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是孔颖达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舂秋左传正义 作者:孔颖达 | 书号:39918 时间:2017/9/8 字数:16894 |
上一章 卷三十七 襄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 下一章 ( → ) | |
【经】二十有六年,舂,王二月,辛卯,卫甯喜弑其君剽。(○剽,匹妙反。)卫孙林⽗⼊于戚以叛。(衎虽未居位,林⽗专邑背国,犹为叛也。○背音佩。) [疏]注“衎虽”至“叛也” ○正义曰:叛者,背君之名。嫌无君不得为叛,故注明之。林⽗畏衎⼊杀己,以邑先叛。故衎今虽未居位,林⽗以背国之故,犹为叛也。 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复其位曰复归,名与不名,传无义例。 [疏]注“复其”至“义例” ○正义曰:“复其位曰复归”成十八年传例也。僖二十八年“卫侯郑复归于卫”“曹伯襄复归于曹”与此卫侯衎皆书其名。成十六年“曹伯归自京师”不书名。俱是归国,立文不同,传无义例,史异辞也。 夏,晋侯使荀吴来聘。吴,荀偃子。 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卿会公侯皆应贬,方责宋向戌后期,故书良霄以駮之。若皆称人,则嫌向戌直以会公贬之。○澶,市延反。駮,邦角反。 [疏]注“卿会”至“贬之” ○正义曰:僖二十九年,传曰:“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是卿会公、侯皆合贬,良霄亦当贬也。但向戌会公巳自当贬,而又有后期之责。仲尼书经方责向戌后期,故书良霄以駮之。书良霄所以责向戌,非是舍霄罪也。若良霄与晋、宋皆贬称人,则嫌向戌直以会公被贬,其后期之责不见,故书良霄名。退宋班,明向戌有二罪也。案舂秋诸国之会后至者多,唯退班在下,不褒进先至之人,此直退宋人在郑人之下,于文自⾜,必特书良霄以駮向戌者,以向戌,宋之执政上卿,鲁公亲自在会,后期而至,惰慢之甚,故特书良霄,深责向戌,异于他例也。 秋,宋公杀其世子痤。称君以杀,恶其⽗子相残害。○痤,才何反。恶,乌路反。 晋人执卫甯喜。 八月,壬午,许男甯卒于楚。未同盟而赴以名。 [疏]注“未同盟而赴以名” ○正义曰:宣十七年“许男锡我卒”甯即锡我之子,嗣立以来,未与鲁会盟而赴以名也。 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葬许灵公。 【传】二十六年,舂,秦伯之弟针如晋脩成,(脩会夷仪岁之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 ![]() [疏]注“御进”至“当行” ○正义曰:言当进待君,受君命也。行人非一递进御。此⽇,次朱当御,次而不使,是黜之也。 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同为大夫。○应,应对之应。何以黜朱于朝?”黜,退也。抚剑从之。从叔向也。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之事,幸而集,集,成。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奷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从之。拂⾐,褰裳也。○暴,蒲卜反;徐,扶沃反。道音导。御,鱼吕反。拂,芳弗反。褰,起虔反;本或作骞,音虽同,义非也。《说文》云:“褰,袴也。” [疏]注“拂⾐,褰裳也” ○正义曰:拂者,披迅之义,以其将斗,知拂⾐即褰裳也。对则上⾐下裳,散则可以相通,故以褰裳解拂⾐。 人救之。平公曰:“晋其庶乎!庶几于治。○治,直吏反。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谓二子不心竞为忠,而抚剑拂⾐。○争,争斗之争。不务德而争善,争谓所行为善。私 ![]() ![]() [疏]“平公”至“卑乎” ○正义曰:平公见其臣斗,而言“其庶乎”者,以其臣争为国,国事必兴,故庶几于治也。刘炫云“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皆道子朱之心,非叔向之罪。