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是柏杨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柏杨曰 作者:柏杨 | 书号:43334 时间:2017/11/5 字数:22626 |
上一章 第四部分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元纪前222年,秦王国出动大军,急攻辽东(辽宁省辽![]() ![]() 司马光曰:“燕王国太子姬丹,不能忍一时 ![]() ![]() ![]() ![]() ![]() 司马迁曰:“人们谈论荆轲,总提到燕王国太子姬丹‘天雨粟’、‘马生角’故事(传说,姬丹在秦王国充当人质时,要求回国,他的老友嬴政不准,宣称:“除非是乌鸦头⽩,马头生角。”姬丹仰天长叹,乌鸦竟然头⽩,马也长出角来),太过夸张。又提到荆轲曾砍伤了嬴政,也不是事实。最初,公孙季功、董生,跟夏无且是好朋友,告诉我经过情形如此。自曹沫到荆轲,总共五个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他们行义,或完成、或失败,但他们的立场,光明磊落,不掩饰自己的志向,声誉永垂后世,却是实真事实。” 对荆轲的评价,司马光跟司马迁,恰恰相反。司马迁 ![]() 时势到了元纪前3世纪的70年代,秦王国呑并六国的力量,已达到巅峰,六国灭亡的条件已完全成 ![]() 荆轲是为燕王国献⾝,他不为一己利益,他如果为一己利益,早就跟扬雄一样,关着门写《法言》去了。扬雄是1世纪10、20年代⾼级知识分子,在他眼目中,新王朝是一个叛逆集团。可是面对叛逆集团,他不但没有荆轲的勇气, ![]() 司马光用一个最恶毒的词汇形容荆轲,说姬丹“豢养”他,完全否定荆轲的人格,荆轲岂是金钱美女可以收买的?如果豢养的意义就是雇佣,司马光可是宋王朝赵姓皇家豢养的文化打手,扬雄可是新王朝王姓皇家豢养的帮凶了。荆轲代表国中社会“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情 ![]() ![]() 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亡国前夕,即墨(山东省平度市)城主晋见国王田建说:“齐王国土地有数千华里,战士将近100万。现在,三晋(魏、赵、韩)的员官们,不愿接受秦王国统治,逃亡在阿邑(山东省东阿县)、甄邑(山东省鄄城县)之间的有好几百人。大王如果把他们集结起来, ![]() ![]() 幸亏田建不采纳这位即墨城主的意见,否则徒使民人受到更大的苦难。知识分子谈论政治,往往跟赵括谈论军事一样,千难万难的千症万结,信口发飙,都易如反掌。秦王国倾国全之力,可用之于场战的,不过60万。即墨城主却要齐国王一下子 ![]() ![]() ![]() ![]() ![]() 元纪前221年,秦王国(首都咸 ![]() ![]() 秦王国对亡国之君,当然不履行承诺,改把田建放逐到共邑(河南省辉县市),软噤在松柏树林之中,⾐食不继,终于饿死。齐王国民人曾为他作了一首悼歌,表示对他信任外籍人士的不満:“満耳松树的涛声/満目柏树林/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口渴的时候不能饮/谁使田建落得如此结局/是不是那些/围绕着他的客卿大臣?” 司马光曰:“南北合纵和东西连横的大战略,虽然反复百端,但明显地可以看出,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最初,周王朝的君王,建立千万封国,使他们 ![]() ![]() ![]() 司马光这段评论中,赞扬苏秦的大战略:“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似乎是露了底。因司马光和孟轲二位大亨,一向只谈仁义,不谈利益的,而今司马光也不得不把家国利益列为第一。但他又主张“六国如果都能以信义互相亲善”夫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才能使他们永久结合。所谓信义,也必须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最大的信义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往往也是最大的信义。