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是文言文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高中文言文 作者:文言文 | 书号:12670 时间:2017/4/18 字数:12168 |
上一章 秋水《庄子》 下一章 ( → ) | |
【题解】 《秋⽔》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 ![]() ![]() ![]() ![]() ![]() ![]()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強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 ![]() ![]() ![]() 【原文】 秋⽔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怈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舂秋不变,⽔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 ![]() ![]()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流汇⼊⻩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的人的聇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満溢;海底的尾闾怈漏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却从不曾减少;无论舂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涝还是⼲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満,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 ![]() ![]() ![]() 【原文】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1),时无止(2),分无常(3),终始无故(4)。是故大知观于远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6),故遥而不闷(7),掇而不跂(8),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塗(9),故生而不说(10),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1),是故 ![]() ![]() 【译文】 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 ![]() ![]() ![]() ![]() 【原文】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1),至大不可围(2)。’是信情乎(3)?”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4);故异便(5)。此势之有也(6)。夫精耝者,期于有形者也(7);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8);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9),物之耝也(10);可以致意者(11),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12),不期精耝焉。是故大人之行(13),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14);动不为利,不 ![]() ![]() ![]() 【译文】 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大巨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这样的话是实真可信的吗?” 海神回答:“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大巨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所谓精细与耝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耝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內在实质。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耝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琊僻乖异;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 ![]() 【原文】 河伯曰:“若物之外(1),若物之內,恶至而倪贵 ![]()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 ![]() ![]() ![]() ![]() ![]() ![]() ![]() ![]() ![]() ![]() 【译文】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內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 ![]()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 ![]() ![]() ![]() ![]() ![]() ![]() ![]() ![]() 【原文】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1),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 ![]() 【译文】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 ![]() 【原文】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琊?”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1),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3)。非谓其薄之也(4),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5),谨于去就(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7),人在外(8),德在乎天(9)。知天人之行(10),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11),反要而语极(12)。” 【译文】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应变,明⽩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 ![]() 【原文】 曰:“何谓天(1)?何谓人(2)?” 北海若曰:“牛马四⾜,是谓天;落马首(3),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4),无以得殉名(5)。谨守而勿失(6),是谓反其真。” 【译文】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 ![]() ![]() 【原文】 夔怜蚿(1),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噴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3),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行而不及子之无⾜,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琊?吾安用⾜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4)。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5),蓬蓬然⼊于南海,而似无有(6),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7),䲡我亦胜我(8)。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9),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10)” 【译文】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內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没有谁再比我简便的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走,竟是怎么样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噴出唾沫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不可以数计。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 ![]() 【原文】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子路⼊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失也。时势适然(8)。夫⽔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也。⽩刃 ![]() 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 ![]() 【译文】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內见孔子说:“先生如此 ![]() ![]()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 ![]() ![]() 【原文】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2),离坚⽩(3);然不然(4),可不可;困家百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5)。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6),敢问其方(7)” 公子牟隐机大息(8),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9)?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10),⼊休乎缺甃之崖(11);赴⽔则接腋持颐(12),蹶泥则没⾜灭跗(13);还虷、蟹与科斗(14),莫吾能若也(15)!且夫擅一壑之⽔(16),而跨跱埳井之乐(17),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观乎?’东海之鳖左⾜未⼊,而右膝已絷矣(18),于是逡巡而却(19),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以举其大(20);千仞之⾼,不⾜以极其深(21)。禹之时十年九潦(22),而⽔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3)。夫不为顷久推移(24),不以多少进退者(25),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26),规规然自失也(27)。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28),而犹 ![]()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41),⾆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2)。 【译文】 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硬坚与颜⾊洁⽩分离开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家百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中井⽔漫⼊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泥里泥⽔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中的那些⾚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旷,不⾜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涝,而海⽔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你的才智不⾜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 ![]()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头⾼⾼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原文】 庄子钓于濮⽔(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內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蔵之庙堂之上(4)。此⻳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內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蔵在宗庙里。这只神⻳,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里。” 【原文】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 ![]()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4),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5),非醴泉不饮(6)。于是鸱得腐鼠(7),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嚇(8)’!今子 ![]()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內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嚇’!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WwW.IgMxS.CoM |
上一章 高中文言文 下一章 ( → ) |
人类已经无法养了一只猫石光荣和他的妈妈的眼泪七嘴八舌俱乐守护甜心之吸虹之彼端惘与盲胡言乱语-爱安奈儿与终极 |
文言文的免费综合其它《高中文言文》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高中文言文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高中文言文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