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3074 |
上一章 章一百八十七 下一章 ( → ) | |
方伎 左氏载医和、缓、梓慎、裨灶、史苏之属,甚详且核。下逮巫祝,亦往往张其事以神之。论者谓之浮夸,似矣。而《史记》传扁鹊、仓公,⽇者,⻳策,至⻩石、⾚松、仓海君之流,近于神仙荒忽,亦备录不遗。范蔚宗乃以方术名传。夫艺人术士,匪能登乎道德之途。然前民利用,亦先圣之绪余,其精者至通神明,参造化,讵曰小道可观已乎! 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张中、袁珙,占验奇中。夫事有非常理所能拘者,浅见鲜闻不⾜道也。医与天文皆世业专官,亦本《周官》遗意。攻其术者,要必博极于古人之书,而会通其理,沈思独诣,参以考验,不为私智自用,乃⾜以名当世而为后学宗。今录其最异者,作《方伎传》。真人张氏,道家者流,而世蒙恩泽,其事迹关当代典故,撮其大略附于篇。 滑寿 葛乾孙 吕复 倪维德 周汉卿 王履 周颠 张中 张三丰 袁珙(子忠彻) 戴思恭 盛寅 皇甫仲和 仝寅 吴杰(许绅 王纶) 凌云(李⽟) 李时珍(缪希雍) 周述学 张正常 刘渊然等 滑寿,字伯仁,先世襄城人,徙仪真,后又徙余姚。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愚将分蔵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蔵府与夫经络腧⽳,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自是寿学⽇进。寿又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所治疾无不中。既学针法于东平⾼洞 ![]() 葛乾孙,字可久,长洲人。⽗应雷,以医名。时北方刘守真、张洁古之学未行于南。有李姓者,中州名医,官吴下,与应雷谈论,大骇叹,因授以张、刘书。自是江南有二家学。乾孙体貌魁硕,好击刺战阵法。后折节读书,兼通 ![]() ![]() 吕复,字元膺,鄞人。少孤贫,从师受经。后以⺟病求医,遇名医衢人郑礼之,遂谨事之,因得其古先噤方及⾊脉药论诸书,试辄有验。乃尽购古今医书,晓夜研究,自是出而行世,取效若神。其于《內经》、《素问》、《灵枢》、《本草》、《难经》、《伤寒论》、《脉经》、《脉诀》、《病原论》、《太始天元⽟册公诰》、《六微旨》、《五常政》、《玄珠密语》、《中蔵经》、《圣济经》等书,皆有辨论。前代名医如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至张子和、李东垣诸家,皆有评骘。所著有《內经或问》、《灵枢经脉笺》、《五⾊诊奇眩》、《切脉枢要》、《运气图说》、《养生杂言》诸书甚众。浦江戴良采其治效最著者数十事,为医案。历举仙居、临海教谕,台州教授,皆不就。 倪维德,字仲贤,吴县人。祖、⽗皆以医显。维德幼嗜学,已乃业医,以《內经》为宗。病大观以来,医者率用裴宗元、陈师文《和剂局方》,故方新病多不合。乃求金人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书读之,出而治疾,无不立效。周万户子,八岁昏眊,不识饥 ![]() ![]() ![]() ![]() ![]() ![]() ![]() 周汉卿,松 ![]() ![]() 王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于金华朱彦修,尽得其术。尝谓张仲景《伤寒论》为诸家祖,后人不能出其范围。且《素问》云“伤寒为病热”言常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然义犹未尽。乃备常与变,作《伤寒立法考》。又谓《 ![]() ![]() ![]() ![]() ![]() 自滑寿以下五人,皆生于元,至明初始卒。 周颠,建昌人,无名字。年十四,得狂疾,走南昌市中乞食,语言无恒,皆呼之曰颠。及长,有异状,数谒长官,曰“告太平”时天下宁谧,人莫测也。后南昌为陈友谅所据,颠避去。太祖克南昌,颠谒道左。洎还金陵,颠亦随至。一⽇,驾出,颠来谒。问“何为”曰“告太平”自是屡以告。太祖厌之,命覆以巨缸,积薪煅之。薪尽启视,则无恙,顶上出微汗而已。太祖异之,命寄食蒋山僧寺。已而僧来诉,颠与沙弥争饭,怒而不食且半月。太祖往视颠,颠无饥⾊。