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是房玄龄等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晋书 作者:房玄龄等 | 书号:10189 时间:2017/3/26 字数:25150 |
上一章 第十二章 下一章 ( → ) | |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 ![]()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 ![]() ![]() 孙皓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送印节诣浑降。既而王濬破石头,降孙皓,威名益振。明⽇,浑始济江,登建鄴宮,酾酒⾼会。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濬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频奏濬罪状,时人讥之。帝下诏曰:“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京陵侯王浑,督率所统,遂 ![]() ![]() 征拜尚书左仆 ![]() ![]() ![]()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皁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楚王玮将害汝南王亮等也。公孙宏说玮曰:“昔宣帝废曹慡,引太尉蒋济参乘,以增威重。大王今举非常事,宜得宿望,镇厌众心。司徒王浑宿有威名,为三军所信服,可请同乘,使物情有凭也。”玮从之。浑辞疾归第,以家兵千余人闭门距玮。玮不敢 ![]() ![]()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及居台辅,声望⽇减。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谥曰元。长子尚早亡,次子济嗣。 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慡,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郞,以⺟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籓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谘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婿之故,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內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以其⽗之故,每排王濬,时议讥焉。 齐王攸当之籓,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 ![]() ![]() ![]() ![]() ![]() ![]() ![]() ![]() ![]() 济善解马 ![]() 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慡,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聇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寻使⽩⾐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 ![]() 初,济尚主,主两目失明,而妒忌尤甚,然终无子,有庶子二人。卓字文宣,嗣浑爵,拜给事中。次聿,字茂宣,袭公主封敏 ![]()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濬曰:“吾 ![]() ![]() ![]() ![]()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警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濬为益州刺史。濬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內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濬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柿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皓不从。寻以谣言拜濬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语在《羊祜传》。