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是孔颖达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舂秋左传正义 作者:孔颖达 | 书号:39918 时间:2017/9/8 字数:26596 |
上一章 卷二十六 成三年,尽十年 下一章 ( → ) | |
【经】三年,舂,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宋、卫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 [疏]注“宋卫”至“礼也” ○正义曰:僖九年传曰“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公侯曰子”传因未葬而发在丧之例。是先君未葬,嗣君不得称爵以会诸侯也。知非逾年得成君者,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舂,⽑伯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王既逾年矣,犹不得称王命臣,知诸侯虽则逾年,但是未葬,不得称爵以接邻国,正以王不命,臣明知其非礼也。 辛亥,葬卫穆公。无传。 二月,公至自伐郑。无传。 甲子,新宮灾,三⽇哭。无传。三年丧毕,宣公神主新⼊庙,故谓之新宮。书三⽇哭,善得礼。宗庙,亲之神灵所冯居,而遇灾,故哀而哭之。○冯,⽪冰反。 [疏]注“三年”至“哭之” ○正义曰:《公羊传》曰:“新宮者何?宣公之宮也。宣宮则曷为谓之新宮?不忍言也。其言三⽇哭何?庙灾,三⽇哭,礼也。”《穀梁传》曰:“新宮者,祢宮也。三⽇哭,哀也。其哀,礼也。迫近不敢称谥,恭也。”二《传》皆以新宮为宣宮,三⽇哭为得礼,故杜依用之。宣公以其十八年冬十月薨,至二年十月而大祥,祥而禘祭,神主新始⼊庙,故谓之新宮。《礼·檀弓记》曰:“有焚其先人之室,则三⽇哭。故曰:新宮火,亦三⽇哭。”郑玄云:“谓人烧其宗庙新宮。火,人火也。”《记》称“新宮火”者,指此“新宮灾”耳。传例曰:“天火曰灾,人火曰火。”三家经、传有五字,皆为灾。郑玄以为人火,虽非其义,要天火、人火,其哭皆当三⽇,是其善得礼也。哀三年桓宮、僖宮灾,不言哭,而此言三⽇哭者,《释例》曰:“新宮者,宣公之庙,⽗庙也。谅闇始阕,而遇天灾,故感而哭之以致哀,异于馀庙也。” 乙亥,葬宋文公。无传。七月而葬,缓。 夏,公如晋。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公至自晋。无传。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棘,汶 ![]() 大雩。无传。以过时书。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狄别种。○廧,在良反。咎,古刀反。种,章勇反。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丙午,及荀庚盟。 [疏]“及荀庚盟” ○正义曰:隐元年及宋人盟于宿,鲁之微者及之也。此言及荀庚盟,及孙良夫盟,十一年及郤犨盟,皆是公自及之,非臣及之也。知者,僖二十八年传“晋栾枝⼊盟郑伯”襄十一年传“晋赵武⼊盟郑伯”“郑子展出盟晋侯”臣对君者,皆君自与盟,知此使来,亦公自与盟也。上言来聘,盟又不地,盟于国都,公亲可知,故不言公。 丁未,及孙良夫盟。先晋后卫,尊霸主。 郑伐许。无传。不书将帅,告辞略。○将,子匠反。帅,所类反。 [疏]“传不书”至“辞略” ○正义曰:直举国名,传无其说,知是告辞略,故史异文耳。贾逵云:“郑,小国,与大国争诸侯,仍伐许。不称将帅,夷狄之,剌无知也。此年夏,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明年冬,郑伯伐许,先后并无贬责,何独此伐偏剌之? 【传】三年,舂,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伯牛,郑地。邲役在宣十二年。)遂东侵郑。(晋潜军深⼊。)郑公子偃帅师御之,(偃,穆公子。)使东鄙覆诸鄤,(覆,伏兵也。○覆,扶又反,注同。鄤,亡袁反,又莫于反;徐,武旦反,一音万。)败诸丘舆。(鄤、丘舆,皆郑地。晋偏军为郑所败,故不书。)皇戍如楚献捷。 夏,公如晋,拜汶 ![]() ![]()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晋人归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邲之战,楚获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荀首,知罃⽗。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以⾎涂鼓为衅鼓。○胜音升,下注同。俘,芳夫反。馘,古获反。衅,许觐反。 [疏]注“以⾎”至“衅鼓” ○正义曰:《说文》:“衅,⾎祭也。”《礼·杂记》衅庙之礼云:“雍人举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流于前,乃降。”衅庙,以⾎涂庙,知衅鼓,以⾎涂鼓也。 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 [疏]“然则德我乎” ○正义曰:德加于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论语》“以德报德”传称“王德狄人”皆是也。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纾,缓也。○纾音舒。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宥,赦也。○惩,直升反。宥音又。两释累囚,以成其好。累,系也。○累,力谁反。好,呼报反,下同。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言二国本不为己。○与音预。为,于伪反。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戮其不胜任。○任音壬,下“亦不任”同。 [疏]“死且不朽” ○正义曰:怀荷君恩,⾝虽死而朽腐,此恩不朽腐也。死尚不朽,以示其至死不忘也。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称于异国君曰外臣。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君不许戮。而使嗣宗职,嗣其祖宗之位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遇楚将帅。○彊,居良反。将,子亮反。帅,所类反。其弗敢违,违,辟也。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秋,叔孙侨如围棘,取汶 ![]()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讨⾚狄之馀焉。