乃赐盛馔,食已闭空室中,绝其粒一月,比往视,如故。诸将士争进酒馔,茹而吐之,太祖与共食则不吐。太祖将征友谅,问曰:“此行可乎?”对曰:“可。”曰:“彼已称帝,克之不亦难乎?”颠仰首视天,正容曰:“天上无他座。”太祖携之行,舟次安庆,无风,遣使问之,曰:“行则有风。”遂命牵舟进,须臾风大作,直抵小孤。太祖虑其妄言惑军心,使人守之。至马当,见江豚戏⽔,叹曰:“⽔怪见,损人多。”守者以告。太祖恶之,投诸江。师次湖口,颠复来,且乞食。太祖与之食,食已,即整⾐作远行状,遂辞去。友谅既平,太祖遣使往庐山求之,不得,疑其仙去。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 张中,字景华,临川人。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太祖下南昌,以邓愈荐召至,赐坐。问曰:“予下豫章,兵不⾎刃,此邦之人其少息乎?”对曰:“未也。旦夕此地当流⾎,庐舍毁且尽,铁柱观亦仅存一殿耳。”未几,指挥康泰反,如其言。寻又言国中大臣有变,宜豫防。至秋,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伏甲北门为 ![]() ![]() ![]()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 ![]()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袁珙,字廷⽟,鄞人。⾼祖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目尽眩,布⾚黑⾖暗室中,辨之,又悬五⾊缕窗外,映月别其⾊,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无不奇中。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但印堂司空有⾚气,到官一百十四⽇当夺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 ![]() ![]()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 ![]() 子忠彻,字静思。幼传⽗术。从⽗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拥肿蚤肥而气短,都督耿瓛颧骨揷鬓,⾊如飞火,佥都御史景清⾝短声雄,于法皆当刑死。王大喜,起兵意益决。及为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赐赍甚厚。迁尚宝寺丞,已,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驾旋,仁宗监国,为谗言所中,帝怒,榜午门,凡东宮所处分事,悉不行。太子忧惧成疾,帝命蹇义、金忠偕忠彻视之。还奏,东宮面⾊青蓝,惊忧象也,收午门榜可愈。帝从之,太子疾果已。帝尝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朱能、张辅、李远、柳升、陈懋、薛禄,文臣姚广孝、夏原吉、蹇义及金忠、吕震、方宾、吴中、李庆等祸福,后皆验。九载秩満,复为尚宝司丞,进少卿。 礼部郞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知诲,其神最灵。帝命往 ![]() ![]() 宣德初,睹帝容⾊曰:“七⽇內,宗室当有谋叛者。”汉王果反。尝坐事下吏罚赎。正统中,复坐事下吏休致。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 忠彻相术不殊其⽗,世所传轶事甚多,不具载。其相王文,谓“面无人⾊,法曰沥⾎头”相于谦,谓“目常上视,法曰望刀眼”后果如其言。然 ![]() ![]() 戴思恭,字原礼,浦江人,以字行。受学于义乌朱震亨。震亨师金华许谦,得朱子之传,又学医于宋內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刘守真门人也。震亨医学大行,时称为丹溪先生。爱思恭才敏,尽以医术授之。洪武中,征为御医,所疗治立效,太祖爱重之。燕王患瘕,太祖遣思恭往治,见他医所用药良是,念何以不效,乃问王何嗜。曰:“嗜生芹。”思恭曰:“得之矣。”投一剂,夜暴下,皆细蝗也。晋王疾,思恭疗之愈。