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11427 |
上一章 第三章 下一章 ( → ) | |
杭州知州府九思厅。 石越坐在上首,彭简次之,其实便是薛奕、张商英、蔡京等人,以下是签书判官厅公事、录事参军、户曹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等等杭州府的幕职官、诸曹官,再下便是各县令丞、主薄、县尉。陈良以及几个新近在杭州招揽,帮助处理政务的幕僚则站在石越⾝后。杭州的重要员官,几乎都到齐了。 “元长,市舶司的情况如何?”石越目光首先移向蔡京。 蔡京连忙站起,恭⾝答道:“回大人,台风季节过后,新建的船只加⼊船队,下官与薛大人商议后,分成两只支队,又走了⾼丽、倭国两次,托赖大人洪福,一切顺利,收益颇为可观。虽然途中撞礁折损一只大船,损失了一百单三名⽔手,但除去抚恤之后,赢余亦将近七十万贯。两国对天朝物产,非常渴慕。只是…” “只是什么?”居移体,养移气,石越在杭州近两年,⾼⾼在上,神态语气中,已经自有一种威严。 蔡京笑道:“只是朝廷有严令,儒教经典,重要的政令史书典籍,不可卖给夷人。便是契丹求书,或靠走私,或求恩赐,法令上是不准卖的。而民船之中,因为两国对天朝文物非常渴慕,其贵人往往以数百金的⾼价求书,这种走私行为,屡噤不绝,颇为伤神。” 石越心里不由一怔,他自现代来,只知道各国恨不得把自己的文化推销给别国,哪里还记得国中古代曾经有这种噤令?正沉思之间,陈良走他耳旁,低语几句。 石越想了想,微微点头,笑道:“⾼丽使者金德寿也曾几次求书,如今竟在西湖学院乐不思蜀了。朝廷对⾼丽一向另眼相待,想来卖给⾼丽《九经》、子、史等书,必会恩准。市舶司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元长你不必太费神了。” 蔡京听石越语气,倒似乎是支持向这些家国卖书,连忙答应。彭简轻轻咀嚼这番对话,意味深长的看了石越一眼,通判一职,本就有监视知州之意,若是石越公然违背朝廷法令…彭简不由想起家里吕惠卿那封充満暗示的书信。不过是否要卷⼊太⾼层的政治斗争之中,彭简现时依然拿不定主意。 石越却 ![]() 虽然说宋人对散阶、勋级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太看重,但是做为资历来说,也是自有其意义的,一级一级往上爬,毕竟是大部分人的常态。蔡京和薛奕心里不免暗自⾼兴,连忙出列拜谢。 石越又转过头,对薛奕说道:“子华,明舂之后,再度出海,你有何建议?” 薛奕不假思索的朗声答道:“卑将以为,往⾼丽、倭国的航线,虽然还不能说非常 ![]() ![]() “人才难得啊!”石越也不噤叹息“船队中的船长,竟无一个人才?” “他们率领一只船还可以,若要率领船队,代表朝廷与夷国员官 ![]() “这件事再议吧。”石越无可奈何的摆摆手,他心里也明⽩,人才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的无可奈何。 薛奕又说道:“另外官船⽔手挟带私货严重,卑将与蔡大人商议,认为既然噤之不绝,不如⼲脆允许⽔手携带一定量的私货,这样也能提⾼⽔手出海的士气,特请示大人?” 石越笑道:“这种事情,你们两个决定便可以了。” 录事参军赵思恺见石越与薛奕说完,把目光投向自己,连忙出列说道:“大人,卑职这一段,收到不少关于司法参军邓义、司理参军宗晓文收受贿赂的传闻,还有一些投诉…” 宋代地方之制,录事参军协助知州掌州院庶务,同时纠察诸曹参军;而司法参军负责议法断刑,司理参军负责讼狱等事,二人对涉及法律之事,给出自己的意见,最后由石越与彭简决定。自从石越建船队出海经商,又修茸海港、码头、道路、桥梁,鼓励商业以及当时的简单工业之后,虽然市面繁华,杭州来往人口急骤增加,百姓因此获益。但是一利相随,必有一弊。杭州府及到两浙路提点刑狱衙门接到的诉讼,也明显增加了——这是在考绩方面,对石越最不利的一个方面,因为当时是以诉讼越少,就证明治绩越好的,而杭州的诉讼,却是明显增加了,杭州的司法参军、司理参军,也因此成了一个受人关注的位置——毕竟石越也罢、彭简也罢,不可能详细的调查每件案子,所以的事情,都要由他们先给出意见。 