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9576 |
上一章 章一百八十六 下一章 ( → ) | |
隐逸 韩愈言:“《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而《蛊》之上九曰‘⾼尚其事’,由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夫圣贤以用世为心,而逸民以肥遁为节,岂 ![]() 张介福 倪瓒 徐舫 杨恒 陈洄 杨引 吴海 刘闵 杨黼 孙一元沈周 陈继儒 张介福,字子祺,自怀庆徙吴中。少受学于许衡。二亲早终,遂无仕进意。家贫,冬不能具夹襦,或遗以纻絮,不受,纤介必以礼。张士诚⼊吴,有卒犯其家,危坐不为起。刀斫面,仆地,醒复取冠戴之,坐自若。卒怪,以为异物,走去。介福恐发其先墓,往庐焉。士诚闻而 ![]() ![]()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也。家雄于赀,工诗,善书画。四方名士⽇至其门。所居有阁曰清閟,幽迥绝尘。蔵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右。四时卉木,萦绕其外,⾼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居士。时与客觞咏其中。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求缣素者踵至,瓒亦时应之。至正初,海內无事,忽散其赀给亲故,人咸怪之。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震泽、三泖间,独不罹患。张士诚累 ![]() 徐舫,字方舟,桐庐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踘。既而悔之,习科举业。已,复弃去,学为歌诗。睦故多诗人,唐有方⼲、徐凝、李频、施肩吾,宋有⾼师鲁、滕元秀,号睦州诗派,舫悉取步聚之。既乃游四方, ![]() ![]() ![]() ![]() 杨恒,字本初,诸暨人。外族方氏建义塾,馆四方游学士,恒幼往受诸经,辄领其旨要。文峻洁,有声郡邑间。浦江郑氏延为师,阅十年退居⽩鹿山,戴棕冠,披羊裘,带经耕烟雨间,啸歌自乐,因自号⽩鹿生。太祖既下浙东,命栾凤知州事。凤请为州学师,恒固让不起。凤乃命州中弟子即家问道。政有缺失,辄贻书咨访。后唐铎知绍兴, ![]() ![]() 时有陈洄者,义乌人。幼治经,长通家百言。初 ![]() 杨引,吉⽔人。好学能诗文,为宋濂、陶安所称。驸马都尉陆贤从受学,⼊朝,举止端雅。太祖喜,问谁教者,贤以引对,立召见,赐食。他⽇,贤以亵服见,引太息曰:“是其心易我,不可久居此矣。”复以纂修征,亦不就。其教学者,先 ![]() ![]() 吴海,字朝宗,闽县人。元季以学行称。值四方盗起,绝意仕进。洪武初,守臣 ![]() ![]() 刘闵,字子贤,莆田人。生而纯悫。早孤,绝意科举,求古圣贤禔躬训家之法,率而行之。祖⺟及⽗丧未举,断酒⾁,远室家。训邻邑,朔望归,则号哭殡所,如是三年。妇失爱于⺟,出之,独居奉养,疾不解⾐。⺟或恚怒,则整⾐竟夕跪榻前。祭享奠献,一循古礼,乡人莫不钦重。副使罗璟立社学,构养亲堂,延闵为师。提学佥事周孟中捐俸助养。知府王弼每祭庙社,必延致斋居,曰:“此人在座,私意自消。”置田二十余亩赡之,并受不辞。及⺟殁,即送田还官,庐墓三年。弟妇求分产,闵阖户自挝,妇感悟乃已。 弘治中,佥都御史林俊上言:“伏见皇太子年逾幼学,习处宮中,罕接外傅,豫教之道似为未备。今讲读侍从诸臣固已简用,然百司众职,山林隐逸,不谓无人。以臣所知,则礼部侍郞谢铎、太仆少卿储巏、光禄少卿杨廉,可备讲员。其资序未合,德行可取者二人,则致仕副使曹时中、布⾐刘闵是也。闵,臣县人,恭慎醇粹,孝行⾼古。⽇无二粥,⾝无完⾐,处之晏如。监司刘大夏、徐贯等恒敬礼之。臣谓可礼致时中为宮僚,闵以布⾐⼊侍,必能涵育薰陶,裨益睿质。”时不能用。其后,巡按御史宗彝、饶瑭 ![]() 杨黼,云南太和人也。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或劝其应举,笑曰:“不理 ![]() ![]() ![]() ![]() ![]() 孙一元,字太初,不知何许人,问其邑里,曰:“我秦人也。”尝栖太⽩之巅,故号太⽩山人。或曰安化王宗人,王坐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也。一元姿 ![]() ![]() ![]()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贞吉,⽗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郞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居易、苏轼、陆游,字仿⻩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 ![]() ![]()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內阁,李东 ![]() 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幼颖异,能文章,同郡徐阶特器重之。