杜言二子“不心竞”似亦并责叔向者,以斗虽一曲一直,乃是两人争理,故以二子言之,据其斗而言力争,则叔向亦争,争善则叔向无之,叔向以子员无私, ![]() 卫献公使子鲜为复,使为巳求反国。○鲜音仙。为,于伪反,注同。辞。辞不能。敬姒強命之。敬姒,献公及子鲜之⺟。○姒音似。強,其丈反。对曰:“君无信,臣惧不免。”敬姒曰:“虽然,以吾故也。”许诺。初,献公使与甯喜言,言复国。甯喜曰:“必子鲜在,不然必败。”子鲜贤,国人信之,必 ![]() ![]() ![]() [疏]“辛卯,角杀子叔及大子角” ○正义曰:服虔云:“杀大子角不书,举重者。”案晋侯、宋公杀陈世子及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皆书经,则世子不轻于大夫也。孔⽗、荀息之徒弑君之下,并亦言大夫,大夫既书于经,则弑君并杀世子,世子亦当书,不得为举重也。杜既不解,当以不告故耳。 ○注“子叔”至“谥故” ○正义曰:此剽是穆公之孙,黑背之子,于献公为从⽗昆弟。成十年“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传云:“卫子叔黑背侵郑。”是黑背字子叔,即以子叔为族也。元年“卫侯使公孙剽来聘”传云:“卫子叔来聘。”是举族而称之也。今云杀子叔,亦是举其族,为剽无谥,故称族也。 书曰:“甯喜弑其君剽。”言罪之在甯氏也。嫌受⽗命纳旧君无罪,故发之。孙林⽗以戚如晋。以邑属晋。书曰:“⼊于戚以叛。”罪孙氏也。臣之禄,君实有之。义则进,否则奉⾝而退,专禄以周旋,戮也。林⽗事剽而衎⼊,义可以退。唯以专邑自随为罪,故传发之。 [疏]“书曰”至“戮也” ○正义曰:《舂秋》书叛者,有此孙林⽗与宋华亥、宋公之弟辰、晋赵鞅、晋荀寅,五者经皆书叛。邾庶其、莒牟夷、琊黑肱皆以地来奔,虽文不称叛,传谓此三人为三叛人,则三者亦是叛也。所言叛者,或据邑而拒其君,或窃地他国,皆为有地随已,故称为叛。昭二十二年“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定十四年“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地”不随己,则不称叛。是叛虽反背之辞,皆由地以生名也。叛者,判也。 ![]() ![]() ![]() 甲午,卫侯⼊。书曰:“复归。”国纳之也。本晋纳之夷仪,今从夷仪⼊国,嫌若晋所纳,故发国纳之例。言国之所纳而复其位。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颔,摇其头。言衎骄心易生。○竟音境。颔,户感反,本又作顉。易,以豉反。公至,使让大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二三子,诸大夫。○大音泰。朝如字。吾子独不在寡人。在,存问之。公闻文子答甯喜之言,故忿之。 [疏]注“公闻”至“之言” ○正义曰:沈氏云:大叔文子闻甯喜、许公之言而发叹,本非而答甯喜之言,而云答者,时闻甯喜之言,遂自评论,不许于甯子,与对面相答无异,故言答也。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所怨在亲亲。对曰:“臣知罪矣!臣不佞,不能负羁绁,以从扞牧圉,臣之罪一也。有出者,有居者。出谓衎,居谓剽也。○羁,居宜反。绁,息列反。扞,户幹反。圉,鱼吕反,下同。臣不能贰,通外內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从近关出。公使止之。传言卫侯不能安和大臣。 人侵戚东鄙,以林⽗叛故。孙氏愬于晋,晋戍茅氏。茅氏,戚东鄙。○愬,悉路反,下同。殖绰伐茅氏,杀晋戍三百人。殖绰,齐人。今来在卫。孙蒯追之,弗敢击。文子曰:“厉之不如。”厉,恶鬼也。遂从卫师,败之圉。蒯感⽗言,更还逐殖绰。圉,卫地。雍鉏获殖绰。雍鉏,孙氏臣。复愬于晋。为下晋讨卫张本。 郑伯赏⼊陈之功。⼊陈在前年。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盖请之于王。○路,本亦作辂,音路。 [疏]注“先路”至“于王” ○正义曰:《周礼·巾车》云:“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则礼于卿大夫所当乘者,名车不名路也。而传称王赐叔孙豹、郑子蟜者皆云大路,知此“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也。赐车称路,从王赐之名,必是禀王之命,故云“盖请之于王”也。