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5644 |
上一章 第八集 肆伐西夏 第九节( 上) 下一章 ( → ) | |
“越岂是不知朝廷财用不⾜而妄启边衅者?相公为朝廷理财,其中难处,越焉能不知?凡官府取之于百姓者,无论是何种名目,皆不可轻易增加。何者?盖为后世计也。凡敛财之名目,增时容易去时难。今世百姓之所以困苦者,并非朝廷行一时之暴政而横征暴敛,实是自唐、五代以后,数百年间种种苛税慢慢累加之故。相公理财,抑开源而重节流,是深知此弊,而不忍苦万民也。然陕西战事一开,所耗钱粮亿万,朝廷财用捉襟见肘,便成必然之事。”石越动容的说着,态度十分的恳切。司马光亦频频点头,叹道:“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但是百姓更有百姓的难处。朝廷财用再拮据,亦只是一时,但利源一开,百姓之苦却是代代相传,无止无休。” “正如相公所说。故此越亦深知,陕西与西夏的每次战争,功劳除了浴⾎奋战的将士,便是政事堂诸公。在家国财用如此拮据之时,连打数场大仗,而百姓不曾加赋,军费不曾亏欠,此真萧何不能过也。”石越再次恰到好处地拍了一下司马光的马庇“虽则越以为对西夏有不得不战之势,但若无相公在內调度支持,越只恐真成误国之臣矣。” 司马光听到石越的赞誉,心中自是十分舒服。但似他这种方正君子,并非一两句话就可以让他飘飘然的。只不过石越既然如此表态,他便再有原则,也不能不略略缓和一下态度。“前事已矣,无论是对是错,都不必再多提。国库虽然耗费不少,但打了大胜仗,于家国朝廷总是好事。况且开战之事,归 ![]() ![]() 石越倒也不曾指望能让司马光完全支持自己那本来就有点冒险的行为。有这样的表态,他已经十分知⾜。当下微微一笑,道:“朝野清议,无论说什么,都是应当的。⾝居⾼位者,食朝廷之俸禄,受皇上之重托,寄百姓之厚望,凡谋事自当尽量谨慎周全。且理当受清议批评。清议之批评,虽然未必尽能公允,然亦不⾜深怪。不过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已。” 对石越的态度,司马光颇觉意外,忍不住赞道:“子明 ![]() 石越笑道:“此不过理所当然之事。若是清议尽能周详公允,朝廷何不请其⼊政事堂柄政,要我辈何用?况且天下之人,上至宰相,下至贩夫走卒,谁又能说自己平生之见识,决无错误疏忽?若是因为有错误疏忽便不能评议朝政,则天下之人,再无一人可以评议朝政者。清议固然有当与不当,然最终定其取舍者,在公卿尔。朝廷公卿,须当有容人之雅量,否则,窃以为不配着朱紫。” 司马光望着石越,点头道:“此言得矣。魏征言事,未必事事对,而唐太宗能容魏征,故有贞观之治。若我大宋,人君能容谏臣,而百官能容清议,则贞观不⾜道也。若以桑山长之言,实则士民评议朝政,是理所当然…” 石越毕竟没有读过《天命有司》,当下只是含笑望着司马光。宋朝本来就有不错的言论环境,而自从石越有意识的鼓吹言论出版之自由,报纸刊物之兴起,朝廷清议力量渐渐增強以后,虽然还有极少部分士大夫对开放舆论依然不以为然,甚至也有偏 ![]() ![]() ![]() 但接下来司马光的话,却让石越大吃一惊。“…然则,《⽩⽔潭蔵书总目》将子明的七书与《三代之治》列⼊经部,某以为还是孟浪了些…” “什么?!”石越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司马光,一脸的震惊。 司马光望着石越这副神⾊,想了想,终是忍不住问道:“难道子明竟不知道此事?” “编撰《⽩⽔潭蔵书总目》之事,伯淳先生与苏子由、唐毅夫都曾写信与我提过。但相公所说,却未免、未免…”饶是石越已见多识广,但这次还是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潭蔵书总目》确是自《崇文总目》后一大盛事。其编修体例多有创新之举,将《尚书》、《乐经》归于子部、创格物之部,皆显示编者之见识。平心而论,既便将子明的七书与《三代之治》列⼊经部,亦并非没有道理。”