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张廷玉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6493 |
上一章 章八十 下一章 ( → ) | |
杨慎(王元正) 王思(王相) 张翀 刘济 安磐 张汉卿 张原 ⽑⽟(裴绍宗) 王时柯(余翱) 郑本公 张曰韬(胡琼) 杨淮(申良) 张澯(仵瑜 臧应奎 胡琏 余祯 李可登 安玺 殷承叙) 郭楠(俞敬 李继 王懋)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奷,无可赎之理。”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 ![]() ![]()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场战文》、《过秦论》,长老惊异。⼊京,赋《⻩叶诗》,李东 ![]() ![]()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王元正,字舜卿,盩厔人。与慎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武宗幸宣、大,元正述《五子之歌》以讽。竟以争“大礼”谪戍茂州卒。隆庆初,赠修撰。 王思,字宜学,太保直曾孙也。正德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舂,乾清宮灾。思应诏上疏曰:“天下之治赖纪纲,纪纲之立系君⾝而已。私恩不偏于近习,政柄不移于左右,则纪纲立,而宰辅得行其志,六卿得专其职。今者內阁执奏方坚,而或挠于传奉,六卿拟议已定,而或阻于內批,此纪纲所由废也。惟陛下抑私恩,端政本,用舍不以谗移,刑赏不以私拒,则体统正而朝廷尊矣。祖宗故事,正朝之外,⽇奏事左顺门,又不时召对便殿。今每月御朝不过三五⽇,每朝进奏不逾一二事。其养德之功,求治之实,宰辅不得而知也。闻见之非,嗜好之过,宰辅不得而知也。天下之大,四海之远,生民愁苦之状,盗贼纵横之由,岂能一一上达?伏愿陛下悉遵旧典,凡遇宴间,少赐召问。勿以遇灾而惧,灾过而弛,然后可以享天心,保天命。”其年九月,帝狎虎而伤,阅月不视朝。思复上封事曰:“孝宗皇帝之子惟陛下一人,当为天下万世自重。近者道路传言,虎逸于柙,惊及圣躬。臣闻之,且骇且惧。陛下即位以来,于兹九年。朝宁不勤政,太庙不亲享。两宮旷于问安,经筵倦于听讲。揆厥所自,盖有二端: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轻其⾝。由是,戒惧之心⽇忘,纵恣之 ![]() 思年少气锐,每众中指切人是非。已悔之,自敛为质讷。及被谪,怡然就道。夜过泷⽔,舟飘巨石上,缘石坐浩歌。家人后至,闻歌声乃舣舟以济。王守仁讲学赣州,思从之游。及守仁讨宸濠,檄思赞军议。 世宗嗣位,召复故官,仍加俸一级。思疏辞,且言:“陛下 ![]() 思志行迈流俗,与李中、邹守益善。⾼陵吕柟亟称之,尝曰:“闻过而喜似季路, ![]() 王相,字懋卿,鄞人。正德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豪迈尚志节。事亲笃孝。家贫屡空,晏如。仕仅四年而卒。 张翀,字习之,潼川人。正德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刑科给事中。引疾归,起户科。世宗即位,诏罢天下额外贡献。其明年,中都镇守內官张 ![]() ![]() 屡迁礼科都给事中。又言:“顷闻紫噤之內,祷祠繁兴。乾清宮內官十数辈,究习经典,讲诵科仪,赏赉逾涯,宠幸⽇密。此由先朝罪人遗 ![]() ![]() ![]() ![]() 嘉靖二年四月,以灾异,偕六科诸臣上疏曰:“昔成汤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宮壶崇欤?女谒盛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今诚以近事较之。快船方减而辄允戴保奏添,镇戍方裁而更听赵荣分守。诏核马房矣,随格于阎洪之一言;诏汰军匠矣,寻夺于监门之群咻。是政不可谓节也。末作竞于奇巧,游手半于闾阎。耕桑时废,缺俯仰之资;教化未闻,成偷薄之习。是民不可谓不失职也。两宮营建,采运艰辛。或一木而役夫万千,或一椽而废财十百。死亡枕藉之状,呻昑号叹之声,陛下不得而见闻。是宮壶不可谓不崇也。奉圣、保圣之后,先女宠于册后;庄奉、肃奉之名,联殊称于啂⺟。或承恩渐邻于飞燕,或黠慧不下于婉儿。內以移主上之 ![]() ![]() ![]() 其年冬,命中官督苏、杭织造,举朝阻之不能得。翀复偕同官张原等力争。时世宗初政,杨廷和等在內阁。群小虽已用事,正论犹伸,翀前后指斥无所避。帝虽不见用,然亦尝报闻,不罪也。 