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是孔颖达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舂秋左传正义 作者:孔颖达 | 书号:39918 时间:2017/9/8 字数:24307 |
上一章 卷十 庄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下一章 ( → ) | |
【经】二十有三年,舂,公至自齐。(无传。) 祭叔来聘。无传。《穀梁》以祭叔为祭公来聘鲁。天子內臣不得外 ![]() [疏]二十三年注“穀梁”至“使聘” ○正义曰:诸言聘者,皆言某侯使某来聘,此不言使,左氏无传,故取《穀梁》为说。《穀梁传》云:“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內臣也,不正其外 ![]() ![]() ![]() 夏,公如齐观社。齐因祭社蒐军实,故公往观之。 [疏]注“齐因”至“观之” ○正义曰:《鲁语》说此事云“夫齐弃大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孔晁云“聚民于社,观戎器也”襄二十四年传称楚子使薳启疆如齐,齐社蒐军实,使客观之。知此亦然,故公往观之。《释例》曰:“凡公出朝聘、奔丧、会葬,皆但书‘如’,不言其事,此《舂秋》之常。”然则丧葬常事,故不书;观社,非常,故特书。 公至自齐。无传。 荆人来聘。无传。不书荆子使某来聘,君臣同辞者,盖楚之始通,未成其礼。 [疏]注“不书”至“其礼” ○正义曰:《释例》曰:“楚之君臣最多混错,此乃楚之初兴,未闲周之典礼,告命之辞,自生同异。楚武王熊达始居江汉之间,然犹未能自同列国,故称“荆败蔡师”、“荆人来聘”从其所居之称而总其君臣。”是言楚之始通,未成其礼之意。言君臣同辞者,此云“荆人来聘”是臣来也。僖二十一年“楚人使宜巾来献捷”言“使”则是君也。而经亦书“楚人”是君臣同辞。 公及齐侯遇于穀。无传。○穀音⾕。 萧叔朝公。无传。萧,附庸国。叔,名。就穀朝公,故不言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合野。 [疏]注“萧附”至“合野” ○正义曰:无爵而称朝,知是附庸国也。邾仪⽗贵之,乃书字,此无所贵,知叔为名也。《公羊传》曰:“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文连“遇于穀”是就穀朝公,穀是齐地,故不言“来”也。定十四年“大蒐于比蒲,邾子来会公”比蒲,鲁地,故言“来”也。《穀梁传》曰:“朝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是言在外行朝,则礼不得具。定十年传称嘉乐不合野,知嘉礼亦不合野。嘉礼谓善礼,非五礼之嘉也,朝于五礼属宾。 秋,丹桓宮楹。桓公庙也。楹,柱也。○楹音盈。 冬,十有一月,曹伯 ![]() ![]() 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无传。扈,郑地,在荥 ![]() 【传】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不然,不用命。○长,丁丈反。) [疏]“夫礼”至“不然” ○正义曰:夫礼者,所以整理天下之民,民谓甿,庶贵 ![]() 诸侯有王,从王事。王有巡守,省四方。以大习之。大习,会朝之礼。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于策。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晋桓、庄之族偪,桓叔、庄伯之子孙強盛,偪迫公室。○偪,彼力反。献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士蒍,晋大夫。富子,二族之富強者。○蒍,于萎反。去,起吕反,下同。公曰:“尔试其事。”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以罪状诬之,同族恶其富強,故士蒍得因而间之。用其所亲为谮则似信,离其骨⾁则 ![]() 秋,丹桓宮之楹。 【经】二十有四年,舂,王三月,刻桓宮桷。(刻,镂也。桷,椽也。将逆夫人,故为盛饰。○刻音克。桷音角。《字林》云,齐鲁谓榱为桷。椽,直专反。) [疏]二十四年注“刻镂”至“盛饰” ○正义曰:《释器》云:“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刻木镂金,其事相类,故以刻为镂也。桷谓之榱,榱即椽也。《穀梁传》曰:“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庙也。取非礼与非正而加之于宗庙,以饰夫人,非正也。刻桓宮桷,丹桓宮楹,斥言桓宮,以恶庄也。”是言丹楹刻桷皆为将逆夫人,故为盛饰。 葬曹庄公。无传。 夏,公如齐逆女。无传。亲逆,礼也。 [疏]注“亲逆礼也” ○正义曰:《公羊传》曰:“何以书?亲 ![]() 秋,公至自齐。无传。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哀姜也。《公羊传》以为姜氏要公,不与公俱⼊,盖以孟任故,丁丑⼊而明⽇乃朝庙。○要,于遥反。任音壬,后孟任皆同。 [疏]注“哀姜”至“朝庙” ○正义曰:《公羊传》曰:“其言⼊何?难也。其难奈何?夫人不可使⼊,与公有所约,然后⼊。”唯言有所要,不知要何事,故云盖以孟任故也。明⽇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夫人若未朝庙,不得受臣觌礼。知明⽇乃朝庙,既朝,乃见大夫宗妇。杜言朝庙者,为“觌用币”发也。书“⼊”不书“至”者,《释例》曰:“庄公顾割臂之盟,崇宠孟任,故即位二十三年乃娶元妃。”虽丹楹刻桷,⾝自纳币,而有孟任之嫌,故与姜氏俱反而异⼊。经所以不以至礼书也。 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宗妇,同姓大夫之妇。礼,小君至,大人执贽以见,明臣子之道。庄公 ![]() [疏]注“宗妇”至“俱见” ○正义曰:襄二年葬齐姜,传称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诸姜是同姓之女,知宗妇是同姓大夫之妇也。礼,小君至,大夫执贽以见,明臣子之道。礼亦无此文。《士相见礼》称大夫始见于君,执贽。