宣十六年,传云“晋侯请于王,以黻冕命士会”知诸侯命臣有请王之法,故云盖也。 先八邑。以路及命服为邑先。八邑,三十二井。○先,徐悉荐反,下同,或如字。 [疏]注“以路”至“二井” ○正义曰:礼,遗人以物,皆以轻先重后,故以路及命服为邑之先也。《周礼·小司徒》“四井为邑”故杜以八邑为三十二井。刘炫云:“案《论语》有‘十室之邑’,又杜注免馀邑为一乘之邑,又宋、郑之间六邑嵒戈锡等,杜何以知此邑非彼等之邑?必以为四井之邑。”今知不然者,邑之为名,大小无定。子展、子产为卿⽇久,先有采邑。今以⼊陈有功,加赐田土,不应更以八大邑而又与之。至于免馀辞邑,云“唯卿备百邑”故杜以为一乘之邑合《论语》百乘之家。其实一乘称邑,文无所出。《周礼》称“四井为邑”杜以正邑解之,故云三十二井,得为渐赐土田之义。又八邑、六邑为节级之差。刘以为大邑而规杜氏,非也。 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上卿子展,次卿子西。十一年良霄见经,十九年乃立子产为卿,故位在四。○杀,所界反。见,贤遍反。 [疏]注“上卿”至“在四” ○正义曰:十五年传云:“郑人以子西、伯有、子产之故,纳赂于宋。”是伯有在子西之下也。十九年传云:“子展当国,子西听政。”当国谓摄君事,听政谓为上卿,是子西次子展,故此注以子西为二,良霄为三。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如彼文次伯有在子西之上。二十九年,裨谌论子产位次,云“天又除之,夺伯有魄。子西即世政焉辟之?”先言伯有,后言子西,又是子西在伯有之下者。据十九年传,子西必在伯有之上,盖其后更有进退,杜据传上文以次之耳。 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赏礼,以礼见赏,谓六邑也。公固予之。乃受三邑。位次当受二邑,以公固与之,故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知国政。让不失礼。” 晋人为孙氏故,召诸侯,将以讨卫也。夏,中行穆子来聘,召公也。召公为澶渊会。○为,于伪反。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雩娄县,今属安丰郡。○雩音于;徐,况于反;如淳同;韦昭音虚,或一呼反。娄,如字;徐,力俱反;如淳音楼。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皇颉、郑大夫。守城麇之邑。○麇,九伦反。颉,咖结反。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公子围,共王子,灵王也。○戌音恤。正于伯州犁。正曲直也。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言王子围及穿封戌皆非细人,易别识也。○易,以豉反。别,彼列反。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介,大也。○上,时掌反,下注同。介音界。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上下手以道囚意。○道音导。囚曰:“颉遇王子,弱焉。”弱,败也。言为王子所得。戍怒,菗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印堇⽗与皇颉戍城麇,印堇⽗,郑大夫。○菗,敕留反。印,一刃反。堇音谨。楚人囚之,以献于秦。郑人取旷于印氏以请之,子大叔为令正,主作辞令之正。以为请。子产曰:“不获。谓大叔辞以货请堇⽗,必不得。○为,于伪反,又如字。受楚之功而取旷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受楚献功,大名也。以货免之,小利。故谓秦不尔。 [疏]“秦其不然” ○正义曰:秦不肯其如是也。 若曰:‘拜君之勤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其可。”辞如此,堇⽗可得。弗从,遂行。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更遣使执币,用子产辞,乃得堇⽗。传称子产之善。○使,所吏反。 六月,公会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正戚之封疆。○疆,居良反,注同。取卫西鄙懿氏六十以与孙氏。戚城西北五十里有懿城。因姓以名城,取田六十井也。 [疏]注“戚城”至“井也” ○正义曰:传言西鄙懿氏,则西鄙之地,以懿氏为名也。谓之懿氏,则以懿为氏族之名,盖上世有大夫姓懿氏,食邑于此地,因以其姓名其城也。杜以懿氏既为邑名,而云取其六十,故以为取田六十井。服虔云:“六十邑。”刘炫以服言为是。今知非者,此六十之文总属懿氏,懿氏不见经、传,则卑细可知,既非卿大夫,何得广有土地?分六十之邑而与孙氏。且直言六十,本无邑文,故杜以为六十井。刘从服说以规杜氏,非也。 赵武不书,尊公也。罪武会公侯。向戌不书,后也。后会期。郑先宋,不失所也。如期至。 [疏]“赵武”至“所也” ○正义曰:僖二十九年,诸侯之卿会公于翟泉,皆贬之称人。传曰:“卿不书,罪之也。”八年,诸侯之卿会晋侯于邢丘,亦贬称人。传曰:“大夫不书,尊晋侯也。”然则尊公侯,罪大夫,其义一也。传文互相见耳。此言“赵武不书,尊公也”亦是罪武也。故杜云“罪武会公侯”也。其会公侯之罪,向戌、良霄与赵武亦同,但为别有见义,不贬良霄,不得总云卿不书,罪之。故特言“赵武不书,尊公”明良霄、向戌亦为尊公,不应书也。“向戌不书,后也”言既为会诸侯,复为后会期,故不得如良霄书名氏也。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诸会郑在宋后,此会郑先于宋,为郑依期而至,不失所也。如不失其所,自是常事,非有善可褒,而得进其班者。郑班常在卫下,此会齐、卫不至无常班,宋自当次晋,此直退宋耳,非进郑也。言其不失所,直是不失常,亦非褒文也。计良霄会公,亦应合贬,所以得书名者,方责向戌后期,故书良霄以駮向戌,非为舍霄罪也。《释例》曰:“澶渊之会,赵武、向戌、良霄以大夫而会鲁侯,违在礼之制,其罪一也。戌加后会之尤,霄有不失所之进,文不得并言卿不书,罪之。故特言尊公,明公尊,非三人之所敌,三人之罪既正,而二人独以他义别叙也。”以是杜言良霄会公,亦合贬也。言霄有不失所之进者,正谓不使与宋俱退,得进复其本班耳,非有升进异于常也。宋以后至退班,不在曹人下者,宋是大国,退居郑下,⾜以为责,故令仍在曹上。此会曹国最小,其班正当居末,曹人非后至也。案翟泉之盟,诸卿敌公,则没公。此亦诸卿敌公,不没公者,翟泉之盟,杜注云“鲁侯讳盟天子大夫”是以没公,然则此大夫敌公,非公有罪,是以不没公也。 于是卫侯会之。晋将执之,不得与会,故不书。○与会音预。 [疏]注“晋将”至“不书” ○正义曰:下云“卫侯如晋,晋人执而囚之。”是于此会为将执之,不得与会也。不得与会,而传云“卫侯会之”言其至会所耳。 晋人执甯喜、北宮遗,使女齐以先归。讨其弑君伐孙氏也。遗,北宮括之子。女齐,司马侯。归晋而后告诸侯,故经书在秋。○女音汝。卫侯如晋,晋人执而囚之于士弱氏。士弱,晋主狱大夫。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 ![]() [疏]注“嘉乐”至“于天” ○正义曰:“嘉乐君子”以下皆《诗》之文也。晋侯赋此,言已嘉乐二君也。二君以晋侯乐已之故,故齐赋《蓼萧》,言泽及于已,郑赋《缁⾐》,言不敢远晋,所以答《嘉乐》也。服虔云:晋侯自《嘉乐》,愚之甚也。 国景子相齐侯,景子,国弱。○相,息亮反。赋《蓼萧》。《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蓼音六。大音泰。子展相郑伯,赋《缁⾐》。《缁⾐》,《诗·郑风》.义取“適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言不敢违远于晋。○缁,侧其反。粲,七旦反。远,于万反。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郑君之不贰也。”《蓼萧》、《缁⾐》二诗,所趣各不同,故拜二君辞异。○祧,他彫反。 [疏]“叔向”至“贰也” ○正义曰:沈氏云:赋《蓼萧》,喻晋侯德泽及诸侯,言晋侯有德,是安我宗庙也。其言与注合。《缁⾐》首章云“缁⾐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適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 国子使晏平仲私于叔向,私与叔向语。曰:“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今为臣执君,若之何?”谓晋为林⽗执卫侯。叔向告赵文子,文子以告晋侯。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言自以杀晋戍三百人为罪,不以林⽗故。国子赋《辔之柔矣》,逸《诗》,见《周书》。