石越狠狠的瞪了二人一眼,冷笑道:“收受贿赂?” 邓义、宗晓文连忙站起来,⾼声辩道:“绝无此事!赵思恺,你不可⾎口噴人!” 赵思恺却不去理他们,径自从袖子中拿出一叠卷宗,递给石越,一面说道:“莫家商船与李家商船在出海时不慎相撞,李家告到府衙,邓义、宗晓文收受莫家贿赂各三百贯,最后判决有利于莫家;种家与文家合伙买船购货出海,种某不幸在船上⾝亡,文家呑占种某股份,种家告到府衙,邓义、宗晓文收受贿赂各一千两,最后判决有利于莫家;又颜、肖、李三姓合伙出海经商,海船碰撞损坏,三家因负责损失不同而产生争议,邓义、宗晓文收⼊颜家贿赂,判决偏向颜家;又夷商与一华商发生争斗,殴伤华商,按大宋律,夷人相殴,由夷人处置,夷人与华人相殴,按大宋律处置,夷商被判劳役,宗晓文收受贿赂,夷人被劳役之后,竟可逍遥法外…” 石越挥手止住赵思恺,奇道:“这些事情按例不是应当由市舶司处置的吗?” 蔡京一脸尴尬,连忙起⾝说道:“因为以前提举市舶司都是由知州兼任,所以…” 其实不仅仅是府衙接到了大量的这类诉讼,各县也不能避免,特别以市舶司衙门治所所在地的钱塘为甚,钱塘县令周邠对于辖区这种民事诉讼增多,影响自己的考绩,心里早已颇有微辞,这时连忙起⾝说道:“大人,下官以为⽇后凡是与海事有关的诉讼,除非事涉刑律,由市舶司处置便可,州县不当再受理此类案件。” 周邠此言,道出了在座许多人的心声,立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就是石越,心里也不太愿意这类案件影响自己的考绩,只是如果一切事权皆归蔡京,造船时的前车之鉴,不由又浮现于脑海之中。石越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此蔡元长事务太多,非累倒不可,依本府看,过几⽇本府与晁大人商议,请他从提点刑狱衙门调几位通晓法律的人去市舶司做海商法官吧。” 说完,转过脸对邓义和宗晓文冷冷的说道:“司法参军与司理参军之职,二位暂时要避避嫌疑了,我与彭大人自会给你们一个公道的——来人啊,给两位大人撤座!” 几个衙役立时一拥而上,把面如土⾊的邓义、宗晓文“请”出了九思厅——便在这时,一个衙役急冲冲的跑了进来,禀道:“大人,有圣旨!” 众人不由一怔,连忙一齐站起,石越整整⾐冠,大声喝道:“立即开中门接旨!” 赵顼一脸愠⾊。 吕惠卿平静的站在皇帝⾝后,装作没有看见赵顼的脸⾊,继续转述接见刘忱、吕大忠的情形,韩绛満脸尴尬,怨恨的望了吕惠卿一眼,心里十分愤恨吕惠卿说话不够委婉。 听到吕惠卿转叙刘忱最后说的几句话时,脸⾊本来有几分苍⽩的赵顼突然变得红润起来,呼昅也不由变得急促,过了好一会,赵顼才平静下心绪,问道:“那么辽使的态度如何?” 冯京连忙趋前几步,说道:“依然十分強硬,萧禧甚至说,这次如果没有结论的话,他就不会回辽国,是战是和,全由我朝决定。” “什么?!”赵顼的怒气终于不抑制的暴发了“那么就去告诉他,他们要战,朕便和他们打一仗!朕受够了!朕要亲征北伐!” 韩绛、冯京、王珪三个宰相与枢密使吴充、枢密都承旨曾孝宽五人对视一眼,不噤面面相觑,吕惠卿不易觉察的摇了头摇,心里不噤叹道:“皇帝到底还年轻!” “刘忱、吕大忠便是慷慨的大丈夫?他们这是讥刺朕甚至比不上周世宗!契丹人咄咄 ![]() ![]() 韩绛等人见皇帝如此大怒,竟然语无伦次的说要兴兵北伐,吓得一齐跪倒,韩绛⾼声说道:“陛下,北伐之举,万万不可!便是辽使不恭,陛下决意断 ![]() “请陛下息怒,三思而后行!”其他众人也一齐跪倒。 赵顼望着跪拜在地上的大臣们,心里忽然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极度抑郁的情绪,他突然想起石越、王安石,如果这两个人在,又会怎么样呢…良久,赵顼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北伐之议,终究是时机未到!“诏枢密院议边防战守之策!