及明年三月,帝以桂萼言,锐 ![]() ![]() ![]() ![]() ![]() ![]() 会给事中张汉卿劾席书振荒不法,户部尚书秦金请命官往勘,帝是之。翀等乃取廷臣劾萼等章疏,送刑部令上请,且私相语曰:“倘上亦云是者,即扑杀之。”璁等以其语闻。帝留疏不下,而责刑部尚书赵鉴等朋琊害正,翀等陷义罔忠,而进璁、萼学士。廷臣相顾骇叹。诸曹乃各具一疏,力言孝宗不可称伯考,署名者凡二百二十余人。帝皆留中不报。七月戊寅,诸臣相率伏左顺门恳请。帝两遣中官谕之不退,遂震怒。先逮诸曹为首者八人于诏狱,翀与焉。寻杖于廷,谪戍瞿塘卫,而璁、萼宠益盛。翀居戍所十余年,以东宮册立恩放还,卒。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山西巡抚李钺劾左、右布政使倪天民、陈达。吏部请黜之,帝不许。济疏争,不省。帝幸宣府、榆林,济皆疏请回銮。诏封许泰、江彬伯爵,又与诸给事中力争,皆不报。世宗即位,出核甘肃边饷。奏⾰凉州分守中官及永昌新添游兵。再迁工科左给事中。 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主事陈嘉言坐事下狱,济疏救,不许。廖鹏⽗子及钱宁 ![]() ![]() ![]() ![]() 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噤,与御史⻩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家国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內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 ![]() ![]() “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修撰吕柟,编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朱淛、陈逅、季本,郞中林应骢,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册立皇太子,赦诸谪戍者,济不与,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赠太常少卿。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帝手诏 ![]()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奷,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寻因事言:“先朝內外巨奷,若张忠、刘养、韦霦、魏彬、王琼、宁杲等,漏网得全要领。其货赂可以通神,未尝不夤缘觊复用。宜严察预防,天下事毋令若辈再坏。”帝纳其言,命锦⾐官密访缉之。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憸琊, ![]() ![]() ![]() 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为左右所蛊,命番僧锁南绰吉出⼊豹房,內官刘允 ![]() ![]() ![]() ![]() 锦⾐⾰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奷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奷僧潜行 ![]() 帝驿召席书、桂萼等,磐请斥之以谢天下,且言:“今 ![]()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 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于大同。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乃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大用,皆夺民业为之。今马俊、赵霦恃藩邸旧恩,妄求免⾰,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后⽗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內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不纳。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汉卿言:“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帝为发银十五万。