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佚名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5239 |
上一章 行道在心 下一章 ( → ) | |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释】第四十章说明人修道是在心上,不在形式上。心不在道上,仅注重外表的工作,就和推磨的牛一样,推来推去,天天推也走不出磨坊。 “佛言”:佛说。“沙门行道”:比丘修行无上道。“无如磨牛”:不要像推磨的牛一样,在磨坊里磨来磨去,磨去磨来,都是在磨坊里头,走不出磨坊。“⾝虽行道,心道不行”:⾝虽然修道,在表面上又拜佛、又念经、又持咒,但是你心里不注重修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心里要是真能修道,专心一致,不打妄想,常在定中,就算不修道也可以了。这就是说,你心里要是不打 ![]() ![]() ![]() ![]() ![]() ![]() 所以,修行要注重这个心,你降伏其心了,很快就会证果。你若不降伏其心,尽打 ![]() ![]() 这第四十章就讲了这个“行道在心”佛讲得比较清楚,很容易理解。沙门,就是出家人。出家人修行,想了脫生死,你就不能像在磨坊里拉磨的牛,虽然天天很辛苦地走,走来走去,走不出这个房间,被枷锁所套住。虽然很努力,但是它终归没有走出去。因为什么把它拽住了?有磨、有枷锁、有吃的、有房间,这些东西已经把它给障住了,虽然很辛苦,但是不能得道。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有的人很辛苦地修道,有的已经修了多少年,你看岁数大的也有。但是呢,同样的年龄,有的人很快就见道。这个不是 ![]() ![]() 有的人认为儒释道是一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儒教只是世间法,道教也是世间法,它不是出世间法,和佛法不一样,佛法是在心地下功夫,它是出世间法。有些是在表面上下功夫,它不是出世间法,所以不能了脫生死。佛找着生死的 ![]() ![]() 我们修行就要苦修,要常年如一⽇的苦修,这才是正确的。更应该懂得,我们应该在念念之间去修行,如果你念念去修行,它就是一种真正的苦修。因为念念修行的人,他就不会计较其它的东西了,生死都忙不过来,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是不是?什么吃的、住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有这个那个,都不计较了,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打妄想,更没有时间去起 ![]() ![]() ![]() ![]() 我以前跟大家讲过,打个妄想,你一动念,有时候就是地狱。说:“师⽗,能这么样吗?你看我这不活着吗?”但是你种子识早已经种下了地狱的 ![]() 你不知道,你的生死在一刹那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你生出 ![]() ![]() ![]() ![]() 有的人认为:“我打了 ![]() ![]() ![]() ![]() ![]() ![]() ![]() 现在没变化,不等于里面真没变化,就像一个腐烂的东西似的,刚开始烂不点,你感觉不出来。就像个烂西瓜,里面都开始烂了,外⽪还 ![]() ![]() 所以我们內外都要一致,在克服 ![]() ![]() ![]() 为什么人都奔着五 ![]() ![]() ![]() ![]() ![]() 就像一个⽩开⽔似的,你喝了⽩开⽔和喝藌⽔,它绝对是不同的。佛法就像藌⽔似的,那是能甜到你心里去。⽔只能解决你暂时的渴,但对你真正在营养各方面还是达不到的,和藌是没法比的。何况 ![]() ![]() 外道和佛法主要区别是在心上,佛法直接修的是心,外道是心外求法,他从来不在心上下功夫,老琢磨怎么把⾝体锻炼得像牛一样健壮,怎么箭步如飞,怎么样地吃⻩精,长生不老…他全在这上下功夫。什么炼丹、练气,有个气团在那里来回窜、来回跑,他全在那上用功夫。一会儿闻到这个香味,一会儿闻到那个香味,等等的,像那些气功,这都是心外求法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外道。 有时候他们也打着佛教的旗号,也 ![]() 比如说,在印度那烂陀寺被毁的时候,那些经书、很多的书都落到外道手里去了,被拿走、给抢跑了,外道拿着像宝贝似的。为什么呢?他造不出什么东西来,因为他没有那个修证,他也不知道从哪地方修起,只是图名图利,就忙乎一阵子。他一看佛经这些东西,就照着佛经去写、去抄。所以外道说的话有时候像佛经里说的似的,实际上,他盗用了佛经。别看他盗用,他也不明⽩其中的意思。据说老道他们也搞什么《心经》,讲那个《心经》、舍利子啊,那都给你解释得不知道歪到哪去了,所以 ![]() 我们知道,行道必须在心上,这才是佛法。如果你心在道上“心道若行”你在心上下功夫,虽然你表面上做事情好像是不如人家那么努力,但是实际上你已经尽心尽力了,不在于形式上,应该在于心。如果心和外边的行都一致,那就更殊胜了。 如果你真正懂得心在哪,你就不会排斥外面的相。外道是修相不修心,佛法是內外全修,修內,而且一切都变为內,它没有外。外道是修外不修心,因为他不知道心在哪。佛法是修心,一切皆心,这和他不一样。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心以后,没有什么地方是你不可以用心的地方,还有没有外呢?无有內外。外道只有外没有內,佛法是內外皆平,內外皆心。 所以说,真正修行的人,他不但苦修,不但努力,而且更在心上下功夫。