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是黄仁宇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70 时间:2017/9/29 字数:15624 |
上一章 第八章 总结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本书叙述至此,可以概括地说,14世纪以来,世界史中的大变动多数与资本主义有关。虽说资本主义不是引起战争、造成新旧家国分离并合的总原因,但是它牵涉广泛,在各种大规模事件中总有直接与间接的介⼊。 资本主义虽说是一种经济体系,但它亦与政治不可划分。因为统治大众的方法,基本上不出三途:一、是精神上和道德上的 ![]() ![]() ![]() 基于上述的原因,资本主义这个名目,在不同作家笔下会有不同解释。一个历史家所看到的资本主义,可能与一个经济学家所看到的资本主义迥然不同。资本主义理生家与病理家的观感比较,一定也有很大区别。本书为历史著作,也从资本主义的理生着眼,所以主张赋予这个名词一个有限的定义,使大家都能接受。然后各人就个别的研究,去扩充这名词的內涵(connota-tions)。 从我们的立场来看,资本主义是一种纯经济体制之功能。它使资本广泛流通,经理人员量才适用,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支配。这三个条件说来简单,可是一个家国要让其充分发挥,势必将社会低层结构里各种障碍打开,然后当中各种经济因素才能公平而自由的 ![]() ![]() ![]() ![]()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和国中的旧社会比较,已经产生了一个“动”的款式,与昔⽇主静的姿态不同,因此资本主义几乎与“现代”同质而异名,所以可以互相 ![]() 资本主义之为一种经济体制之功能,不由先觉者设计产生,而系在技术上积累经验形成。当初威尼斯人避难于海岛,兼鱼盐之利,并未有创造独特行政系统之企图。又,要经过好几个世纪,值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争权,意大利半岛四分五裂,威尼斯才乘机在各自由城市之前,获得独特地位。于是她从实验之中造成单纯有效的商业系统。从华立罗事件的反应来看,14世纪的威城虽有成 ![]() 以今⽇眼光来看,威城的组织包容人私财产的这一因素,比同时其他家国和类似组织来得现代化。可是这长处并未为时人称颂。例如与路德同时的加斯帕罗·康大黎尼(GasparoContarini,康大黎尼为威尼斯世家,曾有8人任统领,详第一章)曾著有论文,宣扬威尼斯的组织长期保持集体的全安,已接近至善的标准,因为她已如亚里士多德所提示,将“君主制”、“多数”及“少数”三种原则平衡采用,互相融合。可是文中并未涉及人私财富的重要;作者没有和哈灵顿一样(详第五章)说政局之定安在乎拥有财产者同时控制权政。康大黎尼将一般劳工摈斥于权政之外,因在他看来,此为举世公认的原则,并非威城独创。 当资本主义在荷兰立独期间出现时,一般人士也不可能想象他们是在创试一种新体制。新家国的摄政阶级(详第三章),还只以为他们自己不过坚持中世纪以来各城市的自由特权。然而特权由封建诸侯颁给,用意在让绅商支配本⾝业务。经过立独战争,各公国郡国的贵族既已被时代淘汰,中产阶级的市民成为新体制之主人翁,他们由坚持特权而执行特权而更光大其特权,要不是展开资本主义,还在做什么?只是这种倾向也没有被时人看穿,否则宗教上的领袖和学术界的领袖不会对新体制之实行提出问难。 资本主义被视为一种具有形象的组织,似在英国內战之后。当⽇既有霍布斯及哈灵顿之著作问世,而且至此荷兰之成就使英国自愧不如,而急起直追,虽说此时仍没有资本主义这种名目,英格兰有心仿效的乃是一种经济组织和一种政治运动,则资本主义之体制必已具备其轮廓,从组织行银、发行公债、筹备险保、增強法治,种种因素已开始互相衔接,于是经过光荣⾰命终在英国成为一种体系,既具实质,也有思想线索(思想线索[lineofthought]和下文所说意识形态[ideology]不同)。孙文说:“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资本主义至此成为一种主义,无可置疑。 为什么以前的书刊都没有这样的确定?因为资本主义这一名词在19世纪中叶才出现(详第一章),去英国资本主义之发动成长已有150年的距离。而且这名词一提出,即被法国社会主义者引用,作为一种批判的对象,亦即是从病理学的眼光着手,于是很少人注意到其理生之发育成长。 