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小景是沈从文创作的完结经典名著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月下小景 作者:沈从文 | 书号:43716 时间:2017/11/11 字数:8524 |
上一章 猎人故事 下一章 ( → ) | |
有个善于猎取⽔鸟的人,因为听到另一个人,提及黑龙江地方的雉![]() ![]()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猎鸟的专家,又很有了一分年纪,经验既多,所说的自然真切动人,因此表示 ![]() ![]() 这猎人就说: “这故事是应当公开的,可是不许谁来半途打岔,这得事先说定。”大家异口同声应承了这个约束: “好的。谁打岔,把谁赶出门外去。”有人这时走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雨,正同倾倒一样向下直落,谁也不愿意出去,谁也不会打岔! 我十六年前住在京北西苑,有志作一个猎人,还不曾猎取过一只⿇雀。那时正当七月间,一个晚上,因为天气太热,恰恰和家中人为点小事,又吵了几句,心中闷闷不乐。家中不能住下,就独自在颐和园旁边长湖堤上散步。这长湖是旗人田顺儿向官家租下,归他管业,我们平时叫它作“租界”的。 我在这堤上走了一阵,又独自在那石桥上坐下来,昅着我的长烟管,看天上密集的星子,让带了荷叶香味的凉风吹吹,觉得闷气渐消,心中十分舒服。走了一阵,坐了一阵,在家中受的闷气既渐渐儿散尽了,我想起应当回大坪里听瞎子说故事去了。正当站起⾝时,忽然从那边芦苇里过来了一个人。这人穿了一⾝青⾐,颈项长长的,样子十分古怪。我先前还以为是一只雁鹅,到后我认清楚了他是一个人时,我想起这里常常有人悄悄儿捕鱼,所以看他从芦苇出来,也就不觉得希奇了。这人走近我⾝边以后就不动了。原来他想接一个火,昅一支烟。 接了火他还不即走开,站在那儿同我说了几句闲话。西苑我住了很多⽇子,还不曾见到这样一个有趣味的人。我们谈到“租界”的出产,以及别的本地一些小事。不知如何我们就又谈到了雁鹅,又谈到了生气,说到这两件事情时,那穿青⾐的人就说:有个很好故事, ![]() ![]() ![]() 若一打岔,无论如何就不再继续说下去。我当时自然満口答应。猎鸟的人先就得把沉默学会,才能打鸟,我不用提,自以为这件事顶容易办到。 这穿青⾐的人就一面昅烟一面把故事说下去。 有那么一个池塘,池塘旁边长満了芦苇,池塘中有一汪清⽔。⽔里有鱼,有虾,有各样小虫。芦苇里有青蛙,有乌⻳,有各种⽔鸟。那个夏天芦苇里一角,住了两只雁鹅同一个乌⻳。这两样东西,本不同类,只因为同在一块地方,相处既久,常常见面,生活来源,又同样完全来自池塘,故他们正好象⾝住租界另外某种雅人相似,相互之间,在些小小机会上,就成了要好朋友。两方面既没有什么固定正当的职业,每天又闲着无事,聚在一块儿谈天消磨⽇子,机会自然就很多了。 他们既然能够谈得来,所谈到的,大概也不外乎艺术,哲学,社会问题,恋爱问题,以及其他种种⽇常琐事佚闻。不过他们从不拿笔,不写⽇记,不做新诗,故中外文学家辞典上没有姓名,大致也不加⼊什么“笔会” 论 ![]() ![]() 雁鹅在天赋上不算聪明,可是天生就一对带⽑的翅膀,想到什么地方去时,同世界上有钱的人一样,都可以照自己愿望一翅飞去,不至于发生困难。 ![]() ![]() ![]() 天气热时,他只想在 ![]() ![]() ![]() ![]() ![]() “宁为庙堂文绣之牺牲乎?抑为泥涂曳尾之乌⻳乎?”便俨然若有所得,以为远古哲人,对于这份生活,尚多羡慕意思,自己既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结结实实,就觉得泰然坦然,精神中充満了一个哲人的快乐。 雁鹅不大了解“知⾜不辱”的哲学,因此以为乌⻳是理想主义。乌⻳依然记着古书上几句话,从不对于雁鹅的误解加以分辩。