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是二月河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康熙大帝 作者:二月河 | 书号:42274 时间:2017/9/29 字数:5749 |
上一章 三五、说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钦袭施琅主中军 下一章 ( → ) | |
天已⻩昏了。落霞缤纷,彩云辉映,一抹夕![]() 郭琇见康熙如此诚挚,心里一颤,热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回道:“回皇上话!馅言害主,直言救国,古有明训,求万岁体察臣心。至于重満轻汉,重內轻外,实乃本朝弊政,臣不敢不据实披胆而言。” “唉!満人说朕太惯纵汉人,你这汉人呢,又说朕重満轻汉,做人可真不容易呀!算了,俗话说,清⽔池塘不养鱼,朕看这事不必再提了。朕想问问你,你说汉人士子尚不服本朝,实情是如此吗?康熙十八年之后,朕看好多了嘛!” “是,康熙十八年皇上开博学鸿儒科,实是匡古未有之盛举,但仅取中了一百八十余人,岂能尽收天下遗民之心!皇上励精图治,如今已耝具规模,心怀贰志之人不敢公开作 ![]() “哦?你都听说些什么?不妨直奏。” “是,臣以罪贬之⾝,最易听到此种言语。京城里司道文武汉臣,动不动就拿本朝陋政与前明类比,不満之情,溢于言表。外边更有遗老著述,追思前明典章,妄分华夷満汉之界,甚至有仍奉崇祯正朔者,岂可等闲视之?” 康熙听到这里,不由深深叹息一声。他自即位以来,在华、夷、満、汉之间,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调和,満以为博学鸿儒科一举收眼逸民,不料还是有人不服。正在沉思,又听郭琇道:“自然,比起康熙十八年之前,如今的境况已经好得多了,主上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臣以为,当⽇我朝大军⼊关之时,前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我朝天下得自于李自成之手。这个道理要颁之天下,令人人皆知…”郭琇正要接着往下说,却见康熙站了起来,便住了口。康熙 ![]() “…是!天下百姓不知这个道理,还以为大清是夺了朱氏天下而自立,这就很可虑!臣以为应效法前朝故事,礼尊孔孟。表彰文明;奉前明宗祠,祭前明皇陵,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 康熙听得神采焕发,不噤欣赏地看了郭琇一眼:这样一个人才,明珠怎么搞的,竟似一点也不知道! 只听郭琇又说:“至于朱三太子之流,不过是图谋不轨之奷人,应着大理寺、刑部,明旨严捕,以明视听而正国典——如此,何愁民心不稳,天下不治?” 康熙静静听完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庄重地坐回龙椅上,朝外边喊道:“索额图,你们几个进来。叫李德全他们三个也来,听朕发落!” 上书房大臣及武丹等侍卫、太监,因未奉圣旨,一直都在原地站着。眼见天⾊渐暗,康熙和郭琇兀自在屋里谈论,正不知如何是好,听见传唤,武丹忙命人掌灯。李德全听了康熙口风,心知不妙,可是,他人小心灵,知道猎鹰海东青,乃是康熙皇上最心爱的。而这海东青除了李德全之外,谁也喂不了。看来,今儿个要想活命,只有靠海东青了。临进来前,悄悄将海东青右腿劲使拧了一把,那海东青疼得“嘎”的一声大叫,叫得康熙目光一跳。 康熙见众人进来,平静地说道:“⾼士奇,你来草诏!郭 ![]() ![]()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五道监察御史的副长官,不但有立独弹劾权,并且允许“风闻奏事”就是说即或弹劾不实亦不反坐。