未几,复偕同官言:“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以⽔旱频仍,物力殚屈。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 ![]() ![]() ![]() 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两受杖,斥为民。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张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德九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疏陈汰冗食、慎工作、噤贡献、明赏罚、广言路、进德学六事。中言:“天下幅员万里,一举事而计臣辄告匮,民贫故也。民何以贫?守令之裒敛,中臣之贡献,为之也。比年军需杂输十倍前制,皆取办守令。守令假以自殖,又十倍于上供。民既困矣,而贡献者复巧立名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取于民者十百,进于上者一二,朝廷何乐于此而受之。人君驭下惟赏与罚。迩者庸才厮养莫不封侯 ![]() 嘉靖初,召复兵科,仍加俸一级。南宁伯⽑良杀其子,锦⾐掌印指挥朱震等多违纵,原先后论之,皆夺职闲住。帝进张鹤龄昌国公;封陈万言泰和伯,世袭,授万言子绍祖尚宝丞;又以外戚蒋泰等五人为锦⾐千、百户。原抗疏极言,请行裁节。未几,劾建昌侯张延龄強占民地,定国公徐光祚子、外戚⽟田伯蒋轮、昌化伯邵蕙家人擅作威福。事虽不尽行,权贵皆震慑。 进户科右给事中。撼门哭,再被杖,创重卒。贫不能归葬。久之,都御史陈洪谟备陈原与⽑⽟、裴绍宗、王思、王相、胡琼等 ![]() ⽑⽟,字国珍,更字用成,云南右卫军家子也,其先良乡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五年,由行人擢南京吏科给事中。刘瑾既败,大盗蜂起。⽟言大学士焦芳、刘宇实 ![]() ![]() ![]() 御史曹嘉素轻险,仿宋范仲淹《百官图》,分廷臣四等,加以品题。给事中安磐疏驳之,言唐王珪之论房玄龄等,本朝解缙之论⻩福等,皆承君命而品藻之,未有漫然恣其口吻,如嘉者也。⽟复言嘉背违成法,变 ![]() ![]() ![]() 裴绍宗,字伯修,渭南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海门知县。武宗南巡,受檄署江都事,权幸惮之,供亿大省。世宗即位,召⼊为兵科给事中。即疏请法祖定制,言:“太祖贻谋尽善。如重大臣,勤视朝,亲历田野,服浣濯⾐,种蔬宮中,毁镂金 ![]() ![]() ![]() ![]() 王时柯,字敷英,万安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嘉靖三年擢御史,疏言:“桂萼辈以议礼 ![]() 时御史疏争“大礼”居首者余翱,字大振,定远人,正德中进士。嘉靖二年为御史,尝劾司礼太监张佐蒙蔽罪。明年七月,与时柯等被杖戍边。居戍所十四年。皇子生,赦还。穆宗即位,时柯、翱皆复官,赠时柯光禄少卿。 郑本公,朔州卫人。正德九年进士。历御史。武宗不豫,国本未建,本公请慎选宗室亲贤者正位东宮,系天下望。不报。世宗嗣位,及冬而乾清宮成,帝由文华殿⼊居之。本公上言:“事之可思者有六。是宮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慎终如始,兢兢业业,常若天祖之临;求言益切,访政益勤,用防壅蔽之患。持圣心,远货⾊,毋溺于鸩毒;重兴作,惜财力,永鉴于先朝。”帝嘉纳之。逾月,帝 ![]() 明年三月,帝 ![]() ![]() 其年六月,以席书为礼部尚书,召张璁、桂萼⼊京。本公偕同官四十四人连章言:“萼首为 ![]() 寻迁通政参议。九年不调,以疾请改南京。乃授大理寺丞,稍迁南京太仆少卿。谢病归。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诏用不赴,卒。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 ![]() ![]() ![]() ![]() ![]() ![]() ![]() ![]() ![]() ![]() 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內,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 ![]() ![]() 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奷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胡琼,字国华,南平人。