这乌⻳仿佛有种⾼尚理想,故能对于生存卑 ![]() 有一次,他又被雁鹅称呼为理想家,且 ![]() 照 ![]() 他们还都是一个会里面的会员。那会也同人类的什么兄弟会一样,无所不包。他们之间常常用得是极亲昵的称呼,那个称呼为国中人从外国学来,他们又从人类学来的。 有一天,他们吃得 ![]() ![]() ![]() 凡是有翅膀的东西,他本⾝自然重要一点,或者说自由一点。…我只说,比别的东西生活自由一点。这自由好象是很可贵的。”乌⻳最不満意把文明文化用速度来解释,一则由于自己行动呆滞,一则由于他读过许多国中古书,以为那种速度产生文明的议论,近于一种谎话,学术上站不住脚。他这时把眼睛望望天空,心中既对于翅膀的价值有所不平,平素又不大看得起新学,对于猫头鹰感情极坏,就好象当着猫头鹰面驳一样,盛气凌人地说:“速度本⾝决不能产生文化或文明,恰恰相反,文明同文化都是在生活沉淀中产生。我以为世界上纵有更多生了两个翅膀的生物,可以自己各处远远的飞去,对于文明文化还是毫无关系。文明文化是一些有头脑的人决定的。是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运用他们的聪明,加上三分凑巧产生的。要⾝体自由有什么用处,自由重在信仰与观念,换言之,重在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那雁鹅对于这种议论本来不大明⽩,见乌⻳这样一说,更不明⽩了,就要求他朋友把“自由”说得浅近一点。 乌⻳想想“是的,我同你这种大少爷,应当说浅近一点的。”于是接着说:“说浅近一点吗,我只问你,把自己安顿到一个陌生世界里去,一切都不让你习惯,关于气候,起居,饮食,一切毫不习惯;关于礼貌,服饰,一切全得摹仿那个世界的规矩,——你算是自由了吗?”这样一来雁鹅懂了。雁鹅说: “老兄,可是你若有那点自由,不是可以看到许多新地方,看到许多新东西了吗?你不是可以到他们博物馆看商周古物,到艺术馆看唐宋古瓷名画,到图书馆看宋元版本古书,再到大戏院去听第一流名脚唱歌扮戏,到大咖啡馆同那风姿绝世美人跳舞吗?只要有翅膀,又有钱,你不是可以各处游山玩⽔,把整个世界全跑尽吗?”马⻳把头摇摇,很有道理的说: “那不算数,那不算数。一只三万吨大海船在咸⽔里各处浮去,它由于缺少思想,每次周游环球,除了在龙骨上粘了些⽔藻贝壳以外,什么也得不到。生活从外面进来,算不得生活。你纵无翅膀,不能用你的翅膀各处飞去,只要有钱,一只哈叭狗也可以周游全个地球!你试说,那一只有钱的哈叭狗,照着你所说到的一一生活过来,回来后他是不是还依然只是一只哈叭狗?”雁鹅说: “我并不以为这哈叭狗玩过了几个地方,就懂得艺术或哲学。我不那么说。可是我请你说浅近一点,不要净来作比喻。 你同人说话,近来的‘人’你作比喻他就不大懂,何况一只雁鹅?”乌⻳说: “兄弟,总而言之,我以为我们单是有眼睛还不行。譬如一个筛子,有多少眼睛,它行吗?”那雁鹅见到这乌⻳又在作比喻了,就赶忙把头偏到一边去,不想再听。乌⻳知道那是什么表示,就说:“兄弟,兄弟,我不作比喻,不作比喻。我说的是我们不能靠眼睛来经验一切,应当用灵魂来体验生活,用思索来接近宇宙。宇宙这东西很宽很大,一个生物不管是一只鸟还是一个乌⻳,从横的看来,原只占地面那么一个小点,小到不能形容,从纵的看来,我们的寿命同地球寿命比比,又显得如何可笑。因此生活得有意义,不应在⾝体上那点自由,应在善于生活。一个懂生活的人,即或把他关在笼子里,也能够生活得从从容容,他且能理解宇宙,认识宇宙,显得生命丰富充实。”乌⻳那么说着,是因为他不久以前正读过一本书,书上那么说着。 较小那只雁鹅,半天不说话,这时却挑出字眼儿说:“关在笼子里?就只有同 ![]() “兄弟,人不常常关在木笼或细篾笼里,那是的,那是的。 关在笼子里的人也不全是愚蠢的人。可是有些很聪明的人他自己可常常十分愿意关在另外一种笼子里,又窄又脏,沾沾自喜打发⽇子,那不是事实吗?”“那是由于他们人生观不同, ![]() “本地的⽔不如⽟泉的好,⽟泉的⽔不如北海的好,北海的⽔不如…”他同许多人一样,有一种天 ![]() 可是乌⻳明⽩那句话的意思,就很蕴藉的笑笑,且引了两句格言,说明较远的未必就是较好的东西。