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班固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书 作者:班固 | 书号:10148 时间:2017/3/26 字数:14701 |
上一章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下一章 ( → ) | |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舂秋》杂说。 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策诏诸儒: 制曰:盖闻上古至治,画⾐冠,异章服,而民不犯; ![]() ![]() ![]() 弘对曰: 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常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奷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以劝善而噤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即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奷琊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民之本也。故民者,业之即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和不远礼,则民亲而不暴。故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和之所赏,礼之所取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噤矣。故画⾐冠,异章服,而民不犯者,此道素行也。 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 ![]() ![]() 臣闻之,仁者爱也,义者宜也,礼者所履也,智者术之原也。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凡此四者,治之本,道之用也,皆当设施,不可废也。得其要,则天下安乐,法设而不用;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 ![]() 臣闻尧遭鸿⽔,使禹治之,未闻禹之有⽔也。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桀、纣行恶,受天之罚;禹、汤积德,以王天下。因此观之,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臣弘愚戆,不⾜以奉大对。 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弘复上疏曰:“陛下有先圣之位而无先圣之名,有先圣之民而无先圣之吏,是以势同而治异。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琊,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夫使琊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臣闻周公旦治天下,期年而变,三年而化,五年而定。唯陛下之所志。”书奏,天子以册书答曰:“问:弘称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视孰与周公贤?”弘对曰:“愚臣浅薄,安敢比材于周公!虽然,愚心晓然见治道之可以然也。去虎豹马牛,禽兽之不可制者也,及其教驯服习之,至可牵持驾服,唯人之从。臣闻 ![]() 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一岁中至左內史。 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常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上常说,所言皆听,以此⽇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指。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弘为人谈笑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养后⺟孝谨,后⺟卒,服丧三年。 为內史数年,迁御史大夫。时又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弊国中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 ![]() 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食一⾁,脫粟饭,故人宾客仰⾐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然其 ![]() ![]() 后淮南、衡山谋反,治 ![]() ![]() 凡为丞相御史六岁,年八十,终丞相位。