司马光既是大臣,亦是当时顶尖的学者,他的话,自然相当有说服力“《⽩⽔潭蔵书总目》所录之书多出《崇文总目》近三千部。子明可知道这三千部书,多是什么书么?” “这…我却是不知。” “这多出来的书目。其约二千部,是前代已有之书,《崇文总目》漏录,而《⽩⽔潭蔵书总目》有录;另约一千部,却是《崇文总目》以后出现的新书…” “新书?!”石越再次感到震惊了。一千部新书!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崇文总目》是宋仁宗时编撰的,距今不过只有几十年而已!当时著书,远不如后世之滥,在短短几十年內出现约千部新书,绝对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正是。”司马光十分理解石越的心情,因为他自己最初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震憾。“约二千部的旧书之中,约有一半以上,可以归于子明你所创建之格物学,这些书本来为儒者所不采,散落各处,多半只余断卷残章,其得到重视,为目录书收录,是子明之功。而约千部新书当中,其中四成是儒学、道学以及佛经、道蔵,一成是新译塞夷之书,另有五成,全是格物学之著作。其卷数虽然不多,然以书目而言,却甚是可观。所有此类之书,以及格物之学渐为学者所重视,此皆子明七书开创之功。故此,平心而论,七学列于经部,并不为过。至于《三代之治》,其言合圣人之心,二程皆以为可代《尚书》,⼊经部亦是众望所归。” 石越的思绪终于渐渐清晰。听到司马光的赞誉,石越亦不由十分的自得。这种荣誉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而格物学方面众多著作的诞生,更让石越颇有成就感。 “王介甫一生自诩是孔子重生,其著作却终不能⼊经部。”司马光的语气中,竟似乎带有几分兴灾乐祸之意。“然而子明之书⼊经部,亦是塞翁失马。虽有⽩⽔潭群儒的支持,但士林中一定会有争议。而眼下的局势…时机似乎并不妥当…”他没有把话说得太直⽩。 石越沉思起来。 司马光的为人,石越是知道的。石越知道司马光是绝对不会和自己说一些太具体的事情的,哪怕他清楚的知道,但也不可能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因为双方的 ![]() 不过,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司马光特意提起,就已经可以证明这件事的严重程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司马光沉声说道“子明定能明⽩这个道理。” 石越抬起头,正视司马光的眼睛,他的眼中,闪着一种可以为称为睿智的光芒。“多谢相公提醒。”石越停了一会,十分诚恳地说道:“越有几句肺腑之言待说,却怕相公以为越是矫 ![]() “子明何出此言?” “所著之书名列经部,于任一读书人而言,皆是莫大之荣耀。然于越而言,则并非如此。其余之事皆可不提,实则拙作列于经部,于越而言,既是成功,亦是失败。”石越的话中,竟带着几分无奈。 司马光疑惑地望着石越。他从未和石越如此深⼊地 ![]() “相公读过所谓的《七书》么?” “曾经拜读过。” “所谓的‘石学七书’,确实有开创之功。格物学之创立,千载之后,华夏亦将受惠。”石越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少有的傲气,全然不似平时的谦和与冷静“但是,所谓的‘石学七书’,却绝对不应当列⼊经部!格物学之著作,不应当有任何一部本书归于经部!但这并非是因为格物之书,没有资格与《易》、《诗》、《舂秋》并列!” 司马光没有完全明⽩石越话中的意思。他好象抓住了什么,却一闪而逝。“子明是说…” “格物学,需要的是怀疑之精神。”石越朗声说道:“格物学不需要圣人,亦不需要经典!格物学之精髓,是质疑一切,向所有的事情发问!” “质疑一切?”司马光不知道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石越。