已,复发,即卒。太祖怒,逮治王府诸医。思恭从容进曰:“臣前奉命视王疾,启王曰:‘今即愈,但毒在膏肓,恐复作不可疗也。’今果然矣。”诸医由是免死。思恭时已老,风雨辄免朝。太祖不豫,少间,出御右顺门,治诸医侍疾无状者,独慰思恭曰:“汝仁义人也,毋恐。”已而太祖崩,太孙嗣位,罪诸医,独擢思恭太医院使。永乐初,以年老乞归。三年夏,复征⼊,免其拜,特召乃进见。其年冬,复乞骸骨,遣官护送,赍金币,逾月而卒,年八十有二,遣行人致祭。所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元》、《类证用药》诸书,皆{隐木}括丹谿之旨。又订正丹谿《金匮钩玄》三卷,附以己意。人谓无愧其师云。 盛寅,字启东,吴江人。受业于郡人王宾。初,宾与金华戴原礼游,冀得其医术。原礼笑曰:“吾固无所吝,君独不能少屈乎?”宾谢曰:“吾老矣,不能复居弟子列。”他⽇伺原礼出,窃发其书以去,遂得其传。将死,无子,以授寅。寅既得原礼之学,复讨究《內经》以下诸方书,医大有名。永乐初,为医学正科。坐累,输作天寿山。列侯监工者,见而奇之,令主书算。先是有中使督花鸟于江南,主寅舍,病 ![]() ![]() ![]() ![]() ![]() 仁宗在东宮时,妃张氏经期不至者十月,众医以妊⾝贺。寅独谓不然,出言病状。妃遥闻之曰:“医言甚当,有此人何不令早视我。”及疏方,乃破⾎剂。东宮怒,不用。数⽇病益甚,命寅再视,疏方如前。妃令进药,而东宮虑堕胎,械寅以待。已而⾎大下,病旋愈。当寅之被系也,阖门惶怖曰:“是殆磔死。”既三⽇,红仗前导还邸舍,赏赐甚厚。 寅与袁忠彻素为东宮所恶,既愈妃疾,而怒犹未解,惧甚。忠彻晓相术,知仁宗寿不永,密告寅,寅犹畏祸。及仁宗嗣位,求出为南京太医院。宣宗立,召还。正统六年卒。两京太医院皆祀寅。寅弟宏亦精药论,子孙传其业。 初,寅晨直御医房,忽昏眩 ![]() 皇甫仲和,睢州人。精天文推步学。永乐中,成祖北征,仲和与袁忠彻扈从。师至漠北,不见寇,将引还,命仲和占之,言:“今⽇未申间,寇当从东南来。王师始却,终必胜。”忠彻对如之。比⽇中不至,复问,二人对如初。帝命械二人,不验,将诛死。顷之,中官奔告曰:“寇大至矣。”时初得安南神炮,寇一骑直前,即以炮击之,一骑复前,再击之,寇不动。帝登⾼望之曰:“东南不少却乎?”亟麾大将谭广等进击,诸将奋斫马⾜,寇少退。俄疾风扬沙,两军不相见,寇始引去。帝 ![]() 英宗将北征,仲和时已老,学士曹鼐问曰:“驾可止乎?胡、王两尚书已率百官谏矣。”曰:“不能也,紫微垣诸星已动矣。”曰:“然则奈何?”曰:“盍先治內。”曰:“命亲王监国矣。”曰:“不如立储君。”曰:“皇子幼,未易立也。”曰:“恐终不免立。”及车驾北狩,景帝遂即位。寇之薄都城也,城中人皆哭。仲和曰:“勿忧,云向南,大将气至,寇退矣。”明⽇,杨洪等⼊援,寇果退。一⽇出朝,有卫士请占。仲和辞,卫士怒。仲和笑曰:“汝室中 ![]() 仝寅,字景明,安邑人。年十二岁而瞽,乃从师学京房术,占祸福多奇中。⽗清游大同,携之行塞上。石亨为参将,颇信之,每事咨焉。英宗北狩,遣使问还期。筮得《乾》之初,曰:“大吉。四为初之应,初潜四跃,明年岁在午,其⼲庚。午,跃候也。庚良,更新也。龙岁一跃,秋潜秋跃,明年仲秋驾必复。但繇勿用,应在渊,还而复,必失位。然象龙也,数九也。四近五,跃近飞。龙在丑,丑曰⾚奋若,复在午。午⾊⾚,午奋于丑,若,顺也,天顺之也。其于丁,象大明也。位于南方,火也。寅其生,午其王,壬其合也。至岁丁丑,月寅,⽇午,合于壬,帝其复辟乎?”已而悉验。 石亨⼊督京营,挟自随。及也先 ![]() ![]() ![]() 吴杰,武进人。弘治中,以善医征至京师,试礼部⾼等。故事,⾼等⼊御药房,次⼊太医院,下者遣还。杰言于尚书曰:“诸医被征,待次都下十余载,一旦遣还,诚流落可悯。杰愿辞御药房,与诸人同⼊院。”尚书义而许之。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药而愈,即擢御医。一⽇,帝 ![]() ![]() 又有许绅者,京师人。嘉靖初,供事御药房,受知于世宗,累迁太医院使,历加工部尚书,领院事。二十年,宮婢杨金英等谋逆,以帛缢帝,气已绝。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帝德绅,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赐赍甚厚。未几,绅得疾,曰:“吾不起矣。