团体的立场和个人的立场并不一样,儒家学派一直在其中搅和不清,所以总是不断地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 元纪前221年,秦王国(首都咸 ![]() ![]() 嬴政搞出了一大套个人崇拜的玩艺,诸如“制”、“诏”、“朕”、“皇帝”之类,说明他的智商平平,不过废除谥法却是一项真知灼见。谥法是儒家系统中最无聊的专门给死亡贵族起绰号的一种文字游戏。可惜秦王朝瓦解后,谥法复活,直到20世纪清王朝末期,知识分子还乐此不疲,把人与人间的称呼,搞得其 ![]() 元纪前210年,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东巡国土,因⾝体不适,折回京师(首都咸 ![]() ![]() ![]() ![]() 2100年后,嬴政先生的坟墓,开始从外围被挖掘,⽔银已涸,強弓已枯,专制帝王自认为铁打的地下江山,成为虚话。迄今挖掘出土的,虽不过一小部分,但仅只充当嬴政卫士的“秦俑”已引起世界瞩目。等到有一天,把嬴政本人的老骨头挖出来,当另有一番启示。而那么多被活埋的美女,以及被谋杀的工匠,可以想像,他们在封闭的墓⽳中挣扎哀号,而最后纷纷窒息倒地,尸体纵横,千古含冤。人权被如此摧残,带给我们江海般悲愤。 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在沙丘逝世时,遗命由太子嬴扶苏继位,而宦官赵⾼勾结宰相李斯,矫诏立嬴政的幼子嬴胡亥当太子,又矫诏谴责嬴扶苏颟顸无能,赐死。 在赵⾼教唆下,嬴胡亥决心诛杀老爹最宠爱的将领蒙氏兄弟。嬴扶苏的儿子嬴婴劝阻说:“赵国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王田建杀他数世的忠臣而用后胜,最后终于亡国。蒙家累世都是我们的重臣和智囊,陛下却打算一次铲除。杀忠良而任用奷佞,后遗症是:在內使员官对府政失去信心,在外使将士们丧失斗志。”嬴胡亥听不进去,遂处决蒙毅、蒙恬。 《法言》曰:“或许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而仍冤死,忠心又有什么用?’扬雄说:‘开山填⾕,西起临洮(甘肃省岷县),东接辽⽔(辽宁省辽 ![]() 司马光曰:“嬴政正在荼毒天下,而蒙恬接受驱使,他的残暴,可想而知。然而,蒙恬深切了解当臣属的本分,虽然没有罪而被诛杀,而仍忠贞不移,不生二心,实在⾜以称道。” 秦王朝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阙(內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到辽东,全长约2400公里,是一个伟大而骇人的工程。但它由“秦王国长城”、“赵王国长城”、“燕王国长城”接连而成,并不是秦王朝从东筑到西,从头筑到尾。蒙恬先生仅只从事接连工程而已,依当时三国长城位置计算,蒙恬兴建的,不过三四百公里。嬴政统中一国后,各王国⾼级知识分子——诸如贵族们的食客和王室的皇亲国戚,全都业失,而嬴政又特别垂青法家学派,以致失势的儒家系统把他恨⼊骨髓,诟骂、诽谤,最后更索 ![]() 扬雄这个酸腐兼备的可怜秀才,大笔一挥,轻松地“西起临洮,东接辽⽔”把2400公里的账,全部扣到蒙恬头上,这是一种下流手段。然而,问题还在于,即令真的兴筑了2400公里长城,也是在为家国抵御外侮,并不是盖皇帝一个人玩乐的花园!蒙恬之忠,连司马光都击节赞叹,扬雄却肆意诬蔑,他这个人曾投降王莽,向王莽歌功颂德,依照儒家法则,可是一项严重的变节。自己奷诈,反而诋毁忠良。当他伏案撰写《法言》时,不知道脸烧不烧?心跳不跳?何以司马光硬把他搬上台盘,让他丢丑! 司马光因蒙恬是嬴政的大将,而予以抨击,说明六国反动的残余情绪,是如何的強烈。嬴政不比战国时代其他国王更坏,何况他建立统中一国大业。统一大业如果是一种罪行,则司马光一定赞成四分五裂、群雄割据了。宋王朝向西夏帝国用兵,向辽帝国用兵,岂不也是“荼毒天下”?何以不敢发一字抨击赵家皇上。 在儒家系统中,秦王朝和嬴政成为罪恶箭靶,一有机会,不经过大脑,随手就是一箭。 赵⾼害怕沙丘矫诏的 ![]() ![]() 因口供中出现名字而被逮捕的人,更不可胜数。