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71 时间:2017/9/29 字数:6163 |
上一章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下一章 ( → ) | |
前言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封建方式制定了一种合乎当时农业扩张的统治形态,又以宗法制度使封建统治更加稳固。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是周朝的还是国中人的 ![]() 说来也难于相信,从个人说辩的能力和长久的功效两方面讲,孟子在传统政④治上的地位要超过孔子,虽说他受业于孔子孙子的门人,因之被国中的皇帝和文人尊为“亚圣”亦即第二个圣人。威利(ArthurWaley)在他的杰作《国中古代的三种思想》中即以孟子代表儒家,和道家与法家对立。 孟子的生卒⽇期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活跃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孟子》一书,是亚圣言行的纪录,其中最后一章,缕叙周朝立国后700年的事迹。他出生于山东之邹,在西安之东约700英里。 孟子的政④治观念 孟子生在国中历史上一个极为动 ![]() ![]() ![]() ![]() 然则最崇慕孟子的人也不能说他在提倡现代的主民。他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乃是针对以世袭贵族治理为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的政④治体系而言。即算盂子有时候好像提及民人有一种“公意”如果把这观念稍微延伸,好像可以视作“公众的权力”可是他所谓的自决,绝不是毫无条件的自决。严格说来,其范围不外生存的权利。他在“乐岁终⾝ ![]() ![]() 值得注意的,乃是孟子和孔子一样,认为这种施政方针始自700年前的周文王。《孟子》一书与孔门弟子的《论语》同为君主时代的神圣经典,直到1905年文官试考制度停止之⽇,同为皇帝开科取士的不二法门,构成国中历史中持久不变的“茎⼲” 以人心维持府政这一观念,并无特别了不起之处,这观念也非国中人所独有,可是不论付诸实施与否,却被国中的统治者当作口头禅,前后宣唱达3000年,甚至成为公众生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似其他家国的宪法情义。这样一来,这才值得注意了。如果说这是国中人的特征,也还未说尽此中的奥妙,因为其中尚有天候地理之因素在內。我们读《孟子》时,挑选某些章节和周朝立国后700年的事迹对照,则当中的关系更为明显。 周民族的发展 现存的资料不能使我们确定周民族的来源。他们留下来的一段简短传说,也和其他原始民族的传统一样充満着神话与幻想,可是这传说不断地提及农业。周人之始祖契据说自幼就 ![]() ![]() 西伯的一个儿子终能纠集多数叛商的部落家国东征,于是以周代商,事在公元前1027年或1122年。这不同的⽇期,由于不同的专家据史迹考证而有此差异。读者必须知道:国中古代史里的⽇期只在公元前841年之后才能确定无误。因为自此以后。古书里提及天候星象的变化,可以和外间的纪录对照。841年前的⽇期带有推算 ![]() 叛商的领袖,成了一代英雄。他所创建的朝代,兹后连亘约八百载,可是他未曾自称为朝代的创始者,而以此名位加在他⽗亲西伯头上。西伯被溢称“文王”其为“文”则是温和谦让,有大政④治家的风度。他的儿子名发,以后被溢为“武王”以表彰其战功,有此先例从此子孙不能在祖先面前逾越,文治胜过武功,成为国中政④治上的传统。只不过口头如此歌颂,事实发展却不尽然。 周代的文化 我们可以相信周的青铜技术不及于商。从出土实物看来,自周代商之后,青铜的制造设计大不如前。但是这⻩土地带的统治者⼊主国中后,随着就产生许多文学作品,有些至今还传颂不绝。⽗位传子的原则从此代替了商的兄终弟及。两个民族或家国间宗教上的差异也极为明显,商人尚鬼,大凡一切事情之成败,从战争或利或不利,到牙痛发炎,都有特殊的祖宗作祟。这种万物有灵的信念(animism)自周而中断,代之则为周代的祖先崇拜。周人认为绵延宗嗣是后代的义务。有些学者怀疑商与周具有种族的差异,可是其间的区别不可能极深,因为文字上未因更换朝代而产生剧烈的差异。此外,我们可以相信⻩土地带很可能是国中农业的发源地。早期周人流传的民歌,就提及很多不同种类的耕作物。 整个看来周人实为国中初期各种制度的创始者,其中最具创造 ![]() ![]() 假使以同样的设计组织国美,则密歇 ![]() 封建与宗法 周朝的制度,向称“封建”英文总是译为feudal,其实封建制度与欧洲的feudalism(封建制度)只有某些方面相似,而且其相似处在精神方面,而不一定在实质。大致说来两方都是以世袭贵族掌握地方府政。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家国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理论上封地都处在九条大型方格的地带里,各与国都同心。事实上这种方格在地图上也画不出来,况且当时西安也不是国全的中心。可是这间架 ![]() 虽说有如此大刀阔斧而不合实际的观念,周公很多的创设还是可以在事实上证明,而且下及纤细之处。