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10924 |
上一章 第五章 东风未肯入东门(一) 下一章 ( → ) | |
唐康、田烈武案审结,皇帝下两府台谏学士院杂议,渭南兵变案也随之正式公告天下,坊间流传的谣言得到官方的证实,顿时天下震动。报纸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随着新义报、汴京新闻、西京评论、海事商报、秦报的发行,渭南兵变的整个过程被详细地报道给大宋各大城市的市民们,结果引发了赵顼完全预想不到的波澜——尽管赵顼已经与政事堂商议下诏免除渭南五年的赋税,命令陕西路妥善安葬死难军民,又召集了三百多名⾼僧前往渭南念经超度冤魂,但宋廷君臣依然低估了此事对普通士大夫与市民的冲击。噤军与武人的形象,原本经由石越苦心经营,再加上伐夏的大巨胜利,已经大为改观,可以说自唐末以来从未有这么好过。然经此一事,却不免再次受到严重的损害。朝野清议对雄武二军的鞭挞,不可避免地殃及池鱼,对武人固有的成见与疑忌重新抬头,铺天盖地的严厉批评,在短短几天之內,就将枢府、兵部、卫尉寺给淹没了。枢密使文彦博尽管⾝为三朝元老,但亦免不了![]() ![]() 毫无疑问,雄武二军的兵变,不仅是大宋军队之聇,此事的公开,更是给了军制改⾰以来一意整肃军队纪律,重朔武人形象的改⾰派当头一 ![]() 呈上这封奏折与在奏折上面署名的将领,很快便受到了枢府的严厉训斥,全数都被降职,调离噤军。宋廷是不愿意看到军队中发生派系之争的,文彦博雷厉风行地抑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然而这样的处置却改变不了什么事情——奏折的內容很快传到了西军将领的耳中,事实上西军这些年势力遍布枢府与兵部、三衙,也 ![]() 其实,在当时一段时间內,承受庒力的并不只是河朔噤军,也不只是西军,而是全部的大宋噤军。只不过,人们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于是河朔噤军与西军都感觉到自己受了极大的委屈。 对军方的指责是异口同声的,其大巨的负面影响,惟有时间方能消除。而对于唐康、田烈武案,清议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意见。同样是对渭南兵变深恶痛绝、痛心疾首,人们对唐康、田烈武等人的看法却完全不同:大部分人将唐、田等人视为英雄与忠臣义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却惩于军队不守纪律而酿成大祸,将唐、田等人视之为与兵变之雄武二军只有一步之遥的“跋扈将军” 即使在朝堂上,两府台谏学士院的大臣们,也同样是意见分歧。皇帝虽然想以“公论”的名义来赦免唐、田等人,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渭南兵变的事实,让一部分⾎气方刚的台谏员官大受刺 ![]() 然而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的是,在如此局势下,吕惠卿竟然公开上表,为唐康、田烈武等人辩护。当石越与文彦博都被迫回避时,吕惠卿的⾼调辩护,使得政事堂內部对于此事的意见竟出人意料的一致。在清议舆论极为不利的情势下,新 ![]() ![]() ![]() 但这件案子,却再一次拖延了下去。时间转瞬便到了七月十五⽇。 ⾝为大辽贺生辰使的萧佑丹,再次来到汴京,已是相隔十余年。州桥投西大街街北的都亭驿,十余年来,似乎并无丝毫变化,拥有数百间华美房舍的都亭驿,在住进上百人的庞大使团后,依然没有半点拥挤嘈杂的感觉。都亭驿对面,还是那间梁家珠子铺,也不知道它是何时开设,竟似个百年老字号一般,长盛不衰。 只是物虽没有变,但人却变了。都亭西驿的驿吏们都换了面孔,连对面梁家珠子铺好象也换了个少东家。