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0189 |
上一章 章九十一 下一章 ( → ) | |
郑岳 刘⽟(子悫) 汪元锡(邢寰) 寇天叙 唐胄 潘珍(族子旦余光) 李中(李楷) 欧![]() ![]()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锡偕锦⾐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內外效尤,益无忌惮”忤旨,系狱。尚书周经、侍郞许进等救,不听。赎杖还职。寻进员外郞。许进督师大同,贵近恶其刚方,议代之。罢职总兵官赵袴谋起用,京军屡出无功。岳言进不可代,袴不可用,京军不可出。朝论韪之。 迁湖广佥事,归宗藩侵地于民。施州夷民相仇杀者,有司以叛告。岳擒治其魁,余悉纵遣。荆、岳饥,劝富民出粟,驰河泊噤。属县输粮远卫,率二石致一石。岳以其直给卫,而留粟备振,民乃获济。 正德初,擢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当徙福建,据田州不肯徙。岳许为奏改近地,猛乃请自效。寻改广东。迁江西按察使,就迁左布政使。宸濠夺民田亿万计,民立砦自保。宸濠 ![]() ![]() ![]() ![]() ![]() ![]() ![]() 世宗初,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甫两月,召为大理卿。嘉靖元年冬,上言內臣有犯,宜听部院问理,毋从中决,不能从。帝数不豫,岳请遵圣祖寡 ![]() ![]() ![]() 刘⽟,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郞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得借覆核 ![]() 武宗即位,甫四月,灾异迭见,⽟陈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吴忠奉命选后妃,肆贪 ![]() ![]() ![]() ![]() 世宗即位,召为左佥都御史。论遏 ![]() ![]() ⽟所居仅庇风雨。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皆有论著。隆庆初,赠刑部尚书,谥端毅。 子悫,南京工部右侍郞。历官亦有声。 汪元锡,字天启,婺源人。正德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陕西镇守中官廖鸾族子铠,冒功为锦⾐千户,随鸾于陕。元锡争之,言铠⽗鹏已 ![]() ![]() ![]() ![]() 帝 ![]() 中旨以內官晁进、杨保分守兰州、肃州,元锡等言:“二州 ![]() 世宗即位,疏言:“都督郤永以附江彬下狱,宜释而用之。锦⾐都指挥郭鳌等十人皆彬 ![]() 邢寰,⻩梅人。正德三年进士。数言事,有直声。 寇天叙,字子惇,榆次人。由乡举⼊太学。与崔铣、吕柟善。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南京大理评事,进寺副。累迁应天府丞。武宗驻南京,从官卫士十余万,⽇费金万计,近幸求索倍之。尹齐宗道忧惧卒,天叙摄其事,⽇青⾐皂帽坐堂上。江彬使者至,好语之曰:“民穷官帑乏,无可结 ![]() 嘉靖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未行,改郧 ![]()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以忧归。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瑾诛,召用,以⺟老不出。嘉靖初,起故官。疏谏內官织造,请为宋死节臣赵与珞追谥立祠。进员外郞,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学。擢金腾副使。土酋莽信 ![]() 今⽇之事,若 ![]() ![]() 古帝王不以国中之治治蛮夷,故安南不征,著在《祖训》。一也。 太宗既灭黎季筼,求陈氏后不得,始郡县之。