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 弘子度嗣侯,为山 ![]() 元始中,修功臣后,下诏曰:“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脫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內厚富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夫表德章义,所以率世厉俗,圣王之也。其赐弘后子孙之次见为適者,爵关內侯,食邑三百户。”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 ![]() ![]() ![]() ![]() 岁余,会浑琊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卬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 ![]() ![]() 初,式不愿为郞,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 ![]() ![]()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強国不犯之道也。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朕闻报德以德,报怨以直。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悉,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內矣。其赐式爵关內侯,⻩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元鼎中,征式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可罢。上由是不说式。明年当封禅,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儿宽代之。式以寿终。 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 ![]() ![]()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儿宽。上曰:“吾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內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后有军发,左內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及议 ![]() 既成,将用事,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还登明堂。宽上寿曰:“臣闻三代改制,属象相因。间者圣统废绝,陛下发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天下幸甚。将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发祉闿门,以候景至。癸亥宗祀,⽇宣重光;上元甲子,肃邕永享。光辉充塞,天文粲然,见象⽇昭,报降符应。臣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制曰:“敬举君之觞。” 后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汉兴未改正朔,宜可正。”上乃诏宽与迁等共定汉《太初历》。语在《律历志》。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 ![]() 赞曰: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內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 ![]() ![]() 译文 公孙弘,菑川国薛县人。年轻时作过狱吏。因犯了罪而被免职。由于家中贫寒,在海边放猪为生。四十多岁时才开始研习《舂秋》及各家的杂论。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招选贤良文学之士,此时公孙弘六十岁,以贤良文学的⾝份作了博士。他出使匈奴,返朝汇报,不合皇上的心意,武帝很生气,认为他无能,于是公孙弘上书称病,免官回到故里。 元光五年,汉武帝再次征选贤良文学之士,董卫回又一次推荐公逐丛。公垂丛推辞说:“过去我曾西去⼊京,因为无能被免职,希望另选他人。”但苗JJ!国坚持荐举他,于是公孙弘来到太常处。皇上下韶书策问众儒生:制书策写道:听说远古时代政治完善,对罪犯的惩罚衹是在其⾐帽上作出标志,让他们穿特殊的⾐服,而百姓竟不犯法。那时 ![]() ![]() ![]() ![]() 我听说远古尧、舜的时代,不重视爵位的封赏,百姓却努力向善;不崇尚施用严刑重罚,百姓却不轻易犯法,这是因为尧舜自⾝行正,对待百姓有信义。衰亡的时代。重视封爵,厚加赏赐,百姓却并不因此受到勉励而向善;施以严刑重罚,却不能制止琊恶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君王自⾝不正,对待百姓没有信义。必须对待百姓有信义,否则,丰厚的奖赏、酷烈的刑罚,也不⾜以鼓励良善而噤止犯罪。因此,按才⼲⾼低授予宮职,官吏就能各掌其职而达到政治清明;不听无用的议论,那么事情就可以办成;不做无用的器物,就可以减少赋敛;不耽误农作之时,不损害民力,那么百姓就能富裕起来;提拔有德行的人,贬斥无德的人,那么朝廷就能够树立起威信;提升有功的人,贬退无功劳的人,那么群臣就不会竞相争夺权位;犯罪的得到恰如其分的惩罚,那么奷诈琊恶的事情就会被制止;贤良之人得到适当的奖赏,那么官吏们就会受到勉励。