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是文言文创作的完结综合其它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高中文言文 作者:文言文 | 书号:12670 时间:2017/4/18 字数:10188 |
上一章 祭十二郎文(韩愈) 下一章 ( → ) | |
原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与诸兄,皆康強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琊?其梦琊?其传之非其真琊?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強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矣,动摇者或脫而落矣。⽑⾎⽇益衰,志气⽇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琊!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耿兰之报无月⽇。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啂⺟。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琊!其不知也琊!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 某年、某月、某⽇,叔⽗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郞的魂灵: 唉,我自幼丧⽗,等到大了,不知道⽗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试考。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牙齿松动。想起各位⽗兄,都在健康強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強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強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的头发,全要变⽩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脫落了,⾝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強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啂⺟。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译文转自民人教育出版社) 课文研讨 一 整体感知 韩愈幼年丧⽗,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郞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郞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郞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郞之死。先写对十二郞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郞及其遗孤的吊慰, 二 鉴赏要点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郞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呑声呜咽之态,无夸饰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強调骨⾁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两世一⾝,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強,却“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呑吐呜咽, 课文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一、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生学读懂课文,总体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生学只要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內容即可。至于段落划分,不必強求一致。答案见“整体感知” 二、文章第五段文字共用了三个“琊”字,四个“也”字(“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何为而在吾侧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郞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字,则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 三、 答案见“有关资料” 教学建议 一、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抒情语句较多,有的甚至是泣⾎带泪。其中有两处最为突出。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郞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连用三个“琊”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一段,好像与十二郞当面 二、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闻汝丧(sàng)之七⽇ 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孰谓汝遽(jù)去吾 万乘( 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 尚飨(xiǎng) 三、本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教学中宜主要采用诵读法。除介绍一点背景知识外,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引导生学 鉴赏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郞文》 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郞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郞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不管我们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评价,昑诵之下,都不能不随作者之祭而有眼涩之悲。 一、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強调骨⾁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两世一⾝,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強,却“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 二、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郞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全文有呑声呜咽之态,无夸饰 三、语言朴素,行云流⽔ 这篇祭文強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与死者促膝谈心的形式,呼“汝”唤“你”似乎死者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文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拥抱住了它的读者。 wWW.iGMXs.cOm |
上一章 高中文言文 下一章 ( → ) |
人类已经无法养了一只猫石光荣和他的妈妈的眼泪七嘴八舌俱乐守护甜心之吸虹之彼端惘与盲胡言乱语-爱安奈儿与终极 |
文言文的免费综合其它《高中文言文》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高中文言文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高中文言文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