后兵连不解,仁庙每以为恨。章皇帝成先志,弃而不守,今⽇当率循。二也。 外夷分争,国中之福。安南自五代至元,更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迭兴迭废,而岭南外警遂稀。今纷争,正不当问,奈何殃⾚子以威小丑,割心腹以补四肢,无益有害。三也。 若谓国中近境,宜乘 ![]() 外邦⼊贡,乃彼之利。一则奉正朔以威其邻,一则通贸易以⾜其国。故今虽兵 ![]() ![]() 兴师则需饷。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又大工频兴,所在军储悉输将作,兴师数十万,何以给之?六也。 然臣所忧,又不止此。唐之衰也,自明皇南诏之役始。宋之衰也,自神宗伐辽之役始。今北寇⽇強,据我河套。边卒屡叛,毁我藩篱。北顾方殷,更启南征之议,脫有不测,谁任其咎?七也。 锦⾐武人,暗于大体。倘稍枉是非之实,致彼不服,反⾜损威。即令按问得情,伐之不可,不伐不可,进退无据,何以为谋?且今严兵待发之诏初下,而征求 ![]() 章下兵部,请从其议。得旨,待勘官还更议。明年四月,帝决计征讨。侍郞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谏,皆不纳。后遣⽑伯温往,卒抚降之。 郭勋为祖英请配享,胄疏争。帝 ![]() 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潘珍,字⽟卿,婺源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正德中,历官山东佥事,分巡衮州。贼刘七等猝至,有备不敢攻,引去,掠曲⾩。珍奏徙县治而城之。迁福建副使,湖广左布政使。嘉靖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累迁兵部左侍郞。时议谏讨安南,珍上疏谏曰:“陈暠、莫登庸皆杀逆之贼,黎宁与其⽗譓不请封⼊贡亦二十年,揆以大义,皆所当讨,何独徇宁请为左右?且其地不⾜郡县置,叛服无与国中。今北敌曰蕃,联帐万里,烽警屡闻,顾释门庭防,远事瘴蛮,非计之得。宜遣大臣有文武才者,声言进讨。檄数登庸罪,赦其胁从,且令黎宁合剿。贼⽗子不擒则降,何必劳师?”帝责珍挠成命,褫职归。寻以恩诏复官,致仕。珍廉直有行谊,中外十余荐,皆报寝。卒,赠右都御史。 珍族子旦,字希周。弘治十八年进士。知漳州邵武。三迁浙江左布政使。斥羡金不取。嘉靖八年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 ![]() 章下礼、兵二部。族⽗珍适以言得罪,尚书严嵩、张瓒绌旦议不用。会伯温人都,见旦疏不悦。言总督任重,宜择知兵者。遂改旦南京兵部,以张经代之。未行,引疾乞休,语侵伯温。帝怒,勒致仕。将还,吏⽩例支库金为道里费。旦笑曰:“吾不以妄取为例。”卒,赠工部尚书。 旦上书半岁,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亦言:“黎氏鱼⾁国君,在陈氏为贼子;抗拒国中,在我朝为 ![]() ![]() 李中,字子庸,吉⽔人,正德九年进士。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內,用番僧住持,廷臣莫敢言。中拜官三月即抗疏曰:“曩逆瑾窃权,势焰薰灼。陛下既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卓绝矣。今大权未收,储位未建,义子未⾰,纪纲⽇驰,风俗⽇壤,小人⽇进,君子⽇退,士气⽇靡,言路⽇闭,名器⽇轻,贿赂⽇行,礼乐⽇废,刑罚⽇滥,民财⽇殚,军政⽇弊。瑾既诛矣,而善治一无可举者,由陛下惑异端故也。夫噤掖严邃,岂异教所得杂居?今乃建寺西华门內,延止番僧,⽇与聚处。异言⽇沃,忠言⽇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政务废驰,职此之故。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奷,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义子以正天下之名,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帝怒。