总括追八条,是治理百姓的 ![]() ![]() 我听说,志趣相投才能相随,声音相近才能相应和。现在皇上实行德政于上,百姓同心同德于下,因此同心同德便会志向一致,志向一致便会行动统一,行动统一便会有协调的言论。言论协调那么天地之间的和合便会与之相应和。 ![]() ![]() 我听说,仁就是爱,义就是适于时宜,礼就是履行礼仪的精神,智慧则是治术的本源。兴利除害,不论亲疏而爱天下之人,称为仁。明辨是非,明断可否,称为义。进退有分寸,尊卑有所区别,称为礼。独揽生杀之权,开通堵塞之路,权衡轻重缓急,探讨得失之道,使周围及远方的实真、伪诈之事都暴露出来,称为术。以上四条是治理天下的 ![]() ![]() ![]() 当时对敕策的有一百多人,太常上奏对策成绩时,公孙弘位居下等。策简呈给皇帝后,天子将公孙弘的对策选拔为第一。公孙弘被召⼊见,天子见他一表人才,于是任命为博士,待韶金马盟。 公孙弘再次上疏说:“陛下有先圣的位置而没有先圣的名声,有先圣的名声而又没有先圣的官吏,所以陛下现在所处的情势与先圣相同,但治理的结果却不一样。过去那个时代的官吏清正,所以百姓忠实;现在的官吏贪琊,所以百姓耝鄙。有弊端的政治得不到推行,令人憎恶的法令不会被听从。任用贪琊的官吏去推行弊政,用令人憎恶的法令去治理耝鄙的百姓,百姓不可能被教化,造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治理结果。我听说周公治理天下,一年就发生了变化,三年百姓受到教化,五年便天下太平。这是陛下向往追求的。”奏疏呈上后,天子用册书答覆: “问:公孙弘盛赞周公之治,那么你认为自己与周公相比,谁的才能更⾼呢?”公孙弘回答说:“我的见识浅薄,怎么敢与周公相比!虽然如此,我还是明⽩现在实行治道就可以达到先圣的治理境界。虎豹马牛,这些都是难以号令的野兽,等到它们被教练驯服后,便可驾驭使用,让它听从人的命令。我听说,数⽇之內燥工就可以将直木烘曲,数月之內金石便可被销熔,人对于利害的好恶认识,岂是禽兽木石所能相比的?我认为,用一年时间才使家国发生变化,太慢了。”皇上对他的话很诧异。 当时刚刚与西南夷 ![]() ![]() ![]() ![]() 公孙弘上朝奏事,有认为不对的事,也不当庭争辩。他常与主爵都尉汲黯先后去见皇上,汲黯先提出问题,公孙弘随后进行推究阐述,皇上常常很⾼兴,听从他所说的一切,公孙弘因此而越来越受到宠信。他曾与公卿相约提出某些建议,可是到了皇帝面前,又完全背弃约定,顺着皇帝的意图说。汲黯当庭责问公孙弘:“齐人多伪诈而不老实,先与臣等提出以上建议,现在又完全背弃前约,这是对君不忠。”皇上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 “了解臣的人认为臣是忠君的,不了解臣的人认为臣是不忠的。”皇上认为他的话有道理。皇帝左右的宠臣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来越厚待他。 公孙弘善于言谈,见多识广,常说君主怕的是不能宽弘大度,为臣子怕的是不能节俭。他奉养后⺟恭谨孝顺,后⺟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作了几年內史后,公孙弘升为御史大夫。当时又在东方新设置了苍海郡,在北面筑起朔方郡城。公孙弘几次劝谏,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去经营无用之地,不值得使中原地区为此疲敝不堪,希望停止。皇上于是命朱买臣等驳斥公孙弘,论证设置朔方郡的必要 ![]() 汲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很多,但却用布做被子,这是伪诈。”皇上询问公孙弘,他谢罪说: “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 ![]() ![]() ![]() 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成为丞相。原先汉王朝一般以列侯为丞相,祇有公孙弘没有爵位,皇上于⾜下诏说: “我钦慕先圣治国之道,广开门路,宣招四方的贤士。古代按其贤能安排职位⾼低,衡量其才⼲授予不同的宮职,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德行⾼的人爵位尊显,所以立有武功的得到升迁,有文德的得到褒奖。兹令将⾼成县平津乡的六百五十户封给丞相公孙弘,封其为平津侯。”其后便以此为制度。官至丞相而封侯,是从公孙弘开始的。 当时皇上正在兴功立业之际,一再选拔贤良。公孙弘就因对策第一而出人头地的,他起⽩布⾐,几年后就官至宰相并封侯。止因为此,他营建客馆,打开束门招请贤士,并与他们共同研讨议事。公孙弘本人每餐衹吃一个⾁菜和糙米,其亲朋及宾客都依靠他供给⾐食,他的俸禄因此而全部拿了出来,家中无所剩余。但他 ![]() 后来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朝廷正在严厉追查其 ![]() ![]() ![]() ![]() ![]() 公孙弘共作了六年丞相、御史大夫,八十岁时死在丞相任上。在他后面,李蔡、严青翟、趟周、石庆、公孙贺、刘屈牦相继作了丞相。从李蔡开始到石庆时止,丞相府的客馆已荒凉残破,到了公孙贺、刘屈牦时,客馆破败,改为马厩、车库和奴婢的住房。这些人中衹有石庆敦厚严谨,继公孙弘之后寿终于丞相任上,其余的全都获罪被斩。 公孙弘的儿子公孙度继承了侯爵,作了十余年的山 ![]() 元始年间,褒奖功臣的后代,皇帝下诏说:“汉朝兴邦立国以来,股肱大臣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公孙弘,能够在任职期间力行节俭,轻财重义。