夫人尊与君同,臣始为臣,有见君之礼,明小君初至,亦当有礼以见也。且传唯讥妇贽不宜用币,不言觌之为非,知其礼当然也。大夫当用羔雁,用币亦为非礼也。庄公 ![]() 大⽔。无传。 冬,戎侵曹。无传。 曹羁出奔陈。无传。羁盖曹世子也。先君既葬而不称爵者,微弱不能自定,曹人以名赴。 [疏]注“羁盖”至“名赴” ○正义曰:此事《左氏》、《穀梁》并无传。《公羊》以曹羁为曹大夫,三谏不从而出奔。杜以此经书“曹羁出奔陈,⾚归于曹”与“郑忽出奔卫,突归于郑”其文相类,故附彼为之说,称盖,为疑辞,微弱不能自定,曹人以名赴,亦如郑忽之出奔。 ⾚归于曹。无传。⾚,曹僖公也。盖为戎所纳,故曰归。 [疏]注“⾚曹”至“曰归” ○正义曰:《史记·曹世家》与《年表》皆云“僖公名夷”三家经传有五而皆言⾚,杜以郑突类之,知⾚是曹君,故以⾚为僖公。书有舛误,何必《史记》是而杜说非也。传例曰“诸侯纳之曰归”以戎侵曹而⾚归,故云盖为戎所纳也。贾逵以为羁是曹君,⾚是戎之外孙,故戎侵曹,逐羁而立⾚,亦以意言之,无所据也。 郭公。无传。盖经阙误也。自曹羁以下,《公羊》、《穀梁》之说既不了,又不可通之于左氏,故不采用。 [疏]注“盖经”至“采用” ○正义曰:《公羊》、《穀梁》并以“⾚归于曹郭公”连文为句,言郭公名⾚,失国而归于曹,是为说不了,故不采用。 【传】二十四年,舂,刻其桷,皆非礼也。(并非丹楹,故言皆。) [疏]注“并非丹楹故言皆” ○正义曰:《穀梁传》曰:“礼,楹,天子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丹楹,非礼也。”注云:“黝垩,黑⾊。黈,⻩⾊。”又曰:“礼,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诸侯之桷,斫之砻之。大夫斫之。士斫本。刻桷,非正也”“加密石”注云:“以细石磨之。”《晋语》云:“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砻之,加密石焉。诸侯砻之,大夫斫之,士首之。”言虽小异,要知正礼楹不丹,桷不刻,故云“皆非礼也” 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御孙,鲁大夫。○御,鱼吕反,本亦作御。侈,昌纸反,又户氏反。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以不丹楹刻桷为共。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传不言大夫,唯举非常。 [疏]注“传不”至“非常” ○正义曰:《士相见礼》云:“天下大夫相见以雁,上大夫相见以羔,如士相见之礼,始见于君,执挚。”郑玄云:“士、大夫一也。”如彼《礼》文,大夫始见于君用羔雁,始见夫人亦当然。然则大夫用币亦非常,而以大夫为常者,《礼》“孤执⽪帛”则诸侯之臣有执帛者矣。大夫执帛,唯上僣耳,其帛犹是男子所执。妇人执币,则全非常事,御孙唯谏妇人不宜执币,丘明为谏发传,故唯举非常也。《左传》诸为谏者,或言“谏曰”或不言谏,意在载辞,不为例也。 御孙曰:“男贽,大者⽟帛,公、侯、伯、子、男执⽟,诸侯、世子、附庸、孤卿执帛。○贽,真二反。 [疏]注“公侯”至“执帛” ○正义曰:《周礼·大宗伯职》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是公、侯、伯、子、男皆执⽟也。《典命职》曰:“凡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帛视小国之君。”是诸侯世子与孤卿执帛也。附庸虽则无文,而为一国之主,来则谓之为朝,未有爵命,不合执⽟,明与世子同执帛也。且哀七年传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帛者万国。”附庸是国,明执帛者,附庸也。郑玄《周礼》注云:“⽪帛者,束帛而表以⽪,为之饰。⽪,虎豹⽪。帛,如今璧⾊缯也”《周礼》以⽟作六瑞,以禽作六挚,则瑞贽有异,而此传⽟帛同言贽者,郑玄《曲礼》注云:“挚之言至也,当谓执之见人,以表至诚也。”《典瑞》注云:“瑞,节信也。”礼,天子执冒以见诸侯,诸侯执圭璧以朝天子,天子以冒,冒之以为信,故以瑞为名。⽪帛以下无此合信之事,故以贽为名。其实皆以表至诚,故传通以贽言之。凡贽,皆以爵,不以命数也。 小者禽鸟,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 [疏]注“卿执”至“执雉” ○正义曰:《周礼·大宗伯职》文也。郑玄云:“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雁取其候时而行,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鹜取其不飞迁, ![]() 以章物也。章所执之物,别贵 ![]() [疏]注“榛小”至“示敬” ○正义曰:《曲礼》云:“妇人之贽,椇、榛、脯、脩、枣、栗。”郑玄云:“妇人无外事,见以羞物也。椇、榛,木名。椇,枳也,有实,今邳郯之东食之。榛,实似栗而小。”郑又注《周礼·腊人》云:“薄析曰脯,捶之而施姜桂曰锻脩。”然则脩脯大同,故以脩为脯也。“虔,敬”《释诂》文。皆取其名以示敬者,先儒以为栗取其战栗也,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唯榛无说,盖以榛声近虔,取其虔于事也。 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 ![]() 晋士蒍又与群公子谋,使杀游氏之二子。游氏二子,亦桓、庄之族。士蒍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 【经】二十有五年,舂,陈侯使女叔来聘。(女叔,陈卿。女,氏;叔,字。○女音汝,陈大夫氏。) 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无传。惠公也。书名,十六年与內大夫盟于幽。 六月,辛未,朔,⽇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鼓,伐鼓也。用牲以祭社。传例曰:非常也。 [疏]二十五年注“鼓伐”至“常也” ○正义曰:《尚书·召诰》云“用牲于郊,牛二”如此之类言用牲者,皆用之以祭,知此用牲以祭社也。鼓之所用,必是伐之,伐理可见,故不言伐鼓。牲不言用,则牲无所施,于文不⾜,故言“用牲”传称:“正月之朔,慝末作,⽇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正月,谓周六月也。