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响是川端康成创作的完结经典名著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玉响 作者:川端康成 | 书号:44329 时间:2017/11/24 字数:5062 |
上一章 绿意 下一章 ( → ) | |
东京的隅田川只有一个劲儿往上游走,才能恢复过去的“河上游”但是,京都的贺茂川却还是能进行“河上游”的。“四条”“三条”附近的市中心最终成了人工的街道,但是只要一登上“下鸭神社”、植物园周围的坡,就是那接近自然的河岸和河面了。贺茂川以琵琶湖为源头,运远流到大阪湾,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它的⽔流与东京的隅田川和大阪的淀川都不同。让京都美人⽪肤细腻的原因就是这条河⽔吧。 不用说,葵祭的行游从下鸭神社来到贺茂神社之前,堤上的车马实行了 ![]() 直木和女儿们学着京都人的样,在河岸的青草上坐下来等着。他们打开了“瓢正”的“世卷寿司”当午饭。幸子知道直木不喜 ![]() “是这热⽔瓶不好,香味都跑光了。对不起。”幸子给⽗亲道歉。 “不,还行。”直木一副老人相,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头枕着胳膊,眺望着远处的比睿山。5月风清气和。比睿山让薄薄的雾霭笼罩着,虽然树木发新芽,葱绿一片的季节已经过去了,但是,楠树叶还是⽔灵灵地露出新绿。 河滩已经离上贺茂神社很近了,正是贺茂川西堤往下走的地方。岸边,并排着⾼大的树。河滩上看起来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葵祭的行游队伍了,细看其实并不全是,一些人在垂钓,还有孩子跑到河里去玩。那裸露的脚,看上去并无凉意。 葵祭的行列12点到了下鸭神社,有个“社头”之仪。然后,下午两点,出了下鸭神社,跨过北大路桥,向贺茂堤进发,3点30分到达上贺茂神社,再举行相同的“社头”仪式,祭祀告终。 从京都旅馆,一路驱车而来的直木一家,到看见祭祀行列去上贺茂为止,还有相当多的时间。这“相当多的时间”里,他们在河原上等着,说不定直木和年轻的姑娘不一样,他躺在青草地上彻底地放松,茫茫然似望非望地眺望着京都的山。清风拂面,晚舂和初夏之际的 ![]() 今年进了5月,巴黎下了雪,从报纸上看到,京都也又是雪又是需的,还传说北国有冷害的忧虑。可看着眼前的舂暖花开之景,谁也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冷害”之类的话联系起来。 直木把胳膊从头底下菗出来,仰面朝天,手脚伸开,睡成一个“大”字,说: “啊,真是好天气呀。年轻的时候,老是来京都,今天这样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可是一回也没有。” “连我也是嘛,人在京都,可还从没到贺茂川的河滩上来坐过呢。”幸子也说。 “令我想起宮崎的旅行哟。”直木闭上了眼睛“爱比⾼原的红松呀,那可真是美。爱比⾼原硫磺噴出,有一种耝糙的感觉,周围的山比京都的山更強有力。那红松哇,真多。早晨,打开旅馆的窗子,红松林的树⼲,让朝 ![]() ![]() “我还拿到了爱比⾼原红松树的画片呢。”幸子跟着说。 “画片上很美不是?” “是啊。” “这个⾼原呐,传说猩红⾊特美丽。”直木像是努力回想着什么“从爱比⾼原往⾼千穗镇去,然后翻过山道,就来到了大分县的竹田镇,就这样兜一大圈才回去的。⾼千穗的情况,回家后我都说了吧。天照大御神之⾼天原和天之岩户,八百万神集中的天之安河原,天孙降临的⾼千穗峰,这些遗迹啊,都凑在了⾼千穗镇,就算是神话、传说,说得太滥也就不合理了。小镇因观光而热闹起来,一点不像产生神话的地方,但处处有⾼⾼的小森林,还是别具一番神话滋味的。这里的‘⾼千穗夜乐’、民谣‘秋收之歌’在电视台里也唱过,幸子、秋子都知道吧。” “知道。”秋子回答。 “可是,⾼千穗峰呀,在这里一处,在鹿儿岛县的确实还有另一处。传说里,这样的事还多着呢。卑弥呼和壹兴的‘琊马台国’,国中的古书明确而肯定地记载着,可它究竟在九州的某个地方,还是有‘大和’,到现在还没有肯定的结论。就拿并不久远的事情来看,《荒城之月》那首歌吧,大家都知道那是‘土井晚翠’在竹田镇的城墙遗迹上作的诗,而且还建立了文学碑,但实际上‘晚翠’好像是在仙台写的那首诗。作曲家泷廉太郞是大分县人,所以才让人感觉到那是在竹田镇城墙遗迹边作的。也许泷廉太郞让‘大分’到‘竹田’的城墙遗迹给 ![]() “竹田的城墙遗迹,虽然不怎么大,可景⾊十分优美。那小小的镇,进进出出都得钻隧道,可有趣着呢,真是我喜 ![]() ![]() “我呀,这回在京都真想去参拜紫式部的墓。”秋子说。 “去紫式部的墓吗?”直木像是有些不以为然“秋子是国文系的大生学嘛。可是,真有那个墓吗?坑坑洼洼的‘新京极’小路上,据说还有《草枕子》作者清少纳言的什么东西呢。” 