罪将不测,以大臣救得免。逾⽇,中旨谪广东通衢丞。王守仁抚赣州,檄中参其军事。预平宸濠。 世宗践阼,复故官。未任,擢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为教。择诸生⾼等聚五经书院,五⽇一登堂讲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总督及巡抚御史,坐以不称职,当罢。霍韬署吏部事,称中素廉节有才望,当留。会府政有不悦者,降四川右参政。十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岁歉,令民捕蝗者倍予⾕,蝗绝而饥者济。擒剧盗关继光,邻境攘其功,中不与辩。进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方议调用而中卒。光宗时,追谥庄介。 中守官廉。自广西归, ![]() 楷,字邦正。由举人授汤溪知县。⺟艰服阕,补青田。时倭躏东南,楷积⾕资守御。青田故无城。倭至,楷御于沙埠,倭不得渡,乃以间筑城。倭又至,登陴守,⽇杀贼数人,倭遁去。改知昌乐,亦以治行闻。 欧 ![]() ![]() ![]() 铎有文学,內行修洁。仕虽通显,家具萧然。卒,赠工部尚书,谥恭简。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 ![]() ![]() ![]()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郞,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波罗庙, ![]() ![]() ![]() ![]() 孙大顺,字景熙。嘉靖四十五年进士。历官福建右布政使。司帑失银,吏卒五十人皆坐系。大顺言于左使曰:“盗者两三人耳,何尽系之为?请为公治之。”乃纵囚令迹盗,果得真者。终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 弟大临,字虞臣。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吴时来劾严嵩,大临为定疏草。时来下诏狱,诘所共谋。大临不顾,⽇饷之物药,时来亦忍死无一言。万历初,累官吏部侍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僖。大临少应举杭州,邻妇夜奔,拒之,旦遂徙舍。为人宽然长者,而內持贞介,不以势利易。 大顺子允淳,与⽗同登进士。终尚宝丞。 潘埙,字伯和,山 ![]() ![]() 乾清宮灾,埙上疏曰:“陛下莅阼九年,治效未臻,灾祥迭见。臣愿非安宅不居,非大道不由,非正人不亲,非儒术不崇,非大阅不观兵,非执法不成狱,非骨⾁之亲不⼲政,非汗马之劳不滥赏。臣闻陛下好戏谑矣。臣以为⼊而內庭琴瑟钟鼓人伦之乐,不必游离宮以为 ![]() ![]() ![]() 十一年正月,上书言:“陛下始者⾎气未定,礼度或逾。今舂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昔太甲居桐,处仁迁义,不失中兴。汉武下轮台之诏,年已七十,犹为令主。况陛下过未浮于太甲,悔又早于武帝,何愆不可盖,何治不可建乎?”时 ![]() 三迁至兵科都给事中。右都督⽑伦以附刘瑾论死,削世荫。伦尝有德于钱宁,恃为內援,其子求复袭。埙等力争,宁从中主之,寝其奏。忽中旨命埙与吏科给事中吕经各进一阶,外调,举朝大骇。给事中邵锡、御史王金等 ![]() 嘉请七年,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潞州巨盗陈卿据青 ![]() ![]() ![]() 吕经,字道夫,陕西宁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九年,乾清宮灾,经上疏极论义子、番僧、边帅之害。屡迁吏科都给事中,复极论马昂女弟⼊宮事,又劾方面最贪暴者四人。群小咸恶,遂谪蒲州同知。又以事忤中官⻩⽟,诬劾系狱。 