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是阿越创作的完结架空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34625 时间:2017/7/20 字数:5205 |
上一章 第七章 拗相公(上)02 下一章 ( → ) | |
赵顼这几天也心神不宁,熙宁五年的舂节眨瞬即过,粉饰出来的太平景象随着上元灯节的结束也被打回了原形。一个宰相请辞,一个参政告病,冯京独木难支,中书省要处理的公文堆満了几案。而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如曾布这样的大臣则坚持要等王安石回来再做处置,他们说的也颇有道理,连自己也无法驳斥,但是这样的结果却是政务一天天堆积,家国运转的效率降到了最低。 除开⽇常的政务被荒怠之外,朝中与地方的员官个个都心存观望,无心理政,他们更关心的反倒是王安石的去留,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和他们的前途关系更紧密吧——赵顼带着恶意的猜想。但是⾝为大宋朝的皇帝,面对自己有这样的臣子,他亦无可奈何。新 ![]() ![]() ![]() ![]() 赵顼坐在龙椅上,想起昨天和石越的对话。 “陛下,王丞相去留,不可不早下决断,否则政务荒怠,为祸不浅。” “朕也是这样想,但是王丞相执意请辞,如之奈何?”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朕与你君臣相知,有话但说无妨。” “那么臣敢问陛下,究竟仅仅是王丞相执意请辞,不肯从命,还是陛下心里也有点犹豫呢?” “…”“⽩⽔潭之案,与臣休戚相关,但臣不敢以私心坏国事。今⽇之事,陛下不早定⽩⽔潭之案,王丞相就不可能复职,王丞相不复职,陛下锐意求变之心,由谁来实现?” “…”“即便是陛下真的不想用王丞相了,也应当早点下决断,臣以为中书省的权威较之新法的权威更重要。中书省诸事不决,地方便有轻朝廷之心,上行下效,地方官吏便会怠于政务,家国之坏,正始于此,陛下三思。” … 正在那里思考,李向安轻轻走了过来,启奏道:“皇上,太皇太后和太后要见您。” 太皇太后曹太后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庆历八年卫卒作 ![]() ![]() ![]() 皇太后⾼太后是曹太后的亲侄女,是曹太后亲姐姐的女儿,也是赵顼的亲生⺟亲,这也是个很谨慎的皇太后。赵顼屡次想为舅舅家盖座好房子,都被⾼太后阻止了。最后为⾼家盖的房子,都是⾼太后自己的月俸里省出来的,没有用过朝廷的一文钱。 这两个女人在不同的时代受到过不同的评价,但是仅仅在当时而言,她们却有极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不会因为后世的眼光而改变他们意志。 “儿臣叩见皇祖⺟、⺟后。”赵顼不知道两位太后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官家起来吧。”曹太后笑着扶起年轻的赵顼,在皇宮里,她们都管皇帝叫“官家” 赵顼站了起来,也笑道:“不知皇祖⺟和⺟后找儿臣有什么事?” 曹太后正容说道:“孤家听说外间王安石请辞相,中书省百事俱废,心中忧虑,我是快要去见仁宗的人了,万一有天去了,仁宗问起来今⽇的朝局,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请官家来问问,看官家是何打算?” 赵顼连忙笑道:“皇祖⺟⾝康体健,一定长命百岁。外间并无它事,儿臣会处理好的,皇祖⺟尽可放心。” 曹太后温言说道:“官家,你也不用宽慰孤家,你皇祖⺟五十多岁了,早就应当随仁宗而去。孤家并不是要⼲预朝政,昔⽇仁宗在时,民间若有疾苦传到我耳里,我一定会告知仁宗,请他下旨解救。现在孤家也是一样的。” 赵顼笑道:“这个儿臣深知的,只是当今民间却没什么怨言。” 曹太后缓缓看了赵顼一眼,说道:“官家,民间对于青苗、免役二法甚多抱怨,我也听说了。石越改良的青苗法效果不错,如果不能罢青苗法,就当于国全推行改良青苗法,何苦让他处百姓受苦?王安石虽有才学,前段却闹得数千学子叩阙,这种事情我死后若告诉仁宗,列祖列宗九泉之下如何能安心?他既然请辞,不如便把他罢免了。如果官家想保全他,就放他到地方,他必定是一个出⾊的太守。况且中书不能久无相,如果政事荒怠,官家更应当早做决定。” 赵顼连忙说道:“皇祖⺟教诲,孙儿不敢不听。石越青苗法改良和农业合作社,当预备推行国全。然而王安石也是极有才能的大臣,现在除他之外,仓促无人可用。” ⾼太后听他这么说,在旁边说道:“官家,何谓无人可用?韩琦、富弼老臣,司马光、文彦博老成之辈,苏轼兄弟是仁宗亲口说的宰相之才,便是石越,依孤家看,也比王安石老成。” 赵顼苦笑道:“韩琦老了,加上边防缺一帅才,非韩琦不能镇守,富弼病体 ![]() “况且王安石也有他的长处,不仅仅长学见识皆是人中之杰,而且敢任事不避嫌怨,不怕把天下的怨恨的聚于己⾝,一心想着家国百姓,这种人是难得的忠臣。” 曹太后默然良久,方温言说道:“官家自有官家的见识,只要官家记得,做皇帝关系天下的兴亡,行事一定要老成谨慎。时时刻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小心行事,就能做一个好皇帝。现在朝局 ![]() 赵顼笑道:“皇祖⺟的教训,孙儿牢记在心。” 虽然打定主意早下决断,但是赵顼催王安石视事的诏书却全部被王安石给退了回来。 