其中奥妙不难解释:他所有组织家国的方案着重在至美至善,符合自然法规(naturallaw)。虽说迁就融通之处所在必有,其下级则务必先竭心尽力做到理想上的境界,同时上级也不时向下级施加庒力。及至最后真是力不从心只好任其不了了之。国中政④治思想家受官僚主义影响,经常重视形式,超过实质,可算其来有自了。年久月深,当初技术上的需要,⽇后也就被认为是自然法规之一部。 周公另一创制是将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侯的疆域內,必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所以时至今⽇,很多国中人的姓氏,源出于当⽇部落家国的名号)。在领域內不仅公侯伯于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仍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他们在周朝成立时,即各在领地內拥有地产。他们也兼有军事领§导权。在周朝的前期,世袭的武士兼统治阶层,与一般人众有别。 周朝国全的耕地据说构成一种“井田制度。一“井”包括约40英亩方整的土地,每边各以三分,割成9个等方块,每块约45英亩。八家农户各耕耘外围的8块方地,并共同耕种当中一块“公地”亦即公侯所领之地。这样的安排,不必全照规定一成不变的办到,却好像已在广大的区域內施行。显然当⽇农民认为在**地区无代价的工作,有如一种公众的义务。流传所及,今⽇中文字里公众之“公”也与公侯之“公”无别。 说是周朝创造了封建制度,井不言过其实。事实上周人借着封建,广泛地推行了农业。因为封建又与宗法相连,才保持了全局的稳定 ![]() ![]() ![]() ![]() 舂秋与战国 可是周朝王室在一个广大的疆域內作为多数农业小家国的宗主,实际上保持着发号施令的力量,不过约250年。最初的世纪內,新耕地不断开拓“蛮夷戎狄”逐渐自渔猎生活改为耕耘,周朝责成他们进贡,朝廷对各种争端的仲裁也颇有力量。只是在公元前8世纪或甚至还要早时,以上种种积极因素逐渐失效。公元前771年,国都西安被⼊侵的戎人毁灭,国王被杀。王子东迁,以后的周朝在历史上称为东周,从此政④治上长期衰退,直到周的领域全被秦国呑并,而秦最初也是向周臣服之国。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可是两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舂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如此称呼,纯系 ![]() ![]() 在这两阶段间,国中社会产生了一种⾰命 ![]() ![]() ![]() 可是全部经过,并不是只有衰退和今不如昔。很显然的,社会的流动 ![]() ![]() ![]() 我们该如何说明周朝末年的大混 ![]() 秦始皇统一国全 如果国中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国全。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国全立即展开政④治的统一,这种政④治上初期的早 ![]() 传说周武王渡⻩河灭商的时候,有800个商的附庸,参加他的征伐。虽说我们无从证明每一个都是一个部落家国,只以数目之众,即表示当⽇自主之单位为数必多。在舂秋时代,纪录留下了170个家国的名目。当诸侯互相呑并的时候,其中之一——楚,就独自呑并了百余国中之40个。迄至孟子之⽇,只有12个可以在地图上画出,其中也只有7国可以实际算数。这样的兼并不断的继续下去,一直发展到周之封建所划分的各国疆域全部作废,最后,所有土地归一人管辖,治下延伸到东亚陆大的一大部分。 在东周的550年內,战争的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舂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 ![]() ![]() ![]() ![]() 国中因秦而统一也是世界史上的一桩大事。如此大规模螺旋式的发展,其程度愈加深,速率也愈加快,在世界其他各地无此事例。很多背景上的因素无从全部缕列。可是有了现代科学的知识,我们自信可以将此中主要的原因概述有如下章。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盂子提倡国全慈悲为怀这种平平之论,⾜以在如此的长时间內,得到如此热烈的支持。亚圣与始皇,恐怕他们自⾝还没有体会到的时候,某些客观因素已经把他们生平事业牵连在一起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中国大历史 下一章 ( → ) |
资本主义与二赫逊河畔谈中万历十五年诗经原文及翻通玄真经本经阴符七术冲虚经中国历代大儒孟子注疏舂秋公羊传注 |
黄仁宇的免费历史小说《中国大历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中国大历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中国大历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