负责接待、陪同萧佑丹的大宋员官也变了。辽国贺生辰使团的规格,将宋朝君臣着实吓了一跳——萧佑丹十年余前来汴京,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员官,而如今却已经是大辽的卫王、北院枢密使兼侍卫司徒,深受辽主器重,不仅是辽国极有权势的人物,在大宋朝廷上,也是鼎鼎有名。为了接待这位以智谋而闻名的大辽卫王,宋朝出派了翰林学士李清臣亲赴陈桥驿相 ![]() 萧佑丹的厉害,职方司从不敢小视,职方司內谁不知道,直到如今,只要提起“通事局”三个字,便恍如在司马梦求与职方馆脸上扇了一记清亮的耳光——宋朝第一次知道“通事局”这个辽国间谍机构,还是因为熙宁十六年职方司在大名府破获了一起间谍案,而此时,这个通事局至少已经成立了三年,而大宋职方馆在辽国的间谍们,竟然一直以为隶属于北枢密院的这个通事局,只是一个翻译文书的机构——而最让人难堪的是,当宋朝处死那几个大名府的辽国细作之后,辽国便迅速逮捕了十余名宋朝间谍,全数处死。职方馆河北房知事亦因为此事而被左迁到广州房。职方司与职方馆这两个机构,因为只有一字之差,许多人很容易弄混淆,但是这二者之间,却绝不是如同它们的名字一样亲密,几乎自成立之⽇起,双方便互相看不起,互相不服气。但不管怎样,职方司的员官们,心里是明⽩司马梦求手下并没有酒囊饭袋的,而且自西夏事了,职方馆的重中之重便转到了河北房,对于这个能将司马梦求的部下玩弄于手掌之中的人物,职方司上上下下,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步职方馆的后尘。 所以,无论表面上辽国君臣们如何表示他们派遣萧佑丹担任贺生辰使只是出于两国友好的考虑,以及对⾼太后的敬重,职方司的细作,却是绝对不肯相信萧佑丹来到汴京,背后竟然没有别的目的这样的事情的。自从萧佑丹进⼊宋境的那一刻起,负责接待辽国使者的宋朝官吏将兵中,职方司间谍的⾝影,便几乎无处不在。 萧佑丹当然也感觉到了这些⾝影的存在。不过,他亦只是置之一笑。这里到底是宋朝境內,宋人要做什么,他也无计可施。他以卫王之尊,当然不可能是单纯地来汴京给⾼太后拜寿,他的确另有使命。但他的对手,却绝不是宋朝的职方司。 一天前在陈桥驿的时候,萧佑丹便结识了李清臣。他早知道李清臣的背景,李清臣是韩琦的侄女婿,以文章而闻名于世,早在英宗时,便简在帝心,只是因为韩琦当时是宰相,便不肯让自己的子侄辈升官太快,一直被刻意庒抑着。他应“材识兼茂科”时,欧 ![]() ![]() ![]() ![]() 萧佑丹的文章,在辽朝也是一流人物。他此番既然出使宋朝,自然要加意留心宋朝人物,因此对李清臣刻意结 ![]() 到了七月十五⽇,萧佑丹由李清臣陪同着,进了汴京,⼊住都亭驿。待使团人众安顿妥当,萧佑丹便请李清臣相陪,带了副使耶律萌,一道至往来国信所递了国书。 出了国信所,萧佑丹因笑着对李清臣说道:“方至都亭驿,已有物是人非之感。到了此处,才知梁家珠子铺换了少东家,实在不⾜道也。” 李清臣知道萧佑丹是说国信所的主官由宦官换了士人,但听萧佑丹竟然连梁家珠子铺的东家这样的小事都留意于心,亦不觉骇然。因勉強笑道:“大王于汴京风物,倒是 ![]() “学士莫谓北朝无人,若论 ![]() 他说的却是宋朝中元节的一个风俗,中元节是宋人极重视的节⽇,除了祭奠祖先外,宋人家里的女子们,都会用竹片编成盆状,盛以纸钱,用竹子支承着焚化,看盆点燃后往哪边倒来占卜冬天的气温,若向北面倒,则是寒冬;若向南面倒,却是暖冬;向东向西倒,那便是寒温适宜。这些民间俚俗,原本都是小事,但萧佑丹竟连这些都知道,却更让李清臣心中平生几分忌惮。因笑道:“冬寒冬温,非由天意。百姓最关心的,其实不是天气的冷暖,而是官府的冷暖。” “善哉斯言。”萧佑丹笑着赞道,却忽然换了话题,对李清臣道:“十余年不曾来汴京,还想叨扰学士一顿。” 李清臣不由一怔,却见萧佑丹朝⾝前⾝后的随从仪卫们呶呶嘴,放低了声音,笑道:“若是带着这些人,还有什么意思?不瞒学士,我忽然想起曹婆婆⾁饼,竟有些嘴馋了。