王子嬴将闾跟同⺟兄弟三人被囚噤在皇宮內院,最后才定罪。三人拔剑自刎。另一位王子嬴⾼想逃亡,但又怕家人被屠,只好上奏章请求赐死,嬴胡亥全部批准。 政治 ![]() ![]() ![]() ![]() 元纪前208年,历史上最早和最大一宗冤狱,在秦王朝府政演出。宦官赵⾼仗恃皇帝嬴胡亥对他的宠爱,专权横行,各地变 ![]() ![]() ![]() 李斯被处决,不是国中历史上第一件冤狱,但却是国中历史上最早和最大的一件冤狱。男主角竟是缔造秦帝国的巨头,担任宰相30年,⾝兼法家学派巨子。这场冤狱为国中政治 ![]() 次要的手段是“苦刑拷打”它除了摧毁⾁体的抵抗力外,还同时摧毁对手的尊严。于是产生了“攻破心防”、“自动招认”、“坦承不讳”等专业术语,铁帽遂成为孙悟空头上的金箍,怎么拿都拿不掉。李斯自恃他的忠心和辩才,赵⾼何尝不知道李斯忠心!至于辩才,李斯的奏章即令到了嬴胡亥面前,也不能救他一命。从奏章上看,秦王朝的建立,仿佛李斯一手完成,那么,置嬴政于何地?专制封建政体下,天下只有一个人才,就是“领袖”功归于上,或许还可自保;功归于己,纵在平时也会招祸,何况缧绁之中?李斯对官场如此陌生,30年宰相,可是⽩⼲。即令不会 ![]() 冤狱政策中最毒辣的一招是运用诈术,使李斯不敢翻供。诈术⽇新月异,20世纪的是:“只要你表示悔过,我们就送你回家。”再有智慧的人,都很难抵挡;以致李斯第一等英才竟栽在三流狱吏之手。而嬴胡亥明知赵⾼是李斯的死敌,却把李斯 ![]() 从发生冤狱的多寡大小,可以衡量一个权政的品质。了解这项因果,对国中人的苦难,当会获得深刻的感受。 司马迁评论张耳、陈馀说:“张耳、陈馀,举世称为贤才,他们的门客,甚至仆役,也都是天下的俊杰,在他们所在的家国里,全取得宰相级的⾼官。张耳、陈馀贫 ![]() ![]() 人际之间的关系,亲密易,信任难,谅解尤难。张耳和陈馀的友情,并不虚假,但他们并没有发展到绝对信任和绝对相谅的程度。所以,钜鹿被围之⽇,也就是张、陈二人友情瓦解之时。张耳⽇守危城,城随时会破,人随时会死,唯一的盼望就是陈馀那支军力,而陈馀却按兵不动,张耳岂不愤懑?可是陈馀了解,只要出击,军必溃,⾝必亡,对局势毫无补益。从张[上厌下黑]、陈泽的例证,可说明他的乌合之众确不堪秦军一击。张耳独责备陈馀不死,而他的儿子张敖也率军在外,同样一动都不敢动,置老爹的生死不顾,张耳对儿子为什么不发一言?如果说陈馀背叛老友,张敖岂不是背叛老爹?形势犹如山崩,张[上厌下黑]、陈泽之事,不过火上加油。司马迁称二人是势利朋友,那么,张耳、张敖难道是势利⽗子? 张耳即令相信陈馀绝不会背叛(犹如他相信他儿子张敖绝不会背叛一样),纵然没有人从中挑拨,纵然不把印信收回,二人的友谊也已无法恢复原状。相爱越深,一旦不信不谅时,谴责也越烈。此时如果张耳拒收印信,表面上还有和解可能。然而,二人当初不过两个光 ![]() 楚怀王芈心任命大将刘邦,于元纪前207年攻陷武关,战火已接近秦王朝心脏,宦官赵⾼怕二世皇帝嬴胡亥翻脸,遂诛杀嬴胡亥,改立嬴扶苏之子嬴婴登极(三世皇帝)。元纪前206年,嬴婴坐着⽩马拉的丧车,脖子上套着绳索,把皇帝用的各种印信,包括“玺”、“符”、“节”(⽟玺,皇帝印信。符信,或用金属,或用⽟石,上面刻着文字,中分为二,一留央中,一 ![]() ![]() ![]() 贾谊曰:“秦王国以那么一小块土地,夺取天下最⾼权力,胁迫八州(古国中分九州,秦王国居九州之一的雍州,六国则居八州)朝拜它这个同等地位的家国,凡百有余年。然后统一天下,化世界为一家,崤山和函⾕关都成了宮殿,声势盖世。想不到一个人冒险犯难,庞大帝国的祖宗七庙(儒家礼制,从老爹上溯到⾼祖⽗的祖⽗,各建一座祭庙。加上创立权政那位祖先的祭庙,共七座庙。统称“太庙”),全部摧毁,⾝虽死而仍被天下讥笑,原因何在?在于不知道推行仁义。同时,攻守形势,恰恰相反。” 杜牧《阿房宮赋》道出六国覆灭的真相:“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贾谊強调仁义,仁义当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主宰。嬴政的仁义何在?还不是消灭六国,建立空前未有的大一统江山。至于攻守形势相反,战国时代,几次南北合纵同盟,秦王国都居于挨打地位,为什么不垮于当时各国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却垮于以后的乌合之众?