宣十五年,晋灭⾚狄潞氏,其馀民散⼊廧咎如,故讨之。 [疏]注“宣十”至“讨之” ○正义曰:谓⾚狄馀民散⼊咎如,之內今伐咎如者,来就咎如之內,讨彼⾚狄馀 ![]() ![]() 廧咎如溃,上失民也。此传释经之文。而经无“廧咎如溃”盖经阙此四字。○溃,户內反。 [疏]注“此传”至“四字” ○正义曰:传言“上失民也”释经“溃”文;若经无“溃”文,则传无所解,故疑经阙此四字。《释例》曰:“传文‘廧咎如溃,上失民也’,今经但言‘伐廧咎如’,无‘廧咎如溃’之文。若经本无此文,则丘明为横益经文,而加失民之传也。”是言知经阙之意也。文三年溃逃已有例矣,复发传者,嫌夷狄异于国中,故重发也。 冬,十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且寻盟。寻元年⾚棘盟。荀庚,林⽗之子。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且寻盟。寻宣七年盟。公问诸臧宣叔曰:“仲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下卿。 [疏]“其位在三” ○正义曰:于时郤克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是其位在三也。注云“下卿”者,传称“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又言“卫在晋,不得为次国”则以卫为小国。荀庚若是中卿,自然当先晋矣,乃云“晋为盟主,其将先之”直以盟主先晋,明是二人位等,以此知荀庚是下卿也。晋立三军,将佐有六,第三犹为下卿,则其馀皆下卿也。盖以诸侯之礼,唯合三卿,三是其正,故定以三人为上、中、下,馀皆从下卿也。卿有上、下,年赐晋三帅,皆以三命之服者,侯伯之卿,礼皆三命,上卿、下卿,命不异也。 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降一等。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降大国二等。上下如是,古之制也。古制:公为大国,侯、伯为次国,子、男为小国。卫在晋,不得为次国。舂秋时以強弱为大小,故卫虽侯爵,犹为小国。 [疏]注“舂秋”至“小国” ○正义曰:古制,公为大国,侯、伯为次国,子、男为小国。以土地之大小、命数为等差也。舂秋之世,彊陵弱,大呑小,爵虽不能自改,地则以力升降。诸侯聚会,彊者为雄;史书时事,大小为序。此事不可改易,仲尼即而用之。宋公在齐侯之下,许男在曹伯之上,不复计爵之尊卑。故卫虽侯爵,犹为小国,以地狭小故也。襄二十五年传子产语晋曰:“今大国多数圻矣。”圻方千里,是晋有方千里者三四也。昭五年、十三年传皆言晋有⾰车四千乘,计卫比于晋,不过当五六分之一耳,故不得为次国。其为次国者,当齐、秦乎? 晋为盟主,其将先之。”计等则二人位敌,以盟主,故先晋。丙午,盟晋;丁未,盟卫,礼也。 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为六军,僣王也。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僣,子念反。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鞍之功也。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为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为新下军,赵旃佐之。晋旧自有三军,今增此,故为六军。○骓音隹。 [疏]注“韩厥”至“六军” ○正义曰:杜知韩厥为新中军及上下新军将佐者,以下六年传云“韩厥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时晋更增置新中、上、下三军,韩厥将新中军,名居其首,故杜依名配其将佐。 齐侯朝于晋,将授⽟。行朝礼。 [疏]“将授⽟” ○正义曰:⽟,谓所执之圭也。凡诸侯相朝,升堂授⽟于两楹之间。于此时郤克趋进,故记之也。《史记·齐世家》曰:“顷公十一年,晋初置六军。顷公朝晋, ![]() ![]() 郤克趋进曰:“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言齐侯之来,以谢妇人之笑,非为脩好,故云晋君不任当此惠。○君为,于伪反,下“为两君”同。任音壬。晋侯享齐侯。齐侯视韩厥,韩厥曰:“君知厥也乎?”齐侯曰:“服改矣。”戎、朝异服也。言服改,明识其人。 [疏]注“戎朝异服” ○正义曰:《周礼·司服》:“凡兵事,韦弁服。”《礼·⽟藻记》云:“诸侯⽪弁以听朔,朝服以⽇视朝。”《聘礼》“宾⽪弁聘,公⽪弁 ![]() ![]() ![]() 韩厥登,举爵曰:“臣之不敢爱死,为两君之在此堂也。” 荀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寘诸褚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適齐。传言知罃之贤。○贾音古,下同。置,之豉反。褚,中吕反。 【经】四年,舂,宋公使华元来聘。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无传。二年大夫盟于蜀。壬申,二月二十八⽇。 杞伯来朝。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无传。 公如晋。 葬郑襄公。无传。 秋,公至自晋。 冬,城郓。无传。公 ![]() [疏]“冬城郓” ○正义曰:《释例·土地名》:“鲁有二郓。”文十二年城诸及郓,杜云:“此东郓,莒、鲁所争者,城 ![]() ![]() 郑伯伐许。 【传】四年,舂,宋华元来聘,通嗣君也。(宋共公即位。○共音恭。) [疏]“通嗣君也” ○正义曰:文元年公孙敖如齐,传曰:“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脩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其事与此一也,谓君初即位,聘邻国耳。在鲁而出,谓之“始聘”自外而来,谓之“通嗣君”言彼君嗣位以来,未与鲁通,于此始通之也。 “杞伯来朝”归叔姬故也。将出叔姬,先脩礼朝鲁,言其故。 夏,公如晋。晋侯见公,不敬季文子曰:“晋侯必不免。言将不能寿终也。后十年陷厕而死。《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诗·颂》。言天道显明,受其命甚难,不可不敬以奉之。○易,以豉反。夫晋侯之命在诸侯矣,可不敬乎?”敬诸侯,则得天命。 秋,公至自晋, ![]() 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前年郑伐许,侵其田,今正其界。○疆,居良反。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泠敦之田。展陂,亦许地。○陂,彼⽪反。鉏,仕居反。任音壬。泠,力丁反。 晋栾书将中军,代郤克。○将,子匠反。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氾、祭。