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御刚马。○见,贤遍反。 [疏]注“逸诗”至“刚马” ○正义曰:《汉书·艺文志》有《周书》篇目,其书今在。或云是孔子删《尚书》之馀。案其文非《尚书》之类,彼引《诗》云“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取与不疑”此《诗》馀无所见,故谓彼文是也。 子展赋《将仲子兮》,《将仲子》,《诗·郑风》。义取众言可畏。言卫侯虽别有罪,而众人犹谓晋为臣执君。○将仲子兮,将,七羊反,注同,本亦无“兮”字,此依《诗序》。晋侯乃许归卫侯。叔向曰:“郑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俭而壹。”子展,郑子罕之子。居⾝俭而用心壹。郑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卿,故唯言七穆。○郑七穆,谓子展公孙舍之,罕氏也;子西公孙夏,驷氏也;子产公孙侨,国氏也;伯有良霄,良氏也;子大叔游吉,游氏也;子石公孙段,丰氏也;伯石印段,印氏也。穆公十一子,谓子良,公子去疾也;子罕,公子喜也;子驷,公子骈也;国,公子发也;子孔,公子嘉也;子游,公子偃也;子丰也;子印也;子羽也;子然也;士子孔也。子然、二子孔已亡,子羽不为卿,故止七也。 [疏]注“子展”至“七穆”正义曰:居⾝俭而用心壹,叔向自以察貌观言而知之,其知不由赋《诗》也。“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十九年传文也。子羽不为卿者,案成十三年“郑公子班自訾求⼊于大宮,不能,杀子印、子羽”不书于经,故知不为卿也。杜注彼云:皆穆公子也。又《世族谱》云:“子羽,穆公子。其后为羽氏,即羽师颉,是其孙。此非行人子羽,公孙挥也。”《世族谱》以公孙挥为杂人自外,唯有罕、驷、丰、游、印、国、良七族,见于经、传,皆出穆公,故称七穆也。 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芮,如锐反。⾚而⽑,弃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共姬,宋伯姬也。○堤,亦作隄;徐,丁兮反;沈,直兮反。共音恭。名之曰弃。长而美。平公⼊夕,平公,共姬子也。○长,丁丈反。共姬与之食。公见弃也而视之,尤。尤,甚也。姬纳诸御,嬖,生佐。佐,元公。恶而婉。佐貌恶而心顺。○婉,于阮反。大子痤美而很,貌美而心很戾。○很,胡恳反。合左师畏而恶之。合左师,向戌。○恶,乌路反,下皆同。寺人惠墙伊戾为大子內师而无宠。惠墙,氏;伊戾,名。○廧,或作墙,音樯。戾,力计反。 [疏]注“惠墙,氏。伊戾,名” ○正义曰:服虔云:“惠伊皆发声,实为墙戾。”杜以下文单称伊戾,是舍族称名,故以惠墙为氏,伊戾为名也。內师者,⾝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知大子內事,为在內人之长也。 秋,楚客聘于晋,过宋。上已有秋,复发传者,中间有初,不言秋,则嫌楚客过在他年。○复,扶又反。大子知之,请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公曰:“夫不恶女乎?”夫,谓大子也。○夫音扶,注同。女音汝。 [疏]“大子知之” ○正义曰:知之,谓与楚客旧相知,故请野享之。 对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恶之不敢远,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贰心乎?纵有共其外,莫共其內。伊戾为大子內师,不行,恐內侍废阙。○远,于刃反。好,呼报反。近,附近之近。共音恭,本又作“供”下同。臣请往也。”遣之。至,则欿,用牲,加书,徵之。诈作盟处,为大子反徵验也。○欿,口感反。处,昌虑反。而骋告公骋,驰也。○骋,敕景反。曰:“大子将为 ![]() ![]() ![]() ![]() [疏]注“聒,讙也” ○正义曰:声 ![]() ![]() 过期,乃缢而死。佐为大子,公徐闻其无罪也,乃亨伊戾。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步马,习马。○缢,一赐反。亨,普彭反。问之,对曰:“君夫人氏也。”左师曰:“谁为君夫人?余胡弗知?”圉人归,以告夫人。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先之以⽟,以⽟为锦马之先。