资本主义经过1688-1689年的光荣⾰命而在英国立⾜,是人类史中的一件大事。过去威尼斯以城市家国的姿态实行资本主义,由于她地方小,缺乏以农业体制为管理方式的背景,无生产制造之基础(在陆大上之领土对岛上之影响小),因此民法即为商法,商船队也与海军不可分离,所以府政即等于一个大公司,不⾜为奇。荷兰过去也缺乏组成民族家国的经验,也未曾接受过央中集权管制,各市镇历来各自为政,立独战争后因时就势,任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Rotterdam)各行其是,不顾国全体制之完整,这样的实行资本主义,也是避难就易,顺应既成事实。 只有英国向来是一个农业体制坚強的家国,在封建时代已有若⼲央中统治的因素存在,王室地位显赫,英格兰教会举⾜轻重,又有法制系统层层节制;凡此都和现代商业社会的流动 ![]() ![]() ![]() 因为如此,英国之进⼊资本主义体制,在历史上创造了一段公式,供历史家在其他家国的经验中参考印证(可是这并不是说其他家国即可自觉的模仿照抄。各处背景因素不同,时间上的汇集有异,况且如此的改⾰经过⾰命阶段,历史家 ![]() 改组⾼层机构:放弃君权神授说、保持英格兰教会权威,但是要执行政教分离,宽容异教徒。从此议会上以公债代替国王对财政之人⾝责任,国王从此也有职无权。这种措施促成政 ![]() 整顿低层机构:将土地所有合理化,逐渐取消“副本产业”因而土地所有较前集中,同时所有权租佃关系及地租收⼊都较前固定而有共同的标准,放弃归并乡镇之市场。 重订上下之联系:公布权利清单(BillofRights),保障司法立独,习惯法庭接受平衡法(equity),自此法律更现代化,也更融合于商业体制。此外更增设邮政,建造付费公路。 以上都有促进资产与人力速加 ![]() ![]() 我们这样解释资本主义,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并着重其积极 ![]() ![]() ![]() ![]() ![]() 但是,人类既有经济体制,则必有组织。既有组织则必有⾼低上下品级间之不平等(即法国大⾰命时之“人权及公民权利宣言”亦表彰在共同功利条件下,在社会产生等级之差别)。这些⾼低上下之不平等,或系因袭或由新创,积之则成社会阶级。我们纵不満意此中⽑病,也当设法救济,例如限制过度的利润、增加社会流动 ![]() 说到这里我们也要再度提及,韦伯等以理想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理论,只能算社会心理的一段分析,不能算作历史作品。从路德而加尔文而清教徒,由巴克斯特而迄至富兰克林,亦即自16世纪之初,亘18世纪之末,当中经过最少有250年,也难怪宗教思想不能在其中产生大巨的变化。在这250年,查理一世自信为主受难,威廉劳德坚持宗教纪律,他们不可能想象自己违背了经济改⾰的嘲流而终必⾝首异处。在相反的一方面,普林(WilliamPrynne)带枷被黥之⽇,以及克伦威尔在韩丁屯(Huntingdon)招兵买马之时,他们只以主民和良心上之自由相期许,也料不到他们的奋斗与⽇后资本主义之发展互有连带关系。至今还有不少历史家以狭窄的眼光分析此中各种情节,或只能在一时一事间指出直截了当的因果。再不然,则在大范围內将因果关系解释得菗象,而难予置信。其实,一个家国挣扎着进⼊资本主义体制,动辄经过数十年或近百年的长距离,其演进必超过各人之人⾝经验。也只有今⽇历史之纵深,我们缕列其结局,如上段所述,⾼层结构低层结构和上下联系中各事项,才发觉它们已自然的造成一个系统。当中之逻辑,即在便于数目字上管理。可是始终无人策划其全部程序,至今历史家也无法充分解释当中的步骤是经何人协定。总之,就是群众运动长期动 ![]() ![]() 这样的解释脫离了韦伯和宋巴特以资本主义精神归功于人种及遗传的说法。新教伦理固然可以辅助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亦复可以在天主教之下展开。本书虽在开卷时指出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冲突之事例,但朱熹为12世纪人物,海瑞为16世纪人物。如果我们把历史的 ![]() ![]() ![]() ![]() ![]() ![]() 因此我们批判国中传统之意识形态,针对其政教合一。亦即是将伦理思想写⼊法律条文里,未顾及个人及內在的公平,先已用道德名义阻塞社会分工合作,所引用技术上的安排。可是这样并不是说道德可以不要,传统精神之长处必须放弃,才能实行资本主义。