世宗即位,擢山东参政。嘉靖十三年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故事,每军一,佐以余丁三;每马一,给牧地五十亩。经损余丁之二编⼊均徭册,尽收牧地还官。又役军筑边墙,督趣过当。诸军诣经乞罢役,都指挥刘尚德叱之不退,经呼左右榜诉者。卒遂争殴尚德,经窜苑马寺幽室中。 ![]() ![]() ![]() ![]() 欧 ![]() ![]() ![]() ![]() ![]() 云南岁贡金千两,费不赀。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遣军匠攻凿。山崩,庒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当是时,镇守太监杜唐、黔国公沐绍勋相比为奷利,长吏不敢问,群盗由此起。重疏言:盗率唐、绍勋庄户,请究主者。又奏绍勋任千户何经广 ![]() ![]() ![]() 朱裳,字公垂,沙河人。年十四为诸生,读书黉舍,躬执爨。提学御史顾潜俾受学于崔铣。登正德九年进士,擢御史,巡盐河南。钱宁遣人牟盐利,裳噤不予。巡按山东。前御史王相忤镇守中官黎监,被诬下诏狱。裳抗疏直相,劾监八罪。帝还自宣府,裳请下罪己诏,新庶政,以结人心。不报。山东大⽔,淹城武、单二城。以裳言,命相地改筑。帝幸南都久,裳极陈小人荧惑之害。出为巩昌知府。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迁浙江副使。⽇啜菜羹, ![]() ![]() ![]() ![]() 陈察,字元习,常 ![]() ![]() 嘉靖初,按四川。请罢镇守中官,不听。帝亲鞫杨言,落其一指。察大呼曰:“臣愿以不肖躯易言命,不忍言独死。”帝目摄之,察不为动。退具疏申理,且请下王邦奇于狱,直声震朝野。巡视京营,与给事中王科极陈武定侯郭勋贪横状。擢南京太仆少卿。疏辞,因请召前给事中刘世贤等二十余人。帝怒,责以市恩要名,贬远方杂职。给事中王俊民、郑一鹏论救,皆夺俸。察补海 ![]() 孙懋,字德夫,慈溪人。正德六年进士。授浦城知县,擢南京吏科给事中。御史张经、宁波知府翟唐忤奄人被逮,懋偕同官论救。织造太监史宣诬主事王銮、知县胡守约,下之诏狱。懋言:“宣妄言御赐⻩ ![]() ![]() ![]() ![]() ![]() 世宗即位,疏荐建言贬谪诸臣周广、茫辂等二十人,皆召用。劾南京祭酒陈霁、太常卿张道荣,皆罢。未几,言:“谢迁、韩文起用,乞仿宋起文彦博故事,不烦职务,大礼大政,时令参预,必有裨新政。”帝虽善之,不能用。 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嘉靖四年,有锦⾐官校侦事广东,懋与按察使张祐疑其伪,执之。事闻,逮下诏狱,谪藤县典史。屡迁至广西布政使。十六年⼊为应天府尹。坐所进乡试录忤旨,致仕,卒。 王仪,字克敬,文安人。嘉靖二年进士。除灵璧知县。以能,调嘉定。七年擢御史,巡按陕西。秦府豪占民产,仪悉夺还民。延绥大饥,朝命陕西布政使胡忠为巡抚,仪论罢之。已,巡按河南。赵府辅国将军祐椋招亡命杀人劫夺积十余年,莫敢发。仪偕巡抚吴山奏之,夺爵噤锢。会仪出为苏州知府,甫三月,祐椋潜⼊都,奏仪捃摭,并讦都御史⽑伯温以私憾⼊己罪。且言:“臣尝建醮祈皇嗣,为知府王天民讪笑”请并按问。帝心知祐椋罪,而悦其建醮语。为遣使覆按,解仪、伯温任,下天民狱。使者奏仪不诬,第祐椋罪在赦前,宜轻坐。帝终怜祐椋爱己,竟复其爵,除仪名,伯温、山、天民皆得罪。终嘉靖世,多以诽谤斋醮获重祸,由祐椋讦奏始。 仪去苏州,士民走阙下乞留,帝不许。既而荐起知抚州。苏州士民复走阙下乞还仪,至再,不报。归诉于巡抚侯位。位以闻,帝乃许之。至则叹曰:“苏赋当天下什二,而田额淆无可考,何以定赋?”乃履亩丈之,使县各为籍。以八事定田赋,以三条核税课,徭役、杂办维均。治为知府第一,进浙江副使,饬苏、松、常、镇兵备。时巡抚欧 ![]() ![]() 二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冠⼊龙门,总兵官郤永等败之。仪进右副都御史。寻以筑边垣,赉银币。寇自万全右卫⼊,游骑犯完、唐。夺俸二级。考察拾遗,贬一官。已,勘上失事罪,贬秩如初。久之,除肃州兵备副使,协巡抚杨博徙哈密遗种于境外。