做为宋朝第一流的学者,司马光与其他人一样,都具有怀疑的精神。石越的话,拨动了他的心弦。 “不错。质疑一切的勇气!我让士子们接受了格物学,的确是我的成功。但是他们却将所谓的‘石学七书’奉为经典,这却是我的失败!他们能将受到质疑的《尚书》与有名无实的《乐经》请出经部,是他们的勇气;但是他们同时又树立起了另外的经典…” 司马光思考着石越的话,他看石越的目光,不知不觉地多了几分敬意。 桑府。 桑充国端坐在书案之旁,捧着几卷写満了字的纸认真地读着,不时还提笔圈点一下。一袭青衫的贺铸站立在下首,凝注桑充国,神⾊之中,有几分沉痛,又有几分掩饰不住的骄傲。 一刻钟后,桑充国终于放下了纸笔。他望了贺铸一会,低声赞道:“方回这篇《祭狄将军文》,发自肺腑,直可感动鬼神。” “不敢。” “生而为英兮死为雄!惟我将军兮不可折!思我良臣兮安可得!”桑充国低声昑哦,想象狄咏在环州城墙上将匕首刺⼊自己心脏的悲壮,眼中已是泪光闪闪。 “文字有时穷尽,生学只恨不能随狄将军战死在环州城。”贺铸喟然叹道。 “然而狄将军的死,却是值得的。”清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桑充国与贺铸的对话。声音未落,唐康已右手按剑,大步走了进来。他朝桑充国报拳行礼,唤了声:“表哥。”桑充国坐着笑着点了点头回了礼。唐康这才与贺铸见礼。这两个年轻人,唐康是石越的义弟、文彦博的女婿,桑充国的表弟,大富商唐甘南的爱子,也是大宋枢密院年轻有为的员官;而贺铸则是孝惠皇后族孙,⽩⽔潭学院著名的才子,《汴京新闻》有名的撰稿人。可以说都称得上是汴京城中惹人注目的年轻人。不过二人这才是第一次谋面,免不得要寒喧数句,互相打量。只不过若是论起相貌来,唐康与贺鬼头却不可以道路计。唐康虽然比不上“人样子”狄咏英俊,但⾝材修长, ![]() ![]() ![]() 此时见着唐康之模样,贺铸心中不免生出一点异样的情绪来,他有意想在辩才上给唐康一点难堪,竟劈头直问道:“方才康时兄可是说狄郞之死是值得的?” “正是。”唐康点点头,道:“狄将军殉国虽然可惜,但却甚是值得。” “可是因为他保住了石学士之全安么?”贺铸咄咄 ![]() 唐康一笑,正⾊说道:“我大哥吉人自有天相,不须以狄郞之命来自保。我说狄郞之死甚是值得,却是因为我大宋重文抑武之弊,自狄将军战死环州后,必然开始发生巨变。” 贺铸本已经准备了一大堆的说辞,踌躇着要将唐康驳得哑口无言,却不料唐康说出来的理由,竟是自己完全没有料到的,一时间倒是呆住了。而桑充国也是満怀趣兴地注视着唐康,想知道他的宏论有无道理。桑充国素来是知道唐康的——这个年轻人的见识之敏锐,有时候连石越都会赞不绝口。 “康时所言,必有道理?” “此事却还要着落在表哥与方回兄⾝上。”唐康嘻嘻笑道。 “我们?”桑充国与贺铸面面相觑,不知道唐康葫芦中卖的什么药。 “表哥以为狄郞所为,可称贤否?” “此不待言。为国为民,自可称贤。” “我亦以为然,天下人皆以为然。”唐康说道:“狄郞乃忠臣之后,位极亲要,尚郡主,相貌英俊,待人接物极亲切。其武艺⾼超,作战勇猛,得兵士之心。临強敌而不惧,为満城之百姓,舍生取义,杀⾝成仁。其事迹之悲壮,使人闻之而泪下。若是能广为报道狄郞之事,宣扬狄郞之忠烈仁义,我以为狄郞必能成为天下人景仰之对象。” “这是自然。”贺铸不以为然地说道:“然而这与抑武重文之国策何⼲?” “我国朝立国百余年来,可曾有过一个如狄将军这样的人物么?”唐康笑道:“朝廷建忠烈祠,整编噤军,重武举,建军校,本已由重文抑武走向文武并重。然世俗对武人之成见颇深,一方面固然是朝廷国策使然,一方面亦是武人良莠不齐之故。而狄郞之事,却正是改变世俗成见的大好良机!” “你是说…”贺铸与桑充国都有点明⽩过来了。 唐康点点头,道:“方才连方回兄亦说,恨不能随狄郞战死环州。天下持此心者,岂止方回兄一人而已?!我大哥回京第一⽇,便宣扬狄郞之功,又岂是偶然?” 他将话说完,便顾视桑、贺二人,等待他们的回答。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