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8600 |
上一章 第二章 庙堂无策可平戎(六) 下一章 ( → ) | |
“唐康时自戎州来,曾详细与在下分说益州局势,益州一路,![]() ![]() ![]() “章大人是说益州一路员官,上下勾结,欺瞒朝廷?”吕惠卿撇撇嘴,道:“这只是唐康时一面之辞。唐康时在戎州之时,便刚愎自用,与上司不合。焉知不是他因为自己得罪,为求脫罪,故意危言耸听?” “相公这是诛心之论吧?某正想问吕相公,唐康时究竟犯了何罪?”石越本来还想观望一阵,但吕惠卿的矛头指向唐康,他便再也不能安坐。 “子明奉敕编修律令,怎会不知?”吕惠卿倒并不想得罪石越,但章惇既然抬出唐康来,他也没有退路了,这时针锋相对,半步也不能轻易退让。 石越见众人都望着自己,他缓缓起⾝,凝视吕惠卿,亢声说道:“以某之见,唐康无罪!” “无罪?!” 石越一句话,顿时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昅引了过来。许多人都不可思议地望着他。连吕惠卿都呆了一下,半晌,方哈哈笑道:“子明,你与康时虽有兄弟之情,但国法无亲…” “某敢问相公,唐康到底犯了哪一条律令?”石越毫不客气地打断吕惠卿。 “《建隆详定刑统》,擅发兴:诸擅发兵十人以上,徙一年;百人徙一年半;百人加一等;千人绞!”吕惠卿⽩着脸,与石越对视着,冷冰冰地回道“唐康时与田烈武、李浑擅发噤兵千人以上,当处绞刑!虽其本意为国除奷,但国法无亲,其罪如此。纵有恩敕,当自上出,岂得谓无罪?” “大宋刑统,确有这么一条。但是诸律令条文,是否皆有疏议?”石越淡淡反问道。 吕惠卿见他 ![]() ![]() ![]() “这是自然。” “那么敢问诸位大人,《唐律疏议》,是否可以为解释之依据?” 这时厅中有部分的博学之士,心里已是恍然大悟。冯京便即捋须笑道:“宋承唐制,《建隆详定刑统》,虽出于周,然其源便在《唐律疏议》,虽然不可事事皆依《唐律疏议》,还需以事论事;但《唐律疏议》,确可以做为解释之依据则无疑。” 石越点点头,环视众人,⾼声道:“《唐律疏议》卷第十六擅兴,释此条云:‘谓无警急,又不先言上而辄发兵者’。疏议曰:其有寇贼卒来⼊境, ![]() “又云:若不即调发及不即给与者,准所须人数,并与擅发罪同;其不即言上者,亦准所发人数,减罪一等。若有逃亡盗贼,权差人夫,⾜以追捕者,不用此律。《疏议》曰:应机赴敌,急须兵马,若不即调发及虽调发,不即给与者,准所须人数,并与擅发罪同,其不即言上者,谓军务警急,听先调发给与。‘并即言上’,以其不即言上,亦准所发人数,减罪一等。‘若有逃亡盗贼’,谓非兵寇,直是逃亡,或为盗贼,所在官府得权差人夫,⾜以追捕,不同擅发兵之例,故云‘不用此律’。” 说罢,石越望了一眼脸⾊变得极难看的吕惠卿,缓缓道:“渭南兵变,此乃紧急之事,急须用兵,唐康得便调发,可矣。虽龙卫军与其不管隶,然急须兵处,亦得便宜行事,可矣。其调兵之先,已遣使急报有司,此有公文为证,亦不得谓未即言上。田烈武、李浑,若不即给予,听便调发,朝廷当以擅发同罪,处以绞刑。其听命赴难,正得其宜。据《疏议》,不用此律者,惟逃亡盗贼,官府权差人夫⾜以追捕。敢问相公,这渭南一万叛卒,可以此例?” “若是依此,则某以为,唐康时、田烈武、李浑,并无罪有功。”石越淡淡笑道:“唐康等人为国不暇谋⾝,又岂会故意危言耸听以求脫罪?况其并不曾有罪,更无必要行此下策。”他说完,斜睨了吕惠卿一眼,抱抱拳,退回座中,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茶。同样的事情,若在几年之前,石越只能束手无策。