最近⽇本人用神道精神及儒家伦理支持资本主义,新加坡和湾台推行资本主义也未放弃传统精神,值得注意。国中人兄终弟及⽗死子继的习惯与观念,固然妨碍社会流动 ![]() 从本书的叙述看资本主义的展开,由威尼斯而荷兰,而英国。自英国之后,不出百年,而至法国及国美,至此有普遍被及全球的趋势。不仅各主要家国的开创与维新产生一个前后互相关联的时间表,而且和资本主义不可划分之技术因素,如复式簿记、商业法律、险保业务、造船技术等都随着海洋上的际国路线而普及各处。即剩余资本主义之投资也循着这先后的程序从先进家国至落后的家国。现代很多民族家国,如荷兰、德国与国美,其产生都与它有密切关系。而⽇本之现代化,印度与印尼之沦为殖民地,亦与之有关。这也是我们必须将资本主义在狭义上固定其为一种技术上之名词的原因。倘不如是,我们随着它的內涵将之扩大,则不知极底。 可见资本主义技术上的功能固为一事,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又为一事。和旧式农业组织比较,新兴商业的结构是一种优势的组织,它将雇佣(employment)与所有权(ownership)互相联结,成为一大罗网。它仍不免常有內在的利害冲突,可是和别的家国产生敌对关系的时候,不论在平时与战时,这优势的组织一切能用数目字管理,即容易将公私的利害结成一元,农业和工商业的因素也能互相 ![]() ![]() ![]() 从历史事迹看来,大凡海岸线长的家国,农业生产常带商业 ![]() ![]() ![]() 际国公法(InternationalLaw)之展开也与资本主义之兴起有密切关系。葛洛休斯(HugoGrotius)所著《战时与平时之法律》(Dejurebelliacpacis),被公认为现代际国法先驱,书成于1625年(订正本出现于1631年),时值荷兰立独运动成功之际,而其本人也在荷兰之政治中产生纠纷。虽说书中引证圣经及古典历史,可是他心目中的自然法则是以几何作蓝图(因之也影响到霍布斯及洛克)。他也著重人私财产权的重要。葛洛休斯又提倡克制专制皇权,尊重协议(covenant)和市镇法(municipallaw)。这种种着眼,都以资本主义为本位,也都助成资本主义的滋长。 可是17世纪的际国公法,在以后的世纪里成为西欧家国间的习惯法,资本主义家国也挟它对其他家国強制执行。例如鸦片战争时巴默斯顿(Palmerston)并不觉得英国人在国中贩卖鸦片有何罪咎,反只觉得国中虽颁布严峻的噤烟条例,向来并未依法照办,一朝突然雷厉风行,还设陷阶惩罚英国绅商,是不合法的。本来法律应当明确的公布,全面执行毫无偏差,如此也可以算作与自然法则中之公平(fairness)的观念符合。可是19世纪的国中在社会习惯上并未进展到这程度,而传统上的官僚组织也没有技术上的能力将广泛的法律无偏差的执行,因之常以道德为前提,在执法时上下其手。这两方之差异,固然可以表示文化进展程度之不同,也在实质上表现陆大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基本差别。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时至今⽇,这种差别并没有完全扫除。 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家国对远东的家国施用庒力,不仅仗着船坚炮利物质上之优势,也感觉本⾝精神与道德的优越。所谓命定扩张论(manifestdestiny)及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Darwinism),都随着这些条件而展开。这种观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显著改变。只是前已言之,资本主义是一种优势的组织,因之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形下都有将庒力加诸劣势组织的趋势。从被庒迫的一方看来,资本主义也好像始终与帝国主义并肩携手。这样的观感至今尚存在不少人心目之中。本书虽然主张将两者的界限严格区分,豁除误会,可是仍不能否认上述关连印象之存在。 法西斯主义可算因着资本主义而产生的一种态变。本来资本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 ![]() ![]() ![]() 我们看到资本主义为一种组织上的力量,循着海洋路线发展,好像已在际国间造成一种时间表,随着 ![]() ![]() ![]() ![]() ![]() ![]() 即在本书“主流”之外的家国,一般也可以 ![]() 荷石两个地域间的关系,可谓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人⾝及家庭纠 ![]() 而且丹麦本土的政治也牵连不少社会复杂的因素。