曩者宮变,吾自分不效必杀⾝,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已而果卒,赐谥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明世,医者官最显,止绅一人。 其士大夫以医名者,有王纶、王肯堂。纶,字汝言,慈谿人,举进士。正德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精于医,所在治疾,无不立效。有《本草集要》、《名医杂著》行于世。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为医家所宗,行履详⽗《樵传》。 凌云,字汉章,归安人。为诸生,弃去。北游泰山,古庙前遇病人,气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 ![]() 里人病嗽,绝食五⽇,众投以补剂,益甚。云曰:“此寒 ![]() ![]() ![]() ![]() ![]() 淮 ![]() 孝宗闻云名,召至京,命太医官出铜人,蔽以⾐而试之,所刺无不中,乃授御医。年七十七,卒于家。子孙传其术,海內称针法者,曰归安凌氏。 有李⽟者,官六安卫千户,善针灸。或病头痛不可忍,虽震雷不闻。⽟诊之曰:“此虫啖脑也。”合杀虫诸药为末,吹鼻中,虫悉从眼耳口鼻出,即愈。有跛人扶双杖至,⽟针之,立去其仗。两京号“神针李⽟”兼善方剂。或病痿,⽟察诸医之方,与治法合而不效,疑之。忽悟曰:“药有新陈,则效有迟速。此病在表而深,非小剂能愈。”乃熬药二锅倾缸內,稍冷,令病者坐其中,以药浇之,逾时汗大出,立愈。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 又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 ![]() 周述学,字继志,山 ![]() ![]() 张正常,字仲纪,汉张道陵四十二世孙也。世居贵谿龙虎山。元时赐号天师。太祖克南昌,正常遣使上谒,已而两⼊朝。洪武元年⼊贺即位。太祖曰:“天有师乎?”乃改授正一嗣教真人,赐银印,秩视二品。设寮佐,曰赞教,曰掌书。定为制。 长子宇初嗣。建文时,坐不法,夺印诰。成祖即位,复之。宇初尝受道法于长舂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相诋讦。永乐八年卒,弟宇清嗣。宣德初,渊然进号大真人,宇清⼊朝恳礼部尚书胡濙为之请,亦加号崇谦守静。 再传至曾孙元吉,年幼,敕其祖⺟护持,而赠其⽗留纲为真人,封⺟⾼氏为元君。景泰五年⼊朝,乞给道童四百二十人度牒。濙复为请,许之。寻 ![]() 宪宗立,元吉复乞加⺟封,改太元君为太夫人,以吏部言不许,乃止。初,元吉已赐号冲虚守素昭祖崇法安恬乐静玄同大真人,⺟慈惠静淑太元君,至是加元吉号体玄悟法渊默静虚阐道弘法妙应大真人,⺟慈和端惠贞淑太真君。然元吉素凶顽,至僣用乘舆器服,擅易制书。夺良家子女, ![]() 族人元庆嗣,弘治中卒。子彦頨嗣,嘉靖二年进号大真人。彦頨知天子好神仙,遣其徒十余人乘传诣云南、四川采取遗经、古器进上方,且以蟒⾐⽟带遗镇守中贵,为云南巡抚欧 ![]() 传子永绪,嘉靖末卒,无子。吏部主事郭谏臣乘穆宗初政,上章请夺其世封。下江西守臣议,巡抚任士凭等力言宜⾰,乃去真人号,改授上清观提点,秩五品,给铜印,以其宗人国祥为之。万历五年,冯保用事,复国祥故封,仍予金印。国祥传至应京。崇祯十四年,帝以天下多故,召应京有所祈祷。既至,命赐宴。礼臣言:“天顺中制,真人不与宴,但赐筵席。今应京奉有优旨,请仿宴法王佛子例,宴于灵济宮,以內官主席。”从之。明年三月,应京请加三官神封号,中外一体尊奉。礼官力驳其谬,事得寝。张氏自正常以来,无他神异,专恃符箓,祈雨驱鬼,间有小验。顾代相传袭,阅世既久,卒莫废去云。 刘渊然者,赣县人。幼为祥符宮道士,颇能呼召风雷。洪武二十六年,太社闻其名,召至,赐号⾼道,馆朝天宮。永乐中,从至京北。仁宗立,赐号长舂真人,给二品印诰,与正一真人等。宣德初,进大真人。七年乞归朝天宮,御制山⽔图歌赐之。卒年八十二,阅七⽇⼊殓,端坐如生。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礼。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渊然。渊然请老,荐之,召为道箓司左玄义。