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佚名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6773 |
上一章 垢净明存 下一章 ( → ) | |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第三十五章“垢净明存”“垢”是污垢的垢;“净”是相对来说,垢去了,它就净,因为有了垢就有了净,无垢无净。这个污垢去掉了,就“明存”这个“存”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下面开始讲。 【释】这是本经第三十五章。“佛言”佛说。“如人锻铁”:好像人锻炼铁一样。“去滓成器”:把铁的渣滓去了,然后做成器皿。“器即精好”:铁的渣滓没有了,造成什么样的器皿都是非常好的。如果渣滓不去就造不出好的器皿。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修行学道的人要把心里的染污都去了。去了染污心,就是清净心;染污心不去,清净心就不现。也就像铁里的渣滓不去,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器皿。人人都可以成道,都是个道的器皿。可是如果染污心不去,就不能载道,不能成道。所以想要成就道果,先要去染污心,去垢染。 垢染就是心里的 ![]() ![]() ![]() ![]() ![]() ![]() ![]() ![]() ![]() 我们都知道,炼铁就是把它那些渣滓都要提取出来,剩下的就是有用的。因为不提取出来,它就起一种破坏的作用。你想把它弄得很柔软、很精美,没有窟窿、没有耝糙的这种现象,而且能够坚固。但是如果有渣滓,那都是不行的,你必须得把它去掉,去掉了才能有用的。我们人心也是这样,我们心里的污垢要比铁里的渣滓更难去,而且那污染是很深很深的。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去掉才行,去掉了才能有用的;你不去掉,它不会有用的。 所以我们每天的早起、诵咒、学习等等的活动,都是在去掉这些渣滓,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平时我们要观察自己的心里,当起了恶念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像一个里面有渣滓的东西,我们赶紧把它剔除出去。剔除的办法,可以念咒、念佛…等等的方法都可以,或是用念头就把它空掉,或者忏悔,用种种的方法把这些渣滓去掉。关键是什么呢?从你早上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开始,以后的念头处处要把它摆正,你不要把它给弄偏了。修行就在我们的一念摆正和不摆正之间,同样的事情,你也同样去做,但是效果不一样。 古时候有兄弟俩,人家说这哥俩是同时生的,就是时辰都分不清楚,所以你弄不清楚谁大谁小。吃饭、穿⾐都一样。但是后来遇到一个事情,有个女人在他们要考状元的时候,就对他哥哥进行戏调,所谓的哥哥吧!但他哥哥特别正,而且马上就拒绝了这个女人的 ![]() ![]() 我们也是这样,同样是出家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用心,我们最后的结果也会是那样。你不在用心上下功夫,不在去⽑病上下功夫,只是在表面上用功,别看是同等的教育、同等的条件,最后的结果会有差距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用心的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用心,我们就会与道相应。 修行佛法就是去⽑病、去习气。有的人就问我,他说:“师⽗,什么是道?”我说:“你去⽑病、去习气呀!”他说:“你说得对,但是我问的是:什么是道?”我说我也没法给你答,怎么答?我就说什么叫修道?就是去⽑病、去习气。那个道不可以用语言来衡量、来说的,它本来是没人相、没我相、没众生相,哪来的语言?是不是?有的人说:“你若真懂,它就有语言。”就算有语言我们也听不明⽩。本来说“去⽑病、去习气”已经⾜够⾜够的了,这已经是不得已而说,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他另外还要找个道,这人就是愚蠢。 我们应该知道,修道之人首先应该去污染、去习气,你就把你的⽑病习气全部摘除去,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好的器皿,⼲⼲净净的一个器皿,变成有用的东西了。要器皿⼲吗呢?就是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装东西,你装⽔呢,这个⽔是⼲净的;你装饭,饭也是⼲净的,你装什么都行。否则的话,什么东西也装不进去,因为它已被污染,污垢早就把它堆満了。 所以我们要把心里的污垢去掉,这个污垢主要就是 ![]() ![]() ![]() ![]() ![]() 就是说,有的人有种种的贪 ![]() ![]() ![]() 弟子:这个不能得。 那为什么? 弟子:因为他这个东西在那搁着,没往外拿。好像一个桶似的,里面东西没倒出去,再想往里装,那是不可能的。 好,答得对,就是这样。 如果你没有清净的戒律,你想生出来一种佛的知见,你说可能吗?现在有多少人,他一边在贪着自己的一部分享受,那面还想得到道,他有时候还说自己能正确地理解佛法,我看那都是在自己骗自己。