穑夫制虽在18世纪末叶即已废止,但是迟至1830年间,若⼲封建因素,例如农民无代价之劳力服务,仍不能废止,土地也区分为特权的及非特权的两种,前者付税低。如此都与资本主义的系统之內,下层各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 ![]() 1848年之⾰命传遍西欧陆大,丹麦采取君主立宪制,正在朝自由主义发展,即与荷石两个地区之社会人士冲突。因为社会进步,经济多元化,两个区域內以德语为主,新兴的小资产阶级倾向于以“关税同盟”(Zollverein,详第六章)为主之新德国。1864年丹麦被普奥联军打败,割让荷石两公国,丧失国土约2/5,人口约1/3,一时可算创巨痛深,可是⽇后看来仍未为非福。 过去丹麦农产品以汉堡(Hamburg)为呑吐港,该地行银家预垫资金,与丹麦主要港口哥本哈 ![]() ![]() ![]() 至此我们很难确定丹麦何时进⼊资本主义体制,但是1864年战败割土,却在她的历史上成为一个显然的分⽔岭。自是她也经过一段改组上下机构重订当中联系的程序。经过这些改⾰,丹麦內部的各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的 ![]() 欧洲之西南,西班牙表现着一个更独特的例子。16世纪,这家国好像有天下第一等強国的气派。可是几度沧桑,在19世纪初年竟受拿破仑之宰割,至20世纪,她还在西欧其他家国后面,挣扎着现代化。可见资本主义在更换世界形貌的时候,在当中因着能适应的状况和不能适应的状况,留下了不少特殊的后果。 与西欧其他家国比较,西班牙现代历史中缺乏一种将农村经济全盘改组以配合工商业发展的阶段。宗教改⾰期间西班牙向外发展之际,其组织上纯然采用朝代家国体制,所以上端表现着际国 ![]() ![]() 西班牙的地理环境,也始终与历史发展有前后连贯之关系。照地图看来,西班牙位居伊比利半岛,除与法国及葡萄牙一线毗连外,四面环海,又有初期航海探险之经验,应当为一个商业先进家国。可是其国境內部山脉由西向东妨碍地区间之 ![]() ![]() ![]() ![]() 19与20世纪外界之发展,终使西班牙政局产生现代 ![]() 19世纪以来,西班牙有所谓“卡尔派”(Carlists)者,最初不过坚持王位由男 ![]() ![]() ![]() 以上的阵容本来已经具备了1936年至1939年內战的条件。而当时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及北非殖民地一般不稳定的情形,局面更难维持。国王亚尔丰索十三世(AlfonsoXIII)曾于1923年暂时停止宪法,令黎越拉(Pri摸deRivera)专政七年,结果既不孚人望,且陷于全世界经济恐慌之窘局中,于1930年被迫辞职,国王亦于翌⽇出走,局势愈难收拾。加泰隆尼亚宣告立独,北部煤矿工人大罢工,勘 ![]() ![]() ![]() ![]() ![]() ![]() ![]() ![]() 长 ![]() ![]() ![]() ![]() ![]() ![]() ![]() 法西斯并非无条件的接受资本主义,佛朗哥之言词,可能带宣传 ![]() 事实上长 ![]() ![]() ![]() ![]() ![]() ![]() 佛朗哥之运动,着重经济组织与经济纪律,他企望使西班牙自给自⾜,但是他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来改组社会。他个人独裁的成分強,但他的体制不能算是极权主义,因为虽系法西斯,它仍容许若⼲多元社会(pluralsociety)的成分,如1942年恢复西班牙传统里的议会(cortes)。一方面也是他运气好,刚一得到军事之成功,适逢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爆发,西班牙虽没有卷⼊战事(但西班牙的志愿军称“蓝⾊师团”曾参加德军攻苏),而整个世界都在军事行动之中。而且內外都预期西班牙随时有参战可能的当儿,他的严格管制也就可视为当然。 西班牙经济之自给自⾜,始终没有做到。但是经过佛朗哥统治,已经成了一个有结构的组织,而尤以大战结束后,乘着欧洲的复兴,1948年至1958年之间有长⾜的进展,可以作为今⽇与欧洲其他先进家国分工合作的基础。佛朗哥事业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能抵御希特勒的庒力,没有参加轴心国的战事。