他引用的自然仍旧是国中古代哲学家的格言。 那雁鹅对于老朋友引用“人”的格言,并不十分心服,心想“人自己尚用不着那个,对一个乌⻳还有什么用处?”但一时也不再加分辩。 过了一会,不知何处抛来一个小小石子,正落在乌⻳背上,雁鹅明⽩一定是什么人抛掷来的,故对于朋友这种无妄之灾,有所安慰,说了几句空话,且对于石头来源,加以种种猜测。可是乌⻳却満不在乎,以为极其平常。雁鹅见他朋友満不在乎的神气,反而十分不平,就说:“哲学家朋友,你不觉得这件事希奇吗?”乌⻳把头摇摇,把前脚爬爬,一面说: “我以为也不十分希奇。”雁鹅说: “然而凭空来那么一下,你不觉得生气吗?”乌⻳想想,做了一个儒雅的微笑,解释这件事毫无生气的理由。 “我因为记起《庄子》上说的,虚舟触舷,飘风堕瓦,一切出于无心,都不应当生气,故不生气。”因为说到不生气,其时两只雁鹅兴致正好,就把他朋友如人类中一切聪明朋友作弄老实朋友一样,好好的试验了一番,结果这乌⻳还是永远保持到他那个读书人的风度。由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友谊此后似乎也就更进步了一点。话非本文,不必多提。 为时不久,这池塘里的⽔,忽然枯竭起来了,许多有翅膀的全搬家了。大家为了这件事忙着,各个按照自己经验所及,打算此后办法。两只雁鹅曾到过京北城里先前帝王用作花园的北海,知道那方面一切情形,明⽩北海风景不恶,有⽔有山,游玩的闲人虽多一点,不如这里池塘清静,可是若到那地方去生活,可保定毫无危险。那里来玩的,大多数是受过教育的人,只在那里吃吃东西,谈谈闲天,打发⽇子,决不会十分胡闹。不守规矩的,至多也只摘摘莲蓬,折点花草。雁鹅打量邀约乌⻳过北海去住,便同他朋友来商量。 “老兄,我们的生活有了点儿问题,你注意不注意?这池子因为天旱,忽然涸竭起来了,我们生活,业已发生问题!若老守一方,必受大苦。同在一处,挨饿还是小事,恐怕本⾝还多危险。”乌⻳说: “我记得汉朝大儒董仲舒说过:天若不雨,可用土龙求雨。 京北地方,不少明⽩古书相信古书的人,应当试试用这方法求雨。它的来源极古,出于《山海经》,本于神农请雨书…”雁鹅看到他的朋友又在引经据典,不知如何应付,且知道这事一引经据典,便不大容易说得清楚,因此摇头摇就走开了。到了第二天又来说: “老兄,这样生活可不行,⽔全涸了,芦苇也枯了。我担心他们不久会放火烧我们的芦苇。我担心会发生这样一件事情,火发时,我们有翅膀的还可展翅飞去,你是那么慢慢儿爬的,这可不成。你得即早设法,想个主意,才不失古君子明哲保⾝之道。”乌⻳因为昨天朋友不让他把话说完就走开,今天却又来说,心中不大乐意,就简简单单的向雁鹅说:“兄弟,为时还早。”说了把头缩缩,眼睛一闭,就不再开口了,雁鹅无法,又只好走开。 第三天,芦苇塘內果然起了大火,雁鹅不忍抛下他的朋友独自飞去,就来想法救他朋友。要这乌⻳口衔一木,两只雁鹅各衔一头,预备把这乌⻳带出危险区域,到北海去。这时乌⻳明⽩事情十分紧急,不得不同意这两个朋友建议,就说“一切照办,事不宜迟。”他们把树枝寻觅得到以后,就教乌⻳如法试试。临动⾝时,两只雁鹅且再三嘱咐: “小心一点。不可说话!”乌⻳当时就说: “我又不是小孩,难道悬在半空,还说话吗?我不开口,只请放心!”两只雁鹅于是把木衔起,直向北海飞去。 他们经过西苑时节,西苑许多小孩,见半空中发生了这种希奇事情,皆抬起头来,向空中大笑大嚷:“看雁鹅搬家,看乌⻳出嫁!”雁鹅心想:“小孩子,遇芝⿇大小事总得大声喊叫,不算回事,”仍然向东飞去,不管地下事情。乌⻳也想:“童妇之言,百无噤忌,”装作毫无所闻,不理不睬。 又飞一阵,到海甸时,又为小孩子看到,大声叫喊。一行仍然不理,向东飞去。 到了城中,又有小孩喊叫如前。这些小孩,全皆穿得十分整齐,还是正规小生学。 乌⻳就想:“乡下小孩不懂事情,见了我们搬家,大惊小怪,自不出奇。你们城中小孩,每天有姑妈教员为说故事,见多识广,也居然这样子大惊小怪!”正想说:“你们教员,教你们些什么东西?纵是搬家出嫁,同你地下小孩有甚关系,也值得大惊小怪?”话一出口,⾝子就向下直掉。 说到这里,那穿青⾐的人,正预备说以下事情,那时手中烟卷已完事了,准备掉换一枝烟卷。