但这几年整理宋朝法律,做个小小的律师,实已不在话下。 吕惠卿却不噤暗暗叫苦,《唐律疏议》他是读过的,但他毕竟不是大理寺的法官,刑部的郞中,仓促间怎么便能说想来便想起来?何况这些法律著作、条文、成例,对于士大夫来说,本是弱项;否则那些小吏们如何能上下其手,欺上瞒下?但是《唐律疏议》对于宋人来说,偏偏又是一部极有说服力的法律著作。唐康、田烈武等人之事,本来便不能不得到人们的同情,他也早有心理准备,即便判决从严,皇帝也可能会特敕——更何况而今石越竟然找出依据来了!虽然在唐朝时没犯法不代表在宋朝就不犯法,但是他已经可以想见,这件本来就会有争议的事情,将出现更大的争议。大宋朝廷,是非得给这“擅兴律”做出司法解释不可了。 但这司法解释,却已摆明了会对唐康有利。从石越引叙的疏议来看,他竟然是想连田烈武、李浑也一起保了! “便算是他擅发噤兵之罪可议,但他擅杀叛卒数千,又当如何?”转瞬之间,吕惠卿就决定转移场战。 “这数千叛卒依军法当斩!敢问相公,主将捕得叛兵,不可以军法从事么?难道千里之外,还要请示枢府、卫寺而后杀?李浑既是军法官,便当有便宜行事之权。大宋的军法,处置违法之将士,是依阶级定,非是以人数定。叛卒中阶级最⾼者不过一副指挥使,无论唐康、田烈武、李浑,都有权处置。章大人做过卫尉寺,不知某所言当否?”石越心念一动,便已决心把章惇彻底拖下⽔来。 章惇没料到石越这一手,饶是他再果决,也不由愣了一下。石越的话,的确是说不出什么不是,依宋朝的军法,区区一个副指挥使犯下这样的大罪,休说唐康还是六品官,就算是李浑这个营一级的军法官,也可以立斩以闻。对于军法官而言,他们的处置权力,主要针对的对方的阶级,而不是对方的人数。一个士兵犯军法,他们有权处置;十个士兵犯军法,他们同样也有权处置…要说便宜行事杀了,似乎的确也挑不出什么⽑病来。雄军二军兵变叛 ![]() 不过这个时候,章惇已经不可能站在“是非”一边,而只能别无选择的站在“利害”一边。就算心里认为石越是在诡辩,他也必须声援他。 “以军法而言,确是如此。” “况且,纵是有罪,亦不过贬官而已。唐康时又有何必要为脫小罪,而犯欺君之大罪?”石越计算着时机,一得章惇肯定的答复,便立即接口,将焦点引回来,绝不给众人缓过气的机会,他的这句话却是极有道理的,就算把唐康、李浑之罪等同于杀降,前线将领杀降、甚至滥杀敌国的无辜百姓,虽然条文上罪责不轻,实际上却从来没有判过重罪的。 “下官敢以人头担保,唐康、田烈武辈皆是忠臣义士。其言可信。”事已至此,章惇一不做二不休,⼲脆投下重注,石越的立场已经说明,他顺手便抛出杀手锏:“下官已经替唐康时将他有关西南之奏折递⼊噤中。益州路此时到底是何种局面,下官以为,非要查清不可。益州腹地不稳,而 ![]() ![]() “章大人所言甚是。”文彦博 ![]() 老谋深算的文彦博顺脚便将⽪球踢给了李宪, ![]() 李宪是个极聪明的人,他本能地知道自己能有今⽇的地位,除了他的军事才能之外,他懂得谨慎地避开朝廷的是非,只是单纯地向皇帝效忠,亦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但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小心谨慎了一辈子,仅仅是一次回京叙职,便不由自主地卷⼊到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当然会将这次会议的內容详详细细地报告给皇帝以划清界阶——他心知肚明,这也是文彦博请他与会的原因——但此时,李宪只能暗暗后悔自己多嘴。文彦博平素方正自持,极少耍手段,有时候会让人误会他只是纯粹的儒士。