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招与子衡读书支硎山。王世贞亦雅重继儒,三吴名下士争 ![]() ![]() ![]() 部分译文 张介福,字子祺,自怀庆迁至吴中。年少时受业于许衡。双亲早逝,无出仕求官的意愿。家境贫穷,冬天连短袄也没有,有人送他。。絮,不肯接受。有时别人送一点小东西他也要还礼。 张士诚占据苏州,兵士 ![]() ![]() 倪瓒,字元镇,常州府无锡人。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拜访。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脫离尘世。蔵书数千卷,都是他亲手勘定的。古鼎、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內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大树木, ![]() 元至正初年,海內无事,倪瓒突然将其家财散给亲戚朋友,人们都感到奇怪。不久战 ![]() ![]() 徐舫,字方舟,浙江桐庐人。自幼轻财好侠义,喜 ![]() ![]() 宋濂、刘基、叶琛、章溢奉太祖之诏赴南京,乘船溯桐江而上,忽见有人⻩冠鹿裘立于江上,笑着向刘基招手,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刘基忙把他请⼊舟中,叶琛、章溢都同他开玩笑,拿冠服给他穿戴,还要他一起去黟川。此人不肯。宋濂因是初见,不相识,问是何人。刘基说“:这就是徐方舟。”濂便起⾝与他一起有说有笑,酌酒而别。舫的诗作有《瑶林》、《沧江》二集。丙午年(1366)舂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 杨恒,字本初,浙江诸暨人。外族方氏建立义学,请四方游学之士来任教,恒年幼时便上这义学学习儒家经典,很快就能领悟其中心思想。他文章写得好,在本郡县还颇有名声。浦江郑氏请他去为师,他在那里教十年书后退居于⽩鹿山,头戴棕榈帽,⾝穿羊⽪袄,随带经书,耕耘于烟雨之中,啸歌自乐,因自号“⽩鹿生” 太祖占有浙东后,命栾凤为诸暨州知州。凤聘请杨恒为本州学师,恒坚决推辞。凤又命本州弟子到他家中请教。政务有失误或不周全的地方,便写信去咨询。后唐铎为绍兴知府,也想聘用他,他还是坚决辞谢。宋濂为学士时,也打算举荐他为国子师,但听说州郡聘他都不肯就任,也就算了。 恒禀 ![]() 杨引,江西吉⽔人。好学,能诗能文,为宋濂、陶安所称赞。驸马都尉陆贤从他授业,⼊朝时,举止端庄。太祖甚喜,问是谁所教,陆贤说是杨引。太祖便立即召见杨引,赐饮食。有一天,陆贤穿着便服来见老师,杨引叹息说:“他內心已没有我这个老师了,不可久居于此。”朝廷征他为纂修,他不肯。他教学是修养品行道德,然后才学文艺。曾对人讲《论语?乡 ![]() 吴海,字朝宗,福建闽县人。元代末期以学问德行称著于世。当时反元的烈火燃遍各地,海因而决心不去做官。洪武初,当地员官要将他举荐于朝廷,他极力推辞。其后又召他⼊朝任史局修纂,他又坚决辞谢。曾说:“杨子、墨子、佛子、老子都是圣道之贼;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都是治道之贼;小说野史是正史之贼;华丽词句是文章之贼。朝廷应令通经大臣,与诸儒一起商定书目,颁布于天下,不是所规定的书,民间不能收蔵,坊市不准卖。像这样在若⼲年后,生学听不到异端琊说,其于培养他们的德才大有益处。”为此,他著书一编,题目《书祸》。 吴海与永福王翰相友善。翰曾在元朝做过官,⼊明以后,海多次劝翰守节而死,翰果真杀自。海把翰之子王翶教养成人。海平时虚怀若⾕,乐善好施,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立即改正,把他的书斋题名为“闻过”其文严整典雅,最后是讲明理学。后世学者都仰慕他。其著作有《闻过斋集》流行于世。 刘闵,字子贤,福建莆田人。生 ![]() ![]() ![]() ![]() 弘治年间,佥都御史林俊上书说:“伏见皇太子已过幼年,长居于宮中,很少受到师傅的教导。如今原讲读侍从诸臣已另任用,然百官之中,山林隐居者,不能说没有适当人选。以臣所知,如礼部侍郞谢铎、太仆少卿储耇、光禄寺少卿杨廉,都充任讲官。若论资历还不够,而其德行可取者,则有退休副使曹时中、平民刘闵。闵是臣的同县人,其言行恭俭、谨慎、纯正,有很⾼孝行。他虽每⽇连两餐稀饭也吃不上,没有一件完好⾐裳,但处之泰然。监司刘大夏、徐贯等时常尊敬他,以礼相待。臣认为可以礼聘请时中为宮官,闵以平民⼊宮侍奉皇太子,皇太子必能受到涵养与熏陶,有益增进聪明才智。”这意见未被采纳。其后,巡按御史宗彝、饶瑭都愿奉诏向朝廷介绍刘闵的学问和德行修养,荐举他为官,闵极力辞谢。