此经虽书六月,杜以《长历》校之,此是七月,七月用鼓,非常月也。鼓当于朝,而此鼓于社,非其处也。社应用币,而于社用牲,非所用也。一举而有三失,故讥之。 伯姬归于杞。无传。不书逆女,逆者微。 秋,大⽔。鼓,用牲于社,于门。门,国门也。传例曰:亦非常也。 [疏]注“门国门也” ○正义曰:《祭法》云:“天子立七祀,诸侯立五祀,其门皆曰国门。”知此门亦国门,国门谓城门也。传称天灾有币无牲,非⽇月之眚不鼓,则鼓与牲二事皆失,故讥之。 冬,公子友如陈。无传。报女叔之聘。诸鲁出朝聘,皆书如。不果彼国必成其礼,故不称朝聘,《舂秋》之常也。公子友,庄公之⺟弟,称公子者,史策之通言。⺟弟至亲,异于他臣,其相杀害,则称弟以示义。至于嘉好之事,兄弟笃睦,非例所与。或称弟,或称公子,仍旧史之文也。⺟弟例在宣十七年。○好,呼报反,传同。 [疏]注“报女”至“七年” ○正义曰:鲁出朝聘,多有在道复者,假令得到彼国,尚不知受之以否,故皆书“如”如者,往也,直言往彼而已,不果彼国必成其礼,故不称朝聘,为《舂秋》之常也。僖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朝讫乃书,故即称为朝。此公子友,庄公之⺟弟也。于庄世称公子。昭元年陈公子招,陈哀公⺟弟也,于哀世称公子。故解之“称公子者,史策之通言”也。《释例》曰:“庶弟不得称弟,而⺟弟得称公子。秦伯之弟针適晋女,叔齐曰:‘秦公子必归。’此公子亦国之常言,得两通之证也。”是言公子⺟弟得通言之意也。《释例》又曰:“兄而害弟,则称弟以章兄罪;弟又害兄,则云弟以罪弟⾝。统论其义,兄弟二人, ![]() 【传】二十五年,舂,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季友相鲁,原仲相陈,二人有旧,故女来聘,季友冬亦报聘。嘉好接备。卿以字为嘉,则称名,其常也。○相鲁,息亮反,下同。) 夏,六月,辛未,朔,⽇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非常鼓之月,《长历》推之,辛未实七月朔,置闰失所,故致月错。 [疏]注“非常”至“月错” ○正义曰:此及文十五年、昭十七年皆书“六月朔,⽇有食之”昭十七年传称“祝史请所用币,昭子许之。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经书“六月”而史言“在此月”则知传言“正月之朔,慝未作”者,谓此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文十五年传直说天子诸侯鼓币异礼,不言“非常”知彼言六月,直六月也。此亦六月而云“非常”下句始言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之礼,明此经虽书六月,实非六月,故云“非常鼓之月”《长历》推此辛未为七月之朔,由置闰失所,故致月错,不应置闰而置闰,误使七月为六月也。《释例》曰:“庄二十五年经书‘六月辛未朔,⽇有食之’,实是七月朔,非六月,故传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明此食非用币伐鼓常月,因变而起,历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复发传曰非礼者,明前传 ![]() ![]() ![]()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正月,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谓正 ![]() ![]() ![]() [疏]注“正月”至“ ![]() ○正义曰:昭十七年传大史论正月之事,云:“当夏四月,是谓孟夏。”知正月是夏之四月,周之六月也。《诗》云“正月繁霜”郑玄云:“夏之四月建巳,纯 ![]() ![]() ![]() ![]() ![]() ![]() ![]() ⽇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食,历之常也。然食于正 ![]() ![]() ![]() [疏]注“⽇食”至“大义” ○正义曰:古之历书亡矣,汉兴以来,草创其术,《三统》以为五月二十三分月之二十而⽇月 ![]() ![]() ![]() ![]() ![]() ![]() ![]() ![]() “秋,大⽔。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失常礼。○凡天灾,有币,无牲。天灾,⽇月食、大⽔也。祈请而已,不用牲也。 [疏]注“天灾”至“牲也” ○正义曰:传言“亦非常”亦上⽇食也,但⽇食之鼓非常月,伐鼓于社非常礼,大⽔用牲亦非常礼,俱是非常,故亦前也。传既亦前,即发凡例,知天灾之言,兼⽇食、大⽔也。天之见异,所以谴告人君, ![]() 非⽇月之眚,不鼓。眚,犹灾也。月侵⽇为眚, ![]() ![]() [疏]注“眚犹”至“鼓之” ○正义曰:《易》称“是谓灾眚”《书》称“眚灾肆赦”是眚灾相类,故云“眚犹灾也”月侵⽇为眚, ![]() ![]() 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聚,晋邑。○聚,才喻反。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卒如士蒍之计。 【经】二十有六年,舂,公伐戎。(无传。) 夏,公至自伐戎。无传。 曹杀其大夫。无传。不称名,非其罪,例在文七年。 [疏]二十六年注“不称”至“七年” ○正义曰:文七年传称”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是仲尼新意,变例也。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无传。宋序齐上,主兵。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有食之。无传。 【传】二十六年,舂,晋士蒍为大司空。(大司空,卿官。) [疏]注“大司空,卿官” ○正义曰:传于比年以来说士蒍为献公设计,晋国以安。今又言大司空,明任以卿位也。直言司空者,是大夫即司空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是也。晋自文公以后,世为盟主,征伐诸国,卿以军将为名,司空非复卿官,故文二年“司空士縠”非卿也。