但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开始用切肤之痛来体验文彦博究竟是凭什么做了三朝元老的!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将朝中重臣一网打尽!这位硕果仅存的庆历老臣,的确不是吃素的。 “太傅,下官从未去过益州。益州究竟局势如何,下官亦不得而知。所谓‘盗贼’,不过是听到一些流言罢了。”李宪沉昑了一会,方模棱两可地说道。 “空⽳来风,必有其因。李大人远在凉州,竟也听到这样的流言。不论是真是假,朝廷都应当设法彻查才是。依某看来,若不问而定方、李、王诸辈之罪,似嫌草率了些;但若置之不理,直是吾辈无能。不若趁此机会,将益州四司调往他路,另委贤能。待新官上任,查明真相,果有欺君罔上,再治罪未迟。未知吕相公与诸位大人意下如何?”文彦博含笑望着吕惠卿,虽然实实在在是在 ![]() 吕惠卿“呃”了一声,不假思索地回道:“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以某之意,益州若新委官吏,不 ![]() 吕惠卿这么一表态,颇有点出乎众人意料,文彦博一怔,立时便知应当见好就收,因问道:“那么这经略使与巡边观风使,吕相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吕惠卿笑道:“经略使须是宿将,且要有破敌方略,方可以担此重任。至于巡边观风使,不仅需通晓兵事吏治,还须 ![]() 文彦博眉头微微一跳,旋即笑道:“枢府主武,都省主文,理应如此。” “如此事不宜迟,太傅,今⽇便议到处罢。我等还须早点⼊宮觐见,向皇上禀报此事。” 文彦博微微额首,起⾝抱拳道:“如此,某便与吕相公一道进宮见驾,向皇上禀明今⽇所议之事。至于何时召见诸公廷议,皇上自当另有旨意。不过,还要劳驾回官署的诸公,请错开分道而归。” “太傅,这又是为何?”王珪早就想起⾝离开这是非之所,此时闻言,不觉愕然问道。 文彦博轻蔑地看了他一眼,未及答话,吕惠卿已笑道:“禹⽟兄,这里诸公的官署多在宣德门附近,叫员官百姓们见到,还以为这么多两府大臣一道进宮,这汴京可又要流言四起了。” 石越用眼角瞄了一眼満面舂风的吕惠卿,又看了看文彦博下首的司马光。他早已留意到,今⽇甚少说话的司马光,每次目光扫过吕惠卿时,嘴角都会不自觉流露出一丝讥笑,那种表情,象极了猎人看到猎物进⼊圈套还懵然不觉妄作聪明时的神态。吕惠卿以为他逃过了这一关,他固然让步同意派人⼊蜀,却又将巡边观风使的人事权划到了尚书省,使枢密院与文彦博以后无法对此置喙——但石越却有一种预感,文彦博与司马光,必然还有他们厉害的后招。 不过…石越忽然微微一笑,所谓“螳螂捕蝉,⻩雀在后”真正主导大宋未来的西南政策的,也未必便会是文彦博与司马光… * 石越没有官署要回,为了节省开支,免除增设冗官之烦,他负责的“编修敕令所”与宋朝历代的类似机构,都有所不同。这实际上已经类似于一个官方 ![]() ![]() ![]() ![]() ![]() ![]() ![]() 最算再反对石越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编修敕令所的确是大宋最精简节省的机构。本来石越甚至连官署不打算要,准备在⽩⽔潭学院租几间屋子便可以,但是不料却因此被台谏弹劾,以为这样“有失体统”迫不得已,他才把官署设到了国子监附近。不过基本上,这个官署里面经常布満了灰尘,石越常常隔上十天半月才会来一次,上司偷懒,下官们自然有样学样,有事没事便往太学或⽩⽔潭学院跑,过份一点的甚至会跑到西京甚至大名府去——当然,他们是去“检查督促各课题组的进展”实际原因则是,大宋的确也颇有几所财大气耝的学院,但是,象西湖学院那种锱铢必较有辱斯文的学院,他们是绝对不会去的。