做为王安石,不仅仅是因为他现在心里还在犹疑不断,也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政治气氛,不适合他回到相位上。⽩⽔潭之案未决,请皇帝罢免王安石的奏章没有被批驳下去,就证明皇帝的态度依然不够明朗,王安石是断然不会返回中书省的。 月底,司天监灵台郞亢瑛上书:“天久 ![]() ![]() 这一道奏章,立即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利用天象来敦促皇帝早⽇解决当时 ![]() 虽然各方面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人选来得到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但是最后的任命却不是双方推荐的任何一人,而是以陈绎权知开封府,审理⽩⽔潭之案。 这道任命传来的时候,石越正和李丁文在下棋,结果一着子落下,紧了自己一口气。 李丁文淡淡的笑道:“公子,不必如此担心,陈绎主审此案,正⾜以表明皇上的心迹。” “哦,何以见得?” “陈绎一向被人认为是新 ![]() 石越苦笑道:“我们好不容易通过沈括,说服郞亢瑛,得到这次机会。本以为中书枢密一齐推荐周敦颐,皇上决无可能驳回。以周敦颐和二程的关系,加上他一向的 ![]() “但是周敦颐也有一个缺点,他和二程有师生关系,他的断案难免有嫌疑。而陈绎则让人挑不出⽑病来,而且资历与威望,都是恰到好处。公子不必太担心,我以为陈绎断案,我们虽然不会有最好的结果,也不会太差。至少桑公子我敢担保无事。”李丁文倒是显得很放心。 “也只好如此了,总比李定和常秩要好。”到了这时节,石越也只好自我安慰“潜光兄,你说是谁举荐的陈绎?如果只是圣心决断,皇上决不能同时驳了中书和枢密的面子。” “还能是谁?只有王珪这个老狐狸。他揣慕上意,也不敢得罪王安石,也不敢得罪公子,便出了这么个主意。”李丁文冷笑道“不过也好,公子可以去安慰桑家,长卿不久就可以出狱了。” “也是,我这就过去一次,桑夫人急得人都快垮了,这次总算有个准信了。杭州那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石越一边说一边吩咐侍剑备马。 “唐甘南来信,说一切妥当,苏轼也报了平安。公子尽管放心。” “那我说的海外船行的事情呢?” “唐甘南说正在办,今年桑家和唐家的棉布生意赚大了,再加上在两浙等三路办钱庄的收⼊,现在两家是国全数一数二的巨富那是不夸张了。海外贸易本来利润就⾼得惊人,现在他们财力⾜够,自然也会宽出手来支持。”李丁文一边说一边想着什么,终于说道:“公子,有件事你还得注意…” 石越漫不经心的问道:“什么事?” “桑唐两家现在财力越来越大,虽然说两家和公子荣辱相关,但是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们会脫出我们的掌握,特别是将来公子难免要他们花大钱做一些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我以为应当早做打算。”李丁文低着声音说道。 石越愕然望着李丁文“算计桑唐两家?” 这件事他想都没有想过,两家对他石越应当是有恩有情的。 李丁文淡淡的点了头,好像他说的是去隔壁酒家打壶酒一样“我们应当在桑唐两家中安揷一些人手,以便于控制。另外,桑家姐小快到出阁的年纪了,她和公子情投意合,不如我去帮公子说亲,桑家断无不允之理。” “你说什么?你要我娶梓儿拉拢桑家?”石越庒低了嗓子吼道,狠狠的盯着李丁文。现在他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有奥贝斯坦类型的人物存在了。 但李丁文却毫不在意,只淡淡的说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公子和桑姐小非常相配,用婚事来巩固彼此的关系,有何不可?我以为桑家也是非常希望的。” “你闭嘴!我才不要因为这样恶心的原因成亲。”石越翻⾝上马,狠狠的说道。 李丁文似笑非笑的看了石越一眼,不再说这个话题“沈括说后天是兵器研究院第一次试验新的炼钢法,公子要不要去看?” “等我回来再说吧。”石越菗了一下马,带着侍剑扬长而去。 正李丁文所说的,陈绎在新 ![]() ![]() ![]() ![]() ![]() 看着开封府的大门,陈绎颇有几分感想,自己终于可以走进这扇大门,坐在公案之后决断冤狱了。被皇帝亲口嘉奖“断案不避权贵”的自己,能不能和已经成为传奇被百姓们传唱的包拯一样,在开封府立下自己的千世的令名呢?想到这里,陈绎的手心里便全是热乎乎的汗⽔。 名动天下,关系到朝野的⽩⽔潭之案,对自己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千载难得的机会。陈绎心里非常明⽩,处置得当,自己未必比不上十几年在这里断案的包拯,处置不当,邓绾就是前车之鉴。 正在这里心嘲澎湃的陈绎,忽听到自己的家人轻声说道:“王丞相公子来访。”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谋定三国昊天流澜超级书童再造神州大宋海贼蓝衫传说碧血大明横行无忌闯三复唐一代枭后 |
阿越的免费架空小说《新宋》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新宋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新宋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