他时时在心上下功夫,而且做出的事情在外面更没有相。没有相并不等于不去做,而是他没有这种分别心,不会在掏厕所的时候“哎呀,这个粪脏,我不去掏。”没有那事。越是修心的人,他对这些东西更不在乎,更是实心实意去做。他知道这个臭和香是自己的分别心所造成的,而且更注意这种实际的行为。 有一种人就像外道似的,虽然他做了种种的苦行,但是他并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他没有克服贪嗔痴,他尽打他自己的妄想:明天成道以后,国王怎么把他摆在最⾼的位置上,他获得了什么样的名誉;到哪去了,人们都礼拜他、恭敬他,甚至要多少人来服侍他,又需要多少个女的、多少个男的…想了一大堆。虽然他做了种种的努力,但是心里老是往外追求这些东西,他不知道往哪修。 有的就算在苦修,克服了一点,但是他有他的目的:等将来生天了,好享受去。他想享受,都是在“我”上下功夫,所以他就是修到猴年马月也修不出去。 所以说,我们应该注意降伏其心。起心动念,我们都要控制它,要把它降伏,知道怎么去控制它,怎么去做,而且一切万物都要归⼊这个心。那我们学佛的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原则呢?第一步所举办的佛教仪式是哪个仪式? 弟子:应该是三皈依吧? 对,第一个就是三皈依。 什么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皈⼊你的心,就是皈依心。所以说,你有了三皈依就有了一切,你没有三皈依就没有一切,没有三皈依就是外道;有了三皈依就有了心,有了心才成为“內道”我们学佛的第一个仪式就是三皈依,所以你每天都得三皈依,时时的三皈依,也就是时时都得在心上,你才行呢。万事万物都得皈⼊佛法僧,都归⼊你的心,你这才叫真正地在心上行道。你要是有一念认为“这个不是我的心”那你已经成外了,已经有外道的念头了。 有人问:这个粉笔是什么做的?“啊,这是⽩石灰做的。”那你完了,外道,就这一念就已经归⼊外道里了。所以过去禅宗经常打一些禅语,为什么?就是让你念念都要归⼊心里去,不允许你有一念跑外道里边去的,所以他老拿话来提醒你。说:“你这门怎么开啊?”他就问你这些话。他有时候问你:“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他天天问你,就用各种的机锋来调拨你,就是让你提起正念,就是让你知道你应该修心,不应该在物上被转了。 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咱们现在不能像过去那些大德,能时时地提起这个念头,有时候也是很可惜的。过去,禅宗里都是这么机锋,并不是⾼傲,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慢心“你看,尽说大话,尽说成佛作祖的话。”不是,他是念念得提起正念,让你归⼊心里。 我们那个心,今天不提醒,一会儿就跑了。说:“你吃饭吃什么?”“这是馒头,这是面做的。”我们一念之间就跑了。过去那禅宗不是那样,师⽗天天考你,天天问你,道友之间也互相问道,就是要提起你的正念,让你时时地归⼊心。最后,虽然你没有见道,但是你的念头、脑子里全部都离相去了,做离相的这种思惟。你不敢再去思惟那些有相的东西,等你思惟有相的东西,他就拿香板打你,或是给你一句,或是⼲吗的,所以那个方法是很好的。 但是现在,说老实话,人的 ![]() 修行得这么修,我们讲法也得往这上讲,是不是?你不这么讲,最后你连修都不知道往哪修,你连念头都不知道怎么提起来,这也是不行的。 所以说,我们应该时时地三皈依,这个是大家公认吧?咱不提心,咱提三皈依行吧?你一提心,他说:“你们这尽修一些⾼层次的。”他不満意。咱不提⾼层次,咱提三皈依行吧?这个他都是认可的。三皈依是什么?三皈依就是心,它没有别的,一切成就都在三皈依上,所以我们应该时时修心。 像《毗尼⽇用切要》里面讲的,喝⽔应该作如是观,那都是在讲,你时时归心。它主要讲什么呢?早晨穿鞋怎么穿,漱口怎么漱,吃饭怎么吃,甚至连方便怎么做,都给你讲了。那叫什么?那就是在叫你修心。你以为是⼲吗呢?以为是叫你背一背就完事了?那不是。 比如说,你要是上厕所了,去方便,你要是不漱口,不按照这个做,这个环境就已经把你污染了,留下那个种子印象,你就抠不出去。如果你按照那个咒去念,按照那去做,马上就把你那个相——你所得到的那个坏相就破掉了,不但把它破坏掉,而且还能通过它来摄你的心,把它变为你的心的一部分,你还能得到受用。你别看我们天天用它,没有办法,我还要利用它修道呢。 所以你们作为沙弥来讲,那《毗尼⽇用切要》确实得老老实实地背,天天得用。你天天用就是天天在用心。为什么你洗手都要诵咒呢?你虽然天天洗手,但如果不诵咒的话,就落在生死里。你诵咒再加洗手,这样的话,一下就成就了,你这种念头马上就克服掉了。要不你就留下了一个生死的念头,因为念念在生死之中。 我们有时候就不注意,好的东西都给扔了,都以为是背一背,都是为了应付将来受戒试考用的,实际上那都是无价之宝。说老实话,给我们的太多了,而我们知道是宝贝的太少了,应用的太少。有时候这一生就非常可惜了,很辛苦地努力,但不知道修心,所以很难去得道。 如果你要是知道这些东西,知道这都是修心很好的一个办法,也知道念念在生死,你就会用功了,你还敢再打妄想?像你爬⾼似的,爬到⾼处,你打个妄想,一会儿不定从哪地方掉下来了;掉下来,不定把你摔成什么样。 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块。我们下面讲第四十一章“直心出 ![]() |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
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武经总要 |
佚名的免费历史小说《佛说四十二章经》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