幸子特地准备了有关葵祭的小小说明书,她打算向爸爸和妹妹介绍那些角⾊的名称和他们所穿的⾐服,可是,有关所谓“王朝风景画”的行游,幸子本⾝缺乏知识,她就是再读几遍“说明书”也还是弄不清楚。 “秋子,先来看看这一段。”说着,她把书递给了秋子,谁知秋子对王朝的服饰也是不甚了了。《源氏物语》、《落-物语》、《枕草子》,还有《荣华物语》、《大镜》、《今昔物语》和《徒然草》等等古典,都写了葵祭的事;那些短文章,都让说明书给引用了;尽管秋子竭力回忆当时读这些原本时学过的东西,可她也不能深⼊浅出地把葵祭行游解说给⽗亲听,就和幸子一样。 “初夏之际,枝头尚未成荫,仅略带几分绿意;无霞无雾,苍天一览无余。夕 ![]() ![]() ![]() 《徒然草》里也写道:“五月五⽇,争看竞马;车前杂人蜂至,遮挡视线,甚难观览;纷纷降车,凭栏眺望;人稠密处,滴⽔不漏。”令人想见镰仓时代“兼好法师”之时,葵祭热闹纷繁之景象。后来,⾜利、战国的 ![]() ![]() 战争以后,昭和二十八年,这个祭祀活动又复苏了,而且在昭和三十一年加进了以“代斋王”为首的女子行列,于是,这祭祖就成了讴歌和平、赞美京都繁荣的一项标志 ![]() ![]() 尽管如此,行游队列和服饰,大致按照王朝的风格。幸子拿来的薄薄小册子说明书,让现代人看了腻烦地介绍了行游的角⾊和服装,虽然那布的名称和颜⾊很难理解,可其实只要了解祭祀中的主要角⾊:敕使、牛车和“代斋王”不就可以了吗? 敕使当然是队伍中位置最⾼的角⾊。过去,是由四个“近卫”来充当,现在则由旧公卿豪族的“掌典”来充当此任。古式的服装,今天读起来,着实复杂不过。“冠”的垂缨有花纹,菱形的花纹。束着 ![]() ![]() ![]() 他们骑的马,叫做“佩唐鞍的马”罩着银面具,缀着圆环脚镫,戴着“尾韬”结着“唐⽑”挡泥板是用叫做“大滑”的⽪⾰做的, ![]() ![]() 那敕使的马,就是这样一种古代的装束。没有古代装束知识的人,简直看不懂。而且,那些东西又并不怎么打眼地就过去了。不用说敕使,就是各种“供奉”“卫士”也都前呼后拥,还备着返程时的替换马。打着“风流伞”平添了一种初夏的趣情。初夏时节,下鸭神社的“札之林”、贺茂川堤上,一片青葱翠绿,与行游队伍的⾊彩相映成趣。 “牛车”是供“王朝敕使”或“斋王”乘坐的车,是为了让“行装”更漂亮而制作的车,称为“出车”“饰车”和“渡车”车栏和车槛上都装饰着正当时令的藤花、燕子花,或者是红梅花、⽩花。 “代斋王”穿着俗称“十二单”的⾐服,坐在轿子上。“⽇忌⾐”上罩着“小忌⾐”发型当然是披肩长丝式的,还扎着“⽇ ![]() “代斋王”在祭祀前净⾝时,有女童子在背后服侍着。祭祀的行列里,这女童子和男童一起夹在行游队伍里。童子和女童头发上结着红⾊“鸟子”纸,童女穿着內衬硬里子的大褂。童子的行列抹上了一片可爱鲜 ![]() 与平安神宮的新时代祭,举着长矛巡游的热闹的-园祭比起来,京都的三大祭祀里,要算葵祭最朴素了,可同时它又是严格遵循古制的活动,也许对现代人来说它不太注重外表。而且,它又是所谓“贺茂的祭祀”从京都御所出来,经过下鸭神社、上茂神社,路程最远。 就像《徒然草》里写的那样,公卿、“检非违使”在松树之间行进而去,那模样,令人最能想起王朝的过去,可现在的人只不过是看看热闹而已。 直木一行打开盒饭,御园桥那边,贺茂堤煞是美丽,再眺望葵祭的行列那就更漂亮了。不用说,行游的人是徒步来到这里的,即使在市府政休息了一会儿,又在下鸭神社举行了神事,可他们还是相当累的。 其实,直木本来不打算仔细瞧,也没怀着研究古典之心来仔细看行游人的装束、神事的;幸子和秋子要说知心话,秋子希望向姐姐袒露 ![]() “队伍到这里,还要很多时间呢。”幸子说“我去买上贺茂的特产烤年糕来给你吃。” “好吧。”直木仰望着天空回答说。 “贺茂川流到这里,才是京都。”直木反复说“没多久以前,大堤和现在不一样,听说西面是一大片麦田和菜花田。那里面,平常的农民屋子,东一点儿、西一点儿,看得才清楚呢。” 直木又把手臂枕到头下,望着天空继续说: “秋子,你看现在的幸子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秋子反问了一句。 “变成京都人了吧?嫁到京都来,看起来幸福吧。” “是啊。”秋子盯了一眼直木“不管怎么说,我是一向不太喜 ![]() “嗯。”直木点了点头“这话下一回,能不能和幸子好好说一下试试呢?柔和一点地。” 这话不用说也包括秋子自己的事。秋子感觉到了,说了声:“好吧。” WwW.IgMxs.cOm |
上一章 玉响 下一章 ( → ) |
生为女人风中之路少女开眼河边小镇的故少女的港湾青舂追忆美好的旅行花的日记山之音伊豆的舞女 |
川端康成的免费经典名著《玉响》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玉响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玉响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