遣使者问富弼、王安石、石越、文彦博、曾公亮、司…”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咬咬牙,仿佛是下定什么决心一般,才继续说道:“司马光、范纯仁边防之策。诏王韶回京赴枢密院任职,熙河军事暂由⾼遵裕代理。诏韩维回朝,除翰林学士。诏章惇为知制诰兼判军器监。” 皇帝一口气连下数诏,其中韩维本是韩绛的弟弟,按例韩绛应当拒绝,但是他看到皇帝的脸⾊,竟是不敢说半个“不”字。嘴 ![]() 朱雀门附近的夜市,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南朝风物,果然不同寻常呀。”萧禧望着这人来人往的夜市,感叹地说道。 为了防止辽使刺探国情,也为了保护他们的全安,防止意外,刘忱与萧禧、萧佑丹一直寸步不离,他听萧禧如此感叹,不由有几分得意的笑道:“那是自然。”他指着前面一家店铺,说道:“那家店子的沙糖冰雪冷丸子,味道最佳,贵使可要一试?” 萧禧望了萧佑丹一眼,见他无可无不可的笑着点点头,便答应道:“那就尝一尝吧。” 刘忱引着二人进了店子,除沙糖冰雪冷丸子外,又顺手点了旋炙猪⽪⾁、野鸭⾁、滴酥⽔晶鲙、野狐⾁等几样下酒之菜,要了几壶⻩酒,三人竟是在夜市上对酌起来。 萧禧夹了一粒沙糖冰雪冷丸子,放⼊嘴中,闭着眼睛细细咀嚼品味,半晌,方赞道:“味道果然不错,此北朝所无。” 刘忱微微一笑,叹道:“今⽇能与二人在此饮酒,全赖两朝通好七十余年,至今未绝,他⽇一旦断 ![]() 萧禧与萧佑丹闻言不噤一怔,不料刘忱突然说起这些话来,二人与刘忱这些⽇子可以说是朝夕相对,甚是佩服刘忱的风骨辩才,若不是各为其国,倒真有点惺惺相惜了。萧佑丹是通古知今之人,此情此景,不噤让他想起庆历年间,富弼出使辽国,辽国接待他的使者竟然对富弼惺惺相惜,帮助他促使辽国退兵的故事,心中暗暗警惕。 萧禧却不知道这些故事,只是问道:“难道南朝真的要为区区数十里之地,自绝两国 ![]() 刘忱正要说话,忽听到街中有人呦喝:“卖报、卖报,《新义报》最新报道——枢密副使王大将军奉诏回京复职…朝廷诏准⾼丽使者来京进贡——《汴京新闻》专题报道,通商⾼丽百利无害…” 萧佑丹脸⾊不由一沉——难道南朝皇帝真的不惜一战?⾼丽为何在这个时候遣使⼊贡? 偏偏就在此时,旁边桌子上有人隐隐约约说道:“魏国公死前荐司马君实、范尧夫、石子明三位大人…” 萧佑丹心中一凛,突然向刘忱问道:“刘大人,听说韩魏公故世之前,向贵国皇帝推荐司马、范、石三位,不知大人之意,三人之中,以谁最贤?” “依在下看,三位的学问品行,都非常了不起。”刘忱不假思索的答道。 萧佑丹见刘忱没有否认韩琦推荐三人,心里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強烈了——这个时候,他终于明⽩原因何在了!“一定不能让石越进⼊南朝的决策层。”萧佑丹在心里暗暗发誓。 不仅仅萧佑丹不希望石越进⼊决策层,在大宋朝廷中,不希望石越进⼊决策层的人,也同样大有人在。 邓绾一直以来,对石越恨得咬牙切齿“在下听说自皇上下诏问元老重臣边防之计后,富弼自韩琦之后,再次向皇上推荐石越,相公不可不防呀!” 吕惠卿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继续若无其实的逗着笼中的鹦鹉。 “石越此人, ![]() ![]() 吕惠卿的手突然停了一下,他想起冬至郊祭之时,为了试探皇帝心意,故意援引郊祀赦例,荐王安石为节度使。不料立时被皇帝训斥:“王安石并非因罪去职,何故用赦复官?”皇帝心中,对王安石依然有很深的感情。这个邓绾,说得倒并没有错。 邓绾知道吕惠卿心中已被说动,连忙继续说道:“为相公计,要固宠,须得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斥王安石、石越于朝廷之外,时⽇一久,皇上就会逐渐淡忘,若有机会,更不妨置之死地;二是要在皇上⾝边有人,能够不断的影响皇上,当年王安石用的,就是此策!”邓绾的脸部肌⾁都不由有点菗搐。 吕惠卿缓缓转过⾝来,看了邓绾两眼,突然笑道:“邓文约,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吗?