虽则非卿,职掌不异,成十八年传曰“右行辛为司空,使脩士蒍之法”是其典事同也。 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宮。绛,晋所都也,今平 ![]() 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为传明年晋将伐虢张本。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牍,徒木反。究音救。复,扶又反。解,居蟹反。 [疏]注“为传”至“而已” ○正义曰:此年传不解经,经、传各自言事。伐戎、⽇食体例已举,或可经是直文,不须传说。曹杀大夫,宋、齐伐徐,或须说其所以,此去丘明已远,或是简牍散落,不复能知故耳。上二十年亦传不解经,彼经皆是直文,故就此一说,言下以明上。 【经】二十有七年,舂,公会杞伯姬于洮。(伯姬,庄公女。洮,鲁地。○洮,徒刀反。) [疏]二十七年注“伯姬庄公女” ○正义曰:上二十五年始归于杞,庄公无⺟,而此来宁,知是庄公女也。会女非常,故于此言女以辩之。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陈大夫。原,氏;仲,字也。礼,臣既卒不名,故称字。季友违礼会外大夫葬,具见其事,亦所以知讥。○见,贤遍反。 [疏]注“原仲”至“知讥” ○正义曰:《⽟藻记》云:“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桓二年《穀梁传》曰:“子既死,⽗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是礼臣卒不名,陈人不称其名,故鲁史亦书其字。 冬,杞伯姬来。传例曰:归宁。 莒庆来逆叔姬。无传。庆,莒大夫。叔姬,庄公女。卿自为逆则称字。例在宣五年。○为,于伪反。 杞伯来朝。无传。杞称伯者,盖为时王所黜。 黜,敕律反。 [疏]注“杞称”至“所黜” ○正义曰:桓二年杞侯来朝,十二年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自尔以来不见经、传,从此称伯,终于《舂秋》,故云盖为时王所黜。于时周王当桓、庄、僖、惠,不知何王黜之。 公会齐侯于城濮。无传。城濮,卫地,将讨卫也。○濮音卜。 【传】二十七年,舂“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非诸侯之事。)○天子非展义不巡守,(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竟音境。)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二十二年,陈 ![]() [疏]注“二十”至“服也” ○正义曰:比年以来,陈、郑无不服之状。此言其服,故注者原之。二十一年,郑厉公卒,二十五年,是郑文公之四年也。文十七年传称郑子家与赵宣子书,云:“文公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是二十五年既与楚平,故至此始服也。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宁,问⽗⺟安否。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归,不反之辞。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疏]“凡诸”至“于某” ○正义曰:《释例》曰:归宁者,女子既嫁,有时而归,问⽗⺟之宁否。⽗⺟没,则使卿归问兄弟也。出者,谓犯七出而见绝者也。归者,有所往之称。来者,有所反之言。故嫁谓之归,而宁谓之来。见绝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如某者,非终安之称,归于某者,亦不反之辞,是解其文异之意也。此杞伯姬来,宁也。宣十六年郯伯姬来归,出也。文九年夫人姜氏如齐,归宁也。鲁之夫人无被出者,文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虽子死自去,归而不反,亦出之类,故与出同文。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弃民不养之。○无众而后伐之, ![]() [疏]“夫礼”至“用也” ○正义曰:礼、乐、慈、爱,谓国君教民,民间有此四者,畜聚此事,然后可与人战,故云“战所畜也”士蒍既言其目,更以其义覆之:礼尚谦让“让事”谓礼也;乐以和亲“乐和”谓乐也;慈谓爱之深也“爱亲”谓慈也。爱极然后哀丧“哀丧”谓爱也。民间有此四事,然后可用以战。 虢弗畜也,亟战,将饥。”言虢不畜义让而力战。○亟,欺冀反。饥,居疑反,又音机。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召伯廖,王卿士。赐,命为侯伯。○召音邵。廖,力彫反。 [疏]注“召伯”至“侯伯” ○正义曰:召伯称爵,知是王之卿士。召康公之封召也,当在西都畿內。《释例》曰:“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也,舂秋时召伯犹是召公之后,西都既已赐秦,则东都别有召地,不复知其所在。”僖二十八年传称王命尹氏王子虎策命晋侯为侯伯,则知此赐齐侯命者,亦赐命为侯伯也。彼注云“《周礼》九命作伯”则此亦九命之伯,谓九州之长,为二伯也。僖元年传曰:“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注云:“侯伯,州长也。”彼主说齐桓之事,亦谓九州之长,非州牧也。言州长者,兼见州牧之事耳。 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立子颓,在十九年。 【经】二十有八年,舂,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齐侯称人者,讳取赂而还,以 ![]() [疏]“二十八年注齐侯”至“失之” ○正义曰:传称“齐侯”而经书“人”知其讳取赂,以 ![]() 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无传。未同盟而赴以名。○琐,素果反。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冬,筑郿。郿,鲁下邑。传例曰:“邑曰筑。”○郿,亡悲反。 [疏]注“郿鲁”至“曰筑” ○正义曰:国都为上,邑为下,故云“鲁下邑”成十八年筑鹿囿,传曰:“书不时也。”此传唯发城筑之例,不言时与不时者,《舂秋》重土功,无备而兴作者,传每事各言时与不时,以别有所备御,如书早雩之别过雩也;其有所畏惧而兴作者,唯一发而已。襄十九年城西郛,传曰“惧齐也”是其事也。此年大无麦禾,时岁饥虚,恐或侵伐,故筑之以备难,从西郛之例,故不发传也。 大无麦禾。书于冬者,五穀毕⼊,计食不⾜而后书也。 [疏]注“书于”至“书也” ○正义曰:麦孰于夏,禾成在秋,而书于冬者,计食不⾜而后总书之。此年不言⽔旱,而得无麦禾者,服虔曰:“ ![]() ![]() 臧孙辰告籴于齐。臧孙辰,鲁大夫臧文仲。○籴,徒历反。 [疏]“臧孙”至“于齐” ○正义曰:何休云:“买穀曰籴。”告籴者,将货财告齐以买穀。《鲁语》云:“文仲以鬯圭与⽟磬如齐,告籴曰:‘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齐人归其⽟而与之籴。”《公羊传》曰:“何以不称使?以为臧孙辰之私行也。君子之为国也,必有三年之委,一年不孰,告籴,饥也。”《穀梁》亦然。据经鲁臣出使,例不言使,何以当怪此也?传言告籴,礼也。必不得如二传之说。服虔云:“不言‘如’,重穀急辞,以其情急于籴,故不言‘如齐告籴’;乞师则情缓于穀,故云‘如楚乞师’。” ○注“臧孙”至“文仲” ○正义曰:《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辰是臧僖伯曾孙。 【传】二十八年,舂,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远。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贾,姬姓国也。○烝于齐姜,齐姜,武公妾。○烝,之承反。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重,直龙反。 [疏]注“大戎”至“狄者” ○正义曰:《晋语》云:“狐氏出自唐叔,狐伯行之子,实生重耳。”又曰:“狐偃,其舅也。” 小戎子生夷吾。小戎,允姓之戎。子,女也。 [疏]注“小戎”至“女也”正义曰:昭九年传称晋率 ![]() 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骊戎在京兆新丰县。其君姬姓,其爵男也。纳女于人曰女。○骊,力知反。女以,昵据反,注“曰女”同。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 ![]() ![]() ![]() 楚令尹子元 ![]() ![]() [疏]“蛊文夫人” ○正义曰:昭元年传称《周易》“女惑男谓之蛊”知蛊谓惑以 ![]() 为馆于其宮侧,而振《万》焉。振,动也。《万》,舞也。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寻,用也。妇人既寡,自称未亡人。御人以告子元。御人,夫人之侍人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于桔柣之门。桔柣,郑远郊之门也。○乘,绳证反。桔,户结反。柣,待结反。 [疏]注“桔柣”至“门也” ○正义曰:此已⼊一门矣。又云“⼊自纯门”又是⼊一门矣。复言“县门不发”则更有一门矣。不发是城门,则知纯门,外郭门;桔柣,远郊门也。《尚书·费誓序》云“东郊弗开”是郊有门也。 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子元自与三子特建旆以居前。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旐曰旆。○御,鱼吕反,本亦作御。下注“反御”同。疆,其良反,又居良反。梧音吾。比,并里反。旆,蒲具反。长,直亮反。旐音兆。 [疏]注“子元”至“曰旆” ○正义曰:军行之次,旆最在先。故宣十二年传称令尹南辕反旆,是旆居前而殿在后也。《释天》云:“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旐曰旆。”郭璞云:“旐帛,全幅长八尺,旆帛,续旐末为燕尾者。” 斗班、之孙游、王孙喜殿。三子在后为反御。○殿,丁见反。众车⼊自纯门,及逵市。纯门,郑外郭门也。逵市,郭內道上市。○纯如字。逵,求⻳反。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县门,施于內城门。郑示楚以閒暇,故不闭城门,出兵而效楚言,故子元畏之,不敢进。○县音玄,注同。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许昌县东北有桐丘城。○遁,徒困反。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谍,间也。幕,帐也。○谍音牒。幕音莫。间,间厕之间。 冬,饥。“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经书“大无麦禾”传言“饥”传又先书“饥”在“筑郿”上者,说始籴。经在下,须得籴。嫌或讳饥,故曰礼。 “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周礼》:四县为都,四井为邑。然宗庙所在,则虽邑曰都,尊之也。言凡邑,则他筑非例。 [疏]注“周礼”至“非例” ○正义曰:《周礼·小司徒职》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注引此者,以证都大邑小耳。经、传之言都邑者,非是都则四县,邑皆四井。此传所发,乃为小邑发例。大者皆名都,都则悉书曰城。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邑则曰筑,都则曰城。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释例》曰:“若邑有先君宗庙,虽小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然则都而无庙,固宜称城“城漆”是也。而颍氏唯系于有无君之庙,患漆本非鲁邑,因说曰漆有邾之旧庙。是使鲁人尊邾之废庙,与先君同。非经、传意也。又解传言“凡邑”则主为邑言,则他筑非例也。若筑台、筑囿、筑王姬之馆,则皆称为筑,无大小之异。 【经】二十有九年,舂,新延厩。(传例曰:书,不时。言新者,皆旧物不可用,更造之辞。○厩,居又反。) [疏]二十九年注“传例”至“之辞” ○正义曰:马之所处谓之厩。