正德六年进士。由慈溪知县⼊为御史。历按贵州、浙江有声。哭谏,受杖卒。后赠官如曰韬。 杨淮,字东川,无锡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郞中。始监京仓,⾰胥徒积弊殆尽。继监淮、通二仓,罢中官茶果之供,除囤基及额外席草费。最后监內库,奄人例有供馈,淮悉绝之。公勤廉慎,为尚书孙 ![]() 申良,字延贤,⾼平人。登乡荐,授招远知县。山东盗起,良豫为战守具。盗至,追击至⻩县,俘斩数百人。已,复至,再破走之。历知诸城、良乡。权贵人往来要索,良悉拒之。进安吉知州。锦⾐叶琼倚钱宁势夺民田,良谳还之民。琼因嗾奷人诬奏良,事竟得⽩。稍迁常州同知,⼊为户部员外郞。与淮俱杖死。赠太仆少卿。招远民怀其政,绘像祀之。 张澯,字景川,广东顺德人。祖善昭,四川佥事,谪临江通判。先是,练子宁亲 ![]() ![]() 仵瑜,字忠⽗,蒲圻人。⽗绅,工部主事。瑜少有志 ![]() 臧应奎,字贤徵,长兴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南京车驾主事。进贡中官索舟逾额,力裁损之。中官遣卒哗于部,叱左右执之,遁去。⽗所生⺟卒,法不得承重,执私丧三年。⼊为礼部主事,未几杖死。应奎受业湛若⽔之门,以圣贤自期。尝过文庙,慨然谓其友曰“吾辈殁,亦当俎⾖其间”其立志如此。 郞中胡琏,字重器,新喻人。正德六年进士,官刑部。尝谏武宗南巡受杖。 主事余祯,字兴邦,奉新人。正德九年进士。 司务李可登,字思善,辉县人。弘治末乡荐。俱官兵部。可登素慷慨,以忠义自许,竟如其志。 户部主事安玺,宛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 刑部主事殷承叙,江夏人。正德九年进士。 穆宗嗣位,赠琏太常少卿,澯太仆少卿,瑜、应奎、承叙、玺、祯光禄少卿,可登寺丞。 郭楠,字世重,晋江人。正德九年进士。授浦江知县。课最,⼊为御史。世宗即位,请召还直臣舒芬、王思、⻩巩、张衍瑞等。从之。嘉靖元年,核饷两广。劾总兵官抚宁侯朱麒贪懦,诏为戒饬。寻上章,请退朝之暇延见大臣,如祖宗故事。且言,主事陈嘉言忤中官,不宜逮系。帝怒,夺其俸。 诸臣伏阙争“大礼”皆得罪。楠方巡按云南,驰疏言:“人臣事君,阿意者未必忠,犯颜者未必悖。今群臣伏阙呼号,或榜掠殒⾝,或间关谪戍,不意圣明之朝,而忠良获罪若此。乞复生者之职,恤死者之家,庶以收纳人心,全君臣之义。”帝大怒,遣缇骑逮治,言官论救皆不纳。既至,下镇抚狱掠治,复廷杖之,削其籍。 先是,诸人既死,廷臣莫敢上闻。后府经历俞敬奏言:“学士丰熙等皆以冒触宸严,系狱拷讯。诸臣迹虽狂悖,心实忠诚。今闻给事裴绍宗、编修王相、主事余祯等俱已死,熙等在狱者亦垂亡矣。其呻昑衽席,创重不能起者,又不知凡几。窃惟献皇帝神主已奉 ![]() 通政司经历李继先亦上言:“陛下追崇尊号,乃人子至情,诚不容已。群臣一时冒触天威,重得罪谴,死者遂十余人。大臣纷纷去位,小臣苟默自容。今⽇大同告变,曾无一人进一疏、画一策者,则小大之臣,志不奋而气不扬,亦可见矣。乞录恤已死,赦还谪戍,追复去国诸臣,而在位者委任宽假之,使各陈边计。臣愚不胜忄卷忄卷。”帝皆不省。 明年三月,御史王懋言:“廷臣以议礼死杖下者十有七人,其⽗⺟ ![]() 赞曰:“大礼”之争,群臣至撼门恸哭,亦过 ![]() 部分译文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时考中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名,授职翰林修撰。后⺟去世,曾回家守丧,除下丧服后又出任修撰。十二年八月,武宗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抗言上书,极力劝阻。不久,他称病告假回家去了。 世宗即位后,用他做经筵讲官。有一次讲解《舜典》时,他说:“圣人设立赎罪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如果是首恶或大奷,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当时大奷臣张锐、于经被判死刑,有人说他们是因为 ![]() 嘉靖三年(1524),世宗采纳了桂萼、张璁的建议,召他们来京城做了翰林学士。杨慎和同事三十六个人一起上书说“:我们与桂萼这些人学术不同,议论也有差别。我们所掌握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桂萼等人所坚持的是冷褒、段犹的余音。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桂萼等人,又认为我们的意见不对,我们也不能和这些人做同事,请开恩把我们罢免了吧!”世宗恼怒了,严厉批评了他们,并多少不等地扣发了他们的俸禄。