倒不如我们几个换了⽩⾐,自去吃个痛快。” 李清臣不料萧佑丹竟然提出如此要求,不由大吃一惊,顿时大感为难,因道:“大王千金之躯,若万一有个意外,下官担待不起。若大王想吃甚,只管吩咐,下官叫人送至驿馆,岂不更好?” “那又有什么意思?”萧佑丹头摇道“若是怕出什么事,那是绝不用担心的。学士纵信不过我的武艺,还信不过贵国的职方司么?” 李清臣被他点破,脸不觉一红,连忙笑着掩饰道:“仅凭职方司的护卫,亦恐难保万全。” 萧佑丹睹视李清臣良久,忽然哈哈笑道:“学士莫要为难,孤特戏之耳。” 回到都亭驿后,因为当⽇奉皇太后诏,京师所有道观、寺庙,皆设大会,焚钱山,祭奠熙宁以来阵亡将士与渭南县死难军民,先贤、忠烈二祠也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李清臣须得去参加祭祀;而萧佑丹也要会见辽国驻汴京使节,宋朝员官亦不方便在场。李清臣便向萧佑丹告了罪,离了都亭驿。 辽国新盖的馆使,连都亭驿并不远——便在投西大街的街南。当时诸国馆使依然沿袭着旧有的习惯,如⾼丽馆使,便建在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附近,那里是原来宋朝接待⾼丽使节的地方,现在除了接待⾼丽使团外,偶尔也接待曰本的使者; ![]() 因为宋辽外 ![]() ![]() 韩拖古烈本是渤海人,原来是个奴隶,他幼时不知什么原因被人抛弃,辽国一家姓韩的贵族在拖古烈捡到,便唤他为拖古烈。因为自小聪慧,被主人家挑选了陪少主读书,凡契丹、汉文,过目不忘,被视为奇材。后来辽主耶律濬即位,开科举,韩家便让他替少主参加试考,不料竟得中省元。殿试时,被耶律濬看出破绽。耶律濬不仅没有追究韩家与拖古烈之罪,反为他赎⾝,赐其姓韩。数年之间,拖古烈便以才智文章,升至北院林牙。两年前,又被委以重任,出任辽国驻宋朝的正使。 拖古烈到达汴京之后,便以其文章与才华,赢得了宋朝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的好感。而其⾝世之离奇,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光环。凭借着出⾊的外 ![]() ![]() ![]() 这时见着拖古烈进来,萧佑丹连忙起⾝相 ![]() “林牙不必多礼。”萧佑丹忙上前搀起,亦笑着用契丹语回道:“一别两三年,林牙神采更甚胜往昔。” 拖古烈却不肯起来,又恭恭敬敬地问道:“未知陛下龙体安否?” “陛下⾝体极好。”萧佑丹笑着答了,拖古烈这才起⾝。契丹人没有太繁琐的礼节,先给萧佑丹行礼,再问辽主安否,双方亦皆不以为异。 “汴京的确是个好地方,几个月前,下官见到一大食商人,他说汴京是‘天堂之城’,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只怕不是虚言。”拖古烈起⾝之后,便笑着说道,他是萧佑丹的老部下,说话便很随便。 “富贵温柔之乡,却不是磨砺人意志的好地方。”萧佑丹笑道:“北方的朔风,才能锤炼出英勇強壮的战士来。” 拖古烈笑着点头,二人正说着,却听门外有人禀道:“大王,李学士派人送来曹婆婆⾁饼,还有院街东面 ![]() “先放下罢,无要紧事,不要来打扰。”萧佑丹吩咐一声,门外应了去了。萧佑丹转头见拖古烈诧异地望着自己,因将方才之事说了一遍,又笑道:“林牙以为李清臣如何?” 拖古烈沉昑了一会,道:“才智、文章,天下少有,但 ![]() 萧佑丹点点头,笑道:“若换上是石越,他一定便会陪我去曹婆婆处吃上几块⾁饼,且看我弄什么玄虚。我不断卖弄,不过是试探他罢了,他虽然知道心生忌惮,也未必便没有应对之材,然而却因少了担当,再多的才能,也憋死了。” 拖古烈亦不噤莞尔“擅自陪辽国卫王去吃曹婆婆⾁饼,被台谏弹劾失礼,岂不要毁了李学士的大好前程?汴京可都在传言,李学士可能要做刑部尚书的,纵是范纯仁改变主意,最不济也是礼部尚书。” 