因为他心口不一,心行不一,处处都不一,他说出的话都不实真,他怎么与道相应?那道不是嘴说叫道就是道了,它不是你想说的和书上说的一样那就是道了,它没有用! 我们要求的是心行一致。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关,不是心里想一套,行一套,完了嘴上说一套,那都不好使的。心行必须得一致,这个行包括口,不是我心里想吃饭,我的行为就吃饭去了。那不行,你心里想的是清净的事情,清净是你的心,忍辱是你的心,不贪是你的心,这是真心。 如果你的行为没有按照戒律去做,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知见。有的人虽然讲得很好听,说的好像是正确的知见,但它不是正确的知见,因为它有其形而无其实。有其形无其实,能不能度众生呢?谁能说一说? 弟子:不能。 为什么不能? 弟子:因为他只有言传没有⾝教,言行不一致,那肯定不好使。 不能度众生,因为有其形无其实。虽然说得很好听,讲得很好听,但没有丝毫用处。为什么有其形?“哎呀!他讲的是佛经上的话。”但是他为什么不能度众生,是他的行为不行?关键是什么?是没有心,他没有心,这个人的心是污染的。虽然他嘴说的是佛经里的词句,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是在欺骗,是在骗你,就像一个骗子跟你在唠嗑,这就是骗子。他那个心发出来的不是檀香味,是什么呢?是那个狐 ![]() 我们受益的并不是语言,我们受的是心,世界上的一切万物都是唯心所造,我们听懂一句话或明⽩一句话,就是心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有其形无其实那就等于骗子,而且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行骗。行骗的人绝对不会有正确的知见,因为正确的知见是內外一致,是清净的,而他那里面无有其实,本⾝就不清净,他怎么能讲出佛法来? 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器皿似的,它已经堆満了污垢,怎么能装进⽔呢?不可能的事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实,为什么我们还要承认?说:“你看,他说得有道理啊,他 ![]() 有的人说:“你看看我这些东西,别人跟我要这块布,我没割舍给他,我还寻思自己还要用这块布呢。你看他还有那么多布,还跟我要。”你没给他,这个心已经就是不实真了,以为一块小布不算个啥,同样也是污染。我们平时发愿说连自己的生命都要布施给众生,而人家需要一块布的时候,我们都不割舍给他,何况其它的东西? 一点东西,我们都要去争个⾼低,你怎么能够说你能修行佛法?是不是?你怎么再装佛法?你听佛法的时候,⼲听不明⽩,就算是你把词句全背下来,它也不好使,因为你和佛法不相应。佛讲的所有的话都是无我,你那里已经有“我”了,你怎么劲使它也不相应,就算放一起也不能对在一起,两者就是不能合一。听是听了,事也做了,但是它就是不能合一。不能合一,说明我们这有污垢。我们为什么没得道?就说明我们的污垢还是有很多的,它不能和道相应。这就是我们修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了。 我们不能载道、不能成道,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污垢心去掉,没有认真地按戒律去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虽然出家,但是还有很多习惯没有克服掉,老起嗔恨心,能行吗?别人说句话,你就有想法了,那不行。哪那么多想法啊?那还行?不行啊。看见小的我们应该爱护,看见老的我们心里恭敬。不能嫌弃任何人,什么人都不能嫌弃,就是一个傻子都不能嫌弃。至于别人怎么样,我们先不管,首先我们的恭敬心要到位。你常常发这恭敬心,道才能来的。什么事情都是依教奉行,把“我”得克服掉,这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咱们这种修行方式,你首先得有一个概念:“哎呀,太适合我了,太好了,我就想这么做呢!”你有这种概念以后,这样用心了以后,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起烦恼。你要是说:“哎呀,这不行,这太累了,这⼲吗一天老⼲活?这不耽误修道吗?”完了!他另外去找道去了,心里不行,而嘴上去找道,或用其它方式找道,这样就坏了。那个道就在一念心上。 严格持戒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人都想好好修,关键就是在这个方法和肯不肯去做上。昨天来个人,他到山东去了。山东有个小庙,就咱们观音殿那么大,里面可能有几个沙弥。他听着他们在背后议论,不知怎么提到大悲寺了,说:“修行得上大悲寺去,大悲寺那地方 ![]() 过去外面对咱们还有想法:“是不是外道啊?”现在不是了,现在确实承认你持戒,但就是严一点。他们很想来,但是怕严。你怕严,不严它能去掉东西吗?我们自己这么修都还有惭愧心,你不这么做,想去掉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就这么做,觉得还有很多的漏洞在那地方,是不是?外面对我们充満了希望,也是对他自己的未来充満了希望。他称赞大悲寺不是称赞我们,他称赞谁?他称赞他的未来,对佛戒产生了更大的信心,他看到希望了。