氾、祭,郑地。成皋县东有氾⽔。○氾音凡,注同,或音祀。祭,恻介反。 [疏]注“氾祭”至“氾⽔” ○正义曰:杜注荧 ![]() ![]() 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于子反前争曲直。皇戌摄郑伯之辞,代之对。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 ![]() ![]() 晋赵婴通于赵庄姬。赵婴,赵盾弟。庄姬,赵朔 ![]() 【经】五年,舂,王正月,杞叔姬来归。(出也。传在前年。) [疏]“杞叔姬来归” ○正义曰:杞既出之,犹称杞者,《杂记》曰:“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夫人之礼行;至,以夫人⼊。”郑玄云:“行道以夫人之礼者,弃 ![]() 仲孙蔑如宋。 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穀。穀,齐地。 梁山崩。记异也。梁山在冯翊夏 ![]() [疏]注“记异也” ○正义曰:《公羊传》曰:“梁山崩,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以为,非常为异,害物为灾。此山崩无所害,故为异也。 秋,大⽔。无传。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蟲牢,郑地。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 【传】五年,舂,原、屏放诸齐。(放赵婴也。原同、屏季,婴之兄。○屏,步丁反。)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言己虽 ![]() [疏]注“自告贞伯从人” ○正义曰:嫌告赵婴使人,故云“自告贞伯从人”也。若告赵婴使人,不得云“神福仁而祸 ![]() 曰:“神福仁而祸 ![]() ![]() 孟献子如宋,报华元也。前年宋华元来聘。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故宣伯餫诸穀。野馈曰餫。运粮馈之,敬大国也。○餫音郓。馈,其媿反。 [疏]注“野馈”至“大国” ○正义曰:《释诂》云:“馌,馈也。”孙炎曰:“馌,野之馈也。”彼言野馈,馈田农在野之人,此言野馈,馈在野行路之人。俱是在野言之。谓之餫者,言其运粮馈之。彼自逆女,而往馈之者,敬大国也。 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传,驿。○传,中恋反,注及下同。驿音亦。伯宗辟重,曰:“辟传!重载之车。○辟重,匹亦反;徐,甫⾚反,本又作僻。曰辟,音避。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捷,琊出。○捷,在妾反。琊,似嗟反。 [疏]注“捷,琊出” ○正义曰:捷亦速也。方行则迟,琊出则速。《楚辞》谓琊行小道为捷径,是捷为琊出。 问其所,曰:“绛人也。”问绛事焉,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主,谓所主祭。○绛,古巷反。壤,如丈反。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去盛馔。○为,于伪反。去,起吕反。馔,仕恋反。降服,损盛服。乘缦,车无文。○缦,武旦反,又莫半反。 [疏]注“车无文”正义曰:《周礼》巾车掌王之五路,皆不言车有文饰。其下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郑玄云:“夏篆,五采画毂,约也。夏缦,亦五采画,无瑑耳。墨车,不画也。”孤之车尚有瑑约,明诸侯之车必有瑑约,《诗》所谓“约軝错衡”是其事也。乘缦,车无文,盖乘大夫墨车也。《觐礼》:“侯氏乘墨车乃朝。”郑玄云:“墨车,大夫制也。乘之者,⼊天子之国,车服不可尽同也。”彼为適王,尚乘墨车,明此山崩降服,亦乘墨车也。 彻乐,息八音。出次,舍于郊。 [疏]注“舍于郊” ○正义曰:僖三十三年传:“秦伯以师败于殽,素服郊次。”此言“出次”、“降服”明亦次于郊也。文四年传:“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注云“辟正寝”与此文互相见也。 祝币,陈⽟帛。史辞自罪责。以礼焉。礼山川。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见之于晋君。○见,贤遍反,注皆同。不可。不肯见。遂以告,而从之。从重人言。 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前此年郑伐楚故。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楚人执皇戍及子国。以郑伯不直故也。子国,郑穆公子。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垂棘。垂棘,晋地。 宋公子围⻳为质于楚而归,围⻳,文公子。○质音致,下注同。华元享之。请鼓噪以出,鼓噪以复⼊。出⼊辄击鼓。○噪,素报反。复,扶又反,下同。曰:“习攻华氏。”宋公杀之。盖宣十五年宋楚平后,华元使围⻳代巳为质,故怨而 ![]() 冬“同盟于蟲牢”郑服也。诸侯谋复会,宋公使向为人辞以子灵之难。子灵,围⻳也。宋公不 ![]() 十一月,已酉,定王崩。经在蟲牢盟上,传在下,月倒错。众家传悉无此八字,或衍文。○倒,丁老反。 [疏]注“经在”至“衍文” ○正义曰:传不虚举经文,此无所明,又上下倒错,诸家之传又悉无此言,必是衍文。此杜以疑事毋质,不敢辄去之耳。 【经】六年,舂,王正月,公至自会。(无传。) 二月,辛巳,立武宮。鲁人自鞍之功,至今无患,故筑武军,又作先君武公宮,以告成事, ![]() [疏]注“鲁人”至“后世” ○正义曰:杜以传称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宮,故云鲁人自鞍之功,至今无患,追思鞍战,以为已功,故筑武军,又作先君武公之庙。以告战胜之事, ![]() ![]() 取鄟。附庸国也。○鄟,徐音专,又徒栾反。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夏,六月,邾子来朝。无传。 公孙婴齐如晋。婴齐,叔肸子。 壬申,郑伯费卒。前年同盟蟲牢。○费音秘。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楚子婴齐帅师伐郑。 冬,季孙行⽗如晋。 晋栾书帅师救郑。 【传】六年,舂,郑伯如晋拜成,(谢前年再盟。)子游相,(子游,公子偃。○相,息亮反,下“甯相”同。)授⽟于东楹之东。(《礼》:授⽟两楹之间。郑伯行疾,故东过。) [疏]注“礼授”至“东过” ○正义曰:《聘礼》云:“公受⽟于中堂与东楹之间。”郑玄云:“中堂,南北之中也。⼊堂之深,尊宾事也。东楹之间,亦以君行一,臣行二也。”《聘礼》大夫奉命来聘,君臣不敌,故授⽟于东楹之间。国君来朝,尊卑礼敌。传言“东楹之东”以讥郑伯行速,明礼当授⽟于两楹之间。 