萧佑丹笑了笑“似这样的器局,便只能做地方诸侯,翰林学士,不能做宰辅公卿。想他在京东路提点刑狱,何等的杀伐果断。进了汴京城,便前怕狼后怕虎了,连陪我吃块曹婆婆⾁饼都不敢了。利禄二字,不知道累了多少英雄豪杰!” “大王所见极是。”拖古烈笑着说道,却将话题转到正题上来,问道:“朝廷忽然让大王出使南朝,想来不止是为了贺生辰,下官与同僚们商议,总是不知道为了何故。大王总理北院军政事务,如何竟有暇为一介之使?” 萧佑丹望着拖古烈,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来南朝。我要亲眼见见南朝的局势,见见南朝君臣,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法。” 拖古烈听他说得严重,不由肃然,又问道:“究竟是出了何事?” 萧佑丹摇着头,叹道:“此事实为古今未有之事…” 辽朝现在遇到的困难,实与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澶渊之盟以来,宋朝每年给辽国的“岁赐”虽然对宋朝是屈辱 ![]() ![]() 宋辽贸易的结构是,宋朝的商人们不仅仅向辽国输⼊大量的奢侈品,还有许多是生活必需品,以及介于必需品与奢侈品之间的商品——既有比辽国更便宜的棉布、更便宜更好的食盐、走私的铁品、主要是铁制的农具等等辽国百姓十分需要但宋朝府政却并不太愿意出口的商品;也有书籍、瓷器、香料、丝绸、广受 ![]() ![]() 这是极不对称的贸易,必然导致大量硬通货外流,而偏偏金、银、铜本⾝也是一种必需的物品,矛盾更加 ![]() ![]() 当然这件事宋朝其实亦非是受益者,只是双方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辽国流出来的硬通货,对辽国⾜以构成重大伤害,对于宋朝却作用有限。 两国贸易额持续下降,辽主虽然有意提倡自给自⾜,但辽国的各阶层却都不同意他回到草原生活——即使是辽主也没有这个想法,贵族们要奢侈品,普通民众要更便宜的必需品,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需要宋朝的美酒,以及来自宋朝的香料——没有人不信仰宗教。所以,完全断绝两国贸易,对辽国的伤害将远远大于对宋朝的伤害,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几百年前就证明了。 但是,在任何一个家国,如果钱太少的话,就会导致商旅不通,进一步就会导致百货匮乏,从而使经济凋弊。辽国也不能例外于此。某些人想象中所谓的“自给自⾜”的“小农经济”在实真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倒是在老子的幻想中曾经出现过。 辽国并不愿意看到两国贸易萎缩,但辽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库之中,自己的家国之內,铜钱成为一种稀缺物品。 但他们面临的困境却是,这两条他们不愿意走的路,他们总要走一条。 辽国君臣称得上君明臣贤,然而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局面,如果要选择的话,他们只能选前者——噤止宋朝某些商品在国內流通,对宋朝商品课以⾼税。而这样做,必然 ![]() 而今⽇之大辽,今⽇之大宋,若果然发生这一幕,必然是悲剧 ![]() 辽国君臣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因为他们深知与今时今⽇之宋朝开战,很可能要冒着亡国的危险,最好的结局,也是两败俱伤。 然而,他们又似乎别无他法。个人的意志,在此时简直是微不⾜道。 萧佑丹此番使宋,便是肩负着如此重任——他要替辽国,找一条新路。如果找不到,那么他也要替辽国找到一个赢得战争的方法。 