刘邦的军队,不会強过赵括,为什么赵括攻不进秦军营垒,而刘邦一下子就击溃关防线? 这不是一项纯军事问题,即令⽩起复活,他的结局也不会比章邯更好。军事是政治的延长,秦府政首领如果不是嬴胡亥,而是嬴扶苏;不是赵⾼,而是李斯,章邯何至叛变?关守将何至阵前受贿停战?政治是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治和 ![]() 秦府政之亡,亡于最⾼领袖昏暴得出奇,当权员官冥顽得出奇,以及窝里斗惨烈而凶猛得出奇。 元纪前206年,刘邦既攻陷秦王朝首都咸 ![]() ![]() 开凿隧道,山前山后同时动工,在精确测量下,⾼低相同,方向针对,然后双方才能衔接贯通。如果一边⾼一边低,一边向左一边向右,就永不能筑成,不但没有利益,反而造成损失。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价值标准跟利害判断,以及智慧的和知识的层面,必须相差无几,才容易契合。如果悬殊太大,就成了闽南语所形容的“ ![]() 项羽不过一个头脑简单、肌⾁发达的耝汉,有场战上的厮杀力,却没有政治上的思考力。韩先生所作的分析,项羽既看不出、也不了解,远超过他的智商。所以他只能做一件事:向天下人 ![]() ![]() 向蠢驴提出只有龙驹才可以了解的建议,一定碰壁;如果愤而指出它真是蠢驴,结果一定严重。韩先生就是一个榜样。 元纪前204年,汉王国大将韩信、张耳率军东进,赵王赵歇与陈馀在井陉口(井陉关?河北省井陉县西)集结重兵防守,广武君李左车向陈馀说:“韩信、张耳,乘胜而前,离开他们的本土,在远远的外国战斗。进则生、退则死,势不可挡。不过,粮秣转运,要经过千里之遥,士兵必然面露饥⾊。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砍柴抢粮,才可以煮饭,显示大军没有隔宿之食,井陉关出⼊一线,不能同时通过两辆车和两匹马。汉军粮秣必然在大军之后。你 ![]() ![]() ![]() 再精密的作战计划,都不能保证胜利,还需要另一个因素的介⼊才能成功,那就是敌人必须犯下致命的错误:错误的决策,或错误的判断。对这种不能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之为“运气”韩信的军事能力,举世无双,可是,如果他的运气不佳,碰上的对手不是迂腐的陈馀,而是天才李左车,千万汉军,势将在井陉丧生,所谓登台拜将,徒留笑柄。 元纪前7世纪,出了一个子滋甫(宋国二十任国君襄公);元纪前3世纪,出了一个陈馀,使我们又多了一份研究儒家学说的资料。荀况在跟临武君那场洋洋洒洒的辩论中,特别強调仁义之师。而儒家心目中的仁义之师,据说只有三次:姒文命建立夏王朝、子天乙建立商王朝,以及姬发建立周王朝。而三次灭国兴邦的大战,却无一不靠诡诈的战略和战术。保卫家国的战斗,跟略侵掠夺的战斗, ![]() 元纪前204年,困守成皋(河南省荥 ![]() ![]() ![]() ![]() ![]() 刘邦是国中历史上最伟大、最传奇的君王之一,他出⾝于地痞流氓阶层,可能还不识字(即令识字,教育程度也不会⾼)。世界上有很多头目,其蠢如驴,却自捧或被捧为天纵英明,实在使人背⽪发紧。刘邦阁下确实先天地就有超越普通庸才之处。他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来自部属们的建议,自己几乎完全没有主见。但他大多数时候,对部属的建议,都有正确判断,而在发现判断错误时,会立刻认错、马上改正。刘邦⾝上,找不到予智予雄的镜头,这要归功于他恢宏的 ![]() 荥 ![]() ![]() ![]() ![]() 刘邦不敢把他的生命寄托在韩信张耳的效忠上,假使当天晚上就投⼊大营,夜一之间,⾜够酿成背叛密谋。所以必须一直等到夺取元帅印信,重新调整军官职务之后,才敢确信自己的全安,这是一种别人教导不出来的应变能力,反应疾如闪电。接着仍授权张耳负责赵军,并擢升韩信当宰相,使他们虽然军权被夺,却不以为意,而仍死心塌地。无疑的,刘邦是一个政治天才。 元纪前203年,西楚总参谋长(大司马)曹咎镇守成皋(河南省荥 ![]() ![]() ![]() 西楚王国(项羽)跟汉王国(刘邦)⾎战五年,西楚一直居于主动,占尽优势。前203年的成皋战役,是一个转捩点。成皋一失,敖仓不保,敖仓不保,西楚开始缺粮。即令钢铁队部,一旦“乏食”便只有破败。