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巳。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视流,不端谛。○谛音帝。 二月,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宮,非礼也。宣十二年潘 ![]() [疏]注“宣十”至“讥之” ○正义曰:服虔云:“鞍之战,祷武公以求胜,故立其宮。”案定元年传:“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立炀宮。”此若为祷而立,何以不言祷也?无验之说,故不可从。 听于人以救其难,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言请人救难,胜非已功。○难,乃旦反,注同。 “取鄟”言易也。○易,以豉反。三月,晋伯宗、夏 ![]() ![]() ![]() 晋人谋去故绛。○晋复命新田为绛,故谓此故绛。○复,扶又反。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郇、瑕,古国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城。○郇音旬。解音蟹。沃饶而近盬,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近,附近之近,下及注“近宝”皆同。盬音古。猗,于宜反。 [疏]“沃饶”至“失也” ○正义曰:土田良沃,五穀饶多,民丰则国利,财多则君乐,其处不可失也。 ○注“盬盐”至“池是” ○正义曰:《说文》云:“盬,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总百一十六里。字从盐省,古声。”然则盬是盐之名。盬虽是盐,唯此池之盐独名为盬,馀盐不名盬也。 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兼大仆。○乐音洛,下“谓乐”同。将,子匠反,下注“军将”同。大仆,音泰。公揖而⼊,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路寝之庭。 [疏]注“路寝之庭” ○正义曰:《礼·⽟藻》云:“君⽇而视朝,退適路寝听政。”知寝庭是路寝之庭也。沈氏云:《大仆职》云:“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郑注云:“燕朝,朝于路寝之庭。”韩献子既为仆大夫,故知寝庭,路寝之庭也。其路门之外朝,则司士掌焉,故司士掌治朝之仪。治朝,则路门之外每⽇治朝事之朝也。其库门之外朝,则朝士掌焉,故《朝士》云:“掌外朝之法。”此是询众庶问罪人之处也。凡人君內朝二,外朝一。內朝二者,路门內外之朝也。外朝一者,库门外之朝也。若诸侯三门皋、应、路,外朝则在应门外;鲁之三门库、雉、路,则外朝在雉门外。 谓献子曰:“何如?”问诸大夫言是非。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浅,土薄地下。其恶易覯。恶,疾疢。覯,成也。○易,以豉反,下注同。覯,古⾖反。疢,敕觐反;本或作“<疒尔>”同。 [疏]注“恶,疾疢。覯,成也” ○正义曰:下云“土厚⽔深,居之不疾”此云“土薄⽔浅”必居之多疾,以此知恶是疾疢也。《尔雅》训“覯”为“见”杜以恶为疾疢,疾疢非难见之物,唯苦其病成耳。故训“覯”为“成”言其病易成,由⽔土恶故也。 易覯则民愁,民愁则垫隘,垫隘,羸困也。○垫,丁念反。隘,于卖反。羸,劣伪反。 [疏]“易覯”至“垫隘” ○正义曰:疾疢易成,则下民愁苦,民既愁苦,则必羸困。羸困而谓之垫隘者,《方言》云:“垫,下也”地之下 ![]() 于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沈溺, ![]() ![]() ![]() [疏]“且民”至“利也” ○正义曰:民有灾患,则不暇从上;无灾患,则从教化。十者,数之小成,故云“十世之利也” 夫山、泽、林、盬,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财易致,则民骄侈。○佚音逸。 [疏]注“财易”至“骄侈” ○正义曰:《鲁语》:“敬姜云:‘昔者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居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 ![]() ![]() ![]() ![]() ![]() ![]() 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近宝,则民不务本。 [疏]注“近宝,则民不务本” ○正义曰:农业,人之本也;商贩,事之末也。若民居近宝,则弃本逐末;废农为商,则贫富兼并;若贫富兼并,则贫多富少。贫者无财以共官,富者不可以倍税,赋税少,则公室贫也。 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为季孙如晋传。○说音悦。 六月,郑悼公卒。终士贞伯之言。 子叔声伯如晋,命伐宋。晋人命声伯。秋,孟献子、叔孙宣伯侵宋,晋命也。 楚子重伐郑,郑从晋故也。前年楚晋盟。 冬,季文子如晋,贺迁也。 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绕角,郑地。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申、息,楚二县。○成音城。御诸桑隧。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在上蔡西南。○御,鱼吕反。隧音遂。赵同、赵括 ![]() ![]() ![]() [疏]“子之佐十一人” ○正义曰:服虔云:“是时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下军,赵同佐之。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 其不 ![]() ![]() [疏]注“商书洪范” ○正义曰:武王克殷始作《洪范》,今见在《周书》。传谓之《商书》者,以箕子商人所陈故也。 武子曰:“善钧,从众。钧,等也。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三卿,皆晋之贤人。从之,不亦可乎?”传善栾书得从众之义,且为八年晋侵蔡传。 【经】七年,舂,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无传。称牛,未卜⽇。免,放也。免牛可也,不郊,非礼也。○鼷音兮。) [疏]“鼷鼠”至“免牛” ○正义曰:《释兽》云“鼷鼠”李巡曰:“鼱鼩鼠一名鼷鼠。”孙炎曰:“有螫毒者。”盖如令鼠狼。“改卜牛”下重言“鼷鼠又食其角”不重言“牛”者,何休云:“言角牛可知。后食牛者,未必故鼠,故重言鼠。”改卜被食角者,言“乃免牛”则前食角者亦免之矣,从下“免”省文也。 ○注“称牛”至“礼也” ○正义曰:僖三十一年传曰“牛卜⽇曰牲”今称牛,是未卜⽇也。免,放也,放不杀,遂不郊也。 