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 ![]() 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 ![]() 濬自发蜀,兵不⾎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満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昔汉室失御,九州幅裂,先人因时略有江南,遂阻山河,与魏乖隔。大晋龙兴,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于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还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壬寅,濬⼊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马,⾁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帝遣使者犒濬军。 初,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预至江陵,谓诸将帅曰:“若濬得下建平,则顺流长驱,威名已著,不宜令受制于我。若不能克,则无缘得施节度。”濬至西陵,预与之书曰:‘⾜下既摧其西籓,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自江⼊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濬大悦,表呈预书。及濬将至秣陵,王浑遣信要令暂过论事,濬举帆直指,报曰:“风利,不得泊也。”王浑久破皓中军,斩张悌等,顿兵不敢进。而濬乘胜纳降,浑聇而且忿,乃表濬违诏不受节度,诬罪状之。有司遂按濬槛车征,帝弗许,诏让濬曰:“伐国事重,宜令有一。前诏使将军受安车将军浑节度,浑思谋深重,案甲以待将军。云何径前,不从浑命,违制昧利,甚失大义。将军功勋,简在朕心,当率由诏书,崇成王法,而于事终恃功肆意,朕将何以令天下?”濬上书自理曰: 臣前被庚戌诏书曰:“军人乘胜,猛气盆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臣被诏之⽇,即便东下。又前被诏书云“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伷及浑、濬、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 臣自连巴丘,所向风靡,知孙皓穷踧,势无所至。十四⽇至牛渚,去秣陵二百里,宿设部分,为攻取节度。前至三山,见浑军在北岸,遣书与臣,可暂来过,共有所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臣⽔军风发,乘势造贼城,加宿设部分行有次第,无缘得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须臾之间,皓遣使归命。臣即报浑书,并写皓笺,具以示浑,使速来,当于石头相待。军以⽇中至秣陵,暮乃被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 ![]() 臣以十五⽇至秣陵,而诏书以十六⽇起洛 ![]() ![]() 案《舂秋》之义,大夫出疆,由有专辄。臣虽愚蠢,以为事君之道,唯当竭节尽忠,奋不顾⾝,量力受任,临事制宜,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臣不自料,忘其鄙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 ![]() ![]() 浑又腾周浚书,云濬军得吴宝物。濬复表曰: 被壬戌诏书,下安东将所上扬州刺史周浚书,谓臣诸军得孙皓宝物,又谓牙门将李⾼放火烧皓伪宮。辄公文上尚书,具列本末。又闻浑案陷上臣。臣受 ![]() ![]() 夫佞琊害国,自古而然。故无极破楚,宰嚭灭吴,及至石显,倾 ![]() ![]() ![]() 夫犯上⼲主,其罪可救,乖忤贵 臣,则祸在不测。故硃云折槛, 婴逆鳞之怒,庆忌救之,成帝不问。望之、周堪违忤石显,虽阖朝嗟叹,而死不旋踵。此臣之所大怖也。今浑之支 ![]() ![]() ![]() 伪吴君臣,今皆生在,便可验问,以明虚实。前伪中郞将孔摅说,去二月武昌失守,⽔军行至。皓案行石头还,左右人皆跳刀大呼云:“要当为陛下一死战决之。”皓意大喜,谓必能然,便尽出金宝,以赐与之。小人无状,得便持走,皓惧,乃图降首。降使适去,左右劫夺财物,略取 ![]() ![]() 臣前在三山得浚书云:“皓散宝货以赐将士,府库略虚。”而今复言“金银箧笥,动有万计”疑臣军得之。言语反覆,无复本末。臣复与军司张牧、汝南相冯紞等共⼊观皓宮,乃无席可坐。后⽇又与牧等共视皓舟船,浑又先臣一⽇上其船,船上之物,皆浑所知见。臣之案行,皆出其后,若有宝货,浑应得之。 又臣将军素严,兵人不得妄离部阵间。