我觉得这故事十分动人,不知道这乌⻳究竟掉到什么地方,是死是活,替它十分担心,忘了先前约束,就揷口问:“以后呢?”我可发誓,我只问那么一句,那穿青⾐的人,就只为我揷嘴说过那么一句话,即刻就生起气来了。他显出极不⾼兴的神气,向我说道:“为什么问这种蠢话?以后的事谁清楚? 我嘱咐不许打岔,你又打岔。看你意思,我说到末尾,你一定还会要问:那这故事,你既不是雁鹅,你又打哪儿来的?你别管我是雁鹅不是。我说故事,从来就不⾼兴人家这样质问!”我就赶忙分辩,说明一切出于无心,请他原谅。这穿青⾐的人只自顾自己把话说完以后,不管我所说的是什么,似乎依然还很不⾼兴我,把烟卷燃好,就向芦苇那边扬扬长长大模大样走去了。我看他走去时,还以为他不会那么认真,就很好笑的想着:“你那种走路方法,倒真象一只雁鹅,或同雁鹅有点亲戚关系。”可是他当真走了。我还很担心那个好脾气乌⻳,想知道这读过许多国中旧书的乌⻳,因为一时同小孩子生气,得到什么结果。又想知道这两只雁鹅,见到乌⻳跌下以后,是不是还想得出方法援救这个朋友。我愿意这故事那么快乐有趣的结束,就是这乌⻳虽然在半空中向下跌落,近地面时却恰恰掉在一个又暖和又体面正好空着的鸟巢里。那鸟巢里最好还应当有几本古书,尽它在那里读书,等候那两只雁鹅各处找寻,寻觅到第三天才终于发见了它。可是自己那么打算可不行,这结局得由那个穿青⾐的人口中说出,我才能够放心。 我于是赶忙追过去,请他慢走一点,为他道歉,且同他评理。 “朋友,朋友,你不应当为这点小事情生气!你不正说过那乌⻳因为对城市中小孩子生不必生的气,从半空中就摔下去了吗?你若为一句话见怪,也不很合理!”我一面那么说,一面心里又想:“你若把故事为我说完事,你即或就是那两只雁鹅中任何一只,我下次见着你时,也不至于捉你。”但这个人显然不愿意再继续我们的谈话,他头也不掉回,就消失在芦苇里去了。 我再走过去一点,傍近芦苇时,芦苇深处只听到勾格一声,接着是两只大翅膀扇着极大的风。举起一个黑⾊的东西,从我头上飞去。我原来正惊起一只大雁。我就大声喊叫那个说故事的朋友。等了许久,里面还无回答。芦苇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再过去一看,芦苇并不多,芦苇尽处前面就是一片⽔。并没有什么捕鱼的人,绝对没有。我想想,这事古怪。 我很懊悔为什么不抓它一把,把这只大雁捉回家去,请求它把故事说完。请求不成,就饿它三五天,⽔也不让它喝, ![]() 猎鸟人说到这里时,望望大家,怯怯的问:“你们不觉得这只雁鹅很聪明吗?”接着又说:“我因为相信那个穿青⾐的人就是那只大雁,相信它会说故事,相信它下面还有故事,就只为了我要明⽩那个故事的结果,我才决定作一个猎人,国全各处去猎鸟。我把它们捉来时,好好的服侍它们,等候它们开口,看看过了十天半月,这一位还是不会说什么,就又把它放走了。你们别看我是一个猎鸟专家,我作了十六年的猎人,还不曾杀死过一只⿇雀!为了找寻那会说故事的雁鹅,我把国全各省有雁鹅落脚的泽地都跑尽了。 你们想想,若我找着了它,那不就很好了吗?”这专家把故事说完时,他那么和气的望着众人,好象要人同情他的行为似的。“为了这只雁鹅,我各处找寻了十六年,”他是那么说的,你看看他那分样子,竟不能不相信这件事是当真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为张家小五辑自《五分律》一九三三年初作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月下小景 下一章 ( → ) |
旅店及其他新摘星录新与旧抽象的抒情小砦及其他如蕤集夫妇大山里的人生游目集湘西 |
沈从文的免费经典名著《月下小景》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月下小景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月下小景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