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是赵蕤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经 作者:赵蕤 | 书号:10165 时间:2017/3/26 字数:5809 |
上一章 诡信 下一章 ( → ) | |
(议曰:代有诡诈反为忠信者也。抑亦通变适时,所谓:见机而作,不俟终⽇也。) 孔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又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由是言之,唯义所在,不必信也。(议曰:微哉!微哉!天下之事也,不有所废则无以兴。若忠于斯,必不诚于彼,自然之理矣。由是观之,则吾之所谓忠,则彼之所谓诈也。然则忠之与诈,将何而取定哉?抑吾闻之:夫臣主有大义,上下有定分,此百代不易之道也。故 ![]() ![]() 叶公问孔子曰:“吾 ![]() ![]() 楚子围宋,宋求救于晋。晋侯使解杨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殒,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考,成也。),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韩子曰:“楚有直躬者,其⽗窃羊而讦之官,令尹曰:“必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执其子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誉而用之。以是观之,夫⽗之孝子,君之北人也。故令尹诛,而楚奷不止;闻仲尼之赏,鲁人易降。此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颜率 ![]() 齐伐燕,得十城。燕王使苏秦说齐,齐归燕十城。苏秦还燕,人或毁之曰:“苏秦左右卖国,反复之臣也,将作 ![]() ![]() ![]() 苏秦曰:“有此臣,亦不事王矣。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宿昔于外,王又安得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于首 ![]()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下不窥于边城之外(昔郑子产献⼊陈之捷于晋,晋人问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由是以杀,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大焉?”晋人不能诘也。)。且臣之有老⺟于东周,离老⺟而事⾜下,去自覆之术,而行进取之道。臣之趋,固不与⾜下合者。⾜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臣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也。” 燕王曰:“夫仆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 ![]() ![]() ![]() 由是观之,故知谲即信也,诡即忠也。夫诡谲之行,乃忠信之本焉。 译文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上有一种诡诈,反而被认为是忠实诚信的。”这就是所谓通权达变的智慧。抓住适当的时机,大胆去做,不要今⽇等明⽇,终成磋跎。] 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孔子还说:“所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就可以履行诺言。”(译者按,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话,作者这里误记,原文见《论语-学而》)由此看来,应当只看是不是符合道义,不一定非要讲求信守诺言。[赵子说:玄妙啊,玄妙啊!这天下的事情。如果该罢废的不罢废,那么该兴盛的也就不能兴盛了。如果你忠于这个人,就一定对那个人不忠诚。这是不待证明的道理。由此看来,从这个人的角度看来是忠,从那个人的角度看来就是诈。那么,忠与诈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呢?然而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臣子与君主的关系有公认的大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职分,这是百代不变的大道理。所以,要行忠义,就看是否符合君臣之大义,要行诚信,就看是否符合上下级的职分。如果职分和大义不亏于⾝,即使使用橘诈而不那么正大光明的手段也是可以的。]怎么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叶公曾对孔子说:“我的乡里有个坦⽩直率的人,他⽗亲偷了羊,他便告发。”孔子说:“我的乡里的坦⽩直率和你的乡里不一样,⽗亲为儿子隐瞒,儿子替⽗亲隐瞒,这才是直率。” 