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班固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书 作者:班固 | 书号:10148 时间:2017/3/26 字数:42672 |
上一章 地理志下 下一章 ( → ) | |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受氐道⽔,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南至沮⼊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平乐道,沮,沮⽔出东狼⾕,南至沙羡南⼊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莽曰杨德。 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有铁官、盐官。县十一:狄道,⽩石山在东。莽曰 ![]() ![]() ![]()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乌亭逆⽔出参街⾕,东至枝 ![]() ![]() 天⽔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 ![]() ![]() ![]()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开。莽曰张掖。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县十:姑臧,南山,⾕⽔所出,北至武威⼊海,行七百九十里。张掖,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休屠,莽曰晏然。都尉治熊⽔障。北部都尉治休屠城。揟次,莽曰播德。鸾乌,扑褱刂,莽曰敷虏。媪围,苍松,南山,松陕⽔所出,北至揟次⼊海。莽曰 ![]() 张掖郡,故匈奴昆琊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设屏。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县十:觻得,千金渠西至东涫⼊泽中。羌⾕⽔出羌中,东北至居延⼊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官式。昭武,莽曰渠武。删丹,桑钦以为道弱⽔自此,西至酒泉合黎。莽曰贯虏。氐池,莽曰否武。屋兰,莽曰传武。⽇勒,都尉治泽索⾕。莽曰勒治。骊靬,莽曰揭虏。番和,农都尉治。莽曰罗虏。居延,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显美。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辅平。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呼蚕⽔出南羌中,东北至会⽔⼊羌⾕。莽曰显德。表是,莽曰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阝⾐>,⽟门,莽曰辅平亭。会⽔,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池头,绥弥,乾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测虏。 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正西关外有⽩龙堆沙,有蒲昌海。莽曰敦德。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县六: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冥安,南籍端⽔出南羌中,西北⼊其泽,溉民田。效穀,渊泉,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莽曰广桓。龙勒。有 ![]() 定安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平,莽曰铺睦。复累,安俾,抚夷,莽曰抚宁。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泾 ![]() ![]() ![]() ![]() ![]() ![]()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直路,沮⽔出西,东⼊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出北蛮夷中,⼊河。有堵苑、⽩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 ![]() ![]() 上郡,秦置,⾼帝元年更为翟国,七月复故。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属并州。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县二十三:肤施,有五龙山、帝、原⽔、⻩帝祠四所。独乐,有盐民。 ![]() ![]() ![]() ![]() ![]()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莽曰归新。属并州。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县三十六:富昌,有盐官。莽曰富成。驺虞,鹄泽,平定,莽曰 ![]() ![]() ![]() ![]() ![]() ![]()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开。西部都尉治窳浑。莽曰沟搜。属并州。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县十: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朔方,金连盐泽、青盐泽皆在南。莽曰武符。修都,临河,莽曰监河。呼遒,窳浑,有道西北出 ![]() 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东部都尉治稒 ![]() ![]() ![]() ![]() ![]() 云中郡,泰置。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云中。莽曰远服。咸 ![]() ![]() ![]() 定襄郡,⾼帝置。莽曰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县一十二:成乐,桐过,莽曰椅桐。都武,莽曰通德。武进,⽩渠⽔出塞外,西至沙陵⼊河。西部都尉治。莽曰伐蛮。襄 ![]() ![]() 雁门郡,秦置。句注山在 ![]() ![]() ![]() ![]() ![]() ![]() ![]() ![]() ![]()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桑乾,莽曰安德。道人,莽曰道仁。当城,⾼柳,西部都尉治。马城,东部都尉治。班氏,秦地图书班氏。莽曰班副。延陵,狋氏,莽曰狋聚。且如,于延⽔出塞外,东至宁⼊沽。中部都尉治。平邑,莽曰平胡。 ![]() ![]() 上⾕郡,秦置。莽曰朔调。属幽州。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县十五:沮 ![]() ![]() ![]() 渔 ![]() ![]() ![]() 右北平郡,秦置。