他官居宰相且封侯,但却盖布被子,吃糙米饭,将俸禄拿出来供给故旧宾客,以致无所剩余。他享受的⾐食都在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以下。可称得上是以自⾝为表率来促使民风朴实,与那些內蔵财富而表面⾐着俭朴以钓取虚名的人完全不一样。用表彰德行义举来引导,勉励世俗民风的转变,这是圣王的法度。赐公孙弘后代子孙中的嫡系为关內侯,食邑三百户。” 卜式,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有小弟,弟长大后,卜式从家中分出居住,衹取羊百余只,田宅财物尽给弟弟。卜式⼊山牧羊十余年,羊多到千余头,于是便买下田宅。而其弟则倾家 ![]()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侵, 卜式上书,愿捐家财的一半助边事。皇上派人间卜式:“想当官吗?”t-式说:“从小牧羊,不 ![]() ![]() 一年后,遇上浑琊王等降汉,家国费用过大,仓府空虚,贫民多迁徙,都靠家国补给,也无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钱二十万给河南太守,以救流民。河南上报富人助贫名单,皇上认出了卜式,说:“是那一位坚持要给一半家产助边的人。”于是赐卜式差役四百人,卜式又全部还给官府。当时,富豪皆争相隐匿财产,衹有卜式特别想帮助家国费用。皇上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拜卜式为中郞,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以示尊崇,鼓励百姓效法。 开始时卜式不愿为郞,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先生去放牧。” 卜式当了郞官后,依然穿着布⾐草鞋去牧羊。一年多,羊肥壮又繁殖得很多。皇上经过牧羊场地,很称赞。 卜式说:“不衹是牧羊,治民也是一样。按时起居,坏的立即除去,不让其害群。”皇上惊奇其言,想让他试一试治民。任卜式为缑氏令,缑氏大治;迁成皋令,管领漕运,考核最优。皇上以卜式朴实忠厚,拜为齐王太傅,又转任为相。 遇吕嘉反叛,卜式上书说:“臣听说主愧臣死。群臣应该死节,最蠢笨的也应出财助军,这样才是強国不敢犯侵的保证。臣愿与儿子及临苗习弩与博昌习船之士请战,战死以尽臣节。”皇上认为他贤德,下韶说: “朕闻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今天下不幸多事,郡县诸侯没有奋 ![]() ![]() 五星年间,征召上式代亘庆为御史大夫。上式上任后,说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赋,可以废除。皇上由此不喜 ![]() {皑,工垂人。研习《尚书》,师从于趑屋生。以郡国选诣博士⾝份,受业于孔室厘。因贫困无资用,曾由弟子供养。时常租田而耕,带经书而劳作,休息时便诵读,读书精深到如此地步。以策问为掌故,以功补廷尉文学卒史。 {鲈为人温良,有清廉智慧,能自卫,善于文章,柔弱于武,口不能开发陈述。当时退 ![]() ![]() 倪宽任治民职务之后,劝导农耕,减缓刑罚,治理狱讼,谦恭下士,致力于取得人心;择用仁厚之士,推求人情对待下属,不求名声,吏民极为信爱。倪宽表奏开六辅渠,订治⽔条令以扩大溉田。收租税, ![]() ![]() 当议论仿古巡狩封惮之事时,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当初,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大颂功德,讲符瑞,提出应该封泰山。皇上看重其书,问倪宽,倪宽说:“陛下亲行圣德,统集万民,祭祀天地,献礼百神,神灵所指,征兆必定显示,天地同时感应,符瑞已经显明。应封泰山,祭梁⽗山,昭明宗姓考求祥瑞,是帝王之盛大节⽇。然而享献之义,不着于经书,封禅告成,开闭于天地神祇,恭敬地 ![]() ![]() 礼仪已成,将要举行封禅,拜倪宽为御史大夫,随从束封泰山,还登明堂。倪宽上寿说:“臣闻三代改制,政教法象相因属。不⼊圣统废绝,陛下发愤,合指天地,始立明堂辟雍,尊祭泰一神庙,用六律五声来深赞圣意,神乐和四方⾊彩各有仪象,以承接最隆重的祭祀盛典,为后世万代留下祭祀天地的法则,天下为此而深感幸运。通过这次祭礼将要确定太初年的⽩麟、宝鼎祥瑞,登上泰山向天神报告吉祥,发福开门,以等待冬至祥瑞景象的到来。癸亥尊祭,太 ![]() 后来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法坏废,汉兴未改正朔,现在应该改正。”皇上于是诏令倪宽与司马迁等共定汉《太初历》。详见《律历志》。 当初梁国相褚大通晓《五经》,为博士,当时倪宽为其弟子。到御史大夫缺额,征褚大来就任,褚大自以为得任御史大夫。到洛 ![]() 赞曰:公孙弘、 F式、倪宽都以鸿渐之翼受困燕雀,远涉羊猪之间,不遇时运,怎能到这个地步?当时,汉兴六十余年,海內定安,府库充实,然而四边未服,制度多缺。皇上刚刚兴办文武大业,求之而不得人才,开始用蒲轮车 ![]() |
上一章 汉书 下一章 ( → ) |
素书天工开物伤寒论吴子尉缭子管子淮南子列子韩非子荀子 |
班固的免费历史小说《汉书》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汉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汉书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