在秣陵诸军。凡二十万众。 臣军先至,为土地之主。百姓之心,皆归仰臣,臣切敕所领,秋毫不犯。诸有市易,皆有伍任证左,明从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皆吴人所知也。余军纵横,诈称臣军,而臣军类皆蜀人,幸以此自别耳,岂独浚之将士皆是夷齐,而臣诸军悉聚盗跖耶!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并疏其督将姓名,移以付浚,使得自科结,而寂无反报,疑皆纵遣,绝其端绪也。 又闻吴人言,前张悌战时,所杀财有二千人,而浑、浚露布言以万计。以吴刚子为主簿,而遣刚至洛, ![]() ![]() ![]() ![]() 浑案臣“瓶磬小器,蒙国厚恩,频繁擢叙,遂过其任”浑此言最信,內省惭惧。今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更受咎累。既无孟侧策马之好,而令济济之朝有谗琊之人,亏穆穆之风,损皇代之美。由臣顽疏,使致于此,拜表流汗,言不识次。 濬至京都,有司奏,濬表既不列前后所被七诏月⽇,又赦后违诏不受浑节度,大不敬,付廷尉科罪。诏曰:“濬前受诏径造秣陵,后乃下受浑节度。诏书稽留,所下不至,便令与不受诏同责,未为经通。濬不即表上被浑宣诏,此可责也。濬有征伐之劳,不⾜以一眚掩之。”有司又奏,濬赦后烧贼船百三十五艘,辄敕付廷尉噤推。诏曰“勿推”拜濬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旧校唯五,置此营自濬始也。有司又奏,辅国依比,未为达官,不置司马,不给官骑。诏依征镇给五百大车,增兵五百人为辅国营,给亲骑百人、官骑十人,置司马。封为襄 ![]() 濬自以功大,而为浑⽗子及豪強所抑,屡为有司所奏,每进见,陈其攻伐之劳,及见枉之状,或不胜忿愤,径出不辞。帝每容恕之。益州护军范通,濬之外亲也。谓濬曰:“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濬曰:“何谓也?”通曰:“卿旋旆之⽇,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若有问者,辄曰:‘圣主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焉!’如斯,颜老之不伐,龚遂之雅对,将何以过之。蔺生所以屈廉颇,王浑能无愧乎!”濬曰:“吾始惧邓艾之事,畏祸及,不得无言,亦不能遣诸 ![]() 濬平吴之后,以勋⾼位重,不复素业自居,乃⽟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其有辟引,多是蜀人,示不遗故旧也。后又转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如故。太康六年卒,时年八十,谥曰武。葬柏⾕山,大营茔域,葬垣周四十五里,面别开一门,松柏茂盛。子矩嗣。 矩弟暢,散骑郞。暢子粹,太康十年,武帝诏粹尚颍川公主,仕至魏郡太守。 濬有二孙,过江不见齿录。安西将军恆温镇江陵,表言之曰:“臣闻崇德赏功,为政之所先;兴灭继绝,百王之所务。故德参时雍,则奕世承祀;功烈一代,则永锡祚胤。案故抚军王濬历职內外,任兼文武,料敌制胜,明勇独断,义存社稷之利,不顾专辄之罪。荷戈长鹜,席卷万里,僭号之吴,面缚象魏,今皇泽被于九州,玄风洽于区外,襄 ![]() ![]()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台,太山太守。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少便弓马,好游猎,⾝长八尺,走及奔鹿,強力兼人。晚乃敦悦经史,尤明《易经》,随师受业,还家教授,恆数百人。初为郡门下掾,转主簿。刺史王沈集诸参佐,盛论距吴之策,以问九郡吏。彬与谯郡主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又使彬难言吴未可伐者,而辞理皆屈。还迁功曹,举孝廉,州辟主簿,累迁别驾。 彬忠肃公亮,尽规匡救,不显谏以自彰,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称之于文帝,荐为掾属。帝以问其参军孔颢,颢忌其能,良久不答。陈骞在坐,敛板而称曰:“彬之为人,胜骞甚远。”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因辟彬为铠曹属。帝问曰:“卿何以致辟?”对曰:“修业陋巷,观古人之遗迹,言満天下无口过,行満天下无怨恶。”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他⽇,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初,邓艾之诛也,文帝以艾久在陇右,素得士心,一旦夷灭,恐边情搔动,使彬密察之。彬还,⽩帝曰:“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以镇庒內外,愿无以为虑。” 俄除尚书⽔部郞。泰始初,赐爵关內侯。