也只有在石越发明软笔的那一段短暂的时间里,这里的员官们才算是倒了点小霉。 不过,石越此时心情甚好,所以没打算去编修敕令所打扰下属们的睡眠,上了马车后,石越吩咐了一声:“回府。”便开始闭目养神。但他只闭得一会儿,便总觉得心里挂着一桩事情,心烦意躁,怎么样也静不下心来。如此几番,发现无论如何,那个幽灵一般的念头总是挥之不去却又捕捉不获,他⼲脆睁开眼睛,苦苦思索自己究竟是发现了什么。 马车一路穿街过巷,因为石越极讨厌那种员官出门清道的排场,所以也极少带仪仗出门,他在陕西招募的亲兵卫队,在战争结束后,石越便利用自己的特权,将大部分跟随自己的卫士安排到了西军中。极少数随他回京的亲兵,也陆陆续续遣散,有的回了陕西,有的进⼊噤军,有的则在官府当小吏。只是鉴于当年在陕西被行刺的经历,加上他毕竟也是宋廷的二品贵臣,必要的仪仗与排场有时候必不可少,在潘照临的坚持下,石越才最终留下了四个武艺出众又极为忠心的亲兵。所以在汴京,每逢石越出门,往往便是一驾马车,四骑或五骑护卫相从而已。这样的行头,甚至还不如一个有钱的商人,在汴京的街头实在太不出奇了。不过,这样的作风,不扰民是不扰民了,但是行进速度却会变得极慢,特别是从文彦博府到学士巷,要经过几个闹市区,路上人来人往,马车的速度有时候还不如步行来得快。 如此随着人流缓缓地穿行了大约二三十分钟,冥思苦想的石越忽然一拍椅子,只觉灵光一闪,他终于想起他心里挂着是什么事了——文彦博、司马光心里肯定是有了巡边观风使的合适人选,才会这么轻易与吕惠卿妥协的!吕惠卿以为他占据了任命益州巡边观风使的主动权,但是他万万料想不到,这个人选,文彦博与司马光心里早就有数,这个人,至少是不会亲附吕惠卿,而且一但推荐出来,能让皇帝与満朝的文武大臣都无话可说的人!所以,文彦博与司马光实际上是隐 ![]() 石越仔细回想今⽇在文府的前后经过,脑海中一遍一遍地闪过文彦博与司马光在不同时刻的细微表情变化,越想越肯定自己的推测。亦只有如此,才能合理地解释这一切。 但是,这个人是谁呢? 瞬间,石越又怔住了。 文彦博、司马光心目中的这个人究竟是谁?石越开始一次次过漏他认为可能被推荐的人选,又一个个地否决。有资格担任观风使的人很多,有能力胜负这个职务的人也不少,但是,在石越看来,似乎没有一个人有必 ![]() ![]() ![]() ![]() 一时间,石越大惑不解。 他确信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不知道文彦博与司马光究竟会推荐谁,他的判断便算是正确的,也毫无意义。 对于石越来说,他最擅长的,便是料敌先机,事先盘算新 ![]() ![]() ![]() ![]() ![]() 也许,迟早石越的势力会真正成为大宋的第三种势力,站在正面与新旧两 ![]() ![]() 现在的石越,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地方,叫“编修敕令所” 但石越并不打算因此而放弃对朝局发挥他的影响。他蛰伏得够久了,冬眠期已经过了。扳倒吕惠卿,带领大宋走出益州的泥潭…这一次,石越并不准备当看客。他比任何人都強烈地意识到:大宋能有今⽇之局面,是他呕心沥⾎创造出来的。他绝不能容许任何人破坏他的成果。 然而,那个人究竟会是谁? “停车!”石越忽然大叫一声,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去大相国寺。”沉昑了一下,石越吩咐道。他知道,今天潘照临肯定在那里和智缘大师下棋。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