正统中,迁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时,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天顺三年,将行庆成宴。故事,真人列二品班末,至是,帝曰:“殿上宴文武官,真人安得与。”其送筵席与之,遂为制。 又有沈道宁者,亦有道术。仁宗初,命为混元纯一冲虚湛寂清静无为承宣布泽助国佐民广大至道⾼士,阶正三品,赐以法服。 时有浮屠智光者,亦赐号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以金印。智光,武定人。洪武时,奉命两使乌斯蔵诸国。永乐时,又使乌斯蔵, ![]() 部分译文 葛乾孙,字可久,苏州府长洲县人。⽗亲葛应雷,以医术著名。当时北方刘守贞、张洁古之医学流行于南方。有个姓李的人,是中州名医,在苏州做官,与应雷谈论医术,大为惊奇,送他张、刘二人医书,从此江南医学有两派。 乾孙体貌魁伟,好击剑和兵法,其后转而立志读书,兼通 ![]() ![]() 吕复,字元膺,浙江鄞县人。自幼失去⽗亲,家境贫寒,求师读经。后来因⺟病求医,遇名医衢州人郑礼之,恭敬地侍奉他,因而从郑医生那里得到在古代已被噤止的药方及关于气⾊、经脉、药论诸书,每次试用有效。于是他尽量购买古今医书,⽇夜研究。从此他开始行医,疗效若神。他对于《內经》、《素问》、《灵枢》、《本草》、《难经》、《伤寒论》、《脉经》、《脉诀》、《病原论》、《太始天元⽟册元诰》、《六微旨》、《五常政》、《玄珠密语》、《中蔵经》、《圣济经》等书,皆有所评论。对前代名医如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以至张子和、李东垣诸家,皆有所评说。其著作有《內经或问》、《灵枢经脉笺》、《五⾊诊奇眩》、《切脉枢要》、《运气图说》、《养生杂言》等等甚多。浦江戴良将吕复疗效最著的数十病例编辑为医案。复被举荐为仙居、临海教谕、台州教授。他都不去就职。 倪维德,字仲贤,苏州府吴县人。祖⽗、⽗亲都以医术显于世。维德自幼好学,后学医,以《內经》为主。他认为自北宋大观年间以来,医生都用裴宗元与陈师文合著的《和剂局方》,这种陈旧的药方对新发现的病多不合用。他求得金人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医书阅读后,出去治病,无不立见疗效。 周万户的儿子八岁就两眼昏花失明,且不知饥 ![]() ![]() ![]() ![]() ![]() ![]() ![]() 维德常说:“刘(守真)、张(浩古)二氏治病多主攻,李(东垣)则调护中气,主补。因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是如此。”他诊病开处方不执一说,因病而论。他深感到眼科的处方杂出,没有这方面的医书,因著《元机启微》一书。又校订了《东垣试效方》,刊行于世。洪武七年(1374)逝世,年七十五岁。 周汉卿,浙江松 ![]() ![]() ![]() ![]() ![]() 王履,字安道,苏州府昆山人。从金华朱房修学医,完全学到了他的医术。曾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各家医学的鼻祖,后人未能超出他的范围。《素问》说“伤寒为热病”不说有什么变化。至仲景则开始把伤寒分为寒热两类,但还是没有说彻底。王履因做《伤寒立法考》。又认为《 ![]() ![]() ![]() ![]() ![]() ![]() 王履还工于诗文,又善绘画,曾游华山之顶峰,做画四十幅,游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人称赞。 自滑寿以下五人:葛乾孙、吕复、倪维德、周汉卿、王履,皆生于元代,逝于明初。 周颠,江西建昌人,本无名字,颠为其绰号。十四岁时得狂病,在南昌市中乞食,语无伦次,故人们都叫他周颠。长大像貌与众不同,多次进见长官,说是求“告太平”当时天下安宁,人们不明其所言。后南昌为陈友谅占据,颠避去了。太祖克南昌,颠在道边要见太祖。太祖到金陵,颠也随去。有一天,太祖刚出,颠就来拜见。问他何事,他说:“告太平。”从此以后多次来“告太平”太祖讨厌他,命人把他装⼊一大缸中,堆起薪柴烧,薪柴烧完了,启缸来看,颠在缸中无恙,头上只出点小汗而已。太祖十分惊异,命他于蒋山寺中寄食。不久寺中僧人来说,颠与和尚争饭,一怒之下,半月不吃。太祖去看,而颠毫无饥⾊,赐他饭食。颠吃完后把自己关闭在一间空房里,一月粒米不进。再看他,还是面无饥⾊。