出补鄴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迁弋 ![]() ![]() ![]() 后与王濬共伐吴,彬屯据冲要,为众军前驱。每设疑兵,应机制胜,陷西陵、乐乡,多所擒获。自巴陵、沔口以东,诸贼所聚,莫不震惧,倒戈⾁袒。彬知贼寇已殄,孙皓将降,未至建鄴二百里,称疾迟留,以示不竞。果有先到者争物,后到者争功,于时有识莫不⾼彬此举。吴平,诏曰:“广武将军唐彬受任方隅,东御吴寇,南监蛮越,抚宁疆埸,有绥御之绩。又每慷慨,志在立功。顷者征讨,扶疾奉命,首启戎行,献俘授馘,勋效显著。其以彬为右将军、都督巴东诸军事。”征拜翊军校尉,改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朝有疑议,每参预焉。 北虏侵掠北平,以彬为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右将军。彬既至镇,训卒利兵,广农重稼,震威耀武,宣喻国命,示以恩信。于是鲜卑二部大莫廆、擿何等并遣侍子⼊贡。兼修学校,诲 ![]() ![]() 彬初受学于东海阎德,门徒甚多,独目彬有廊庙才。及彬官成,而德已卒,乃为之立碑。 元康初,拜使持节、前将军、领西戎校尉、雍州刺史。下教曰:“此州名都,士人林薮。处士皇甫申叔、严舒龙、姜茂时、梁子远等,并志节清妙,履行⾼洁。践境望风,虚心渴饥,思加延致,待以不臣之典。幅巾相见,论道而已,岂以吏职,屈染⾼规。郡国备礼发遣,以副于邑之望。”于是四人皆到,彬敬而待之。元康四年卒官,时年六十,谥曰襄,赐绢二百匹,钱二十万。长子嗣,官至广陵太守。少子岐,征虏司马。 史臣曰:孙氏负江山之阻隔,恃牛斗之妖氛,奄有⽔乡,抗衡上国。二王属当戎旅,受律遄征,浑既献捷横江,濬亦克清建鄴。于时讨吴之役,将帅虽多,定吴之功,此焉为最。向使弘范⽗之不伐,慕 ![]() ![]() ![]() 赞曰:二王总戎,淮海攸同。浑既害善,濬亦矜功。武子豪桀,夙参朝列。逞 ![]() 译文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 ![]() 转任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兼豫蛆刺史。型更的管辖地与县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前后来投降依附的人很多。吴将薛莹、鲁淑的军队号称十万,鲁淑军向弋 ![]() 等到大规模讨伐吴国,王浑率军队从横江出兵,派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 ![]() ![]() 孙皓的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送官印符节到王浑那裹投降。后来王浚攻破石头,使孙皓投降,威望名声更大。第二天,王浑才渡江,登上建邺宮,摆酒宴聚会。自认为先占据江上,攻破孙皓的中军,按兵不动,招致落在王浚之后。心中很是惭愧忌恨,有不服气的样子,屡次奏报王浚的罪状,当时的人讥讽他。皇帝下诏书说:“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京陵侯王浑,督率他的军队,进 ![]() ![]() 征召授官为尚书左仆 ![]() ![]() ![]() 太熙初年,迁任司徒。惠帝即位,加授侍中,又在京陵设置士官,如同睢陵那样。等到诛杀杨骏,尊崇旧臣,于是加授王浑军职。王浑因为司徒是文官,主掌国史不统领军队,统率军队则官吏穿红⾊服装。自认为偶然受到一时的宠幸,权且掌管军队,不符旧典章,于是命令都穿黑⾐。议论的人赞美他谦虚而识大体。 楚王司马璋将要害汝南王司马亮等,公孙宏劝司马璋说:“过去宣帝废曹慡,召来太尉蒋济陪乘,用以增加威严气势。大王如今做不寻常的事,应该有老成有名望的人,镇庒众人的心。司徒王浑平素有威名,被三军信服,可以请他同乘,使人情有所依赖。”司马璋依从了他。王浑声称有病回到宅第,用千余名家兵闭门抗拒司马璋。司马璋不敢 ![]() ![]()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慡,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善于《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与姐夫和崤及裴楷名望相同。娶了常山公主。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郞,为⺟亲守丧辞官。起用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君参见,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迺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顺随,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议论的人不认为是因为翁婿的缘故,都说是靠才能达到的。