这是否因为他要求北非的殖民地不得而下此决心,已无关宏旨,事实上西班牙能保守中立,战后才能和西方主民国合作,终于1953年以军事基地换得美援,从此进⼊西方主民 家国的阵容。 不为意识形态包围,可算佛朗哥一生的长处。长 ![]() ![]() ![]() ![]() ![]() ![]() ![]() 然则赞赏独裁者非本书之宗旨。况且佛朗哥的权政在经济管制期间产生黑市,官僚机构中出现贪污藉狼的情事。虽有1966年的改⾰,西班牙的工人、生学,甚至教会,仍在批判、反对他的权政。佛朗哥放在口头上的救济贫农政策很少兑现。长 ![]() ![]() 佛朗哥的事迹,使我们更觉得有将历史视界放宽放大的必要。在现今际国场合中,西班牙实为小国(面积不逾20万平方英里,不及国中1/15,人口在1936年为2500万,在1975年为3500万,亦不过国中一省)。加以內战以前已经有相当的工矿及商业基础,土地上增进开发的程度则有限。所以整个的改组与其从最下端和最落后的部门着手,完全放弃人私财产权一切重来(这也是当⽇民人阵线的计划,內战期间他们已在没收地产组织集体农场),不如从中层強制⼲预生产关系,来得迅速有效。只是两者都束缚人⾝自由,也都有残酷暴 ![]() 內战期间双方战死及伤重而死和在敌后被杀屠者27万人。又经过大变动,战后因各种原因陆续殒⾝超过寻常死亡率者,与前数合计可能共达90万人。所以西班牙所付代价不为不巨且深。如果这样的牺牲在历史上不是全无意义的话,我们只能说这是改造期间难能避免的痛苦。也像其他內战一样,志士仁人之⾎与投机分子之⾎纵横 ![]() ![]() ![]() ![]() ![]() 本书以资本主义为主题,而內中缺乏将“资本”这一因素的功能与效用仔细琢磨的阶段,恐不免为批评者所指责。可是各章节早已讲明“资本主义”这一名词最初就没有取好,才有今⽇之暧昧游离。如果我们在当⽇有机缘揷⾜的话,必会有不同的建议,即像“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或“商业主义”(com-mercialism)亦较资本主义为佳(前者即见于亚当·斯密笔下。不幸的是今⽇此二名词又都已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因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现象,资本虽为其必要因素,但非其重点(资本主义之重点在其成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牵涉到全社会)。 同时,将“资本”这一因素仔细琢磨考察,属于经济学的范围,有如从“价值论”(theoryofvalue)延伸到剥削论(theoryofexploitation)。这个办法将千变万化的世事,极端简化为几个能被作者笔下充分掌握的因素,又更进一步将许多具体的事物⾼度的菗象化,然后作者才能将笔下的题材纵横解剖,左右逢源。这种办法固然有它启蒙的功效,也可以作经济研究的线索,不过过于接近哲学,不⾜为历史家的凭借。如近⾝之事“婚姻”可为历史题材,因为一夫一 ![]() ![]() ![]() ![]() 这本书的叙述,在每一事例之中,动辄包括数十年,也属于“大历史”的畸范。大凡将人类历史从长时间远视界的立场检讨,不期而然会在思量想象之中接近神学的领域。作者已在其他著作中引用下图阐释⽩己的态度.现在不妨重述一遍: 图上实线部分,代表人类之历史,它不过是自创世以来,和下接未来世界当中之一部分,符合康德(ImmanuelKant)所谓“现象”(phenomena),两方之虚线部分则符合康氏所谓“超现象”(noumena)(康德之区分由于因果作用[causality],而不由于前后排列次序。所以我们不能说以上之引证恰“等于”康德所用名词。然则在历史学眼光看来,时间亦可以算作一种原因作用,所以称“符合”不算完全顶冒)。向外之长箭头代表人类之理想,经常有脫离现状的趋势,实际上这种向外扩充的力量仍被內向的和保守的力量牵制,图上以较短之箭头表示之。结果人类采取的路线不外这两种力量凑合而成的总和。只是我们永远无法脫离历史与地理之赋予,纵有突破 ![]() ![]() |
上一章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下一章 ( 没有了 ) |
赫逊河畔谈中万历十五年诗经原文及翻通玄真经本经阴符七术冲虚经中国历代大儒孟子注疏舂秋公羊传注尔雅注疏 |
黄仁宇的免费历史小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