楚国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的国君派解扬出使宋国,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告诉宋国:“晋国已全军出动,就要赶到了。”解扬途经郑国时被郑国俘获,献给了楚国,楚王用丰厚的财物收买解扬,让他对宋国传达与使命相反的话。解扬应允了。待到解扬登上攻城的楼车,唤出宋国的人,传告的却仍然是晋国国君命令他传告的话。楚王要杀他,并派使者对他说: “你已经应许了我,却又背叛了你的许诺,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我不讲信用,是你背弃了诺言,只好立即请你上断头台。”解扬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君王制定并发布正确的命令就是义,臣子承担并贯彻执行君主的命令就是信。臣下的信用必须以负载君主之义为前提,以此行事才于家国有利。 故臣子的一切谋划,都不能损害家国利益,以此来捍卫自己的家国,这是卿大夫的本分。国君发布的命令,不能互相矛盾。臣下也不能执行两种互相矛盾的命令。你用财物来收买我,证明你不懂这个道理。我从我的君主那里接受命令出使宋国,只有一死报国,决不会使君命毁在我的手里,岂能用财富收买得呢?我所以假意应允你,是为了完成我们国君的命令,牺牲自己能完成君命,是做臣下的福份。我们君主能有诚信之臣,我作为臣下能够完成任务,是死得其所,此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楚王便放他回归晋国。 [韩非子说:“楚国有个直率的人,他⽗亲偷了羊,他去向官吏告发,宰相说:‘一定要杀了他!’认为他是对国君忠诚而对⽗亲不忠诚,因而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却是⽗亲的逆子。鲁国有一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打几次逃几次。孔子问他为什么逃跑,他回答说:‘我家中有老⽗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他是孝子,向国君举荐他,因此受到重用。由此看来,一方面是⽗亲的孝子,另一方面又是家国的逃兵。所以宰相杀了告发⽗亲的人,楚国的坏人却未减少,听到孔子的称赞而鲁国的人容易投降。从这可以看出,上层与下层的利益竟有如此的差异。因而国君既要推许百姓的利己行为,又企图求得家国的福泽,是必然不能实现的。] 颜率想谒见公仲,公仲不愿见他,颜率便对公仲的近待说:“公仲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所以才不见我。公仲好⾊,我却说他礼贤下士;公仲啬吝小气,我却说他仗义疏财;公伸品行不好,我却说他主持正义。从今以后,我将只好说真话了。”公仲的近侍把颜率这番话告诉公仲,公仲立刻站起来,接见了颜率。[《论语》上讲过:“讨厌那些以揭发别人来显示自己正直的人。”《易经》上说:“有道德的人,要噤止奷恶,举扬善良。” 假使颜率忠实正直,那么公仲的丑恶品德就会暴露于外。所以颜率的诡诈和不诚实恰恰是公仲的福分。] 齐国攻伐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燕王派苏秦出使齐国游说齐王,齐国把十座城邑又归还给燕国。苏秦回到燕国后,国內有人在燕王面前毁谤苏秦说:“苏秦是一个翻云复雨的卖国贼,反复无常的奷臣,恐怕将来他会作 ![]() “我非常不喜 ![]() ![]() “有这样品行的臣子,就不会来侍奉你了。孝敬⽗⺟就象曾参一样,抱定不离⽗⺟⾝边才是孝子的道理,连在外面过夜都不肯,你又怎能让他不远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及其地位并不稳固的国王呢?廉洁自好就象伯夷那样,为了⾼义之名,连孤竹国国君的继承人都不愿做,连周武王的臣子都不愿当,甘心饿死在首 ![]() ![]() ![]() ![]() ![]() ![]() ![]() 侍妾心知这是药酒,给男主人喝下去,就会毒死他;说出真相吧,女主人就会被赶出家门,于是假装跌倒,把药酒全洒了。男主人大怒,用⽪鞭狠狠菗打侍妾。侍妾泼掉药酒,对上是为保护男主人的生命,对下是为了保护女主人的地位。这样的忠心耿耿,仍不免于被主人鞭打。这就是忠诚过度的不幸啊!我所做的事,恰恰与那侍妾倒掉药酒一样,也是好心不得好报啊。再者说,我侍奉你,是以⾼义希求有益于国,如今却有了罪,我怕今后来侍奉你的人,再没有谁敢坚守⾼义了。再说,我游说齐王的时候,并没有欺骗他,今后谁再为你游说齐王,恐怕都不会象我这样诚挚,即使有尧舜那样的智慧,也不敢听从他的话了。”燕王说:“说得对。”于是重新厚待苏秦。 由此就可以明⽩欺骗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欺骗诡诈的品行就是忠实诚信的 ![]() |
上一章 反经 下一章 ( → ) |
六韬将苑三国志战国策百战奇略笑林广记搜神后记搜神记孙膑兵法颜氏家训 |
赵蕤的免费历史小说《反经》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反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反经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