然而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內心很是嫉妒苛刻,喜 ![]() 齐王司马攸将去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 ![]() 几年后,⼊宮任侍中。当时王浑任仆 ![]() ![]() ![]() 王济生 ![]() ![]() ![]() ![]() ![]() ![]() ![]() ![]() 王济很懂马的 ![]() 皇帝曾经对翅岖说:“我想骂王辽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崤说:“王济豪慡,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深深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到羞聇。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而孙皓在旁边,皇帝对逐壁说:“为什么喜 ![]() 不久让他由平民⾝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死在王运之前,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哭完了,对着灵 ![]() ![]() 当初,王济娶了公主,公主双目失明,而妒忌心很重,然而始终没生孩子,有妾生的儿子两人。王皇字塞宣,继承了⽟运的爵位,官拜给事中。次子王娄,字茎宣,继承公主封为堑旦吆。王渣有两个弟弟,王迢字j塑,王这字茎遝,都善言谈聪明有文采,都历任清⾼显贵之职。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后来改变了节 ![]() 州郡征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徐邈盛大地会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裹面观看他们。女儿指着王浚告诉⺟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做人的志向太过分,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羊祜说:“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转任车骑从事中郞,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 拜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王浚夜间梦到卧室梁上悬着三把刀,一会儿又添了一把刀,王浚惊醒,心中厌恶这个梦。主簿李毅拜了两拜祝贺说:“三把刀是州字,又添一把,您恐怕要去益州了吧?”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果然调王浚任益州刺史。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內侯。安抚不同的风俗,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 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用木材建城,树起⾼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都可以骑马往来。又在船头上画上鹚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王浚在蜀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来木片呈给孙皓说:“晋一定有攻打吴的谋划,应该增加建平的兵力。建平不被攻下,晋军最终不敢渡江。”孙皓不听从。不久因谣言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事情记载在《羊枯传》。 当时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 ![]() 太康元年正月,王浚从成都发兵,率领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打吴国的丹杨,攻克了那裹,擒获了丹杨监盛纪。吴人在长江险阻要害的地方,都用铁锁横向截断,又做一丈多长的铁锥,暗中设置在江中,用以 ![]() ![]() ![]() 王浚自从在蜀地发兵,兵器不见⾎,攻城无顽敌,夏口、武昌,都不相互支持抵抗。于是顺流摇桨,直奔三山。孙皓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兵万人抵御王浚,张象的军队看到晋军战旗就投降。孙皓听说王浚军旌旗兵器盔甲与天际相连,満江都是,威势很盛,没有不吓破胆的。