我们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大悲寺也充満希望,我们得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大悲寺。 所以你不想光有其形无其实,那就得认真地去修道,心行得一致。就算不一致,你得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才行,这就比较好了。 这一章主要是告诉我们,不光要去掉 ![]() ![]() 另外还有嗔恨心,我们修道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嗔恨心。不点小事,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但是为什么发生了?是我们把过去的习气带⼊到这里来了。嗔恨心绝对不应该有,它这个障道。 还有一个痴心,就是佛讲的道理和师⽗讲的道理,他没有去认真领会,而且总是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知道这是无价之宝,所以说愚痴。 还有一种慢心,刚修点道,自己就觉得:“哎呀,我明⽩了些。”当时 ![]() ![]() ![]() ![]() ![]() ![]() 有了愚痴心和慢心都不行,老想换得表扬不行,或是瞧不起同修,那也不行。“这个人不行,你看那个人那么多⽑病。”那不行。今天我就跟一个沙弥说过:“一个人,他都有好的地方,还有一个缺点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他可能表现不好,你可能比较突出一点,但他其它的优点是你比不了的。”你要是研究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起慢心,一点都不能让它起,一起马上要控制下去。 还有疑心,一会儿觉得正确“哎呀,师⽗讲得太好了,我就知道修什么了。”一会儿“哎呀!道就这样啊?”起怀疑了,这是大怀疑。还有一种怀疑,就是道友之间的怀疑。“哎呀,我这东西放这,谁动了?你看我刚才明明搁这,它怎么就没有了呢?或是怎么跑这来了?是不是谁故意给我挪的,挪的目的是什么呢?嫌我碍事呀?”怀疑人家,怀疑东、怀疑西,结果嗔恨心就起来了,这不行的。 你永远不要怀疑别人,疑心不要有。你应该认为天下人都是未来佛,有情无情都会成佛道的。你得有这个心,有坚定的信念,一丝一毫都不能动摇的。别说没给你挪,就是给你挪了,你都不能怀疑是别人挪的,因为啥?都是自己挪的。如果你怀疑是别人给你挪的,那已经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了,是不是?你已经离开道了。在世间法上,这个道理你可能能讲得清楚,能占理;在佛法来讲,你一点理也没有。 在世间上,你东西放这了,他顺便给你挪过来,你说:“你凭什么挪?这不犯盗吗?我这 ![]() 我们就犯了个疑心和慢心、嗔心这种病,要想成道,你必须没有这个,对天下任何人都不怀疑。就算把你给送进监狱,你都不能怀疑他。说这个人明天会一刀把你砍掉,你都不能怀疑他。说把这脑袋砍掉,就算砍完了,你都不能怀疑他。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前生的时候,被歌利王把四肢都砍掉了,耳朵、鼻子都给削掉了,佛就是不起嗔恨心,什么原因?从来没有怀疑过他,没有那个疑心,说他是个魔呀什么的,是来破坏我道行的,没有这个概念。佛只有一个心,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这都是在成就自己。就这一个心,无往而不胜。 我们只有去掉这些⽑病,这个污染就去掉了;去掉了,我们才能与道相应,返本还源,返回本有的清净心。什么是本有的清净心?就是“明存”这个“存”是找到我们本有的“存”早就存在了,存在那地方。这个“明存”就是找到我们原来本有的那个。 好,今天就讲到这。 …… 今天继续讲,昨天讲到第三十五章“垢净明存”这章主要讲了,人要像炼铁一样“去渣成器”学道人“去心垢染”行为就清净了,就是返回本有的清净心。为什么现在的人修行不得道?就是他不相信他有一个本有的清净心,虽然嘴上说是修心,但是他修的那个都是为专门修心而去做的有为法。我们所谓的修是返回本有的心,这个不一样。用心不同,效果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怎么样去用心,这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说:“我们现在被污染了,我们的心也被污染了,那我们所谓的清净心也被污染了,本体也被污染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本体是清净的,是不动不摇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见心,但心也没有被污染过。我们现在之所以不见清净心,是起了一种幻觉,是我们自己在 ![]() 好,现在讲第三十六章“辗转获胜” WWw.IGmXS.CoM |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
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武经总要 |
佚名的免费历史小说《佛说四十二章经》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