诸将士争着送他酒菜,他吃在口中,又都吐了出来,而与太祖共食时则不吐。 太祖准备征伐陈友谅,问颠:“此行可否?”他说“:可以。”太祖说“:友谅已称帝,要战败他不亦难乎?”颠仰首看天,一本正经地说“:天上没有其他星座。”太祖带他去出征,船行到安庆,无风,派人去问颠。颠说“:行则有风。”于是命人拉船前进,一会儿大风起,船直抵小孤山。太祖怕颠胡说惑 ![]() 张中,字景华,江西临川人。年少时考进士未中,便纵情于山⽔之中。遇一异人,教他推算命运,预言祸福。太祖攻下南昌,由于邓愈的推荐,召见张中,问他“:我攻下豫章,兵不⾎刃,这里的人岂不是得到了休息?”张中回答说:“不然,此地早晚会发生流⾎事件,庐舍将被烧尽,铁柱观会只存留一殿。”不久,指挥康泰叛 ![]() ![]() 陈友谅围南昌三月,太祖出兵讨伐,召张中问战争结果如何。中说“:五十⽇当大胜,亥子⽇俘获其主帅。”太祖命他随行,船到孤山,无风不能进。张中以洞玄法祭之,风大作,船顺利到鄱 ![]() 张中为人洁⾝自好,很少与人来往。同他谈,只要稍涉及伦理,他立即用话岔开,如同疯癫玩世不恭之人。曾好戴铁帽,人称“铁冠子” 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号三丰,辽东懿州人,因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其貌:⾝长、魁伟、鹤背、大耳、圆眼、须如戟。寒暑只穿一件道袍,一件蓑⾐。一餐能吃米一斗,或数⽇一餐,甚至数月不食。有过目不忘之才。浪迹天涯,有人说他能一⽇千里。善于诙谐,旁若无人。曾游武当山各处奇岩深⾕,对人说:“此山⽇后必香火兴旺。”当时武当之五龙、南岩、紫霄诸殿均在战 ![]() 太祖久闻其名,曾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寻访,没有找到。三丰后来居于宝 ![]() 永乐时期,成祖遣给事中胡荧同宦官朱祥四处寻访,走遍了荒原边境,虽历时数年,终未找到他,乃命工部侍郞郭王进、隆平侯张信等,督率民工三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宮观,费资以百万计。建成后,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看守,这正合张三丰昔⽇的预言。 有人说张三丰是金朝时代的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学,后来在鹿邑之太清宮学道。这些传闻均不可考。天顺三年(1459)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三丰的生死存亡,始终无人知晓。 袁珙,字廷⽟,鄞县人。⾼祖袁镛为宋朝进士。元兵灭宋,镛宁死不屈,全家十七人皆遇难。⽗名袁士元,曾任翰林检阅官。 袁珙禀 ![]() ![]() 袁珙看相,能知人心术之善恶,对于心术不善的人,予以开导,劝他为善。珙为人厚道,对于同族、同乡肯于周济。其住所在鄞县城西,屋舍周围栽种柳树。因自称“柳庄居士”著有《柳庄集》。永乐八年(1410)卒,年七十六岁,成祖皇帝赐葬,赠太常少卿。 袁忠彻,字静思,袁珙之子。自幼承传其⽗相面之术。随⽗亲进见燕王朱棣,王宴请北平诸文武,令忠彻给他们相面。忠彻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短气浮;布政使张籨,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都督耿王献,颧骨揷鬓,⾊如飞火;佥都御史景清,⾝短声音洪亮。这些人将来都会依法判处死刑。燕王大喜,起兵的念头更加坚决。燕王皇帝后是为成祖,召忠彻为鸿胪寺序班,赏赐甚厚。 忠彻调任尚宝寺丞,其后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京都由太子仁宗代理朝政。帝回京后,听信对仁宗的谗言,大怒,在午门张榜宣布,凡太子所决定的事,都不准理办。太子忧惧成疾,皇帝命蹇义、金忠同忠彻去看望。回来忠彻奏道,太子面⾊青蓝,是受惊忧所致,若把午门的榜收回,病即可愈。皇帝听从,太子的病果然好了。帝曾令左右退避,问忠彻,武臣朱福、朱能、张辅、李远、柳升、薛禄,文臣姚广孝、夏原吉、蹇义及金忠、吕震、方宾、吴中、李庆等人的祸福。忠彻的预测后皆灵验。九年任期満,又为尚宝寺丞,进少卿。 礼部郞周讷自福建回朝,说闽人祭祀南唐的徐知谔、知诲,其神最灵。