莽曰北顺。属幽州。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县十六:平刚,无终,故无终子国。浭⽔西至雍奴⼊海,过郡二,行六百五十里。石成,延陵,莽曰铺武。俊靡,灅⽔南至无终东⼊庚。莽曰俊⿇。薋,都尉治。莽曰裒睦。徐无,莽曰北顺亭。字,榆⽔出东。土 ![]() ![]() ![]() ![]() ![]() 辽西郡,秦置。有小⽔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属幽州。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县十四:且虑,有⾼庙。莽曰鉏虑。海 ![]() ![]() ![]() ![]() 辽东郡,秦置。属幽州。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县十八:襄平。有牧师官。莽曰昌平。新昌,无虑,西部都尉治。望平,大辽⽔出塞外,南至安市⼊海。行千二百五十里。莽曰长说。房,候城,中部都尉治。辽队,莽曰顺睦。辽 ![]() ![]() ![]() 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句骊,莽曰下句骊。属幽州。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县三:⾼句骊,辽山,辽⽔所出,西南至辽队⼊大辽⽔。又有南苏⽔,西北经塞外。上殷台,莽曰下殷。西盖马。马訾⽔西北⼊盐难⽔,西南至西安平⼊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玄菟亭。 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开。莽曰乐鲜。属幽州。户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有云鄣。县二十五:朝鲜,讑邯,浿⽔,⽔西至增地⼊海。莽曰乐鲜亭。含资,带⽔西至带方⼊海。黏蝉,遂成,增地,莽曰增土。带方,驷望,海冥,莽曰海桓,列口,长岑,屯有,昭明,⾼部都尉治。镂方,提奚,浑弥,呑列,分黎山,列⽔所出。西至黏蝉⼊海,行八百二十里。东暆,不而,东部都尉治。蚕台,华丽,琊头昧,前莫,夫租。 南海郡,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 ![]() ![]() 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溪川⽔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属 ![]() ![]() 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 ![]() ![]() ![]() ![]()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 ![]() 九真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有小⽔五十二,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有界关。县七:胥浦,莽曰驩成。居风,都庞,馀发,咸驩,无切,都尉治。无编。莽曰九真亭。 ⽇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 ![]() 赵国,故秦邯郸郡,⾼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莽曰桓亭。属冀州。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堵山,牛首⽔所出,东⼊⽩渠。赵敬侯自中矣徙此。易 ![]()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置为平⼲国,宣帝五凤二年复故。莽曰富昌。属冀州。户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县十六:广平,张,朝平,南和,列葭⽔东⼊氵虒。列人,莽曰列治。斥章,任,曲周,武帝建元四年置。莽曰直周。南曲,曲梁,侯国。莽曰直梁。广乡,平利,平乡, ![]() 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属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四,真定,故东垣,⾼帝十一年更名。莽曰思治。稾城,莽曰稾实。肥累,胡肥子国,绵曼。斯洨⽔首受太⽩渠,东至鄡⼊河。莽曰绵延。 中山国,⾼帝郡,景帝三年为国。莽曰常山,属冀州。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县十四:卢奴,北平,徐⽔东至⾼ ![]() ![]() ![]() ![]() 信都国,景帝二年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故。莽曰新博。属冀州。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万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县十七:信都,王都。故章河、故虖池皆在北,东⼊海。《禹贡》绛⽔亦⼊海。莽曰新博亭。历,莽曰历宁。扶柳,辟 ![]() 河间国,故赵,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朔定。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县四:乐成,虖池别⽔首受虖池河,东至东光⼊虖池河。莽曰陆信。候井,武隧,莽曰桓隧。弓⾼。虖池别河首受虖池河,东至平舒⼊海。莽曰乐成。 广 ![]() ![]() ![]() ![]() ![]() 甾川国,故齐,文帝十八年别为国。后并北海。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县三:剧,义山,蕤⽔所出,北至寿光⼊海。莽曰俞。东安平,菟头山,女⽔出,东北至临甾⼊巨定。楼乡。 胶东国,故齐,⾼帝元年别为国,五月复属齐国,文帝十六年复为国。莽曰郁秩。户七万二千二,口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县八:即墨,有天室山祠。莽曰即善。昌武,下密,有三石山祠。壮武,莽曰晓武。郁秩,有铁官。 ![]() ![]() ⾼密国,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县五:⾼密,莽曰章牟。昌安,石泉,莽曰养信。夷安,莽曰原亭。成乡。莽曰顺成。 城 ![]() ![]() 淮 ![]() ![]() 梁国,故秦砀郡,⾼帝五年为梁国。莽曰陈定。属豫州。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县八:砀,山出文石。莽曰节砀。甾,故戴国。莽曰嘉穀。杼秋,莽曰予秋。蒙,获⽔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思。已氏,莽曰已善。虞,莽曰陈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 ![]() 东平国,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无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兖州。