稍迁右参政,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未行,俺答犯京师,诏仪驰镇通州。仇鸾部卒掠民赀,捕笞之,枷市门外。鸾诉于帝,逮讯斥为民,卒。隆庆初,子缄讼冤,复官赐恤。 缄,官按察使,分巡辽 ![]() 王学夔,安福人。正德时,以吏部主事谏南巡,跪阙下,受杖。嘉靖初,奏请裁戚畹,又申救言官。历考功、文选郞中,廉谨为时所称。尝抚治郧 ![]() 曾钧,字廷和,进贤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行人。擢南京礼科给事中。时四方银场得不偿费,且为盗窟,钧奏罢之。 钧刚廉疾俗。首劾罢参赞尚书刘龙。已,劾翊国公郭勋、礼部尚书严嵩。未几劾工部侍郞蒋淦、延绥巡抚赵锦。最后劾罢 ![]() 出为云南副使。两司诣黔国公率廷谒,钧始正其礼,且厘还所侵丽江民地。迁四川参政。黔寇 ![]() 赞曰:郑岳等居官,历著风 ![]() ![]() 部分译文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官为户部主事,改任刑部主事。董天锡和锦⾐千户张福一同判决囚犯,张福坐董天锡上方,郑岳说这样不合体统。并说“:纠察弹劾并不是镇守太监的职责,但董让这样做了。太常寺本属礼部管辖,而崔志端专权独断了。朝廷內外效尤,将更加肆无忌惮。”因而忤逆圣旨,而被拘囚⼊狱。尚书周经、侍郞许进等为他求救,皇上不听。杖打赎罪后才复职。 不久进为员外郞。许进在大同督师,皇亲国戚讨厌他的刚正方直,谋议找人代替。被罢职的总兵官赵⽇永谋求起用,而京军屡次出击但无建树。郑岳说许进不可代,赵⽇永不可用,京军不可出。朝论认为郑岳是对的。 迁湖广佥事,归还严宗藩侵占的民地。施州夷民相互仇杀,有司告他们反叛。郑岳整治其头目,其余的人都被释放遣走。荆、岳两地发生饥荒,郑岳劝富民捐出粮食,放松河泊噤令。属县有运粮远方卫所,一般花两石才能运到一石。郑岳用一石的钱给卫所,而留粮以备救济,百姓于是获得救护。 正德年初期,升为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应当调往福建,但他据守在田州不肯前往。郑岳答应为他上奏改在近地为官,岑猛于是请求自己效力。不久郑岳改派广东。迁江西按察使,就地调任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強取民田计有亿万,民人建立寨子以求自保。宸濠想出兵攻击,郑岳坚决认为不可。正巧提学副使李梦 ![]() ![]() ![]() ![]() 世宗初年,郑岳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刚刚二个月,诏封为大理卿。嘉靖元年(1522)冬天,郑岳向皇上献言说宦官犯法者,应当任凭部院审理,不要由宮中判决,皇帝不能听从他的话。皇帝多次生病,郑岳请求皇帝遵循圣祖寡 ![]() ![]() 不久迁为兵部右侍郞。当时“大礼”未定。郑岳说如果尊崇两位先考不太合适,就称考宗庙号,不要称伯考,以便稍稍保留些正统之意。大学士石王缶请求皇帝听从郑岳的建议。皇帝深切地责罚了石王缶,夺去郑岳官俸两个月。后转为兵部左侍郞。郑岳请求罢免山海关税,皇帝不准许。中官崔文想用他哥哥的儿子当副将,郑岳认为不可以。宁夏总兵官仲勋到京师行贿,御史聂豹 ![]()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因⽗丧回家乡。刘瑾指斥诸位服丧期満而不赴任者,因此剥夺他的官职。刘瑾被诛,朝廷召用唐胄,唐胄因⺟亲老衰而不出任官职。 嘉靖初年,唐胄以故官起用。他疏谏內官织造事,请求为宋朝死节臣赵与珞追封谥号并为他立祠。进而升为员外郞,迁广西提学佥事。命令土官和瑶、蛮等都送子⼊学。升为金腾副使。土酋莽信残暴,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 ![]() 他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转到山东。迁为南京户部右侍郞。十五年(1536)改派到北部,升职为左侍郞。 皇帝因安南久不进贡,准备对它进行讨伐。郭勋又很赞成。