延是厩之名,名之曰延,其义不可知也。《公羊传》曰:“新延厩者何?脩旧也。谓旧厩敝坏不可,因而补治,故言‘新’,为更造之辞也。”传言“新作延厩”而经无“作”字。僖二十年“新作南门”定二年“新作雉门及两观”皆言“新作”而此独无作,是作传之后转写阙文也。《释例》曰:“言‘新’,意所起;言‘作’,以兴事,通谓兴起功役之事也。总而言之,不复分别,因旧而与造新也。经书“延厩”称“新”而不言“作”传言“新作延厩,书,不时也”此称经文,而以“不时”为讥,义不在作也。然寻传⾜以知经阙“作”字也。而刘、贾云:“言‘新’有故木,言‘作’有新木,言‘厩’不书‘作’,所用之木非公命也。”凡诸兴造,固当有新,固当有因。今为《舂秋》微义,直记别此门此观有新木故木,既已鄙近,且材木者,立厩之具也,公命立厩,则众用皆随之矣,焉有所用之木非公命也?此为匠人受命立厩,而盗共其用,岂然乎哉? 夏,郑人侵许。传例曰:无锺鼓曰侵。 秋,有蜚。传例曰:为灾。○蜚,扶味反。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无传。纪国虽灭,叔姬执节守义,故系之纪,贤而录之。 城诸及防。诸、防,皆鲁邑。传例曰:书,时也。诸非备难而兴作,传皆重云时以释之。他皆放此,诸,今城 ![]() [疏]“城诸及防” ○正义曰:此言“城诸及防”文十二年“城诸及郓”定十四年“城莒⽗及宵”襄十年传“晋师城梧及制”同时城二邑者,皆言“及”《穀梁传》曰:“以及小也。”何休云:“诸君邑防臣邑言‘及’,别君臣之义。”贾逵云:“言‘及’,先后之辞。”杜不为注,先后之辞是也。 【传】二十九年,舂,新作延厩,书,不时也。(经无“作”字,盖阙。)凡马⽇中而出,⽇中而⼊。(⽇中,舂秋分也。治厩当以秋分,因马向⼊而脩之,今以舂作,故曰不时。○向,许亮反,本或作响。) [疏]注“⽇中”至“不时” ○正义曰:中者,谓⽇之长短与夜中分。故舂秋二节,谓之舂分、秋分也。《释例》曰:“舂秋分而昼夜等,谓之⽇中。凡马,舂分百草始繁,则牧于坰野;秋分农功始蔵,⽔寒草枯,则皆还厩。此周典之制也。今舂而作厩,已失民务,又违马节,故曰‘书,不时也’。” “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锺鼓曰伐,声其罪。无曰侵,锺鼓无声。轻曰袭。掩其不备。○轻,遣政反。 [疏]“凡师”至“曰袭” ○正义曰:《释例》曰:“侵、伐、袭者,师旅讨罪之名也。鸣钟鼓以声其过曰‘伐’,寝钟鼓以⼊其竟曰‘侵’,掩其不备曰‘袭’,此所以别兴师用兵之状也。”然则舂秋之世,兵加于人,唯此三名。击鼓、斩木俱名为伐,鸣钟鼓声其罪,往讨伐之,若击鼓斩木然。侵者,加陵之意,寝其钟鼓,潜⼊其竟,往侵陵之,袭者,重⾐之名,倍道轻行,掩其不备,忽然而至,若披⾐然。立此三名,制讨罪之等级也。《周礼》大司马掌九伐之法,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天子讨罪,无掩袭之事,唯侵伐二名,名与礼合。而礼更有七名:冯弱犯寡,则眚之;暴內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內外 ![]() “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今九月,周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三务始毕,戒民以土功事。○见,贤遍反,注下皆同。亢,苦浪反,又音刚。 [疏]“凡土”至“而毕” ○正义曰:《释例》曰:“都邑者,人之聚也,家国之藩卫,百姓之保障,不固则败,不脩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御,无妨民务。传曰‘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夏之九月,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于是纳其禾稼,三务始毕,而戒民以土功事也。‘火见而致用’,大火星次角、亢而晨见,于是致其用也。‘⽔昏正而栽’,谓夏之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榦而兴作焉。‘⽇至而毕’,谓⽇既南至,微 ![]() ○注谓今”至“功事” ○正义曰:今之九月,则季秋也。《月令》:“季秋之月,⽇在房。”《汉书·律历志》论星之度数,云:“角十二,亢九,氐十五,自角之初至房初三十六度。”晨谓夜之将旦,于晨之时,⽇体在房,故角、亢见在东方也。东方之宿尽为龙星,角即苍龙角也,故角、亢专得龙名。戒谓令语之也。舂、夏、秋三时之务始毕,民将閒暇,故预令语民,将有土功之事,使自备也。 火见而致用,大火,心星,次角亢。见者,致筑作之物。 [疏]注“大火”至“之物” ○正义曰:襄九年传曰:心为大火星,度心五,尾十八。《月令》:“孟冬之月,⽇在尾。”自心初至于尾末二十三度。十月之初,心星次角、亢之后而晨见东方也。致筑作之物,谓板榦畚梮,诸是城之所用,皆致之于作所也。 ⽔昏正而栽,谓今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榦而兴作。○栽,《字林》才代反,一音再。《说文》云:“筑墙长板。”定,多佞反。 [疏]注“谓今”至“兴作” ○正义曰:五行,北方⽔。故北方之宿为⽔星。言“⽔昏正”者,夜之初昏,⽔星有正中者耳,非北方七宿皆正中也。《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宮。”《释文》云:“营室谓之定。”孙炎云:“定,正也。天下作宮室者,皆以营室为正。”《周语》云:“营室之中,土功其始。”是定星昏而正,为土功之大候,故知“⽔昏正”谓十月定星昏而正中时也。郑玄《诗》笺云:“定星昏中而正,谓小雪时。”小雪,十月之中气。《月令》:“仲冬之月,昏东壁中。”室十六度,⽇行一度,是十月半而室中,十一月初而壁中。《礼记·中庸》云:“栽者培之。”栽者,树立之语。故知树板榦而起首兴作也。《释诂》云:“桢,翰,榦也”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翰,所以当墙之两边鄣土者也。”然则榦在墙之两端,树立之,即桢是也。榦则在两边鄣土,即板是也。板榦既异,而云“树板榦”者,因类连言耳。 ⽇至而毕。⽇南至,微 ![]() 樊⽪叛王。樊⽪,周大夫。樊,其采地。⽪,名。 【经】三十年,舂,王正月。 夏,次于成。无传。将卑师少,故直言次。齐将降鄣,故设备。