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有铁官。县七:无盐,有郈乡。莽曰有盐亭。任城,故任国,太昊后,风姓。莽曰延就亭。东平陆,富城,莽曰成富。章,亢⽗,诗亭,故诗国。莽曰顺⽗。樊。 鲁国,故秦薛郡,⾼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有铁官。卞,泗⽔西南至方与⼊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汶 ![]() 楚国,⾼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龙元年复故。莽曰和乐。属徐州。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县七:彭城,古彭祖国。户四万一百九十六。有铁官。留,梧,莽曰吾治。傅 ![]() ![]() ![]() ![]() 泗⽔国,故东海郡,武帝元鼎四年别为泗⽔国。莽曰⽔顺。户二万五千二十五,口十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县三:氵夌,莽曰生夌。泗 ![]() 广陵国。⾼帝六年属荆州,十一年更属吴。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莽曰江平。属徐州。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万七百二十二。有铁官。县四:广陵,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比,并得鄣郡,而不得吴。莽曰定安,江都,有江⽔祠。渠⽔首受江,北至 ![]() ![]() 六安国。故楚,⾼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莽曰安风。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五:六,故国,皋繇后,偃姓,为楚所灭。如溪⽔首受沘,东北至寿舂⼊芍陂。蓼,故国,皋繇后,为楚所灭。安丰,《禹贡》大别山在西南。莽曰美丰。安风,莽曰安风亭。 ![]() 长沙国,秦郡,⾼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县十三:临湘,莽曰抚睦。罗,连道,益 ![]() ![]() 本秦京师为內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凡民函五常之 ![]() ![]()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抚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定安、天⽔、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巂、益州,皆宜属焉。 秦之先曰柏益,出自帝颛顼,尧时助禹治⽔,为舜朕虞,养育草木鸟兽,赐姓嬴氏,历夏、殷为诸侯。至周有造⽗,善驭习马,得华骝、绿耳之乘,幸于穆王,封于赵城,故更为赵氏。后有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氵幵、渭之间。孝王曰:“昔伯益知禽兽,子孙不绝。”乃封为附庸,邑之于秦,今陇西秦亭秦⾕是也。至玄孙,氏为庄公,破西戎,有其地。子襄公时,幽王为⽝戎所败,平王东迁雒邑。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支阝、酆之地,列为诸侯。后八世,穆公称伯,以河为竟。十余世,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东雄诸侯。子惠公初称王,得上郡、西河。孙昭王开巴蜀,灭周,取九鼎。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至子胡亥,天下畔之。 故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大王徙支阝,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墙,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食之本甚备。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強⼲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奷。濒南山,近夏 ![]() 天⽔、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定安、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上气力,以 ![]() ![]()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琊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籴常 ![]() 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棘僮,西近邛、莋马旄牛。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 ![]() ![]() 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巂,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俗颇似焉。 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吴札观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旧乎?” 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陵以东,尽河东、河內,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氵隐強、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 ![]() ![]() 河內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內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鄁,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临殷民,谓之三监。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洛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邶诗》曰“在浚之下”;《庸》曰“在浚之郊”;《邶》又曰“亦流于淇”“河⽔洋洋”《庸》曰:“送我淇上”“在彼中河”《卫》曰:“瞻彼其奥”“河⽔洋洋”故吴公子札聘鲁观周乐,闻《邶》、《庸》、《卫》之歌,曰:“美哉渊乎!吾闻康叔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而河內殷虚,更属于晋。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強,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周武王子唐叔在⺟未生,武王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乃生,名之曰虞。