知府陈效奏请皇帝授闵以学职。所以在正德元年(1506)授儒学训导。 杨黼,云南太和人。好学,《五经》读了百遍。工于篆文,好佛典。有人劝他参加科举试考,他笑笑而已。庭前有棵大桂树,他在树上绑一块板子,题名“桂楼”躺在上面,做诗咏歌,怡然自乐。注《孝经》数万言,旁征博引,字皆小篆。所用砚池⼲涸,准备下楼取⽔,砚池忽然⽔満,当时人们都感到惊异。⽗⺟去世,他去为人做佣工,以所得工钱来理办⽗⺟丧事。他到了 ![]() 孙一元,字太初,不知何地之人,问他籍贯,他说:“我是秦人。”曾住于太⽩之巅,故自号“⽩山人”有人说他是安化王的宗族,安化王因谋反被诛,他便改姓易名,避难他乡。一元天资聪敏过人,善为诗,风度翩翩,行踪捉摸不定,乌巾⽩帽,携铁笛鹤瓢,遍游中原,东到齐、鲁,南过江、淮,经荆州到吴越,所到之处,或赋诗,或谈神仙,或论当世之事,往往倾倒所有听他谈论的人。铅山的费宏罢相,到杭州南屏山访问一元,正逢他昼寝,就在卧室內与他 ![]() 知府刘麟罢官归家,佥事龙虎辞职闲居,二人都到了湖州,他们与同郡人故御史陆昆关系很好,而长兴的吴王充隐居好客,麟、霓、昆人都在吴王充家做客。王充把一元也招来⼊社,共称“苕溪五隐”一元在苕溪种了一块田,准备终老于此。举人施侃与一元很友好,把自己的 ![]() ![]()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他不去应举。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置酒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作顾仲瑛。伯⽗沈员吉,⽗亲恒吉,都隐居不出,建“有竹居”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其奴仆也知书习文。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过继的儿子。沈周年少时向他求教,得到他的指教。十一岁时游南京,做诗百韵,呈给巡抚侍郞崔恭。恭要他当面做《凤凰台赋》,周提笔立即写成,恭大为惊异。长大后,无书不读,做文摹仿《左传》;字诗则摹仿⽩居易、苏轼、陆游;写字则摹仿⻩庭坚。其文、诗、字都为当世人所珍爱。尤工于画,评论家认为是明代第一。 郡守要荐举沈周为贤良,周以《易》来占卦,得《遁》卦,于是决心隐遁。所居之地有⽔、竹、亭、馆,有图书、鼎彝。四方名士天天与他往来,风流文采,照映一时。周对⽗⺟至孝,⽗去世后,有人劝他出来做官,他说:“你不知道我⺟亲以我为命吗?为何要离开她?”很不愿在城市中居住,在城外置一房屋,有事就去居住。晚年隐居惟恐不深。巡抚王恕、彭礼先后都以礼敬重他, ![]() 有个郡守征集画工为他做壁画,同里忌妒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因而作为画工而被征去服役。有人劝他去拜谒贵族以免其役,周说:“去服役,这是义务,去拜谒贵族,岂不更加聇辱!”终去服役而还。其后,郡守⼊京朝见皇帝,吏部员官问郡守“:沈先生还好吗?”郡守不知说什么好,随便说:“还好。”见內阁,李东 ![]() 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府华亭人。自幼即聪明异常,能写文章,同郡徐阶特别器重他。长大成人为生员,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延请继儒去与其子王衡共读书于支硎山。王世贞也非常重视继儒,三吴名士都争着与他结为师友。继儒刚二十九岁时把儒士⾐冠都烧焚掉,隐居于昆山之南,建庙祭祀“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和陆云)。有草堂数间,在那里焚香安坐,心 ![]() 继儒工诗善文,短文小词都非常风雅。还会绘画。他博闻強记,凡经、史、诸子家百、技艺、小说与二氏家言,无不研究。或摘取其中语录和不常见的故事,编辑成书,远近争相购买抄写。请他写诗做文的人每⽇不断。继儒喜好鼓励士子,来求见他的人常常満座,只听他几句话就満意而去。闲暇之时就与老和尚们欣赏山⽔景⾊,咏诗唱歌,流连忘返,⾜迹很少留在城市。董其昌请他去,并专为他筑“来仲楼”⻩道周上疏说“:论志尚⾼雅、博学多通,谁都不如继儒。”他们对继儒的推崇如此之⾼。侍郞沈演及御史、给事中等朝中大臣,先后举荐,都说继儒道德⾼尚,年富力強,应像聘用吴与弼那样征聘他。朝廷多次下诏征用,继儒都借口有病而推辞。终年八十二岁。 滑寿,字伯仁,先世本襄城人,迁居仪真,后又迁到浙江余姚。寿自幼机智好学,能写诗。京口王居中是位名医,寿从他学习,讲授《素问》、《难经》。学成后又请教师傅:“《素问》讲得倒是详细,可惜有颠倒错 ![]() ![]() 滑寿又向东平人⾼洞 ![]() 晚年自号“撄宁生”江、浙一带无人不知“撄宁生”七十余岁,容⾊如幼童,行步骄捷,饮酒无数。天台朱右将滑寿治病神效者数十事例编写成传,所以滑寿的著述更为世人所称赞。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