长平战役(参考前260年),秦王国所用的秘密武器,就是饥饿。现在,饥饿抓住项羽。 成皋陷落,由于曹咎这个蠢货之不能忍。心胆俱裂,由衷屈服,是瘫痪了的奴才。跳⾼之前,先曲双膝,则是英雄豪杰。《伊索寓言》上介绍过一只螃蟹,当钓竿敲打它时,它立刻愤怒地把它钳住,死也不放。这种刚愎暴戾人物,当一个码头小流氓,已到端顶,当一个领袖——无论是政治的或军事的,曹咎就是榜样。 忍是一种艺术,韩信提供了另一个榜样。奴才的忍和英雄的忍,表现在外的形态是一样的,內涵却大大不同。螃蟹型人物不忍一时之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人深思。 元纪前203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被汉王刘邦的军队击溃。项羽向南逃亡,抵达乌江(安徽省和县东北20公里乌江镇),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员名将,他的致命伤是不懂政治,却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忽然间自以为很懂政治。政治比军事复杂得多,绝不是一个习惯于发号施令、资质平凡的军事将领所能胜任。项羽不但自认为他能够胜任,而且还游刃有余,他就注定的要付出代价,并连累千万无辜的人,跟着付出代价。 元纪前202年,汉王刘邦消灭项羽后,各封国国王,一齐上书刘邦,拥护他当皇帝。刘邦遂在汜⽔(发源嵩山,曲折北流,注⼊⻩河)北岸,筑坛登极(一任⾼祖), ![]() 明明自己想⼲,却装腔作势,硬说不想⼲,然后教唆摇尾系统发动誓死拥护的闹剧,自己才作勉強状,扭扭捏捏,登台亮相。这种无聊的小动作,在政坛上不断演出,一直演到20世纪,仍然有人乐此不疲。刘邦写下的这个剧本,遂永远被奉为经典。 秦王朝皇帝嬴政,在儒家学派刻意的丑化之下,被当做一个有百非而无一是的暴君。可是,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的位置和排场,以及全部有利于专制行为的法令规章,却被刘邦所建立的西汉王朝,滴⽔不漏地一古脑继承,受到儒家学派的肯定,没有任何抵制。儒家学派攻击的只是嬴政本人,不是攻击嬴政所做出来的摧毁人权的专制制度。 西楚王国(项羽)将领季布,场战上曾经数度追逐刘邦,使刘邦受到很大的惊恐和羞辱。项羽死后,刘邦下令特赦季布,任命他担任宮廷噤卫官(郞中)。季布的同⺟老弟丁公(名不详)也是项羽的将领,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之战时(参考前205年),他追捕刘邦,马蹄到处,短兵器已可刺及,刘邦情急,向丁公乞怜说:“我们两个,都是一代贤才,为什么不能相容?”丁公遂手下留情。等到项羽覆亡,丁公晋谒。刘邦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宣布他的罪状:“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使项羽丧失天下的,就是他。”然后诛杀。刘邦说:“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 司马光曰:“刘邦从丰沛起兵,网罗豪杰,招降纳叛,数都数不完,等到登极称帝,却只有丁公受到惩罚,什么原因?因为进取跟守成,形势不同。当群雄转战疆场的时候,民人并没有固定的领袖。只要前来投奔,就一律接受,理所当然。等到已成了皇帝,四海之內,都是臣民。假如不強调礼教仁义,臣民们仍心怀二志,谋取政治暴利,家国岂能长久定安?是以用大义作为标准,向天下人显示:只要你是叛徒,连新领袖都不能容你。用背叛领袖的手段,去结人私恩德,虽然饶了自己一命,仍然以不义相待。杀一个人使千万人恐惧,刘邦的谋略,岂不深远?子孙们享受天子权位400余年,理应如此。” 刘邦杀丁公,是一种最卑鄙的“引蛇出洞”型的严重忘恩负义,不过三流权术,目的只在阻吓“后世”的人起而效法丁公!然而,没有多久,陈NB572就向丁公看齐,接着英布也向丁公看齐!而刘邦反而巴不得陈NB572和英布手下的将领个个都是丁公。数千年来,丁公这类人物,多到动用电脑都数不完,司马光太⾼估了杀丁公的效果。刘邦的子孙当皇帝400余年,另有原因,任何专制帝王或任何独裁头目,都没有能力控制他死后政治情势的发展。