○馈,其位反。先,悉荐反。又如字。曰:“君之妾弃,使某献。”左师改命曰:“君夫人。”而后再拜稽首受之。左师令使者改命也。传言宋公闇,左师谀,大子所以无罪而死。○令,力呈反。使,所吏反,下文“通使”同。谀,羊朱反。 [疏]“左师”至“受之” ○正义曰:夫人氏者,氏犹家也。言夫人家之马也。痤死,佐为大子,弃即正为夫人,步马之时,夫人名己定矣,故对云“君夫人氏也”但弃本是妾,左师 ![]() 郑伯归自晋,请卫侯归。使子西如晋聘,辞曰:“寡君来烦执事,惧不免于戾。言自惧失敬于大国而得罪。使夏谢不敏。”夏,子西名。○夏,户雅反。君子曰:“善事大国。”将求于人,必先下之。言郑所以能自安。○下,遐嫁反。 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声子,子朝之子。伍举,子胥祖⽗椒举也。○朝如字。 [疏]注“声子”至“举也” ○正义曰:声子则经、传所云蔡公孙归生是也。传言“其子伍举”⾜明举为参之子。声子文不系朝,故云“子朝之子”以辨明之。 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获罪出奔。○娶,七住反。牟,亡侯反。为申,如字,旧于伪反。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楚事。朋友世亲。 [疏]“伍举”至“复故” ○正义曰:《楚语》云:“椒举将奔晋,蔡声子遇之于郑,郊飨之以璧贿,曰:‘子尚良食,尚能事晋君以为诸侯主。’辞曰:‘非所原也,若得归骨于楚,死且不朽。’声子曰:‘子尚良食,吾归子。’椒举降三拜,纳其乘马,声子受之。”是杜所云共议归楚之事。传云“言复故”谓此也。 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平在明年。 [疏]注“平在明年” ○正义曰:明年声子始说子木。传于此言之者,盖伍举以此年去楚,故传记之于此年也。 声子通使于晋。为国通平事。○为,于伪反。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故,事。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自楚往也。杞、梓皆木名。○杞、梓,徐:上音起,下音子。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言楚亡臣多在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夫,谓晋。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归生闻之:归生,声子名。‘善为国者,赏不僣而刑不滥。’赏僣,则惧及 ![]() ![]() [疏]“赏不僣而刑不滥” ○正义曰:僣谓僣差,滥谓滥佚。赏不僣,所赏必有功,不僣差也。刑不滥,所刑必得罪,不滥佚也。 《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也。《诗·大雅》。殄,尽也。瘁,病也。○殄,徒典反。瘁,在醉反。 [疏]“诗曰”至“谓也” ○正义曰:《诗·大雅·瞻卬》之篇也。言国內贤人之既云巳丧亡矣,则邦国尽皆困病。此诗之意,言无善人之谓也。 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逸《书》也。不经,不用常法。 [疏]“故夏”至“善也” ○正义曰:此在《大禹谟》之篇,皋陶论用刑之法也。经,常也。言若用刑错失等,与其杀不罪之人,宁失于不常之罪。谓实有罪而失于妄免也。此书之意,惧失善也。 《商颂》有之曰:‘不僣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诗·商颂》。言殷汤赏不僣差,刑不滥溢,不敢怠解自宽暇,则能为下国所命为天子。○解,佳卖反。 [疏]注“为下”至“天子” ○正义曰:此《商颂·殷武》之篇。《诗》注谓天命汤于在下之国。此云为下国所命,谓下国诸侯推命汤为天子。则《商书》云“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又云“室家相庆,曰,后来其苏”是也。 此汤所以获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乐行赏而惮用刑。恤民不倦。赏以舂夏,刑以秋冬。顺天时。