至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唐有晋⽔,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故参为晋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月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媮”;“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寘诸河之侧”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灭魏以封大夫毕万,灭耿以封大夫赵夙,及大夫韩武子食采于韩原,晋于是始大。至于文公,伯诸侯,尊周室,始有河內之士。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沨々乎!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文公后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三家皆自立为诸侯,是为三晋。赵与秦同祖,韩、魏皆姬姓也。自毕万后十世称侯,至孙称王,徙都大梁,故魏一号为梁,七世为秦所灭。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 ![]() ![]() 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至幽王 ![]() 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 ![]()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韩分晋得南 ![]() ![]() ![]() ![]() ![]() 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及成皋、荥 ![]() ![]() ![]() ![]() ![]() 陈国,今淮 ![]() ![]() 颍川、南 ![]() ![]() ![]() ![]() 自东井六度至亢六度,谓之寿星之次,郑之分野,与韩同分。 赵地,昴,毕之分野。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 ![]() ![]() ![]() ![]() 自赵夙后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 ![]() ![]() 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气势,轻为奷。 太原、上 ![]() 钟、代、石、北,迫近胡寇,民俗懻忮,好气为奷,不事农商,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而武灵王又益厉之。故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 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也,颇有赵、齐、卫、楚之徙。其民鄙朴,少礼文,好 ![]() 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 ![]() ![]() ![]() 燕称王十世,秦 ![]() 蓟,南通齐、赵, ![]() 上⾕至辽东,地广民希,数被胡寇,俗与赵、代相类,有渔盐枣栗之饶。北隙乌丸、夫馀,东贾真番之利。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噤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偿;相盗者男没⼊为其家奴,女子为婢, ![]() ![]() ![]() ![]() ![]() 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甾川、东莱、琅琊、⾼密、胶东,南有泰山、城 ![]() ![]() ![]() 少昊之世有慡鸠氏,虞、夏时有季崱,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 ![]() 古有分土,亡分民。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而民人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后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伯功,⾝在陪臣而取三归。故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履天下。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智。其失夸奢朋 ![]() ![]() ![]() 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杀之臣。”其后二十九世为強臣田和所灭,而和自立为齐侯。初,和之先陈公子完有罪来奔齐,齐桓公以为大夫,更称田氏。九世至和而篡齐,至孙威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临甾,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云。 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泗⽔,至淮,得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皆鲁分也。 周兴,以少昊之虚曲⾩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濒洙泗之⽔,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孔子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聇。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后世浸弱矣。”故鲁自文公以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季氏逐昭公,陵夷微弱,三十四世而为楚所灭。然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怀。地陿民众,颇有桑⿇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东平、须昌、寿良,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 ![]() ![]()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 ![]() ![]() ![]() 昔尧作游成 ![]() 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 ![]() 沛楚之失,急疾颛己,地薄民贫,而山 ![]()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今之东郡及魏郡黎 ![]() 卫本国既为狄所灭,文公徙封楚丘,三十余年,子成公徙于帝丘。