帝命人 ![]() ![]() ![]() 宣德初年,忠彻为帝相面,奏称“:七⽇內宗室有谋叛者。”汉王果然反叛。曾因犯过而纳钱赎罪。正统年间又因犯过 ![]() 忠彻的相术与其⽗一样,世间所传轶事很多,不一一载述。为王文看相,说他“面无人⾊,⽇后会有杀头之祸”为于谦看相,说他“目常上视,⽇后也遭砍头之灾”后果如其言。然其 ![]() ![]() ![]() 戴思恭,字原礼,浦江人,拜义乌朱震亨为师。朱震亨为金华许谦弟子,得朱熹学说真传;又从宋內侍钱塘罗知悌学医,医学大行,人称“丹溪先生”震亨爱思恭才思敏捷,将其医术尽授与思恭。 洪武年间,思恭被朝廷召为御医,所治之病立即痊愈,太祖十分器重他。有次太祖派他去为燕王治病,虽用尽良药,终不见效。问燕王有何嗜好,燕王说好吃生芹菜。思恭说“:明⽩了!”加开一剂服下,夜间大泻,所泻都是细小蝗虫,病愈。晋王患病,思恭为他治好了,但不久复发病死。太祖大怒,将王府医生全部逮捕治罪。思恭从容进言曰“:臣前奉命为晋王治病,告诉晋王,现在虽愈,但毒⼊膏肓,若再发恐难治愈了,如今果然。”经他一说明,晋王府內医生均得幸免于死,太祖称他是仁义之人,念他年迈,令风雨免朝。太祖崩,太孙建文帝即位,诸医皆治罪,唯独升思恭为太医院使。 永乐初,思恭以年老请求返乡,永乐三年(1405)再召⼊朝,免行跪拜礼,是年冬又请示还乡。成祖赐金币,遣使护送。一月后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元》、《证治用药》等书。又订正朱震亨所著之《金匮钩玄》三卷,并附有自己的见解,人们称赞他无愧其师。 盛寅,字启东,苏州吴江人。受业于郡人王宾。原来王宾与金华人戴原礼 ![]() 永乐初年,为医学正科。因犯过失而罚至天寿山服劳役。列侯监工者见他与众不同,令他管书算。在此之前,有太监为督促花鸟到江南,住在盛寅家中,患头昏脑 ![]() ![]() ![]() ![]() ![]() 仁宗在东宮时,其妃张氏有十个月没来经月,众医认为是有孕,都来祝贺。唯独寅不以为然,出宮后说明妃子的病情。妃子听到后以为:“医生说的是,有此人何不令他早来为我诊治。”寅开的药方,是破⾎剂。太子怒,不用。数⽇后妃子病情加重,命寅再去诊视,开出的药方与前一样。妃子令进药,太子怕是堕胎,把寅囚噤起来以待后果。其后妃子⾎大下,病立即好了。当寅被囚噤时,看守者惶恐地说“:怕是要受分尸之刑。”过了三天,以红仗为先导送寅回邸舍,赏赐甚厚。 寅与袁忠彻素为太子所厌恶,虽治好了张妃的病,而太子的怒未消,寅非常惧怕。忠彻知相术,知道仁宗寿命不长,密告于寅,寅还是怕大祸临头。所以在仁宗即位后请求到南京太医院去了。宣宗即位,召寅回京北。正统六年(1441)卒。两京太医院都为寅祭祀。寅弟盛宏也精通医术,其子孙承传其业。 以前,寅清晨到御医房值勤,忽昏眩,生命垂危,找人为寅治疗,无人应募。有江湖医生应募而来,服一剂药就好了。帝问是什么病,这位江湖医生说:“寅是空腹⼊药房,突然中毒。能和解的药中,只有甘草。”帝问寅是否如此,寅点头称是,于是厚赐这位江湖医生。 皇甫仲和,河南睢州人。精通天文历算。永乐年间,成祖北征,仲和与袁忠彻扈从。大军至漠北尚不见寇,准备退兵,命仲和卜卦。仲和说:“今⽇未刻与申刻之间,寇会从东南来。王师开始会退却,最后必胜。”忠彻也这样说。到了⽇中还不见寇之踪影,再问二人如何,二人还是那样说。帝命将二人囚噤起来,若他们的话不灵验,就杀了他们。过了一会儿,太监飞报:“寇大队人马来了。”当时得到了安南神炮,寇一骑冲上来,便用炮击毙,再来再击,寇按兵不动。帝登⾼一看,说到:“东南方不是稍退了些吗?”忙指挥大将谭广等进击,诸将奋力战斗,砍敌马⾜,寇稍退却。忽然疾风起,沙漠漫天,两不相见,寇才退走。帝 ![]() 英宗也将北征,这时仲和已老,学士曹鼐问仲和:“可劝阻圣驾与否?胡、王两尚书已率百官进谏了。”仲和说:“不能,紫微垣诸星已动。”曹鼐又问:“那如何是好?”仲和说:“何不先治內。”曹鼐说“:命亲王代行朝政。”仲和说“:不如立皇太子。”曹鼐说:“皇子尚幼,不容易立。”仲和说“:终究是不免要立的。”英宗北征,兵败被俘,景帝在京城即皇位。寇已 ![]() ![]() ![]() 吴杰,常州府武进人。弘治中,因善医而被召至京师。经礼部试考为⾼等医师。按惯例⾼等医生⼊御药房,次等⼊太医院,下等遣还。杰对尚书说:“诸医被征来京师,等待了十余年,一旦遣还,流落可悯。杰愿辞御药房之职,与诸医一同⼊太医院。”尚书见他重义气,同意了。 正德年间,武宗得病,杰一剂药就治好了,即提升为御医。