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饫,餍也。酒食赐下,无不餍⾜,所谓加膳也。○为之,于伪反,下“为之不举”同。饫,于据反。餍,本亦作厌,于 ![]() [疏]“将刑”至“彻乐” ○正义曰:《周礼·膳夫职》云:“王⽇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郑玄云:“杀牲盛馔曰举。”又曰:“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郑玄云:“大故,刑杀也。”庄二十年传曰:“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是礼法将刑,为之不举也。举则以乐劝食,不举故彻去乐县。《大司乐》云:“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国之大忧,令弛县。”郑玄云:“弛,释下之。”释下,即是彻县也。《大司乐》弛县之內,不言刑杀大故,文不具耳。 此以知其畏刑也。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礼之大节也。有礼无败。今楚多 ![]() ![]() ![]() ![]() ![]() [疏]“ ![]() ○正义曰:教之驱车,侵伐人也。 楚罢于奔命,至今为患,则子灵之为也。事见成七年。○罢音⽪。见,贤遍反。若敖之 ![]() ![]() [疏]注“塞井”至“为陈” ○正义曰:成十六年传说此事云:“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则此谋范匄所为,今以为苗贲皇之计者,郑玄云:“此范匄所言,苗贲皇亦言之,故声子引以为喻。 栾、范易行以 ![]() ![]() [疏]“栾范易行以 ![]() ○正义曰:贾逵、郑玄皆读“易”为变易之“易”贾以行为道也。栾为将,范为佐,二人分中军别将之, ![]() ![]() ![]() ![]() 中行、二郤必克二穆。郤锜时将上军,中行偃佐之。郤至佐新军。令此三人分良以攻二穆之兵。楚子重、子辛,皆出穆王,故曰二穆。○锜,鱼绮反。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败之。’四萃,四面集攻之。○萃,在醉反。 [疏]注“四萃”至“攻之” ○正义曰:《楚语》云:“三萃以攻其王族,必大败之。”韦昭云:“时晋有四军,言三集者,中军见⼊,而上下及新军乃三集以致攻之。”韦昭见彼为“三”字,故说之使通耳。盖二文不同,必有一误。 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夷,伤也。吴、楚之间谓火灭为熸。○熸,子潜反。 [疏]注“夷伤”至“为熸” ○正义曰:《月令》云“瞻夷察伤”知夷亦伤也。于时吕锜 ![]() 子反死之。郑叛吴兴,楚失诸侯,则苗贲皇之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声子曰:“今又有甚于此。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谓椒举:‘女实遣之!’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亦弗图也。言楚亦不以为意。○娶,本又作取,七住反。女音汝。今在晋矣。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以举材能比叔向。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声子使椒鸣逆之。椒鸣,伍举子。传言声子有辞,伍举所以得反,子孙复仕于楚。 [疏]“子木”至“逆之” ○正义曰:《楚语》说此事云:“子木愀然,曰:‘夫子何如,召之其来乎?’对曰:‘亡人得复,何为不来?’子木曰:‘不来,则若之何?’对曰:‘资东 ![]() 许灵公如楚,请伐郑,十六年晋伐许,他国皆大夫,独郑伯自行,故许恚, ![]() ![]() ![]() ![]() [疏]“夫小”至“从之” ○正义曰:于时郑国勇夫皆贪, ![]() ![]() ![]() ![]() ![]() ![]() ○注“衅动”至“从也” ○正义曰:贾、郑先儒皆以衅为动也。王肃云:衅谓自矜奋以夸人。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仡奋衅以轩鬐”是衅为奋动之意也。啬是吝惜之名,故为贪也。