吴伐郯。○郯音谈。 夏,五月,曹伯来朝。 不郊,犹三望。无传。书不郊,间有事。三望,非礼。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马陵,卫地。 ![]() 冬,大雩。无传。书过。 卫孙林⽗出奔晋。 【传】七年,舂,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国中不振旅,蛮夷⼊伐,而莫之或恤。(振,整也。旅,众也。)无吊者也夫!(言国中不能相愍恤,故夷狄內侵。○夫音扶。)《诗》曰:‘不吊昊天, ![]() ![]() [疏]“诗曰”至“有定” ○正义曰:此《诗·小雅·节南山》之篇。 有上不吊,其谁不受 ![]()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谢前年晋救郑之师。为楚伐郑张本。○相,息亮反。见,贤遍反。 夏,曹宣公来朝。 [疏]“曹宣公来朝” ○正义曰:比文及八年传“召桓公来赐公命”并无所解释,而虚载经文者,《释例》曰:“其经、传事同而文异者,或告命之辞有差异,或氏族名号当须互见。”此盖须互见名号,故举之也。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汜,郑地。在襄城县南。○汎音凡。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二子,郑大夫。○共音恭。○囚郧公锺仪,献诸晋。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蟲牢盟在五年。莒本属齐,齐服,故莒从之。○郧,本亦作员,音云,邑名。 晋人以锺仪归,囚诸军府。军蔵府也。为九年晋侯见锺仪张本。○蔵,才浪反。 楚围宋之役,在宣十四年。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分申、吕之田以自赏。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言申、吕赖此田成邑耳。不得此田,则无以出兵赋而二邑坏也。○“所以邑也”一本作“所邑也”御,鱼吕反。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 ![]() ![]() ![]() [疏]“以两”至“一焉” ○正义曰:“以两之一”谓将二十五人也,又言“卒”谓更将百人也,言“之”者,婉句耳,凡将一百二十五人適吴也。“舍偏”谓舍一偏之车九乘也“两之一焉”又舍二十五人也,凡舍九乘车二十五人与吴矣。发首言“两之一”者,为舍此“两之一”故先言之。又言“卒”者,见巫臣所将非唯有一两也。《司马法》:“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传言偏不言大,当是留九乘车矣。唯言留一偏,不见元将车数,不知去时几乘车去也。丘明为传,辞皆易解,此独蹇涩,或误本文。苏氏云“舍九乘车,以六乘车还”则以去时十五乘车。传不言者,以舍既称“偏”明去时有车可知,从省文也。沈氏云:“聘使未有将兵车者,今此特将兵车,为方 ![]() 与其 ![]() 卫定公恶孙林⽗。冬,孙林⽗出奔晋。林⽗,孙良夫之子。○恶,乌路反。卫侯如晋,晋反戚焉。戚,林⽗邑。林⽗出奔,戚随属晋。○戚,七狄反。 [疏]“戚林”至“属晋” ○正义曰:传言“晋反戚焉”则戚巳属晋。襄二十六年“卫孙林⽗⼊于戚以叛”此不言叛,故解之。戚是孙氏世所食邑,林⽗出奔之后,戚自从随而属晋,非林⽗⼊而将去,故不言叛也。 【经】八年,舂,晋侯使韩穿来言汶 ![]() 晋栾书帅师侵蔡。 公孙婴齐如莒。 宋公使华元来聘。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昏聘不使卿,今华元将命,故特书之。宋公无主昏者,自命之,故称使也。公孙寿, ![]() [疏]注“昏聘”至“之⽗” ○正义曰:传于“华元来聘”之下云“聘共姬也”则华元新始告鲁, ![]() ![]() ![]() ![]()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传曰:“原、屏,咎之徒也。”明本不以德义自居,宜其见讨,故从告辞而称名。 [疏]注“传曰”至“称名” ○正义曰:传称庄姬谮之,则是同、括无罪。大夫无罪见杀,例不书名,此并书名,故解之。宣十二年传曰:“原、屏,咎之徒也。”明本不以德义自居,而妄叨⾼位,宜其见讨,今虽实不作 ![]()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以命圭,与之合瑞。八年乃来,缓也。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称。○通称,尺证反。 [疏]注“诸侯”至“通称” ○正义曰:天子赐诸侯之命,书传亦无正礼,唯文元年“天王使⽑伯来锡公命”僖十一年传“王赐晋惠公命”《周语》“王赐晋文公命”皆是即位而赐之。又赐之以圭,拟朝而合瑞。诸侯即位,礼必朝王,明当即位即赐之命。今八年乃来,是缓也。隐元年,宰咺来赗,为其缓,书名以讥之。此亦缓也,而不讥之者,彼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子氏未薨而豫凶事,所失者大,故特讥之。舂秋之时,赐命礼废,唯文公即位而赐,成公八年乃赐,桓公死后追赐,其馀皆不得赐。苟以得之为荣,故不复讥其缓也。且赐之以圭者,为朝而合瑞,鲁尚不朝天子,不宜讥天子赐缓也。天子之见经者三十有二:称“天王”者二十五,称“王”者六,称“天子”者一,即此事是也。三称并行,传无异说,故知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称也,其不同者,史异辞耳。《公羊传》曰:“其称天子何?元年舂王正月,正也,其馀皆通矣。”杜用彼说也。贾逵云:“诸夏称天王,畿內曰王,夷狄曰天子。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以恩深加礼妾⺟,恩同畿內,故称王。成公八年乃得赐命,与夷狄同,故称天子。”左氏无此义,故杜不从之。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前五年来归者。女既適人,虽见出弃,犹以成人礼书之。终为杞伯所葬,故称杞叔姬。 晋侯使士燮来聘。 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先谋而称会,盟主之命,不同之于列国。 卫人来媵。古者诸侯取適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皆同姓之国,国三人,凡九女,所以广继嗣也。鲁将嫁伯姬于宋,故卫来媵之。○媵,以证反,又绳证反。適,丁历反。侄,大结反;《字林》,丈一反。娣,大计反。 [疏]注“古者”至“媵之” ○正义曰:庄十九年《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是诸侯娶適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也。