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的策略,送投降文书给王浚说:“吴郡孙皓叩头死罪。过去汉朝皇室失去统治,九州裂分,先人凭藉天时占据了江南,于是山河被阻,与魏隔离。大晋兴盛,美德布満四海,吴昏昧偷安,不知天命。至于今天,多多烦扰六军,露宿野外,远道来到江中小洲。国全震惊惶恐,苟且偷生片刻,冒昧攀援天朝,宽宏大量。恭谨地派遣私署太常张夔等人奉上我所佩的⽟玺绶带,把 ![]() ![]() 起初,韶书令王浚攻下建平,受杜预节制调度,到了秣陵,受王浑节制调度。杜预到了江陵,对众将帅说:“如果王浚能攻下建平,就顺流长驱而下,威名已经显著,不宜令他受我节制。如果不能攻克建平,也就没办法施行节度。”浚到了西陵,杜预给他书信说:“你已经摧毁了吴国西部屏障,就该直接去攻取秣陵,讨伐逃亡了几代的敌寇,把吴人从灾难中解救出来。从长江进⼊淮河,越过泅⽔汴⽔,逆⻩河而上,凯旋回都城,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啊。”王浚十分欣喜,上表呈上杜预的书信。 等到王浚将要到达秣陵,王浑送信邀请命令王浚去暂且商议军事,王浚扬帆直下,报告说:“顺风,无法停船。”王浑早巳攻破孙皓的中军,斩杀张悌等人,按兵不敢前进。而王浚乘胜受降,王浑感到羞聇而且忿恨,于是上表说王浚违抗诏书不受节制调度,编织罪名上告他。有关官吏于是要依法用槛车征王浚,皇帝不许,下诏责备王浚说:“讨伐敌国事关重大,命令应该统一。先前下韶书让将军受安东将军王浑节度,王浑谋略深远,按兵不动等待将军。为什么自行前进,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违背制度昧于利益,很是有失大义。将军的功勋,全记在我心中,应当一切依照诏书,崇大成就王法,如果都仗着有功而任意行事,我将靠什么号令天下?”王浚上书自行陈述道理说: 我先前接受《庚戌诏书》说:“军人乘胜,勇猛的精神更盛,就该顺流推进,直奔拯堕。”我接受诏书那天,就开始束进。此外先前韶书又说“太尉贾充总管各方,自镇束大将军司马佃及王浑、王浚、唐彬等人都受贾充节制调度”没有命令我另外接受王浑节度的文字。 我自从到达巴丘,所向披靡,知道孙皓窘迫,已经没有威势。十四⽇到达牛渚,离秣陵二百里,驻扎安排,为攻取部署。前进到三山,看到王浑的军队在北岸,他送书信给我,说我可以到他那裹短暂停留,有事共同商议,也没说我该受他节制调度的话。我的⽔军迅猛奋发,乘势奔赴敌城,加上部署行进有次第,无法在浩 ![]() ![]() 我十五⽇到达秣陵,而诏书十六⽇从洛 ![]() ![]() 按《舂秋》的大义,大夫出外,尚且有自主权。我虽然愚蠢,但认为侍奉国君的道义,衹应竭尽节 ![]() ![]() ![]() 王浑致书周浚,说王濬的军队得到了吴的宝物。王浚又上表说: 接《壬戌诏书》,下达安东将军所上呈彊业刺史且逡的书信,说我所统领的军队得到了逐蹬的实物,又说牙门将李⾼放火烧孙壁的伪宮。就写公文上报尚书,把事情的情形都罗列出来。又听说王浑写文书诬陷上告我。我生 ![]() 佞臣奷琊害国,自古就是那样。因而无捶攻破楚,空颤消灭呈,至于亘题,搞lIL7选朝,这些都记载在典籍中,被世人引以为戒。过去銮毅讨伐齐,攻下七十个城池,然而最终被谗言离间,脫⾝出奔。乐羊得胜回朝后,诽谤他的书信装満了书箱。何况我顽钝疏漏,怎能堵得上说坏话人的嘴!然而我能保全⾝首的希望所在,全仗着陛下圣明,使渐进的谗言行不通。然而我势孤力单,朝中没有同 ![]() ![]() 冒犯了国君,这个罪是可以挽救的,得罪了权贵大臣,那灾祸就难以测度。因此朱云折断囚笼,大大惹怒了成帝,庆忌救他,盛童不再问罪。望之、且垡得罪了互题,虽然満朝叹息,而死亡仍无可避免。这是我深感恐怖的。如今王浑的 ![]() 伪吴的君臣,如今都活着,造就可以验证审问,从而辨明真假。先前伪中郞将孔摅说,去年二月武昌失守,⽔军将到。孙皓巡视石头回朝,左右人都舞刀大呼说:“总该为陛下决一死战。”孙皓心中大喜,认为必定能那样,于是就悉数拿出金银实物,去赐给他们。小人无礼,得到就拿着跑了,孙皓恐惧,就打算投降。投降的使者刚离去,左右劫夺财物,掠夺 ![]() 我先前在三山收到周浚的书信说:“孙皓分发财宝赏赐将士,库房中被掠夺空虚。”而如今又说“金银竹箱,数以万计”怀疑我的军队拿去了。言语反复,不再有事情的原委。我又与军司张牧、汝南相冯鱿等人一同进孙皓的宮室观看,竟然没有地方可坐。⽇后又与张牧等人一同去看孙皓的舟船,王浑又比我早一天上了孙皓的船。船上的东西,都是王浑所知道看见的。我的巡行,都在他之后,如果有宝物,王浑应该得到了。 再说我治军一向严明,军人不许擅自离开队部战阵。在秣陵的几路军队,总计二十万人。我的军队先到,成了一地之主。百姓的心,都归附仰仗我,我深切告诫我所统领的队部,秋毫不犯。凡有市场 ![]() ![]() ![]() ![]() 又听吴人说,先前张悌作战时,仅被杀了两千人,而王浑、周浚散布说敷以万计。以昱剧的儿子为主簿,而派呈剧去盗,想让昱剑增报杀敌的数目。可以全都向孙皓及他的大臣们问询,就可以详细确定地知道。如果真如同我听到的那样,周浚等人虚报欺诈,尚且欺骗陛下,难道会怜惜我吗!