皇帝下诏派遣锦⾐官询问情况,中外严兵待发。唐胄上疏规劝说: “今⽇之事,若只想他献贡,那么兵不必用,官也不用遣。若想讨伐它,则有七项不可,请允许我一一陈述。 “古代帝王不用治理国中之法治蛮夷,所以不征讨安南,这已写进《祖训》之中。这是第一点。 “太宗已经消灭黎季睺,求陈氏后人不得,才不得不设立郡县。后来兵战连续不断,仁庙总是以此为遗憾。章皇帝成先志,弃而不守,今⽇应当一概遵循。这是第二点。 “外夷纷争,是国中之福。安南从五代至元朝,更换过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屡兴屡废,因而岭南对我们无多少威胁。现在它们相互纷争,正可不理睬,如何殃及百姓以威小丑,割心腹以补四肢,有害无益。这是第三点。 “如果说国中的近境,应当乘其混 ![]() ![]() “外邦向我们进贡,对他们有利。一是向我们进献以威其邻,一是与我们互通贸易以⾜其国。所以现在他们虽然发生兵 ![]() “兴师则需要军饷。现在四川有采木工程,贵州有凯口兵事,而两广积储数十万,一概都耗费在田州岑猛战役上。又屡次兴办大工程,所有军储都用在这上面,现在兴师十万,用什么来供给呢?这是第六点。 “但我所忧虑的,还不止于此。唐朝的衰落,是从明皇征南诏这个战役开始的。宋朝的衰败,是从神宗讨伐辽这个战役开始的。现在北方敌寇逐渐強盛,占据我河套。边关兵卒屡次叛 ![]() “锦⾐武人,对大局不明⽩。倘若对是非的事实稍有歪曲,将导致安南不服,反而⾜以损害我们的威严。即便下令按问得到实情,那么讨伐不行,不讨伐也不行,这样进退都无凭借,那么该怎么办呢?而且现在严兵待发的诏令才刚刚下达,但征求 ![]() 奏章下到兵部,兵部请求听从他的建议。圣旨说:等勘官回来再重新议论。第二年四月,皇帝决计征讨。侍郞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阻谏,都没有被采纳。然后派遣⽑伯温前往,终于抚降了他们。 郭勋为祖⽗郭英请求以功臣⾝份附祭祖庙,唐胄上疏谏争。皇帝想祭祀献皇帝于明堂,配祀上帝,唐胄极力谏言不可。皇帝大怒,将他下诏狱进行拷问,削去他的官籍后让他回到家乡。后遇赦复官,不久死去。隆庆初年,赠右都御史。 唐胄忠直有孝义之心,好学多著述,居官有原则,是岭南人士之冠。 李中,字子庸,吉⽔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 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內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往逆臣刘瑾窃权,势焰嚣张。陛下既已觉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是卓绝的啊。现在大权未收,皇储位未立,义子未⾰除,纪纲⽇益松弛,风俗逐渐变坏,小人逐渐升官,君子逐渐引退,士气逐渐委靡,言路逐渐关闭,名器逐渐被轻视,贿赂逐渐流行,礼乐逐渐荒废,刑罚⽇益滥泛,民财⽇益殚竭,军政⽇益增加弊端。刘瑾已经被诛,但善治仍一无可举,是因为陛下受异端蒙惑的缘故。至于噤掖严厉幽深,岂能容得异教与宮人杂居。现在在西华门內建寺,招番容僧居住,每⽇相与聚处。异言⽇益繁盛,忠言⽇益远去,取舍颠倒,举措背离常理。政务废弛,是因此之故。乞望陛下翻然悔悟,摧毁佛寺,逐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杜绝天下的奷琊,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义子以正天之名,那么所说的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项,可以依次举行了。”皇帝大怒。李中将有不测之罪,因大臣营救才得免。过了一⽇,皇帝下旨将他贬为广东通衢驿丞。王守仁按抚赣州,邀李中参与他的军事。预备讨平宸濠。 世宗登位,恢复李中原有官职。未上任,升为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为教。