传曰:“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媵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来媵之。《释例》曰:“古者诸侯之娶適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皆同姓之国,国三人,凡九女。参骨⾁至亲,所以息 ![]() ![]() 【传】八年舂,晋侯使韩穿来言汶 ![]() [疏]注“饯,送行饮酒” ○正义曰:《诗·大雅·韩奕》篇云:“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饯之,清酒百壶。”是饯为送行饮酒也。 私焉,私与之言。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 [疏]“大国”至“盟主” ○正义曰:义者,宜也,事得其宜谓之为义。汶 ![]() 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 ![]() [疏]“信以”至“解体” ○正义曰:言之有信,义事乃行,是“信以行义”事必以义,命乃成就,故“义以成命”也。杖信以行义事,以义而命诸侯,故以小国所望而归之。怀,归也。言而无信,则信不可知;所命非义,则义无所立,如是则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谓事晋之心皆疏慢也。 《诗》曰:‘女也不慡,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慡,差也。极,中也。《诗·卫风》。妇人怨丈夫不一其行,喻鲁事晋,犹女之事夫,不敢过差,而晋有罔极之心,反二三其德。○行,下孟反,注同。差,初卖反,又初佳反。 [疏]“诗曰”至“其德” ○正义曰:《卫风·氓》之篇。 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以,用也。○丧,息浪反。妃音配。耦,苦口反。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犹,图也。简,谏也。《诗·大雅》。言王者图事不远,故用大道谏之。○长,音如字,一音丁丈反。行⽗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疏]“诗曰”至“言之” ○正义曰:《诗·大雅·板》之篇也。言王者之所图谋,其事未能长远,我以是故用大道谏王。行⽗今亦惧晋之不能远图,而因此以失诸侯,是以敢私言之,私布此言,即是大谏也。 晋栾书侵蔡,六年未得志故。遂侵楚,获申骊。申骊,楚大夫。○骊,力驰反。楚师之还也,谓六年遇于绕角时。 [疏]“楚师之还也” ○正义曰:还在六年,不于彼言者,因其今获申骊,追言六年侵沈,述栾书得从善之功,故于此并言之。 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绕角之役,栾书从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之言,不与楚战。自是常从其谋,师出有功,故传善之。沈国,今汝南平与县。○揖,徐音集,又于立反。与音馀,一音预。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宜有功也。如流,喻速。《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遐,远也。作,用也。《诗·大雅》。言文王能远用善人。不,语助。○恺,开在反,乐也。悌,徒礼反,易也。 [疏]“诗曰”至“作人” ○正义曰:《大雅·旱麓》之篇。 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会伐蔡之师。○夫音扶。门于许东门,大获焉。过许,见其无备,因攻之。○过,古禾反。 声伯如莒,逆也。自为逆妇而书者,因聘而逆。○为,于伪反,下文“为赵婴”同。 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穆姜之女,成公姊妹,为宋共公夫人。聘不应使卿,故传发其事而已。○共音恭。 [疏]注“穆姜之女” ○正义曰:明年季文子如宋致女,还称宋上之乐,穆姜出拜谢之,知是穆姜所生之女也。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纳币应使卿。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赵婴亡在五年。曰:“原、屏将为 ![]() ![]() [疏]注“赵武”至“养也” ○正义曰:《史记·赵世家》云:“赵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案传,赵衰適 ![]() ![]() ![]() 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成季,赵衰。宣孟,赵盾。○祁,巨之反;《字林》:上尸反。衰,初危反。盾,徒本反。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言三代亦有琊辟之君,但赖其先人以免祸耳。○数,所主反。辟,匹亦反,注及下同。哲,陟列反。琊,似嗟反。 [疏]“夫岂”至“免也” ○正义曰:此赵同、赵括,谓天禄之⽗祖,若桀、纣之辈虽琊辟,子孙赖禹、汤之功而食天禄。 《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周书·康诰》。言文王不侮鳏寡,而德益明。 ![]()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召桓公,周卿士。 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渠丘公,莒子朱也。池,城池也。渠丘,邑名,莒县有蘧里。○蘧,其居反。 [疏]注“渠丘”至“蘧里” ○正义曰:十四年莒子朱卒,知渠丘公即是朱也。渠丘,莒之邑名。夷不当有谥,或作别号,此朱以邑名为号,不知其故何也。 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虞,度也。○巳恶,如字;已,犹大也;本或作“城已恶矣”度,待洛反。对曰:“夫狡焉。狡,猾之人。○狡, ![]() [疏]“唯然” ○正义曰:俗本“唯”作“虽”今定本作“唯” 勇夫重闭,况国乎?”为明年莒溃传。○重,直龙反,又直勇反。闭,补计反,又补结反,一音户旦反。 冬,杞叔姬卒。来归自杞,故书。愍其见出来归,故书卒也。若更適大夫,则不复书卒。○复,扶又反。 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七年郯与吴成。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文子,士燮。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公私不两成。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 ![]() 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必以同姓者,参骨⾁至亲,所以息 ![]() [疏]“卫人”至“则否” ○正义曰:《膏肓》以为媵不必同姓,所以博异气。