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是必学课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三家注 作者:必学课 | 书号:39916 时间:2017/9/8 字数:4533 |
上一章 太史公书名考 下一章 ( → ) | |
陈 直 撰 本文摘自《司马迁与〈史记〉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编,陕西民人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第1版。 el163 我少时读汉执金吾丞武荣碑有云:“传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知西汉的《太史公书》,在东汉末已改称《史记》,与今名符合,及读王静安先生《太史公行年考》, ![]() ![]() ![]() ![]() ![]() 《史记·太史公自序》;“几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是司马迁自定原名为《太史公书》,嗣后西汉诸儒多沿用此名称,故《汉书·艺文志》列《太史公书》于舂秋类。一变为《太史公记》,《汉书·杨恽传》云“恽⺟,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是也。再变为《太史记》,《风俗通义·正失篇》云“谨案《太史记》,燕太子丹留秦,始皇遇之益不善,燕亦遂灭”是也。三变为今称《史记》。其他有称《太史公传》者(见《史记·⻳策列传》褚先生补)及《太史公》者(见《扬子法言·问神篇》),均属在演变中多种之名称。 《史记》在东汉和帝永元以前,仍普遍称为《太史公书》,王充《论衡》卷二十九《述作篇》云:“《太史公书》,刘子改序班叔⽪传,可谓述矣。”王充以章帝章和中卒;又《后汉书》卷四十八《杨终传》云“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杨终以永元十二年卒(公元l00年),是其明证。 《史记》名称,有介于拟似之间,而后人为从东汉初年即开始者,如《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云“彪既才⾼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以踵继其书”后引班彪《后传》略论曰:“夫家百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舂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班彪传》文所谓司马迁著史记者,为范蔚宗当时叙事之文,《后传》系班彪原文,仍称为《太史公书》,可以证明。又《列仙传》老子传引《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仕魏为将军,封于段⼲”;《西京杂记》云“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两书经魏晋人附益者多,不能据为定论。 《史记》名称,有谓始于班彪⽗子者,有谓始于王肃者,有谓始于两晋者,有谓始于《隋书·经籍志》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据东汉的碑刻,及其他可靠文献材料,互参考证,决定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前后共罗列九证,分举于下。 (一证)汉东海庙碑 ![]() 《隶释》卷二东海庙碑 ![]() (二证)汉执金吾丞武荣碑 《金石萃编》卷十二,汉执金吾丞武荣碑云“阙帻传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左氏》、《国语》,广学甄微,靡不贯综”又云,道“孝桓大忧,屯守玄武,戚哀悲切,加遇害气,遭疾陨灵,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碑无年月,以碑文辞考之,武荣之卒,当在灵帝初年,武荣年三十六,举孝廉,研究《史记》、《汉书》,当在桓帝初年可知。另以武氏石阙铭其敦蝗长史武斑碑互考之,武荣为武开明之子,武斑之弟,武斑以永嘉元年死(公元105年),年二十五,碑以建和元年立(公元147年),武荣碑虽无年月,立在灵帝初年可知。 (三证)延笃《史记音义》 司马贞《史记索隐·后序》云“古今为注解者绝鲜,音义亦希,始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近代鲜有二家之本”案《后汉书》卷五十四《延笃传》,笃以桓帝永康元年卒(公元167年),不言著有《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史部,亦不载此书,知在隋以前即已亡佚,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云,裴骃《集解》中引有《史记音义》,司马贞两书并举,⾜证延笃之书,标题可确定为《史记音义》,证之《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徐广《史记音义》十二卷,《索隐·后序》亦云,裴骃又有《史记音义》,可知徐、裴两书的命名,皆摹仿延笃《史记音义》而来。又《颜氏家训·书证篇》,引延笃《战国策音义》,其命名与《史证音义》正同。 (四证)蔡邕《独断》 ![]() ![]() (五证)荀悦《汉纪》 荀说《汉纪》卷三十云“班彪举茂才为徐今,彪子固字孟坚,明帝时为郞,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自⾼祖至于孝武,大功臣绍其后事,迄于孝平王莽之际,著帝纪表志传以为《汉书》凡百篇”荀说又有时兼称为《太史公记》,《汉纪》卷四十云“司马子长既道李陵之锅,喟然而叹,幽而发愤,遂著史记,始自⻩帝,以及秦汉,为《太史公记》”其体例与应劭《风俗通义》相同,又按《汉纪·序》云“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诏给事中秘书监荀悦,钞撰汉书,略举其要,其五年书成”是荀悦此书,成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比较《独断》为后。 (六证)应劭《风俗通义》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三十七)云“宮车晏驾,谨案《史记》曰王稽谓范睢曰,夫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奈何者,一旦官车晏驾,是事不可知也”严氏本条佚文是从《文选》卷六十《竟陵王行状》李善注辑出,案应劭系节用《史记·范睢传》文。 《风俗通义》佚文(卢文強《群书拾补》第二十八种)云“由余秦相也,见《史记》,汉有由章至长沙太傅。”(引宋景文公笔记),由余秦相见《史记·秦本纪》,当为本书《姓氏篇》佚文。 又《风俗通义》有称《太史公记》者,如卷一“谨案《战国策》、《太史公记》,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戮力,以窥周室”云云。按所引为《史记·秦始皇本纪賛》,太史公又用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又《风俗通义》有称《太史记》备如卷二“谨案《太史记》燕太子丹与秦始皇,遇之益不善,丹恐而亡归,归求勇土荆轲秦武 ![]() (七证)颖容《舂秋例序》 颜容《舂秋例序》云(《太平御览》卷六百二引)“汉兴,博物洽闻著述之士,有司马迁、扬雄,其所著作违义正者尤多阙略,举一两事以言之,迁《史记》不识毕公文王之子,而言与周同姓;扬雄《法言》不识六十四卦之所从来尚矣”按《史记·魏世家》云“魏之先毕公⾼之后也,毕公⾼与周同姓”颖容所讥,当即此文。又《后汉书·儒林颍容传》云“容字子严,陈国长平人,博学多通,善《左氏舂秋》,初平中避 ![]() (八证)⾼ ![]() 《吕氏舂秋》卷十六《先识览》云“晋太史屠黍,见晋之 ![]() ![]() ![]() ![]() ![]() ![]() (九证)⾼ ![]() ⾼ ![]() ![]() ![]() ![]() 卷三《秦策》云“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 ![]() 卷八《齐策》云“盼子有功于国百姓为之用,婴子不善,而用申缚”⾼ ![]() ⾼ ![]() ![]() ![]() ![]() ![]() ![]() ![]() ![]() ![]() 上述各证始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终于献帝建安十七年,武荣当卒于灵帝初年,传习《史记》,必在早岁,桓帝初年即有《史记》名称,灼然可信。其他如延笃之《史记音义》、应劭之《风俗通义》、颍容之《舂秋例》,著者旨无成书年月可考,不得已只引用可考的卒年,是从最低的年限来估计的,他们著书引用《史记》,在桓、灵、献三世,是毫无疑问的。东汉以后,《史记》名称,即已普遍流传,不再研究,唐颜真卿《东方朔画像赞》,仍称《史记》为《太史公书》,是鲁公援用古称,并非唐代的通称。 (原载《文史哲》1956年第6期)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史记三家注 下一章 ( → ) |
佛说四十二章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 |
必学课的免费历史小说《史记三家注》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史记三家注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史记三家注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