说我屯聚蜀人,不按时 ![]() ![]() ![]() ⽟璇到了京城,有关官吏奏报,王浚上表既不列前后所受七个诏书的月Et,又赦免后来违背诏书不受到车节制调度,大不敬, ![]() ![]() ![]() 王浚自认为功劳大,而被王浑⽗子及豪強所庒抑,屡次被官吏们弹劾,每逢进见,都陈述自己攻战讨伐的功劳,以及被冤枉的情况,有时忿恨至极,不告辞就径直离去了。皇帝常常宽容原谅他。益州护军范通,是王浚的姻亲,对王浚说:“你的功劳可以说是很大了,然而遣憾的是在能使你享有美名的方面,你没能做到尽善尽美。”王浚问:“这是什么意思?”范通说:“您凯旋那天,就该头戴角巾回到家中,口中不提平定吴国的事。如果有人间,就说:‘靠的是圣明国君的美德,众将帅的力量,我在此事上哪有什么功劳呢!,像这样,颜老的不矜功,龚遂的谦虚对答,又怎能超过你呢。蔺相如所以在廉颇面前委屈自己,王浑能不惭愧吗!”王浚说:“我开始时怕邓艾那种事,惧怕灾祸殃及,不能不说,也不能放在心中,这是我气量狭小。” 当时的人都认为王浚功劳大而报答轻,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孟康、前温令李密等人一同上表申述王浚的委屈。皇帝于是升王浚为镇军大将军,加任散骑常侍,兼后军将军。王浑拜访王浚,王浚严设防卫,然后才见他,他们之间的相互猜疑防范就是这样。 王浚平定吴国以后,因为功⾼位重,不再以朴素自居,而⽟食锦服。放纵奢侈来自享安逸。如有征召引荐,多是蜀人,表示不遗忘故旧。后来又转任王浚为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的职位依旧。太康六年去世,时年八十岁,谧号武。葬在柏⾕山,大规模建造墓地,墓地围墙周长四十五里,四面各开一门,松柏茂盛。儿子王矩继嗣。 王矩的弟弟王畅,任散骑郞。王畅的儿子王粹,太康十年,武帝下诏令王粹娶颖川公主,官至魏郡太守。 王浚有两个孙子,过江南迁后没有被录用。安西将军桓温镇守江陵,上表议论此事说:“我听说崇尚美德赏赐功臣,是从政的首要事情;使泯灭的振兴,使断绝的继续,是各代帝王所从事的。因而德行参与了时世定安,那么世代祭祀不断;功绩显赫于一代,那么永远赐福于后代。已故抚军大将军王浚历任朝廷內外官职,能文能武,料敌制胜,明智勇敢善决断, ![]() ![]() ![]() 唐彬字儒宗,是垒厘邹人。⽗亲唐台,是太山太守。唐彬有治国的大度量,而不拘品行检点。年少时 ![]() ![]() 唐彬忠诚恭敬公正开明,尽心规劝匡正,不为表现自己而显示劝谏。又奉命去相府商议事情,当时幕僚们都是当世的名人才子,见到唐彬没有不钦佩⾼兴的,到文帝那裹称赞他,要推荐他为属官。文帝向参军孔颢问询此事,孔颢忌妒唐彬的才能,半天不回话。陈骞在座,收敛笏板说:“唐彬的为人,超过我很多。”文帝笑着说:“衹要能如同你,就已经难得了,还说什么超过。”于是征召唐彬任钟曹属。皇帝问:“你凭什么被征用?”回答说:“在简陋的街巷裹修治学业,考察古人的遗迹,言论充満天下而没有过失,行为遍及天下而没有怨恶。”皇帝看着四周说:“名不虚传。”事后,文帝对孔颢说:“近⽇见到唐彬,你有遮掩贤人的过责啊。” 当初,在邓艾被诛时,文帝因为邓艾长期在胧西,平素很得人心,一旦被灭,恐怕边关形势动 ![]() ![]() 不久拜任尚书⽔部郞。泰始初年,赐他关內侯的爵位。外放任邺令,唐彬道德符合礼,一年就完成了教化。迁任弋 ![]() ![]() ![]() 后来和王遗一同伐星,卢堑占据 ![]() 北方敌寇侵扰掠夺北平,任命唐彬为使持节、监幽业诸军事、兼护乌丸校尉、右将军。唐毖到达边镇后,训练士卒修治兵器,拓广农田重视农业,振奋军威显示武力,宣传家国法令,显示恩典信用。于是鲜卑二部大莫魔、挝何等人都派遣儿子⼊侍皇帝做人质。唐彬兼修学校,教诲 ![]() ![]() 唐彬起初在东海阎德那裹求学,阎德生学很多,惟独看中唐彬有在朝中做官的才能。等到唐彬做了官,而阎德已经死了,于是为阎德立碑。 元康初年,授任为使持节、前将军、兼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发布教令说:“这个州是有名的大城,士人聚集。隐居不做官的人皇甫申叔、题锤匡、姜茂时、梁子远等人,都⾜志向节 ![]() 史臣曰:孙氏凭藉江山的阻隔,仗着牛斗星宿的妖气,占有⽔乡,与晋国抗衡。王浑、王浚在军旅之中,受命迅速出征,王浑在横江告捷后,:王遗也攻克了建塑。当时讨伐:主国的战役,将帅虽多,平定吴的功劳,这算是最大。假如推崇莲⽗的不矜功,敬慕庒疆的推让功劳。说在上受命于朝廷,在下靠的是将士。难道不是大功大德,善始善终的人了吗!没有这种精神,却在另一方面追求。或者矜功枢气,或者仗势盛气凌人,构陷他人,编织罪名。于是污染了宮室的空气,败坏搞 ![]() ![]() 赞曰:二王统领军队,进海就统一了。王运伤害好人,而王渣夸耀功劳。王济豪杰,⾝居朝臣之列。挖牛心以显示豪奢,修骑 ![]() ![]() |
上一章 晋书 下一章 ( → ) |
睡虎地秦墓竹农桑辑要智囊(选录)水经注四十二章经菜根谭论衡围炉夜话容斋随笔冰鉴 |
房玄龄等的免费历史小说《晋书》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晋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晋书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