故《舂秋经》曰“卫迁于帝丘”今之濮 ![]() ![]() ![]()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故其俗刚武,上气力。汉兴,二千石治者亦以杀戮为威。宣帝时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承圣恩,崇礼义,尊谏争,至今东郡号善为吏,延寿之化也。其失颇奢靡,嫁取送死过度,而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 ![]() 周成王时,封文、武光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 ![]()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火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故{此曰}蓏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 ![]() ![]()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 ![]() 殷道既衰,周大王亶⽗兴支阝梁之地,长子大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大王 ![]() ![]() 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粤既并吴,后六世为楚所灭。后秦又击楚,徙寿舂,至子为秦所灭。 寿舂、合肥受南北湖⽪⾰、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 ![]() ![]() ![]() 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以更费。江南卑 ![]() 公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 ![]() 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臣服请平。后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国中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自合浦徐闻南⼊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央中为贯头。男子耕农,种禾稻、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山多麈麖。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自初为郡县,吏卒国中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自⽇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门,与应募者俱⼊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 ![]() ![]() 译文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王莽时叫乐平郡。有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户,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口人。有九个县:武都县,束汉⽔接受氐道⽔的⽔源,一叫沔⽔,经过江夏,称为夏⽔,流⼊长江、天池大泽在县的西面。王莽时叫循虏县。上禄县,故道县,王莽时叫善治县。河池县,泉街⽔向南到沮县流⼊汉⽔,行程五百二十里。王莽时叫乐平亭县。平乐道县,沮县,沮⽔发源于东狼⾕,向南到沙羡县的南面流⼊长江,经过五个郡,行程四千里,是荆州的河流。嘉陵道县,循成道县,下辨道县。王莽时叫杨堕墨。 陇西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厌戎郡。有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户,二十三万六⼲八百二十四口人。有铁官、盐官。有十一个县:狄道县,A石山在东。王莽时叫 ![]() ![]() ![]()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设置。王莽时叫西海郡。有三万八千四百七十户,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口人。有十三个县:允吾县,乌亭逆⽔流出参街⾕,向东到枝 ![]() ![]() 天⽔郡,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王莽时叫填戎郡。髓改为泌。有六万三百七十户,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口人。有十六个县:平襄县,王莽时叫平相县。街泉县,戎邑道县,王莽时叫填戎亭县。望垣县,题,阿 ![]() ![]() 武威郡,原来匈奴休屠王的地方。武帝太初四年设置。王莽时叫张掖郡。有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一户,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口人。有十个县:姑臧县,⾕⽔发源于南山,向北到武威县流⼊大海,行程七百九十里。张掖县,武威县,休屠泽在东北,古代文字记载认为是猪壁泽。休屠县,王莽时叫晏然县。都尉治理熊⽔障。北部都尉治理休屠城。揞次县,王莽时叫播德县。鸾乌县,扑刺县,王莽时叫敷虏县。媪围县,苍松县,柑陕⽔发源于南山,向北到揞次县流⼊大海。王莽时叫 ![]() 张掖郡,以前匈奴昆琊王的地方,武帝太初元年设置。王莽时叫设屏县。有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户,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口人。有十个县:鲽得县,千金渠向西到乐涫流⼊湖泽中。羌⾕⽔从羌中流出,向东北到居延县流⼊大海,经过两个郡,行程二千一百里。王莽时叫官式县。昭武县,王莽时叫渠武郡。删丹县,桑钦认为从这裹开始疏通弱⽔,向西到酒泉合黎。王莽时叫贯虏县。氐池县,王莽时叫否武。屋兰县,王莽时叫传武。 曰勒县,都尉的治所在泽索⾕。王莽时叫勒治。骊轩县,王莽时叫揭虏。番和县,农都尉治理。王莽时叫罗虏县。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记载认为是流沙。都尉治理。王莽时叫居成县。显美县。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设置。王莽时叫辅平郡。有一万八千一百三十七户,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V1人。有九个县:禄福县,呼蚕⽔发源于南羌中,向东北到会⽔流⼊羌⾕。王莽时叫显德县。表是县,王莽时叫载武县。乐涫县,王莽时叫乐亭。天哝县,⽟门县,王莽时叫辅平亭。会⽔县,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东部都尉治束部障。王莽时叫萧武县。池头县,绥弥县,⼲齐县。西部都尉治西部障。王莽时叫测虏瑟。 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郡而设置。正西关外有⽩龙堆沙,有蒲昌海。王莽时叫敦德郡。