今《左传》“异姓则否”十年,齐人来媵,何以无贬刺之文?左氏为短。郑箴云:礼称纳女于天子云“备百姓”于国君云“备酒浆”不得云“百姓”是不博异气也。齐是大国,今来媵我,得之为荣,不得贬也。 【经】九年,舂,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蒲,卫地,在长垣县西南。公至自会。无传。 二月,伯姬归于宋。宋不使卿逆,非礼。 夏,季孙行⽗如宋致女。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所以致成妇礼,笃昏姻之好。○好,呼报反。 [疏]注“女嫁”至“之好” ○正义曰:桓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此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如宋致女,二者其间并近三月。《礼》:妇⼊三月庙见。知致女必以三月,盖庙见之后,妇礼既成,使大夫聘问,谓之致女。其成妇之礼,存谦敬,序殷勤,所以笃昏姻之好也。仲年、行⽗俱是致女,而彼言“聘”者,在鲁而出,则曰“致女”在他国而来,则但言“聘”外內之异文也。以彼言“聘”而实是致女,故二注皆言“使大夫随加聘问”为此也。 晋人来媵。媵伯姬也。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无传。五同盟。丙子,六月一⽇。书七月,从赴。 [疏]注“五同盟” ○正义曰:无野以宣十年即位,此二年及国佐盟于袁娄,又盟于蜀,五年于蟲牢,七年于马陵,此年于蒲,皆鲁、齐俱在,是五同盟也。 晋人执郑伯。郑伯既受盟于蒲,又受楚赂会于邓,故晋执之。称人者,晋以无道于民告诸侯。例在十五年。晋栾书帅师伐郑。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无传。○顷音倾。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民逃其上曰溃。楚人⼊郓。郓,莒别邑也。楚偏师⼊郓,故称人。 秦人、⽩狄伐晋。 郑人围许。城中城。鲁邑也。在东海厚丘县西南。此闰月城,在十一月之后,十二月之前,故传曰“书时” [疏]注“鲁邑”至“书时” ○正义曰:《长历》推此年闰十一月,传“城中城”文在“十二月”上,而云“书时”也,即是闰月城之。闰月半后即是十二月节,故⽔昏巳正而城之,是得时也。 【传】九年,舂,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叔姬巳绝于杞,鲁复強请杞,使还取葬。○复,扶又反,下同。強,其丈反。)杞叔姬卒,为杞故也。(还为杞妇,故卒称杞。○为,于伪反,下注“为鲁”、下文“为归汶 ![]() 为归汶 ![]() 二月,伯姬归于宋。为致女复命起。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为晋人执郑伯传。 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韩奕》,《诗·大雅》篇名。其五章言蹶⽗嫁女于韩侯,为女相所居,莫如韩乐。文子喻鲁侯有蹶⽗之德,宋公如韩侯,宋土如韩乐。○蹶,九卫反。为,于伪反。相,息亮反。乐音洛,下同。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穆姜,伯姬⺟,闻文子言宋乐,喜而出谢其行劳。妇人夫死,自称未亡人。○施,以豉反。先君犹有望也。言先君亦望文子之若此。敢拜大夫之重勤。”又赋《绿⾐》之卒章而⼊。《绿⾐》,《诗·邶风》也。取其“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喻文子言得已意。○重,直勇反,又直用反。绿,如字;本又作褖,吐 ![]() 晋人来媵,礼也。同姓故。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铜鞮,晋别县,在上 ![]() ![]() [疏]注“南冠楚冠” ○正义曰:应劭《汉官仪》云:“法冠一曰柱后冠。《左传》‘南冠而絷’,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冠赐近臣,御史服之,即今解豸冠也。古有解豸兽,触不直者,故执宪以其角形为冠,令触人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郑献锺仪在七年。税,解也。○税,吐活反;徐始锐反,注同。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泠人,乐官。○泠,力丁反,依字作伶。 [疏]注“泠人乐官” ○正义曰:《诗·简兮序》云:“卫之贤者仕于泠官。”郑玄云:“泠官,乐官也。泠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泠官。”《吕氏舂秋》称⻩帝使泠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 ![]() ![]()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之职官也,敢有二事?”言不敢学他事。使与之琴, ![]() ![]() ![]() ![]() [疏]注“舍其”至“至诚” ○正义曰:楚王既为君矣,不言为君时事,而远称大子者,若言为君时事,嫌为君隐恶,或疑已在君位,矫情为善。舍其当时近事,远称大子少小者,未为君时不须隐蔽,以示王 ![]() 名其二卿,尊君也。尊晋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敏,达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言有此四德,必能成大事。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为下十二月晋、楚结成张本。○盍,户腊反。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楚⼊渠丘。月六⽇。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月十八⽇。楚遂⼊郓,莒无备故也。终巫臣之言。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其不脩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无备也夫!浃辰,十二⽇也。○浃,子协反;徐又音子答反。夫音扶。 [疏]注“浃辰,十二⽇也” ○正义曰:浃,为周匝也。从甲至癸,为十⽇;从子至亥,为十二辰。周礼县治象浃⽇而敛之,谓周甲癸十⽇。此言“浃辰”谓周子亥十二辰,故为十二⽇也。 《诗》曰:‘虽有丝、⿇,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言备之不可以巳也。”逸《诗》也。姬、姜,大国之女。