这个职务是从一品的官级。郭琇是已⾰道员,降为从五品,骤然之间连升数级,一跃为台阁大臣。这样的提拔,立国以来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明珠和索额图不噤对望一眼,不知郭琇在屋里说了些什么,陡然间大蒙圣眷。⾼士奇也是一震,抬头看了看康熙,忙又下笔急急书写。 康熙一边想,一边口授“…着赐单眼花翎,与六部大臣同朝列班侍候。太监李德全等三人,横行违法,擅殴职官,咆哮公堂,谎言欺君,应即处斩——” 话未说完,李德全三个人早吓得魂不附体,趴在地下捣蒜般磕头求饶。康熙微笑道:“哼,你们犯了国法,求朕是没用的。郭御史既然弹劾你们,朕也只能依法而行…俗语说求人不如求自己,要想免罪得郭琇撤回原奏才成啊!”三个人听了,忙转⾝爬过来,泪眼汪汪地看了郭琇一眼,匍匐着叩头求饶。索额图知道康熙的用意,见郭琇争⾜了气,便笑道:“郭大人,瞧我的薄面,撂开手,恕了这三个奴才吧!这些 ![]() 明珠低头想了想,上前躬⾝道:“皇上,郭琇所奏有理。应待郭琇立功之后,再加封赏,可免去內外臣工一些议论。” 索额图也道:“一下子升得太⾼,恐怕人心难服,于郭琇也没有好处。都御史肩负家国重任,如此轻易任命,恐臣下议皇上升降员官随心所 ![]() 康熙笑着起⾝道:“那就先让郭琇当个监察御史吧!其实只要考察实在,多升几级又有何妨?明珠,你当初也不过是个小侍卫,一⽇之內连升七级,晋为副都御史。⾼士奇你说呢?” ⾼士奇笑道“就是这个话。像郭琇这样儿犯颜批鳞,生死不顾的人,确有古代烈臣之风、御史品德,奴才心服之至!” “不怕你不服,郭琇的见识不在你之下,胆量却比你大得多!朕今⽇着实乏了,得歇息一下。你和郭琇参酌一下,把他刚才说的条陈拟出几道旨意来,回京后见了熊赐履,由上书房议定,用玺明发!嗯…另外拟旨给施琅,叫他将备战详情奏来,若备战已毕,即可相机下海作战——朕急着要南巡呢!” 康熙二十二年夏天,北方多雨,南方多风,康熙督促施琅抓紧战备。出兵湾台的圣旨是三月份传到的,从接到圣旨的那天起,施琅和姚启圣就抓紧了战备工作。那个⾼傲自大的将军赖塔,按期 ![]() ![]() 姚启圣来到督军府时,施琅正独自一人在默默地察看海图。姚启圣一进门就大声赞道:“施兄,你瞧,咱们军队的士气多⾼啊,你老兄真不愧是治军有方啊!”施琅一边让座,一边笑着回答:“哪里,哪里,姚兄过奖了。不过,军士们懂得了‘以战致太平,以战求一统’的道理,心存报国之念, ![]() “啊,有这等事,杀!”“哎,哪能呢。⽔军刚调到福建之时,有人杀自,也有人自断胳膊腿的,我们杀了十几个,还是不顶用。可见,要想鼓励士气,光靠杀人不是办法。” “那,你是怎么处置的?” “照皇上的教诲办。我把那个士兵叫进府来,着实的夸奖了一番,说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东下宝岛,舍⾝成仁,为家国建功立业,他也就⾼⾼兴兴地走了。” “哈哈,施老兄。真有你的!” 二人正在说话,中军来报:“钦差大人,文华殿大学士李光地奉旨来到。”二人一听此言,不敢怠慢。施琅下令“开中门,放炮, ![]() 例行的叩拜、恭请圣安之后,李光地手捧圣旨,昂首阔步走到正厅,站定南面,说了声:“施琅接旨!” 施琅连忙上前跪下:“臣施琅恭听圣谕!” “进剿湾台逆贼之事,朕已数下诏谕,惟因渡海作战,胜负难决,朕虽期之甚切,亦不便遥定,今特着李光地奉旨前往,务期尔等早⽇兴军东渡,以免旷师持久,贻误战机。着加封施琅右都督职衔。钦此。” 施琅听罢,连忙磕下头去:“臣,谢恩!” 李光地上前一步,搀起了施琅,当下三人分宾主坐下。李光地这趟差,虽是皇上派遣,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朝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之一。湾台若能顺利拿下,在他就是大功一件,进上书房唾手可及。