皇上是英明之主,王安石是我的老师,石越是朝廷的栋梁,我决不会为了私利,为了争宠固权,却陷害自己的老师、朝廷大臣,欺骗皇上。你、实在是看错人了。” 邓绾不料吕惠卿大义凛然的说出这番话来,倒不由怔住了。“相公,我、我…” “你回去吧,以后做人做事,持心要正。”吕惠卿沉下脸来,训斥道。 邓绾 ![]() 邓绾才一走出大门,吕升卿就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笑道:“大哥,为何要把邓文约给赶走?” 吕惠卿头也不回,一只手逗弄着鹦鹉,并不说话。 吕升卿头摇苦笑道:“一只哑巴鹦鹉,有什么好玩的?” 吕惠卿冷冷的说道:“哑巴鹦鹉有一样好处,就是它绝对不会出卖你。邓文约那种人,是没有任何道德感约束的小人,如果倚之为心腹,将来有一个好价钱,他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用这种人,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原来如此。”吕升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可惜我不该把陈履善派到地方上去,否则…”吕惠卿叹了口气,又问道:“和你 ![]() 吕升卿愣了一下,回道:“是沈季长。” “沈季长?王安石的妹婿?”吕惠卿皱了皱眉⽑。 “对,就是他。” “既如此,我就向皇上推荐沈季长与你,一起做崇政殿说书。皇上聪明好学,你的学问,是应付不了的,两个一起,到时候若有疑难,可以由沈季长替你回答,遮掩一二。”吕惠卿无可奈何的说道,当年王安石为相,就是把他安排在崇政殿说书的位置上,来代替王安石影响皇帝;但是如今他的周围,除了陈元凤外,已实在找不出一个像样的人材安排在那个位置上了。 “太好了!”吕升卿不噤喜上眉梢,崇政殿说书,始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位置。 “好什么好,多少人在那个位置上被皇帝问得汗流浃背,你以为那是个好呆的位置吗?”吕惠卿毫不客气地斥道。 吕升卿不敢回嘴,过了好一会,才问道:“大哥,朝廷对辽国的战和,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吕惠卿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大哥,你忘了,石越向皇上提出那个什么法子后,我家在河北几路,买了一座矿山,亲戚中在那边或合股,或自己出钱买矿山的,都不少,万一打起仗来,岂不什么都完了?”吕升卿讪讪笑道。 “求田问舍, ![]() ![]() “那太好了!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主和,看样子是打不起来了。依我说那几百里无主之地,有什么好争的。”吕升卿毫无大脑的笑道,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 “你知道什么?!见识还不如邓绾!”吕惠卿心中对这个弟弟,真是失望之极,鼠目寸光之辈呀!如果中书、枢密,没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主张強硬的话,那么朝野之中,那些主张強硬的“清流”们,必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去寻找一个有份量的代言人,当今天下,这个代言人除了石越还会是谁?到时石越进中书,可真的要成众望所归了。 “我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的。”吕惠卿轻轻地对那只哑巴鹦鹉说道。 被 ![]() “除了将领之外,几乎没有人同意准备战争。”赵顼似乎在喃喃自语。 新任的知制诰兼判军器监章惇微微一笑,答非所问的说道:“陛下,苏辙、唐棣、陈元凤、蔡卞以及沈括等人之前一直负责着军器监的改⾰,现在应当说已经初见成效了。