蕉萃,陋 ![]() [疏]“无弃菅蒯” ○正义曰:《释草》云:“⽩华,野菅。”郭璞曰:“菅,茅属。”陆玑《⽑诗疏》曰:“菅似茅,滑泽无⽑,肋宜为索,沤及曝尢善。”蒯与菅连,亦菅之类。《丧服》疏:屦者,传曰“藨、蒯之菲也,可以为屦”明肋如菅,并可代丝、⿇之乏,故云“无弃”也。 秦人、⽩狄伐晋,诸侯贰故也。 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也。此秋晋执郑伯。是则公孙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示不畏晋。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纾,缓也。勿亟遣使请晋,示 ![]() “城中城”书,时也。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锺仪之使,请脩好结成。锺仪奉晋命归,故楚报之。○好,呼报反。 【经】十年,舂,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 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无传。卜常祀,不郊,皆非礼,故书。 [疏]注“卜常”至“故书”正义曰:《曲礼》论卜筮云:“旬之外曰远某⽇,旬之內曰近某⽇。”则卜者每旬一卜。传称“启蛰而郊”则周之三月,郊之大期。此云“五卜”者,当是三月三卜,四月又二卜,皆不吉,乃止也。僖三十一年传云“礼不卜常祀”不应卜而卜,以不吉而不郊,皆非礼也。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晋侯,太子州蒲也。称爵,见其生代⽗居位,失人子之礼。○见,贤遍反。 [疏]注“晋侯”至“之礼” ○正义曰:如传文,知晋侯是大子也。汉末,有汝南应劭作《旧君讳议》云:“昔者周穆王名満,晋厉公名州満,又有王孙満,是同名不讳。”则此为州満,或为州蒲误耳,今定本作蒲。传无讥文,知讥其生代⽗位,失人子之礼者,传称“凡在丧,公侯曰子”⽗丧代位,尚不称君,生代⽗位,讥之必矣。传言立大子以为君,若其不讥,则不须此传,是显其讥之意。 齐人来媵。无传。媵伯姬也。异姓来媵,非礼也。 丙午,晋侯獳卒。六同盟。据传,丙午,六月七⽇。有⽇无月。○獳,乃侯反。 [疏]注“六同盟” ○正义曰:獳以宣九年即位,十七年盟于断道,元年于⾚棘,二年于袁娄,五年于蟲牢,七年于马陵,九年于蒲,皆鲁、晋俱在,是六同盟也。 秋,七月,公如晋。 冬,十月。 【传】十年,舂,晋侯使籴茷如楚,(籴茷,晋大夫。○籴,徐徒吊反;一音杜敖反,又土吊反。茷,扶废反,一音蒲发反,又蒲艾反。)报大宰子商之使也。(子商,楚公子辰。使在前年。○大音泰。使,所吏反,下及注“使在”同。) 卫子叔黑背侵郑,晋命也。晋命卫使侵郑。 郑公子班闻叔申之谋。改立君之谋。三月,子如立公子繻。子如,公子班。○繻音须。夏,四月,郑人杀繻,立髡顽。子如奔许。髡顽,郑成公大子。○髡,苦门反。顽,如字,徐五班反。栾武子曰:“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焉。”晋侯有疾。五月,晋立大子州蒲以为君,而会诸侯伐郑。生立子为君,此⽗不⽗,子不子。经因书晋侯,其恶明。○州蒲,本或作“州満”郑子罕赂以襄锺,子罕,穆公子。襄锺,郑襄公之庙锺。子然盟于脩泽,子驷为质。子然、子驷,皆穆公子。荧 ![]()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厉,鬼也。赵氏之先祖也。八年,晋侯杀赵同、赵括,故怒。○被,⽪寄反。搏音博。踊音勇。 [疏]注“厉鬼”至“故怒” ○正义曰:鬼怒言“杀余孙,不义”必是枉死者之祖也。景公即位以来,唯有杀赵同、赵括,故知是赵氏之先祖。赵氏先祖,其人非一,鬼不自言其名,未知谁之鬼。《世本》云:“公明生赵夙。”晋语云:“赵衰,赵夙之弟。”则括之祖,公明是也。服虔又以为公明之鬼,凡为疫厉之鬼,皆妖琊之气,未必真是彼人。故杜不复指斥。 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公惧,⼊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桑田,巫邑。○坏音怪,下同。“及寝门”一本无“及”字。觉,古孝反。巫言如梦。巫云鬼怒,如公所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言公不得及食新麦。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缓,医名。为,犹治也。○医,于其反。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肓,鬲也。心下为膏。○“惧伤我”绝句。焉,徐,于虔反;一读如字,属上句;逃之,绝句。肓,徐音荒;《说文》云:“心下鬲上也。”鬲音⾰。 [疏]注“肓鬲”至“为膏” ○正义曰:此贾逵之言,杜依用之。古今传文皆以为“膏之下”贾、服、何休诸儒等亦皆以为膏。虽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其实凝者亦曰膏。故《內则》云“小切狼臅膏”则此膏谓连心脂膏也。刘炫以为释首者为膏,连心之脂不得称膏。以为“膏”当为“鬲”改易传文,而规杜氏,非也。 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达,针。○攻音工。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 ![]() 郑伯讨立君者,戊申,杀叔申、叔禽。叔禽,叔申弟。 [疏]注“叔禽,叔申弟” ○正义曰:此无文也,以禽与申俱死,当是坐其兄弟,知是弟也。 君子曰:“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言申叔为忠,不得其人,还害⾝。 [疏]“忠为”至“令乎” ○正义曰:言叔申忠诚,为此令善之德,施之于郑伯,施非得其善人,犹尚不可,何况不有令德者乎?言“令德”者,往年公孙申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是也。 秋,公如晋,亲吊,非礼。晋人止公,使逆葬。于是籴茷未反。是舂晋使籴茷至楚结成。晋谓鲁二于楚,故留公。须籴茷还,验其虚实。冬,葬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不书,讳之也。讳不书晋葬也。 WwW.igMxs.cOm |
上一章 舂秋左传正义 下一章 ( → ) |
易经史记三家注佛说四十二章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 |
孔颖达的免费历史小说《舂秋左传正义》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舂秋左传正义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舂秋左传正义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