一天,帝打猎回来,很疲惫,有病,服杰药便愈,进杰一官。从此以后,每为帝治好一次病便升官一级,直至太医院使,赐赏甚厚。帝每次出行,必使杰扈从。帝 ![]() 许绅,京北人。嘉清初在御药房任职,为世宗所重视,调任太医院使,加工部尚书衔,管理太医院事。嘉靖二十年(1541),宮女杨金英等谋叛,用帛勒杀世宗,气已绝,绅忙调大剂量药抢救,辰时下药,未时勿出声,去紫⾎数升,能讲话了,又服数剂而愈。帝非常感谢许绅,加官为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赏赐甚厚。不久,绅得病,对人说:“我的病治不好了,从前宮廷发生变故,我自己认为若对皇上治疗无效,必有杀⾝之祸,因此受惊,这不是医药所能治得好的。”不久病卒。赐谥恭僖,封其一子为官。明代医生做官最大者只许绅一人。 凌云,字汉章,浙江归安人。曾为生员,后弃学而北游泰山。在古庙前遇病人,已生命垂危,云嗟叹良久。一道人忽然问他“:你想使他活吗?”云答“:自然!”道人在病人左股上用针治疗,病人立即苏醒。道人说:“此人毒气侵⼊內脏,而不是死,毒散自然活了。”因授云针疗法,治病无不有效。 同里人患咳嗽病,绝食五⽇,为他看病的医生都是下补药,而咳嗽得更厉害。云曰“:这是寒 ![]() 有男子病后吐⾆头,云之兄也懂医术,对云说:“此人病后近女⾊太早。⾆者心之留,肾⽔竭不能制心火,病在 ![]() ![]() ![]() ![]() 淮 ![]() ![]() 金华富家有一妇人,年轻时就守寡,得狂病,甚至裸体站在野外。云诊视后说“:这是心病,吾对心进行针疗,心正必知聇。把她关在帐中,以好言启发其愧羞之心,病可不发。”令二人把她抓紧,用凉⽔噴面,进行针疗,其病果然好了。 吴江一妇女临产,三⽇胎不下,产妇呼喊愿死。云以针刺其心,针一子套,胎儿就呱呱落地了。主人⾼兴得很,问其原因。云说:“此抱心生,针刺痛了胎儿的手,他便松手出生了。”看胎儿手掌,果然有针刺的痕迹。 孝宗闻云之名,召至京师,命太医将铜人穿上⾐服来试考他,所刺⽳位无不准,于是授为御医。享年七十七岁,卒于家中。子孙传其医术,海內一提到针疗法者,都称赞归安凌氏。 李⽟,六安卫千户,善于针灸疗法。有人患头痛病,疼痛难忍,甚至震雷也听不见。⽟诊视后说“:这是虫在吃脑。”把各种杀虫药合研为粉末,吹⼊鼻中,虫都从眼耳口鼻中出来,病就好了。有人脚跛,扶双杖来求他治疗,⽟给他针疗,立即弃杖行走。两京称他为“神针李⽟” 他还善用药方治病。有人患痿病,肢体萎弱,脉搏迟缓。⽟查阅诸医之药方,凡与治法合而无效者,深为怀疑。但忽然明⽩,认为:“药有新陈之分,则效果有迟速之别。此病深沉,非小剂量可以治好。”于是将两次熬的药合在一缸內,稍冷后令病人坐在缸內,用药浇之,过一会儿,病人大汗,病即痊愈。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书《本草》所载物药,自神农所传止有三百六十五种,梁代陶弘景增加三百六十五种,共七百三十种,唐代苏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种,宋代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等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当时认为诸药齐备。然其中品类既繁,名称杂 ![]() 不久,神宗诏修国史,收购各地书籍,时珍之子建元将⽗亲的遗表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天子嘉赏,命刊行天下。从此以后,士大夫家中都有这部巨著。李时珍曾任楚王府奉祠正,儿子建中任命为四川蓬溪知县。 此外,还有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 ![]() 周述学,字继志,浙江山 ![]() ![]() 嘉靖年间,锦⾐卫的陆炳访求名士于经历沈链,链举荐述学。炳以礼聘请至京师,佩服其雄才大略,向兵部尚书赵锦推荐。锦去拜访,征询对边防的意见。述学说“:今年边疆有战事,应在乾艮二处,艮为辽东,乾则是宣、大二镇,京师可以无忧无虑。”其后果然如此。锦又准备把述学向朝廷举荐,恰巧这时仇鸾闻述学之名,想把他请去。述学知道仇鸾必败,而不肯去,回到家乡。总督胡宗宪征讨倭寇,招他于其幕府中,但也未向朝廷举荐,述学终生为一介平民。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