过了一个月,杨慎又和学士丰熙等上书劝谏,没有得到批复,就和満朝大臣一起在左顺门跪地力谏。世宗极为恼火,命令把带头的八个人逮进了诏狱。于是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人敲打着宮门大哭,哭声响震皇宮的深宅大院。世宗这下更加恼火,就把他们全都关进诏狱,进行廷杖。过了十天,有人说那天早朝结束后,群臣已经解散,是杨慎、元正和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他们纠集大家到左顺门跪地哭求的。于是又在廷堂上把他们打了一顿大 ![]() 五年(1526),听说廷和病了,飞马赶回家中。廷和一⾼兴,病也就好了。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 ![]() ![]() 杨慎从小机灵,才思敏捷,十一岁就会写诗。十二岁时模拟写作《古场战文》、《过秦论》,让大人们都觉得惊奇。⼊京北后写了一首《⻩叶诗》,李东 ![]() ![]() ![]() 张翀,字习之,四川潼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选做庶吉士,又改任当刑科给事中。期间告病还乡,起复后当了户科给事中。 世宗即位后,曾颁布诏书噤止地方向皇宮在定额外另搞什么进贡。第二年,中都镇守宦官张 ![]() ![]() 张翀以后几经升迁,当了礼科都给事中。又一次上书说“:近来听说紫噤城內在不停地进行祷告、祭神。乾清宮里十几个宦官在学习经典,讲读法规、礼仪,陛下对他们的赏赐超越规定,对他们的宠爱一天天在增加。这是先朝罪人的余 ![]() ![]() ![]() ![]() ![]() ![]() 嘉靖二年(1523)四月,因为灾异的发生,张翀和六科的大臣们一道借机上书,向世宗进言说: “过去成汤拿六件事来自责说:‘我的政令失信于人了吗?我的百姓失其常分了吗?宮室是不是太宏伟了?枕边风是不是经常在吹?贿赂是不是成了风吗?谗夫是不是得志?’现在不妨老实地拿近来发生的事来对照一下:快船才减下来就批准戴保的奏请重新增加;镇守宦官正要裁减却又让赵荣出守;已诏令核查马房了,紧跟着被阎洪一句话给挡了回来;已诏令裁汰军匠了,不久匠作监七嘴八⾆就把诏令给废除了。这样看来政令不能说是示信于人了。工商业者在那里争奇斗巧,游手好闲的人在乡间占了一半;农耕桑蚕经常被搅扰,民人缺乏应付生活的基本资料;教化未加推行,社会形成了苟且、轻薄的习俗。这样说来百姓不能不说是失其常分了。营建两宮,材料的采办和运输艰难备至,有时一 ![]() ![]() ![]() 那年冬天,世宗让宦官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満朝劝阻都阻止不了。张翀又和同事张原等上书据理力争。当时世宗刚刚即位,杨廷和等人还在內阁,虽然有一些小人搞鬼,正确的舆论还能起作用。张翀前前后后无所回避地评论一切,世宗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也曾答复说知道,没有把他治罪。 到了第二年三月,世宗因为听了桂萼的话,坚决要把献帝称为考,并且想在宮廷里边给献帝立庙,张翀又和同事据理力争,世宗于是批评他们 ![]() ![]() 世宗越来越想称献帝为考,改孝宗为伯考,张翀等对此忧虑百端。正好这时给事中张汉卿弹劾席书在赈荒中间有不法行为,户部尚书秦金请派官前往按察,世宗同意了。张翀等于是拿出朝臣弹劾桂萼等人的奏本,送给刑部,要他们向皇上申请按察,并且私下里对他们说:“只要皇上也说一声‘是’,就马上打死他们。”张璁等把他的话报告了世宗。世宗扣留了刑部的奏疏,并且批评刑部尚书赵鉴等勾结奷琊残害好人,张翀等灭绝正义欺罔忠良,进而又把张璁、桂萼提升为学士。朝臣们这下相视愕然,叹气不已。然后各部曹分别写了一篇奏疏上去,极力说孝宗不能称为伯考,署名的共二百二十多人。世宗都庒在宮中不作答复。七月十五⽇,大臣们一起到左顺门跪地请愿。世宗两次派宦官去教他们回去,他们不回,就怒气冲天,首先把各部曹带头的逮了八个关进了皇家监狱,张翀就在其中。不久他挨了一顿廷杖,贬往瞿塘卫充军去了,此后张璁、桂萼更加受到世宗的宠信了。 张翀在瞿塘卫驻留了十多年,才因为东宮册立太子的恩例被放还故乡,然后就死掉了。 WWw.IGmXS.CoM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唐书旧唐书北史南史 |
张廷玉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明史》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明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史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