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是张爱玲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张爱玲散文 作者:张爱玲 | 书号:39173 时间:2017/9/5 字数:3428 |
上一章 表姨细姨及其他 下一章 ( → ) | |
林佩芬女士在《书评书目》上评一篇新近的拙著短篇小说,题作《看张——相见![]() 一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 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遣兴 文內提起这故事里伍太太的女儿称⺟亲的表姊为"表姑",而不是"表姨",可见"两人除了表姊妹之外还有婚姻的关系——两人都是亲上加亲的婚姻,伍太太的丈夫是她们的表弟,旬太太的丈夫也是亲戚故旧中的一名。" 林女士实在细心。不过是荀太太的丈夫比她们表姊妹俩小一岁,伍太太的丈夫不见得也比太太年青。 其实严格的说来,此处应作"表姨"。她们不过是单纯的表姊妹。写到"表姑"二字的时候我也曾经踌躇了一会,不是没想到应当下注解。 我有许多表姑,表姨一个都没有。我⺟亲的表姊妹也是我⽗亲的远房表姊妹,就也算表姑。我直到现在才想起来是忌讳"姨"字。难道"表"不谐音"婊"字?不但我们家——我们是河北人——在亲戚家也都没听见过"表姨"这称呼。唯一的例外是合肥李家有个女婿原籍扬州,是亲戚间唯一的苏北人,他太太跟我姑姑是堂表姊妹,他们的子女叫我姑姑"表姨娘"。当时我听着有点刺耳,也没去研究为什么。固然红楼二尤也是贾蓉的姨娘——已婚称"姨妈",未婚称"姨娘"没错,不过《红楼梦》里小辈也称姨娘为"姨娘"。想必因为作妾不是正式结婚,客气的尊称只好拿来作为未婚的姨⺟看待。 我⺟亲是湖南人,她称庶⺟"大姨二姨"。我舅⺟也是湖南人。但是我舅舅家相当海派,所以表姊妹们叫舅⺟的妹妹"阿姨"——"阿姨"是吴语,近年来才普及——有"阿姨"的也只此一家。 照理"姨妈"这名词没有代用品,但是据我所知,"姨妈"也只有一个。李鸿章的长孙续娶诗人杨云史的妹妹,小辈都称她的姊姊"大姨妈"。杨家是江南人——常 ![]() 但是我称我继⺟的妹妹"大姨""八姨九姨"以至于"十六姨"。她们⽗亲孙宝琦有八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孙家仿佛是江南人——我对这些事一向模糊——虽然都一口京片子非常道地。 此外我们这些亲戚本家都来自华北华中与南中部。看来除了风气较开放的江南一隅——延伸到苏北——近代都避讳"姨"字,至少口头上"姨""姨娘"的称呼已经被淘汰了,免与姨太太混淆。 闽南话"细姨"是妾,想必福建广东同是称"小"作"细"。现在湾台恐怕不大有人称 ![]() 三○年间张资平的畅销小说,有一篇写一个青年与他⺟亲的幼妹"云"姨⺟恋爱。"云姨⺟"显然不是口语,这称呼很怪,非常不自然,是为了避免称"云姨"或"云姨娘"。即使是文言,称未婚少女为"姨⺟"也不对。张资平的小说外表很西式,横行排字,书中地点都是些"H市""S市",也看不出是否大都市,无法推测是汉口海上还是杭州汕头。我的印象是作者是內地人,如果在海上写作也是后来的事。他显然对"姨"字也有过敏 ![]() "表姑""表姨"的纠纷表过不提,且说《相见 ![]() ![]() ![]() ①对他太太的服饰感到趣兴,虽然他不是个娘娘腔的人;②认为盲婚如果像买奖券,他中了头奖;③跟太太说话的时候语声温柔,与平时不同;④虽然老夫老 ![]() ![]() 这里的四个人物中,伍太太的女儿是个旁观者。关于她自己的⾝世,我们只知道她家里反对她早婚,婚后丈夫出国深造,因为无法同去,这才知道没钱的苦处。这并不就是懊悔嫁了个没钱的人,至少没有悔意的迹象,小夫 ![]() 伍太太有两点矛盾: ①痛心她挚爱的表姊彩凤随鸦,代抱不平到恨不得红杏出墙,而对她钉梢的故事感到鄙夷不屑——当是因为前者是经由社 ![]() 显然她仍旧妒恨绍甫。少女时代同 ![]() 几个人一个个心里都有个小火山在,尽管看不见火,只偶尔冒点烟,并不像林女士说的"槁木死灰","⿇木到近于无感觉"。这种隔阂,我想由来已久。我这不过是个拙劣的尝试,但是"意在言外""一说便俗"的传统也是失传了,我们不习惯看字里行间的夹 ![]() ![]() 使我联想到国中时报"人间"副刊上曾经有人说我的一篇小说《留情》中淡⻩⾊的墙是民族观念——偏爱⻩种人的肤⾊——同属红楼梦索隐派。当然,连红楼梦都有卜世仁(不是人),贾芸的舅舅。但是当时还脫不了小说是游戏文章的看法,曹雪芹即使不同意,也不免偶一为之。时至今⽇,还幼稚到用人物姓名来骂人或是暗示作书宗旨? 此外林女士还提起《相见 ![]() 这一段內有某人的对⽩或动作,如有感想就也是某人的,不必加"他想"或"她想"。这是现今各国通行的惯例。这篇小说里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林女士单挑出伍太太想的"外国有这句话:死亡使人平等。其实不等到死已经平等了。当然在一个女人是已经太晚了…"指为"夹评夹叙",是"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批判",想必因为原文引了一句英文名句,误认为是作者的意见。 伍太太"一肚子才学"(原文),但是没说明学贯中西。伍太太实有其人,曾经陪伴伍先生留学英美多年,虽然没有正式进大学,英文很好。我以为是题外文章,略去未提。倘然提起过,她 ![]() 而且她女儿自恨不能跟丈夫一同出国,也更有来由。以后要把这一点补写进去,非常感谢林女士提醒我。 (一九八八年)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张爱玲散文 下一章 ( → ) |
都市的人生红楼梦魇怨女秧歌半生缘(十八赤地之恋倾城之恋(张欢喜/冯唐不二天下卵 |
张爱玲的免费综合其它《张爱玲散文》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张爱玲散文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张爱玲散文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