ![]() 苏小糖问:“不是说江源跟田敬儒关系好吗?利华当初是田敬儒引进来的企业啊。” 冯皓东说:“人们看到的只是表象,真正跟江源关系要好的人是何长市。田记书当初引进这个企业,看到的只是企业能带来的利税,也是为了完成省里下达的招商指标,完全是站在工作的立场上。而何长市…当然,我也只是猜测。江源这个人不能小视,你别瞧他还不到四十岁,却是个老谋深算、笑里蔵刀的人物,做事快、准、狠,在清凌市,乃至全省都是出了名的。” 苏小糖说:“我还真没见过江源,听说他把田敬儒气坏了。市委要求利华停产整顿,利华明着停产,暗地里却还在开工。田敬儒来了个突然袭击,当场给贴了封条。” 冯皓东说:“你的消息还真快。其实何止这一条,田记书这次是突击检查了,能看到点实情,他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 苏小糖说:“这就是他这个市委记书失职的地方。” 冯皓东说:“不能这么说。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何况官场上历来讲究派系,像他这样能站在公正立场上的记书已经不多了!田记书对清凌尽职尽责,绝对称得上是好记书。他到清凌三年,清凌的GDP翻了两番。我常跟他的采访,他待人没有官架子,对上对下一个样。亲民爱民,修路建桥,百姓的口碑非常⾼。” 苏小糖说:“那也是以污染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清凌市委、市府政对家国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环境污染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企业污⽔排放、河流⽔质都不达标,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冯皓东说:“你说的这些问题何止出现在清凌一个地区?往近了说,国內的京北、海上、广州,往远了说,国外的纽约、伦敦、巴黎,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绿 ![]() ![]() 苏小糖撇撇嘴说:“说话两头堵,典型的两面派。” 冯皓东说:“我不是两面派,我说的是实情,不信你慢慢了解,了解越多越无奈。” 苏小糖说:“唉…现在⽔污染问题已病⼊膏肓,‘海纳百川’成了‘海纳百污’了。” 冯皓东也回了一声叹息。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得失 下一章 ( → ) |
官魅码头王执法检查官场人·红粉国家脊梁绝对机密公考的那些日权力:书记工女招商办主任税务局长 |
唐大伟的免费官场小说《得失》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得失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得失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