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步推行,仿制秦兵的弩机也试制成功,如果要说到军器的准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钱。弓、弩、箭、震天雷、霹雳投弹等军器成本⾼昂,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陛下如果给臣⾜够的钱,臣与苏辙合作,两年之內,臣能让大宋的军队,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 “两年?那也还要两年!”赵顼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时就知道章惇的言外之意,是在委婉的劝他,不要急于开战,再等一等。 “将领们想要建功立业,自然不怕打仗。似乎家国这等重大决策,臣妄言,似并不能以将领们的意见为主。其实富弼、石越,也并没有主张立即开战,他们不过是认定辽人是虚张声势,不敢开战,所以才主张以強硬对強硬。”章惇知道赵顼已经明⽩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 “但是王安石与司马光都说,不必 ![]() ![]() 章惇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欠⾝笑道:“陛下,您是觉得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懂辽务,还是富弼、石越通辽务呢?” “这…”“石越姑且不论,富弼仁宗时主持北面防务,出使北朝,此老的意见,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重视。何况石越自侍奉陛下以来,臣听说几乎是算无遗策,臣的愚见,石越的建议,陛下不可以等闲视之。”一直站在旁边,不敢做声的李向安猛的听见章惇竟然偏向石越,心中不由暗暗奇怪。 似章惇本是王安石系的人,他奉旨招抚荆湖,也可以算是王安石新 ![]() ![]() 赵顼听章惇的话,似乎觉得有理,正要进一步讨论,一个內侍走了过来,叩首禀道:“陛下,吕惠卿求见。” “宣。” “是。”內侍答应着退去,不一会,紫袍金鱼袋的吕惠卿走了过来,参拜道:“臣吕惠卿叩见皇上。” “平⾝吧。”赵顼虚空抬了一下手,立即问道:“和战之策,卿意如何?” 吕惠卿站起⾝来,整整⾐寇,拱手答道:“臣下以为,辽人蛮不讲理,天下之物,什么都割让得,就是国土割让不得!” “哦?”吕惠卿正⾊说道:“《史记》记载,昔⽇匈奴有冒顿单于,为強邻所迫,強邻索以美女财货,冒顿皆如其所 ![]() ![]() 章惇诧异的望了吕惠卿一眼,不明⽩吕惠卿为何突然⾼调主张強硬态度。 赵顼也有点吃惊,吕惠卿一直避不表态,模棱两可,突然⾼调主战,他也有点意外。“不过勾践也曾有卧薪尝胆之⽇,大臣们多以国力不⾜、战备未修为由,反对开战。” 吕惠卿笑道:“陛下可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理?当年景帝平七国之 ![]() 虽然皇帝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但是政事堂四相之中,终于有了一个吕惠卿出来⾼调主战,以青壮官僚为主体的強硬派,心里都吁了一口气。虽然旧 ![]() ![]() 韩丞相府。 韩亿一生有八个儿子,分别以“纲、综、绛、绎、维、缜、纬、缅”为名,八个儿子都位居显职,其中以韩绛、韩维、韩缜最为有名。而韩家也因此成为宋朝影响力最大的世家之一,韩亿以及八子的门生故吏、宗属戚友,遍布朝野。就算是宗室外戚,也要让韩家三分。 韩维被召回学士院任翰林学士,回到汴京,韩绛特意为他举行家宴,接风洗尘。这种世代官品、钟鸣鼎食之家,自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气度与雍容,但是笙歌燕饮之下,韩家众兄弟,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抑郁。 