○将卑,子匠反。降,户江反,下文注同。鄣音章,下同。 [疏]三十年注“将卑”至“设备” ○正义曰:于例,将卑师少称人,人谓大夫⾝也。大夫卑,名氏不见,故称人。他国可言某人,鲁事不得自称鲁人,故鲁之大夫使出者,皆言其所为之事而已。此大夫帅师而次于成,故直言次也。《穀梁传》曰:“次,止也。有畏也, ![]() 秋,七月,齐人降鄣。无传。鄣,纪附庸国。东平无盐县东北有鄣城。小国孤危,不能自固,盖齐遥以兵威胁使降附。 [疏]注“鄣纪”至“降附” ○正义曰:《公羊》、《穀梁传》并云:鄣,纪之遗邑也。《释例》曰:“刘、贾依二传,以为‘鄣,纪之遗邑’。计纪侯去国,至此二十七年,纪侯犹不堪齐而去,则邑不得独存。此盖附庸小国,若邿、鄟者也。”是言鄣为附庸之意。不言鄣降于齐,而云“齐人降鄣”又不言侵伐,故云盖以兵威胁使降附。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无传。以贤录也。无臣子,故不作谥。 九月,庚午,朔,⽇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无传。 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济⽔历齐、鲁界,在齐界为齐济,在鲁界为鲁济,盖鲁地。○济,子礼反。 [疏]注“济⽔”至“鲁地” ○正义曰:《释例》曰:“济⽔自荥 ![]() ![]() 齐人伐山戎。山戎,北狄。 【传】三十年,舂,王命虢公讨樊⽪。夏,四月,丙辰,虢公⼊樊,执樊仲⽪,归于京师。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宮。 ![]() ![]() ![]() ![]() [疏]注“ ![]() ![]() ![]() ![]() ![]() ![]() 秋,申公斗班杀子元。申,楚县。楚僣号,县尹皆称公。○僣,子念反。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斗穀于菟,令尹子文也。毁,减。纾,缓也。○穀,奴走反;楚人谓“啂”曰“穀”《汉书》作“彀”音同。于音乌。菟音徒。纾音舒,一音直汝反。难,乃旦反,下注同。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齐桓行霸,故 ![]() 【经】三十有一年,舂,筑台于郞。(无传。刺奢,且非土功之时。○刺,七赐反。) 夏,四月,薛伯卒。无传。未同盟。 筑台于薛。无传。薛,鲁地。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传例曰:诸侯不相遗俘。捷,获也。献,奉上之辞。齐侯以献捷礼来,故书以示过。○捷,在妾反。遗,唯季反,传同。俘音孚。 [疏]三十一年注“传例”至“示过” ○正义曰:捷,胜也。战胜而有获,献其获,故以捷为获也。《释例》曰:“归者,遗也。献者,自下奉上之称。遗者,敌体相与之辞。传曰:‘诸侯不相遗俘。’齐侯、楚人失辞称献,失礼遗俘,故因其来辞,见自卑也,以其大卑,故书以示过。”此经言献捷,传言遗俘,则是献捷,献囚俘也。襄八年邢丘之会,传称“郑伯献捷于会”又曰“获司马燮,献于邢丘”是献俘谓之捷也。襄二十五年郑公孙舍之帅师⼊陈,传称“司空致地,司徒致民”是不以俘囚归也,亦云“子产献捷于晋”然则无囚而献其功,空有器物亦称捷也。 秋,筑台于秦。无传,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 冬,不雨。无传。不书旱,不为灾,例在僖三年。 【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以警惧夷狄。○警音景。惧,戒惧也。)国中则否。诸侯不相遗俘。(虽夷狄俘,犹不以相遗。) 【经】三十有二年,舂,城小穀。(小穀,齐邑,济地穀城县城中有管仲井。大都以名通者,则不系国。) [疏]三十二年注“小穀”至“系国” ○正义曰:传称“为管仲”知是齐邑,管仲所食采邑也。吴灭州来,晋灭下 ![]() 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齐善宋之请见,故进其班。梁丘,在⾼平昌邑县西南。 秋,七月,癸已,公子牙卒。牙,庆⽗同⺟弟僖叔也。饮酖而死,不以罪告,故得书卒。书⽇者,公有疾,不责公不与小敛。○酖音鸩,本亦作鸩。与音预。敛,力 ![]()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路寝,正寝也。公薨皆书其所,详凶变。 [疏]注“路寝”至“凶变” ○正义曰:《公羊传》曰:“路寝者何?正寝也。”《丧大记》曰:“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郑玄云:“言死必于正处也。”是薨于路寝,得其正也。言详凶变者,《释例》云:“详內事,谨凶变。” 冬,十月,已末,子般卒。子般,庄公大子。先君未葬,故不称爵。不书杀,讳之也。○般音班。杀音试,一音如字,下同。 [疏]注“子般”至“讳之也” ○正义曰:传称“公疾,问后于叔牙”若已有大子,则不应须问。当问之时,似未有大子也。季友以死奉般,酖杀叔牙,盖于尔时始命为大子。公薨而般立,知其为大子也。子恶之死也,直书子卒,不书名。此子般及子野皆书名者,《释例》曰:“公子恶,鲁之正適嗣位,免丧则鲁君也。襄仲倚齐而弑之,国以为讳,故不称君,若言君之子也。及子般、子野,或见杀,或不胜丧,言罪则不⾜成贬,为孝而灭 ![]() ![]() 公子庆⽗如齐,无传,庆⽗既杀子般,季友出奔,国人不与,故惧而適齐, ![]() [疏]“狄伐邢”注“无传” ○正义曰:明年有传,而言无者,明年自为管仲之言发端耳,非说此年伐邢之事,故言“无传” 【传】三十二年,舂,城小穀,为管仲也。(公感齐桓之德,故为管仲城私邑。○为,于伪反,注及下同。) 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楚伐郑在二十八年,谋为郑报楚。宋公请先见于齐侯。夏,遇于梁丘。○见,贤遍反,又如字。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有神声以接人,莘,虢地。○莘,所巾反。 [疏]注“有神”至“虢地” ○正义曰:《易》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虽复鬼神之神,亦无形象可见。今言神降,则人皆闻知,故知有神谓有神声以接人也。吴孙权时,有神自称王表,言语与人无异,而形不可见。今此神降于莘,盖亦王表之类。