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 书号:43253 时间:2017/11/4 字数:4784 |
上一章 青云谱随想 下一章 ( → ) | |
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个道院,主持者当然是个道士,但原先他却做过10多年和尚,做和尚之前他还年轻,是堂堂明朝王室的后裔。不管他的外在⾝份如何变化,历史留下了他的一个最 ![]() 他叫朱耷,又叫八大山人,雪个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工朱权的后代。在朱莲出生前223年,朱权被封于南昌,这便是青云谱出现在南昌郊外的远期原因。朱权也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而且也信奉道家,这都与200多年后的朱耷构成了一种神奇的遥相呼应,但可怜的朱耷已面临着朱家王朝的最后覆没,只能或僧或道,躲在冷僻的地方逃避改朝换代后的政治风雨,用画笔来营造一个孤独的精神小天地了。说起来,处于大明王朝鼎盛时代的朱权也是躲避过的,他因事见疑于明成祖,便躲在自筑的“精庐”中抚琴玩曲。但相比之下,朱耷的躲避显然是更绝望、更凄楚,因而也更值得后人品味了。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院落,能给国中艺术史提供那么多的触目的荒凉?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朽木、衰草、败荷、寒江,对应着画家道袍里裹蔵的孤傲?我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青云谱,没想到青云谱竟相当热闹。 不仅有汽车站,而且还有个火车小站。当⽇道院如今成了一个旅游点,门庭若市,园圃葱翠,屋宇敞亮,与我们⽇常游玩的古典式园林没有什么两样。游客以青年男女居多,他们一般没有在宅內展出的朱耷作品前长久盘桓,而乐于在花丛曲径间款款缓步。突然一对上年岁的华侨夫妇被一群人簇拥着走来,说是朱耷的后代,満面威容,步履沉重。我不太尊敬地投去一眼,心想,朱耷既做和尚又做道士,使我们对他的婚姻情况很不清楚,后来好像有过一个叫朱抱墟的后人,难道你们真是朱抱墟之后?即便是真的,又是多少代的事啦。 这一切也不能怪谁。有这么多的人来套近乎,热热闹闹地来纪念一位几百年前的孤独艺术家,没有什么不好。庭院既然要整修也只能修得 ![]() 记得年前去四川流青城山,以前 ![]() ![]() 没到青云港来时我也经常想起他。为此,有一年我招收研究生时曾出过一道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题:“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一位考生的回答是:“国中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国中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噤哑然失笑了。朱耷常把“八大山人”这个署名连写成“哭之”、“笑之”字样,我想他见到我这位考生也只能哭之笑之的了。 与这位考生一样的对朱耷的隔膜感,我从许多参观者的眼神里也看了出来。他们面对朱聋的作品实在不知道好在哪里,这样潦倒的随意涂抹,与他们平常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习惯差距太大了。国中传统艺术的光辉,17世纪晚期东方绘画的光辉,难道就闪耀在这些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么? 对于国中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一段。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 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迭出,有一连串说不完、道不尽的美的创造,但是,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強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內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了。 傲无疑问,并不是画到了人,画家就能深⼊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 ![]() ![]() ![]() ![]() ![]() 山⽔、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立独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所谓笔墨趣味认真说起来还是一个既模糊又复杂的概念说低一点,那或许是一种颇感得意的笔墨习惯;说⾼一点,或许是一种在笔墨间带有整体 ![]() ![]() 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強烈、更诚坦的东西,例如像文学中的《离 ![]() ![]() 败多年以前京北故宮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 ![]() 对徐渭我了解得比较多。从小在乡间老人口中经常听『徐文长”的故事,年长后细读了他的全部文集,洗去了有关他的许多不经传说,而对他的印象却愈来愈深。他实在是一个纔华横溢、具有充分际国可比 ![]() ![]() ![]() ![]()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国中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強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 ![]() ![]() 国中画平素在表现花鸟虫兽时也常常讲究一点象征,牡丹象征什么,梅花象征什么,喜鹊象征什么,老虎象征什么,这是一种层次较低的符号式对应,每每堕⼊陈词滥调,为上品格的画家们所鄙弃,例如韩斡笔下的马,韩滉笔下的牛就并不象征什么;但是,更⾼品位的画家却会去追求一种整体 ![]() ![]()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叶老遗民”人们对他比较常用的称呼是石涛、大涤子、苦瓜和尚等。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笔墨中时,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沈郁苍茫,奇险奔放,満眼躁动,満耳流 ![]() ![]() 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石等现代画家。国中画的一个生新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我深信这是国中艺术史上最有生命力的 ![]() 齐⽩石在一幅画的题字上写的一段话使我每次想起都心头一热,他说: 青藤(即徐渭)、雪个(即朱耷)、大涤子(即原济)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早在齐⽩石之前,郑燮(板桥)就刻过一个自用印章,其文为: 青藤门下走狗 这两件事,说起来都带有点疯痴劲头,而实际上却道尽了这股艺术 ![]() ![]() ![]() 我在青云谱的庭院里就这样走走想想,也消磨了大半天时间。面对着各⾊不太懂画、也不太懂朱莲的游人,我想,事情的症结还在于我们没有很多強健的现代画家去震撼这些游人,致使他们常常过着一种缺少艺术 ![]() 国全各地历史博物馆和古代艺术家纪念馆中熙熙攘攘的游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汇成涌向某个现代艺术家的 ![]() ![]() |
上一章 文化苦旅 下一章 ( → ) |
出走十五年借我一生中国之旅中国文脉喊山官煤预约死亡女心理师拯救乳房紫花布幔 |
余秋雨的免费综合其它《文化苦旅》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文化苦旅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文化苦旅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