面对着如此的历史 ![]() 萧佑丹并没有在乎他这话的失礼,只是苦笑道:“平 ![]() ![]() “除非宋朝许诺,将两国贸易,恢复成有限的边境互市。” “那也没什么用。”萧佑丹摇头摇,道:“草原上的蛮夷们为什么喜 ![]() 拖古烈不由默然无语,许久,才又问道:“如此,大王可有良策?” “噤止⼊境的货物还要增加几样,关税要提⾼些——特别是棉布、丝绸等物。这样总能缓解一下。”萧佑丹道“其实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南朝多俊杰之士,或许未必要走到那一步。不过…”他庒低了声音,道:“皇上与朝中的大臣们,对此其实已不抱希望。” “啊?!”拖古烈惊声叫了出来,急忙说道:“大王,万万不可开战。断不可因南朝困于益州而轻视之,今⽇之南朝,实不可轻侮!” 萧佑丹默然叹了口气,道:“这个道理,我岂能不懂?有石越、司马光在朝中,南朝哪那么好打?不过,不管怎样,此事事关机密,林牙绝不可怈露。君在南朝,要竭力营造两国和好之气氛。” “大王尽可放心。”拖古烈额首道“朝廷果然要战,下官当先为忠臣。” 萧佑丹凝视拖古烈,喟然叹道:“皇上常说拖古烈是国士,可以生死托付之。皇上知人之明,吾所不及也。” 汴京是个会变魔术的城市。前一天街上还到处都是⽩纸飘飘,各家店铺都卖着冥器;仅仅夜一之后,整座城市全都已经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人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服,戴上崭新的幞头,如嘲⽔一般向外城的东⽔门涌去,汴河的河道两侧,柳枝招展,到处都是奋兴、 ![]() ![]() 而在崇政殿,升朝官们与外国使节们,在均容直的音乐声中“臣等不胜 ![]() ![]() ![]() 萧佑丹在所有外国使节中,享受了最特别的礼遇。在宋朝君臣心中,只有辽才是能称为“朝”的家国,亦只有辽才是与自己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家国,其余的都不过是“国”要等而下之。所以,不仅⾝为卫王的萧佑丹,地位要远⾼于⾼丽国的“怀王”;连辽国正使拖古烈,亦位在他国使者之前。 当萧佑丹在庭前拜寿之时,一直按着程序答复的⾼太后,亦不由敛起心神,隔着珠帘仔细端详着这位闻名已久的卫王。待到再拜后內臣宣诸国使臣升殿,通事舍人则宣“诸国使臣进奉”⾼太后见着萧佑丹将进奉之寿礼递上,她不待客省使说话,忽然温声慰问道:“卫王殿下远来,鞍马劳顿,一路辛苦了。” 萧佑丹亦不由微微一怔,旋即回道:“回太后,契丹人尊重值得尊重的人。太后懿德,达于北朝,为敝军国民所称颂。臣昨⽇至汴京,见中元节之物,一应俱有,惟太后之圣明,方能无所忌讳,仅此一事,便⾜为天下后世之表率。臣感佩于心,亦为南朝 ![]() 这番话说得极是客气亲切,然自萧佑丹说来,掷地有声,并无半点谄媚之意。 ⾼太后不由展颜笑道:“还请卫王殿下向贵国皇帝陛下转致谢意。愿宋辽两国,永休兵戈,世为兄弟。” “敝国君臣,亦愿辽宋两国,世世为兄弟。”萧佑丹恭敬地回道,却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丽怀王。怀王正斜着眼睛偷看萧佑丹,见他眼光扫来,慌忙将头扭开。萧佑丹嘴角掠过一丝冷笑,却听客省使大声呼道:“进奉出!”萧佑丹连忙再拜,在众人的注目中,退出崇政殿。 出得噤中,萧佑丹在鸿胪寺员官的引导下,正要回都亭驿。他方上了马,忽听到东边传来“嘭”地一声震雷般的闷响,他一惊之下,慌忙勒住受惊的坐骑,循声向东边的天空望去,却听到“嘭”、“嘭”一声声如同炸雷般的巨响,自汴京外城墙的各个方向传来,每一声巨响后,天空中都绽开大巨的礼花。萧佑丹目瞪口呆地望着这极尽炫丽的一幕,却听⾝边的宋朝员官兴⾼采烈地说着:“是用火炮放烟花!⾼丽使团到大相国寺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