《诗》云:“民之贪 ![]() ![]() ![]() ![]() ![]() ![]() 子展说,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南里,堕其城。南里,郑邑。○说音悦,下注同。御,鱼吕反。堕,许规反。涉于乐氏,乐氏,津名。门于师之梁。郑城门。县门发,获九人焉。涉于氾而归,于氾城下涉汝⽔南归。○县音玄,氾,音凡,徐扶严反。 [疏]注“于氾”至“南归” ○正义曰:杜检氾是地名,非⽔名。而云涉于氾,是于氾地涉⽔耳。《释例·土地名》云:“楚伐郑师于氾,襄城县南氾城是也。汝⽔出南 ![]() 而后葬许灵公。卒灵公之志,而后葬之。 卫人归卫姬于晋,乃释卫侯。卫侯以女说晋,而后得免。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传言晋之衰。 晋韩宣子聘于周,王使请事。问何事来聘。对曰:“晋士起将归时事于宰旅,无他事矣。”起,宣子名。礼:诸侯大夫⼊天子国称士。时事,四时贡职。宰旅,冢宰之下士。言献职贡于宰旅,不敢斥尊。 [疏]注“起宣”至“斥尊” ○正义曰:《周礼》“大国之卿三命。天子上士亦三命”《曲礼》云:“列国之大夫⼊天子之国曰某士。”是诸侯大夫⼊天子之国礼法当称士也。以其人官卑,故下士独得旅称。《周礼》大宰之属官有“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是知宰旅为?宰之下士也。刘炫云:“知时事四时贡职者,小行人云:“舂⼊贡秋献功王亲受之。”郑玄云:“贡谓六服所贡,功谓考绩之功。”是诸侯大夫贡时事之义也。 王闻之曰:“韩氏其昌⾩于晋乎!辞不失旧。”⾩,大也。传言周衰,诸侯莫能如礼,唯韩起不失旧。 齐人城郏之岁,在二十四年。其夏,齐乌馀以廪丘奔晋。乌馀,齐大夫。廪丘,今东郡廪丘县故城是。○廪,力甚反。 [疏]注“乌馀”至“城是” ○正义曰:《释例·土地名》以廪丘为齐地。案廪丘地在东郡,则是卫之邦域,齐竟不至此也。羊角、⾼鱼皆在东郡,廪丘与之相近,齐不得别有廪丘。乌馀,齐之大夫,得以廪丘奔晋者,盖齐人往前取得卫邑,以赐乌馀,如郑公孙段之得州,宋乐大心之有原也。宋、郑大夫得以晋地为采邑,是知齐大夫得以卫地为采邑。杜见齐人以之奔晋,故《释例》以为齐地。明年讨乌馀,皆取其邑而归,诸侯盖以廪丘归齐也。 袭卫羊角,取之。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治,直吏反。遂袭我⾼鱼。⾼鱼城在廪丘县东北。有大雨,自其窦⼊,雨,故⽔窦开。○窦音⾖。介于其库,⼊⾼鱼库而介其甲。○介音界。以登其城,克而取之。取鲁⾼鱼,无所讳而不书,其义未闻。 [疏]注“取鲁”至“未闻” ○正义曰:服虔云:“取鲁⾼鱼及反之皆不书,盖讳之。”杜以被人取邑无所可讳,故云“其义未闻”庄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传云:“不言其来,讳之也。”戎来不觉,国以为讳,盗窃鲁邑,而云无可讳者,所言讳者,讳国恶礼也。候不在疆,戎来不觉,是国无政令,故讳之。此守⾼鱼者不觉,介于其库,直是守者罪耳,非国之聇,故诸被伐取鲁邑,皆不讳也。昭二十五年“齐侯取郓”书而不讳,知失邑无可讳也。此亦战于⿇隧之类,盖经文脫漏耳。 又取邑于宋。于是范宣子卒,宣子,范匄。诸侯弗能治也,及赵文子为政,乃卒治之。文子言于晋侯曰:“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使归其地。今乌馀之邑,皆讨类也。言于比类宜见讨。○比,必利反。 [疏]“于是”至“治之” ○正义曰:乌馀以二十四年奔晋。二十五年范宣子卒,赵文子代之为政,至明年始讨乌馀,故云“乃卒治之”传先言治之,下乃述其治之事也。 而贪之,是无以为盟主也。请归之!”公曰:“诺。孰可使也?”对曰:“胥梁带能无用师。”晋侯使往。胥梁带,晋大夫。能无用师,言有权谋。 wWW.iGmXs.cOm |
上一章 舂秋左传正义 下一章 ( → ) |
易经史记三家注佛说四十二章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 |
孔颖达的免费历史小说《舂秋左传正义》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舂秋左传正义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舂秋左传正义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