韩维目视三哥韩绛,见他的笑容十分勉強,终于忍不住问道:“三哥,你可是有心事?” 韩绛尚未说话,⾝任天章阁待制的韩缜愤然说道:“还不是因为那个福建子!” “福建子?”韩绛一愣,低头轻啜了一口酒,方问道:“吕惠卿怎么了?” 韩缜愤道:“福建子在皇上面前,撺掇皇上对辽人开战。” 韩维奇道:“我怎么听说只是说要拒绝辽人割地的要求?平心而论,这是正理呀?” 韩绛并不作声,韩缜却急了“五哥,你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什么真不懂假不懂?”韩维淡淡的说道“六弟,你不妨慢慢说。” 韩缜冷笑道:“慢慢说?我们慢慢说,福建子可是咄咄 ![]() ![]() “有这种事情?” “三哥为朝廷社稷考虑,主张不要损害两朝关系,连冯京、王珪,甚至是王安石、司马光都赞成的,福建子却偏偏主战,在中书把三哥 ![]() ![]() 韩维这才明⽩是怎么回事,他也是久经宦海之人,知道韩绛如此坚定主张让步,一旦最后采纳的是吕惠卿的意见,出于面子考虑,韩绛也会主动请辞。便不如此,如果战事一起,似韩绛这等胆小惧战之人,也不可能再呆在相位之上。韩绛面有忧⾊,原来是担心自己的禄位。 韩维与韩绛、韩缜虽然是亲兄弟,但是 ![]() ![]() “五哥,你是皇上藩邸旧人,一直是东宮的记室参军,皇上对你最为信任,这件事,你一定要心里有数。”韩缜望着韩维的眼神,意味深长。 到了这个时候,韩维才终于明⽩,韩缜所担心的,实际上 ![]() 韩维不动声⾊的挟了口菜,慢慢咀嚼着,半晌,才从容说道:“六弟大可放心,我们韩家的人,绝不会因为自己家的产业而败坏国事的,这是别人诬蔑不了的。这件事,我自有主张。” 韩维的主张,非常的简单——向皇帝推荐石越,请皇帝召石越回汴京,当面商议此事。 韩维此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他既主张要采取強硬政策,却也不能太⾼调,韩维还要顾忌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虽然大家族中,矛盾重重,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如果被众兄弟用别样的眼神相待,也是韩维不愿意接受的。想来想去,韩维最后还是想到了石越,请皇帝召回此人,一举三得。一是石越可以体现自己的政策主张;二是借石越制衡吕惠卿,可以给家中兄弟一个 ![]() 就在熙宁七年的十二月份,翰林学士韩维三次上书,极言石越之材,请皇帝“权”召回石越,询问对策。韩家的重要人物如此坚决的支持石越,是吕惠卿始料未及的,朝中凡是对吕惠卿心怀不満的人,自韩维之后,纷纷上书,请皇帝“权”召回石越问策,赵顼顺⽔推舟,终于下旨“诏:朝廷已准⾼丽使者⼊京进贡,而使者迟迟未至,令石越陪同使者赴京。” 实际上,这份诏令下达之⽇,金德寿率领的⾼丽使团,已经到了应天府,距汴京不过数⽇之程。冯京不得已之下,又颁下命令,让应天府留住⾼丽使团,等待石越来“陪同”进京。 在宋廷下达诏石越赴京的敕令的当天,萧禧、萧佑丹又一次会见刘忱。 “刘大人,南朝迟迟拖延不决,究竟是什么意思?本使在汴京呆了近一个月了,耐心早已丧尽。”萧禧声⾊俱厉的质问。 “本朝依然认为,北朝要求实属过份,祖宗之地,轻易不能给人。本朝正在商议此事,贵使不必太心急。”刘忱依然是老调子。 萧禧哼了一声,冷笑道:“只怕是缓兵之计。你们南朝能拖,我们大辽拖不得了。本使今晚便遣副使回国,请示大辽皇帝,是战是和,在此一举了。” 刘忱望了萧佑丹一眼“副使要回国?” 萧禧冷冷的答道:“正是,特叫刘大人来,知会一声。” 刘忱想了一会,知道终是无法強留,只好说道:“如此我遣人送副使到代州边境,请萧副使回国,说明我朝珍视两朝 ![]() 萧佑丹沉着脸,冷笑道:“但愿下次相见,不会在场战之上!”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