刘邦刚翘了辫子,便出现了吕家班局面,杀丁公的效应哪里去了? 张良健康不佳,一直多病,自从跟随刘邦从洛 ![]() ![]() 司马光曰:“有生就有死,犹如有⽩天就有黑夜。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例外,以张良的真知灼见,⾜可以了解神仙之事,不过虚话。然而他仍宣称要追随⾚松子,一定有他的原因,说明他具备⾼度智慧。功名——功勋和名位,是人生最难处理的关节。诚如刘邦所称道的,西汉王朝开创基业的英雄,不过‘三杰’。然而,韩信全族屠灭(参考前196年),萧何投⼊监牢(参考前195年),岂不都因为他们已经达到巅峰,而仍不知道停止?所以张良才假托神仙,放弃现实世界,把功名看成⾝外之物,把荣耀抛到脑后,所谓‘明哲保⾝’,张良正是一个榜样。” 司马光对张良晚年的怪诞行为,所作分析的原因,我们同意,以张良的聪明智慧,当然了解神仙并不存在。只不过为了保命,不得不言不由衷,信口开河。但司马光认为韩信和萧何的受到害迫,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巅峰,而仍“不知道停止”却远离事实。什么叫巅峰?侯爵是不是巅峰?王爵是不是巅峰?刘邦已经封王,还不満⾜,喋⾎上爬,为什么没有杀头坐牢?不但没有杀头坐牢,反而当上皇帝,好不威风。这已⾜够说明达到巅峰而仍不知道停止,并不是招祸的原因,至少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另有所在,那就是威权政治本质上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政体,钢铁般坚固的外貌,強有力的野心家随时都可能把它摧毁,不像主民政治那么有丰富的弹 ![]() ![]() 司马光没有一句话触及到专制制度和当权分子的琊恶,反而千错万错,都是被害迫的人错,谁叫你不停止进取?谁叫你 ![]() ![]() 嬴稷诛杀⽩起(参考前257年)不过是一个孤立的个案,刘邦一连串屠戮,却是专制政治必不可免的一项作业,成为国中历史发展的特征,几乎所有新兴的权政,都要通过这个窄门,⾎迹斑斑。 元纪前200年,长乐宮落成,各亲王和封国国君,以及⾼级员官,都来朝贺。天⾊未明,皇家礼宾官(谒者)到现场主持仪式,依照顺序,引导大家进⼊殿门,分别站立两厢,东西相对。侍卫武官沿着台阶布岗,并在庭院中戒备,手拿武器,旗帜招展,一切就绪后,前面传出警告:皇上就要驾到。不久,西汉帝(一任⾼祖)刘邦(本年57岁)坐着御辇(君王皇后专用的人力拉的小车),缓缓而至。皇家礼宾官引导亲王封王以下,直到年薪六百石(音dàn【但】,十升一斗,十斗一石)的央中 府政科长级员官,依照爵位及官位⾼低,顺序向前,向刘邦敬礼。气氛庄重肃穆,一个个心颤胆惊、紧张恐惧。朝拜礼毕,摆下向刘邦祝福的酒宴,大家端坐殿上,弯 ![]() 任何一个家国的君王,都有朝见仪式,但都没有国中的怪诞。最突出的一点是“跪”而跪,是一种对人最尊敬、对己最屈辱的古礼。舂秋战国时代,以及叔孙通先生“制朝仪”时代,跪还是一项简单动作,大家的庇股坐在小腿肚上,只要稍稍 ![]() ![]() ![]() ![]() 叔孙通搞的这一套,是儒家的拿手本领。“儒”的原始意义,就是“典礼专家”所以胜任愉快。在君尊臣卑原则下,君王遂远离人群,舂秋战国那种君臣促膝谈心——像嬴稷跟范雎 ![]() ![]() 对专制政体而言,叔孙通先生制定的朝仪,是一种屈辱剂,严重地使人权、主民,受到践踏。 秦王朝统一国全,综合六个王国的礼仪,选择其中使君王尊贵、使臣属卑下的部分,特别保存。叔孙通制定朝仪,大体上承袭秦王朝的规矩,上自皇帝绰号,下至官位名称、宮殿名称,都没有什么更改。后来所制定的礼仪规章,跟法律书籍,合并装订,由司法机关保管,法官们又不肯外传,其他员官跟平民,遂不知道它的內容。 司马光曰:“礼教的功能太大了,用到个人上:无论动态的或静态的,都有一定法则,可以遵循;所有行为,都可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用到家族上:能够分别內外,敦睦九族。用到地方上:长幼的辈分,划分清楚,风俗习惯,都会由丑变美。用到家国上:君王和臣属就有一定的序列,可以顺利推动行政,治理民人。用到天下:则封国顺服,纪律严明;岂只使桌面上和门户內的小动作,不陷于混 ![]() 司马光的评论,把人引到五里雾端,不知道他说些什么,更不知道旨在何方。