从诸生学里面选择⾼等级的集聚在五经书院,五⽇一次登上学堂讲解疑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逆了总督和巡抚御史,因而说李中不称职,应当罢去职务。霍韬署吏部事,说李中素有廉节有才望,应当留任。正巧府政有不喜 ![]() 十八年(1539)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这一年收成不好,下令让农民捕捉蝗虫,府政加倍付给粮食,因此蝗虫灭绝而饥饿的人得到救济。李中擒获恶盗关继光,邻境攘夺李中的功劳,李中不与他争辩。进升为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食储备。御史金灿按抚四川时,曾经推荐过李中。李中不谢他,金灿为此怀恨他,至此他摘取李中的一些事情诬告他。朝廷刚刚议调李中时,李中死去。光宗时,追加谥号为庄介。 李中守官廉洁。从广西回到家乡,想用米饭招待客人,从邻家借贷粮米。米借到后,又没有柴薪,准备用浴器烧火做饭。客人等到天⾊暮黑,竟还不能吃到饭而告辞走了。李中少年时跟同乡杨珠学习,既而将杨珠学说扩充,使他的学术沉潜邃密,学者称李中为⾕平先生。他的生学罗洪先、王⻳年、周子恭都能传承他的学术。李中的同族人李楷,又传承罗洪先的学术。 欧 ![]() ![]() 嘉靖三年(1524)升为广东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光禄卿,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苏、松两地民田相差不太大。最少的一亩负担五升,最多的达到了二十倍。欧 ![]() ![]() ![]() ![]() 欧 ![]() 潘埙,字伯和,山 ![]() ![]() 乾清宮遭火灾,潘埙向皇帝上疏说:“陛下登位九年,治理效果未实现,灾祥迭相出现。我希望皇上不是全安的住宅不居住,不是大道不经由,不是正人君子不亲近,不是儒术不崇尚,不是大阅之礼不观兵,不是执法不成狱,不是骨⾁之亲不让⼲预政事,不是汗马功劳不滥加赏赐。我听说陛下喜好谑戏。臣认为⼊內廷有琴瑟钟鼓人伦之乐,不必以游离宮外为 ![]() ![]() ![]() 正德十一年(1516)正月,向皇帝上书说“:陛下刚刚登位时,⾎气未定,礼度时有超越。而今年岁正盛,更弦易辙,则正是时候。昔年太甲在桐居住,处于仁而迁于义,不失中兴。汉武帝下轮台的诏书时,年纪已经有七十,犹为贤明之主。况且陛下的过失没有超过太甲,悔悟又比汉武帝早,何错不能改,何功不能建呢?”当时武宗想拆毁西安门外的民居,有所兴建。潘埙和御史熊相、曹雷又深切谏阻,皇帝均不答复。 三次迁官至兵科给事中。右都督⽑伦因为附随刘瑾而被论判处死,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伦曾经对钱宁有恩德,依靠钱宁为內援,⽑伦的儿子请求恢复世袭。潘埙等人力争反对,而钱宁从中做主,息止他们的奏请。很快皇帝就下旨将潘埙和吏科给事中吕经各进官一级,从朝廷调出到外地,举朝都感到震惊。给事中邵锡、御史王金等人都上章请求将他们留在朝廷,但没有结果。于是添注潘埙为开州同知。 嘉靖七年(1528)加官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潞州巨盗陈卿占据青羊山进行叛 ![]() ![]() 欧 ![]() ![]() ![]() ![]() 嘉靖六年(1527)舂天拜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正逢寻甸土酋安铨、凤朝文造反,朝廷谋议认为欧 ![]() ![]() ![]() ![]() ![]() ![]() ![]() ![]() ![]() ![]() ![]() 云南每年进贡⻩金千两,耗费不可计算。大理太和苍山出产奇石,镇守中官遣军匠采掘攻凿。山崩溃,庒死人员无数。欧 ![]() 在这个时候,镇守太监杜唐、黔国公沐绍勋相互勾结为奷获利,地方长吏不敢过问,群盗由此而起。欧 ![]() ![]() ![]() ![]() ![]() ![]() ![]() ![]() ![]() 欧 ![]() ![]() ![]()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