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 书号:43592 时间:2017/11/7 字数:2914 |
上一章 第64节 “明月几时有” 下一章 ( → ) | |
“到底指谁呢?”——同一个问题,在八指头陀死在法源寺后两年,一九一五年,华中民国四年,又被提起了。 这一年是令国中人痛苦的一年,因为国中人好不容易成立的华中民国,遭遇了空前的劫难——华中民国总统袁世凯居然做总统做得不満⾜,要当起皇帝来了。国全上下,一片劝进之声。 梁启超感到很可聇,他在天津家里,偷偷会见了从京北来的神秘人物,这人物不是别人,就是他十八年前在湖南时务学堂教书时的十六岁生学——改名蔡锷、蔡松坡的蔡艮寅。 蔡锷在戊戌政变以后,到⽇本读书,重新回到亡命⽇本的老师梁启超的门下。不过,他另一位老师谭嗣同的死难意义,却引出了他跟梁启超不同的解释。在老师梁启超、太老师康有为的解释里,谭嗣同是为了走改良的路而死,所以大家要追随死者,继续走改良的路,包括跟清廷府政与人为善的方式在內;但在蔡锷的解释里,谭嗣同是为了证明改良之路走不通而死,谭嗣同的毅然一死,正是教我们觉悟到此路不通,而是要走⾰命的路。因此,他在十九岁那年,在义和团动 ![]() 唐才常在被围捕中做了一件事,他技巧的烧掉了同志名册,使官方无法株连,蔡锷等小同志因此得以逃返⽇本,参与下一波的⾰命行动。 蔡锷进了⽇本士官学校,成绩优异,毕业后回到国中,加⼊清廷的军事阵营,密谋⾰命,这时他二十三岁。七年以后。一九一一年十月十⽇辛亥⾰命在湖北发生。发生二十天后,他在云南就宣布了光复,并做了云南地区的导领人。这时他二十九岁。两个月后,华中民国成立了。 国中人的华中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中人的皇帝思想并没退去。华中民国只成立了四年,如火如荼的帝制活动就展开了——戊戌政变时出卖谭嗣同的袁世凯 ![]() “十七年前,”梁启超说“我和你的谭老师在京北谈到离去和留下的问题。十七年过去了,我们又发生这一问题了。依我看来,目前的发展情况,该是你先离开北方,赶到南方去,在南方举义旗、反帝制。我不能先走,我一走,袁世凯就特别注意到你,你就走不成了。所以,松坡,我来殿后,你先走。” “可是,”蔡锷犹豫着“如果我先走了,老师如果走不成呢?” “那也不会影响我们基本的夙愿。记得你谭老师十六年前的狱中题壁诗吧?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四句写出了去留之间,大家肝胆相照,昆仑为国中发祥地。‘两昆仑’指做两位堂堂的国中人,不论是去是留,都是堂堂的。” “当年谭老师以程婴和公孙杵臼期勉老师和他自己,‘去留肝胆两昆仑’自是专指老师和他两人而言。”蔡锷补上一句。 “把‘两昆仑’解释成他和我,跟上面‘去留’字眼呼应起来,固然相当,但我后来看到谭老师《石菊影庐笔识》中‘学篇’第五十六则,有这样的文字:‘友人邹沉帆撰西征纪程,谓希玛纳雅山即昆仑,精确可信。希玛纳雅山在印度北,人唐呼印度人为昆仑奴,亦一证也。’这段文字,是谭老师生前自己所做的唯一对‘昆仑’的诠释。这样看来,谭老师所谓的‘两昆仑’可能指的是他家的仆人,就是胡理臣和罗升。这两个人,在谭老师死后,一个去湖北向谭老师的⽗亲报信;一个留在京北料理善后,所以有‘去留’之意。这样解释,未免狭窄了一点,不过探讨谭老师的甘心一死的原因,家庭原因,也是其中之一。他从小虽被后⺟ ![]() ![]() “老师你相信哪一种?”蔡锷问。 “我相信谭老师宁肯一死的理由是多重的。但是从佛法中看破生死,进而要杀⾝成仁,以完正果,则是最 ![]() ![]() ![]() ![]() |
上一章 北京法源寺 下一章 ( → ) |
为中国思想趋中国性研究上山·上山·三大名校演讲陈水扁的真面独白下的传统第二个太阳天意波西·杰克逊货币战争3: |
李敖的免费综合其它《北京法源寺》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北京法源寺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北京法源寺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