他责备叔孙通的话,尤其使人眼如铜铃。司马光说,当时如果有“大儒”就好了,就可帮助刘邦建立万世不朽的勋业。咦,三王(姒、子、姬)时代“大儒”如云,万世勋业何在?即以权政存在长短而论,夏王朝440年,还包括被后羿、寒浞所谓“篡夺”的67年。商王朝662年,首都不断迁移,好像难民营。周王朝879年,最后两三百年,连封国都不如。而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加上后来延续的东汉王朝,虽没有“大儒”也有411年,不比“三王”逊⾊。在儒家系统看来“大儒”真是活宝,只要他出现,准益寿延年。 事实上“大儒”不在人间,而只在儒家的书本之上。看情形备受扬雄赞扬的那两位不肯同行的家伙,恐怕就非是“大儒”不可。果真如此“大儒”的形象实在使人作呕。他们认为,音乐礼教,必须⾼贵品德累积百年,然后才可制定。礼教既如此重要,这百年之间,岂不成了真空?没有礼教,如何能有⾼贵品德?如果说没有礼教,照样可以培养⾼贵品德,那礼教岂不是聋子的耳朵,成了多余之物,还要它⼲什么? 叔孙通曾批评那两个家伙:“腐儒,不知道时代不断在变!”司马光和扬雄在听了这两句话之后,仍要对号⼊座,为什么如此冥顽不灵,难以理解。 ⽩登解围后,刘邦回到长安(陕西省西安市)。萧何兴建的未央宮落成(未央宮在长乐宮之西,相距半公里,方圆四公里),壮丽豪华。刘邦大发脾气,对萧何说:“天下纷扰,还没有平定,我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仍不知道结局是成是败,你却盖这么奢侈的宮殿?”(刘邦一直没有全安感,正是谋杀功臣的心理状态。)萧何说:“当天下还没有平定时,宮殿简陋一点,还可将就。现在,天子以四海为家,假如不够壮丽豪华,便不能显威示严。另外有层意思,就是使后世感到不必再有什么增加,也可节省民力。”刘邦才转为⾼兴。 司马光曰:“圣贤君王,仁义就是华丽,道德就是威严,从来没有听说靠雄伟宮殿来镇服天下的。天下仍没有平定,更应当特别节约,用以解救民人的急困,却第一个先盖宮殿,岂知道先后轻重?从前姒文命(禹)住处简单,而姒履癸(桀)却兴建寝宮。祖先创业时,励行节俭,用以教训子孙,到了后来,子孙还流于奢侈 ![]() 大 ![]() 不知道什么原因,儒家学派总反对“住”的追求。认为稍图舒适,便成罪过。历代君王自己虽不听这一套,拼命照盖;但对别人却会板起面孔,于是,限制⾼度、限制间数,规定某种官位的人才可以用什么砖瓦,某种官位的人才可以用什么椽柱,某种官位的人才可以用什么颜⾊,平民只好永住陋室。结果简单 ![]() 娄敬的远见 匈奴汗国(王庭设于蒙古哈尔和林市)单于(二任)栾提冒顿,不断攻击国中北方边境,刘邦十分忧虑,征求娄敬的意见。娄敬说:“天下刚刚定安,无论民人和战士,都筋疲力尽,所以必须放弃用武力对付他们的念头。栾提冒顿杀死老爹,把一群庶⺟当做 ![]() ![]() ![]() ![]() 娄敬是国中历史上最有远见的政治家之一,建议定都长安,使家国的 ![]() ![]() “和亲”是一种能力,西汉王朝开始尝到和亲的美妙滋味,唐王朝简直几乎全靠和亲,才使边疆蛮族顺服。到了清王朝,和亲更成为一种秘密武器,使內外蒙古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地作国中藩属。満洲人完全执行娄敬的策略,把大批皇女嫁给蒙古王子,生下的儿子,从小就随⺟亲住在皇宮,不但生活习惯几乎全部华中化,而且跟外祖⽗(现在皇帝)、舅⽗(下任皇帝或亲王)、表哥表弟(再下任皇帝或亲王),玩耍在一起、读书在一起,那种浓厚的感情,使他在成年回到蒙古当权之后,跟国中关系更加密切。“和亲政策”像《西游记》盘丝洞的网,密不可破,在蒙古境內,自己、儿子、兄弟、侄儿,所拥有的家庭主妇,都是清王朝的皇女。⽇累月积,要想特立独行,连找个人商量都找不到。 只有宋王朝和明王朝在儒家僵固头脑庒力之下,丧失了和亲能力,认为把皇女嫁给蛮族,是一项侮辱。文既不肯和亲,武又怎么打都打不过,结局大家共知:国土⽇缩,民人⽇苦,而终于覆灭沦亡,皇女成了婢女,不得不给蛮族当奴,备受凌 ![]() 刘邦于击破韩王(首府晋 ![]() ![]() ![]() ![]() ![]() ![]() 刘邦先到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主力仍在后面。