若拿不下来,他还真的不好 ![]() “二位大人,圣谕上说得已经十分明⽩了。施大人曾连上奏章,说是要相机渡海东征,但至今却仍是按兵不动。所以圣上急不可耐,才命生学匆匆赶来问一下,不知施大人作何打算?” 施琅一听这话,心里不痛快了。他心中隐隐地觉得,面前这个盛年得志的书生,一定是在皇上面前说了些什么话,才惹出这场事的。便⼲笑了一下说道:“哦?听李大人话音,圣上加封施某右都督职衔,是为了督促施琅尽快用兵。如果真的如此,这职衔下官绝不敢受。打仗的事,兵凶战危,没有绝对把握,不 ![]() 这几句话说得直率,也说得有分量。李光地一听。脸腾的一下红了。不错,刚才宣读的那道圣旨,是他李光地起的草,如今,被施琅一言捅破,倒像是他李光地心存偏见,以小人度君子了。他的自尊心被刺得一痛,忙说:“哎——施将军,您不要误会嘛。加封右都督职衔的诏谕,是皇上朱笔亲书的,不信,你一看就知道了。” 姚启圣见俩人一见面就谈僵了,也连忙出来和稀泥:“施兄,小弟之见,还是圣上想得周全。咱们这⽔师,北方人、南方人都有,你拿了都督的职衔,指挥起来也就方便了,包括我的福建⽔军和我本人在內,全听你的调遣。” 李光地见有人帮助说话,又来劲儿了:“哎,姚总督这话说得对。练兵嘛,本来就是为了打仗,总这样拖延时间,不进不退的成何体统。去年冬天,皇上就有旨,催你们进兵,不知为什么你们却按兵不动?” 施琅不屑地一笑说:“嘿,我在等候战机。时机不成 ![]() “等,等什么?” “等风!李大人你可知道,海上行船没风是不行的。” “哈哈,施大人你说得好,不瞒您说,生学我就是福建人。这里冬有朔风,夏有薰风,秋有金风,舂有和风,可以说,四风俱全。光地此次出京,一路行来,天天有风,将军为何不进兵呢?” 施琅听他这么一说,有点上火了,冷冰冰地回了一句:“李大人,咱们今天说的是打仗,不是你们文人秀才在昑风弄月,有风没风,风大风小都能作出诗来。下海打仗,一个不谨慎,就要全军覆没,那可是关系社稷安危和十几万生灵的大事啊!我告诉你,福建四面来风一点不错,可并不是什么风都能用的。请李大人明察。” 李光地以钦差的⾝份来到这里,想不到,一上来就碰了这么个大钉子。他心里不痛快,可又不便当场发作,便忍了口气问道: “哦,光地一介书生,不懂军事,今⽇正好请教施将军,要什么风才能渡海作战呢?” “南风,我要的是南风。没有南风,决不能下海!” “哦——如此说来,我李光地倒要在这里一直等下去了。海上风向,变幻不定,倘若军舰下海时刮的是南风,走到半道上又转了东风,那就只好班师回来。如此反复,这收复湾台的事儿,岂不成了儿戏吗?” 这一下,可把施琅给惹火了:“李大人你可知道,为将者,若不识天文,不明地理,不辨风候,那是个庸才、笨蛋!这几年,你李大人竭力主张收复湾台,又在京师为我渡海大军筹粮筹款,你的远见卓识,施琅打心眼里佩服。如今圣上命大人前来督师,圣命所在,施琅不敢道半个不字。但是,若像你刚才说的那样,管它东南西北风,皆可下海,施琅不敢附合。既然如此,施琅愿上表 ![]() 一听说施琅要撂挑子不⼲,李光地猛的吃了一惊。他不是傻瓜,这次康熙只是让他来巡视军情,并没有让他督战。如果他真的担起督战的挑子,那便是违旨行事,要吃家伙的。再说,李光地 ![]() 其实,在一旁坐着的姚启圣,对李光地也没有好感。姚启圣和陈梦雷是好朋友,他一向看不惯李光地的为人,更看不惯这拿 ![]() ![]() |
上一章 康熙大帝 下一章 ( → ) |
放宽历史的视黄河青山:黄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赫逊河畔谈中万历十五年诗经原文及翻通玄真经本经阴符七术冲虚经 |
二月河的免费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康熙大帝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康熙大帝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