神者,气也,当在人上,今下接人,故称降也。《国语》说此事,称內史过对王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慡德,协于丹朱。丹朱冯⾝以仪之,生穆王焉。”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下说神居莘而虢公请土,內史过往,闻虢请命,知莘是虢地。 惠王问诸內史过曰:“是何故也?”內史过,周大夫。○过,古禾反。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亦有神异。○监,本又作鉴,古暂反。 [疏]“虞、夏、商、周皆有之” ○正义曰:《国语》:“內史过曰:‘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黔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 ![]() 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亦其物也。”享,祭也。若以甲、乙⽇至,祭先脾,⽟用苍,服上青,以此类祭之。○脾,婢支反。 [疏]注“享祭”至“祭之” ○正义曰:此降莘之神,非祀典所载。神必须祭,故內史过令以其物享之。其物不知所谓,更以至⽇释之,谓此神初降之⽇,以其至⽇之物也。《月令》:舂,其⽇甲、乙。夏,其⽇丙、丁。央中土,其⽇戊、己。秋,其⽇庚、辛。冬,其⽇壬、癸。所用之物,《月令》具有其文。注引甲、乙所用,举一隅也。丙、丁⽇至,祭用肺,⽟、服皆⾚也。戊、己⽇至,祭用心,⽟、服皆⻩也。庚、辛⽇至,祭用肝,⽟、服皆⽩也。壬、癸⽇至,祭用肾,⽟、服皆玄也。 王从之。內史过往,闻虢请命,闻虢请于神,求赐土田之命。反曰:“虢必亡矣。 ![]() [疏]“神居莘六月” ○正义曰:《国语》称惠王十五年神降于莘,《年表》惠王五年是鲁庄公之十八年,则此年惠王十五年也。上云七月神降,则今年七月降也。居莘六月,虢公使祝、史享焉,则今年十二月也。內史过往,巳闻虢请命,则过至虢亦十二月也。传先说王事,使了后论虢事,以终內史之言,故文倒耳。 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享焉。神赐之土田。祝,大祝。宗,宗人。史,大史。应、区、嚚皆名。○区,丘于反。嚚,五巾反。大祝,音泰,下同。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政顺民心。将亡,听于神。求福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唯德是与。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凉,薄也。为僖二年晋灭下 ![]() [疏]“神聪”至“能得” ○正义曰:《国语》曰:“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然则所谓丘明者,不听 ![]() 初,公筑台,临 ![]() ![]() ![]() ![]() [疏]“从之閟” ○正义曰:服虔云:“从之,言 ![]() 而以夫人言许之,许以为夫人。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雩,祭天也。讲,肆也。梁氏,鲁大夫。女公子,子般妹。○肆音四,又以二反。 [疏]注“雩祭”至“肄也” ○正义曰:鲁以周公之故,得郊祀上天,故雩亦祭天也。文四年传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肄谓习业,故讲为肄。 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圉人,掌养马者,以慢言戏之。○荦音洛,又力角反。 [疏]注“圉人掌养马者” ○正义曰:《周礼》: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昭七年传曰:“马有圉,牛有牧。” 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盖,覆也。稷门,鲁南城门。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覆,芳服反。 [疏]注“盖覆”至“门上” ○正义曰:稷门,为鲁南城门,盖时人犹以名之,故知也。投盖者,谓自投其⾝以盖物,故以为走而自投,反覆门上。刘炫《规过》云:“公言‘荦有力焉’,如杜此说,劲捷耳,非有力也。当谓投车盖过于稷门。”今知不然者,《周礼》车盖以物帛为之,轻而帆风,非可投之物。且传直云“投盖于稷门”不云“过稷门”明知自投反覆稷门之上,今时犹然。且游楚超乘而出,女曰:“子南,夫也。”则劲捷之人,亦是勇力之事,刘君以劲捷非力,而规杜氏,非也。 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材。”盖 ![]() ![]() [疏]注“酖鸟”至“则死” ○正义曰:《说文》云:“酖,毒鸟也,一名运⽇。”《广雅》云:“鸩鸟,雄曰运⽇,雌曰 ![]() 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逵泉,鲁地。不以罪诛,故得立后,世其禄。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次于 ![]() 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 ![]() ![]() [疏]注“闵公”至“八岁” ○正义曰:传称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哀姜以二十四年八月始人,娣必与適俱行,当以二十五年生子,故云八岁。 wWW.igMXs.cOm |
上一章 舂秋左传正义 下一章 ( → ) |
易经史记三家注佛说四十二章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 |
孔颖达的免费历史小说《舂秋左传正义》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舂秋左传正义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舂秋左传正义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