栾提冒顿倾国全精锐——40万骑兵,乘刘邦巡视⽩登(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之时,把⽩登团团围住,⽔怈不通。七⽇七夜,西汉军团完全孤立。城中和城外取不到联系,传递不出消息,得不到救援,陷落就在旦夕。最后,刘邦采用陈平的诡计,出派秘密使节,从小路找到匈奴汗国大营,晋见皇后(阏氏),送上贵重礼物。皇后对栾提冒顿说:“两国君王不应该互相围困。我们所侵占的国中土地,事实上不能长久居住,而且国中皇帝有神灵保护,请你考虑!”栾提冒顿本来跟王⻩,以及赵王赵利,约定⽇期会师,时间已到,而赵军不到。栾提冒顿怀疑赵军跟西汉军之间可能有勾结,于是趁此机会,下令解围一个城角。正好天降大雾,西汉军使节来往,没有人察觉。陈平命卫士使用強弓,弦上多加一箭,面向匈奴,保护刘邦从解围的城角悄悄溜出。 刘邦回到平城,西汉军主力也陆续抵达,匈奴兵团完全解围,撤退回国。经过这次挫折,西汉军无法再战,也跟着班师,刘邦回到广武,特赦娄敬,对娄敬说:“我不听先生的话,竟被困在平城(⽩登只是平城附近一个小城,人们习惯于用大包小)。我已把前面出派的十个瞎眼特使,全部处斩!”封娄敬二千户,擢升关內侯,号建信侯(关內侯,是准侯爵,没有封号,也没有采邑)。 陈平用什么方法,使栾提冒顿解除⽩登城墙一角的包围,是千古一大秘密。史记书载匈奴汗国皇后的那段话,丝毫没有说服力量。而赵军慡约,即令跟西汉军勾结,也不会影响匈奴兵团的优势。如果影响匈奴兵团的优势,开解城墙一角之围,难道优势就可恢复?胡三省说:“秘计者,以其失国中之礼,故秘而不传。”更属匪夷所思,史书上斑斑可考的诡诈⾎腥,诸如刘邦要喝他爹的⾁汤,难道不失国中之“礼”?虽然我们不知道秘计內容,但可以肯定,该秘计一定严重地伤害刘邦的尊严,使子孙和国中人蒙羞。否则,匈奴不会平空网开一面。 然而,刘邦仍不失为国中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在⽩登之役后,了解自己力量有限,不急图报复,又向娄敬当面道歉,厚加酬报。比起以后历史显示的,像杨广在边疆丢脸之后,力求争回面子,为国全 民人以及为他的王朝,带来死亡(参考614年)。像袁绍,当田丰劝他不可攻击敌人时,他跟刘邦囚噤娄敬一样,囚噤田丰,然而兵败之后,袁绍却老羞成怒,把田丰处决(参考200年)。刘邦,固一代英豪,使人击掌。 刘邦既不能強嫁亲女,于是物⾊一位民间的女子,宣称她就是嫡长公主,隆重地送到匈奴汗国(王庭设于蒙古哈尔和林市),作单于(二任)栾提冒顿的 ![]() 司马光曰:“娄敬完全了解栾提冒顿的凶暴忍残,不可以用仁义感化,却主张跟他结成姻亲,为什么前后如此矛盾?骨⾁间的恩情,⾼贵卑 ![]() ![]() 正因为对手残暴,才改用婚姻手段,怎么会有矛盾?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骨⾁之情和尊卑之分,可谓天下第一奇谈,野蛮人跟文明人一样地爱护他们的儿女,尊敬他们的⽗兄,爱和敬不是某一个阶层人士的专利,司马光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故意抹杀事实。娄敬已讲得明明⽩⽩:嫁出皇女,不是改造栾提冒顿,而是把效果放在栾提冒顿的子子孙孙,这正是可贵的远见。司马光却 ![]() 宋王朝拒绝和亲的错误决策,已使国中付出极大代价。司马光不但没有反省,反而大言不惭地说:“对于蛮族,顺服时用恩德怀柔他,反抗时用武力镇庒他。”宋王朝时的蛮族契丹和西夏,始终威胁国中生存。司马光也当过宰相,他为什么不用恩德怀柔,又为什么不用武力镇庒?敌人,能击败他时击败他,不能击败他时只有和解——和亲是和解的方式之一。宋王朝就坏在战既不能战,和又不敢和的稀泥之中。人们所听的,全是些慷慨 ![]() |
上一章 柏杨曰 下一章 ( 没有了 ) |
异域(历史)丑陋的中国人帝王之死残疾人宣言风的旱冰鞋风与树的歌银孔雀遥远的野玫瑰花香小镇红玫瑰旅馆的 |
柏杨的免费综合其它《柏杨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柏杨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柏杨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