有一万一千二百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口人。有六个县:敦煌县,中部都尉治步广设候官。杜林认为是古代瓜州地,出产美瓜。王莽时叫敦德县。冥安县,南面籍端⽔发源于南羌中,向西北流⼊湖泽,灌溉民田。效⾕县,渊泉县,广至县,宜禾都尉治昆仑障。王莽时叫广桓县。龙勒县。有 ![]() 定安郡,武帝元鼎三年设置。有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户,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口人。有二十一个县:⾼平县,王莽时叫铺睦县。复累县,安俾县,抚夷县,王莽时叫抚宁县。朝那县,有端旬祠十五所,胡人的巫祝。还有湫渊祠。泾 ![]() ![]() ![]() ![]() ![]() ![]() 北地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威成郡。有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户,二十一万零六百八十八171人。有十九个县:马领县,直路县,沮⽔向西流出,向东流⼊洛⽔:灵武县,王莽时叫威成亭。富平县,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的浑怀障:王莽时叫特武县。灵州县,惠帝四年设置。有河奇苑、号非苑:王莽时叫令周县。晌衍县,方渠县,除道县,土莽时叫通道县。五街县,王莽时ou吾街县:鹑孤县,归德县,洛⽔从北面蛮夷中流出,流⼊⻩河。有堕垄、旦昼垄。回获县,略畔道县,王菱时叫延年道县。泥 ![]() ![]() 上郡,秦时设置,⾼帝元年改为翟国,后来又恢复原名:匈归都尉治理塞外的匈归障:属于并州。有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户,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卜八人。有二十三个县:肤施县,有五龙山、帝、原⽔、⻩帝祠四所。独乐县,有盐官。 ![]() ![]() ![]() ![]() ![]() 西河郡,亘造互塑四年设置。南部都尉治理塞外的翁龙县、埤是县。王菱时叫归新郡,属韭州。有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户,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口人。有三十六个县:富昌县,有盐官。王莽时叫富成县。骝虞县,鹄泽县,平定县,王莽时叫 ![]() ![]() ![]() ![]() ![]() ![]()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设置。西部都尉治理窳浑:王莽时叫沟搜郡。属于并州:有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户,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口人。有十个县:三封县,武帝元狩三年筑城。朔方县,金连盐泽、青盐泽都在南。王莽时叫武符县。修都县,临河县,王莽时叫监河县。呼遒县,窳浑县,有道路向西北;一 ![]() 五原郡,秦时叫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改名。东部都尉治理桐 ![]() ![]() ![]() ![]() ![]() 姜中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受降郡。属于并州。有三万八千三百零三户,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口人。有十一个县:云中县,王莽时叫远服县。咸 ![]() ![]() ![]() 定襄郡,⾼帝时设置。王莽时叫得降郡。属于并州。有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户,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口人。有十二个县:成乐县,桐过县,王莽时叫椅桐县。都武县,王莽时叫通德县。武进县,⽩渠⽔流出塞外,向西到沙陵流⼊⻩河。西部都尉治理。王莽时叫伐蛮县。襄 ![]() ![]() 雁弓郡,秦时设置。句注山在 ![]() ![]() ![]() ![]() ![]() ![]() ![]() ![]() ![]() 代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厌狄郡。有五原关、常山关。属于幽州。有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户,二十七万八⼲七百五十四口人。有十八个县:桑⼲县,王莽时叫安德县。道人县,王莽时叫道仁县。当城县,⾼柳县,西部都尉治理。马城县,东部都尉治理。班氏县,秦时地图上写的是班氏。王莽时叫班副。延陵县,标氏县,王莽时叫标聚县。且如县,于延⽔发源于塞外,向东到宁县流⼊沽⽔。中部都尉治理。平邑县,王莽时叫乎胡县。 ![]() ![]() 上⾕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朔调郡。属于幽州。有三万六千零八户,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口人。有十五个县:沮 ![]() ![]() ![]() 渔 ![]() ![]() ![]() 右北平郡,秦时设置。王莽时叫北顺郡。属于幽州。有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户,三十二万七百八十口人。有十六个县:平刚县,无终县,是以前的无终子国。冱⽔向西到雍奴县流⼊大海,经过两个郡,行程六百五十里。石成县,廷陵县,王莽时叫铺武县。俊靡县,漫⽔向南到无终东流⼊庚⽔。王莽时叫俊⿇县。旧县,都尉治理。王莽时叫哀睦县。徐无县,王莽时叫北顺亭。字县,榆⽔从东面流出。上垠县,⽩狼县,王莽时叫伏狄县。夕 ![]() ![]() ![]() ![]() 辽西郡,秦时设置:有小河四十八条,并行三千零四十六里。属于幽州。有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户,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口人。有十四个县:且虑县,有⾼庙:王莽时叫组虑县。海 ![]() ![]() ![]() ![]() 辽东郡,秦时设置。属于幽州。有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户,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口人。有十八个县:襄平县,有牧师官。王莽时叫昌平县。新昌县,无虑县,西部都尉治理。望平县,大辽⽔流出塞外,向南到安市县流人大海,行程一千二百五十里。王莽时叫长说县。房县,候城县,中部都尉治理。辽队县,王莽时叫顺睦县。辽 ![]() ![]() ![]() 乐浪郡,武帝元封二年设置。王莽时叫乐鲜郡,属于幽州。有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二户,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口人。有云鄣,有二十五个县:朝鲜县,欣邯县,湏⽔县,⽔流向西到增地县流⼊大海。王莽时叫乐鲜亭县。含资县,带⽔向西到带方县流⼊大海。黏蝉县,遂成县,增地县,王莽时叫增土县。带方县,驷望县,海冥县,王莽时叫海桓县:列口县,长岑县,屯有县,昭明县,南部都尉治理。镂方县,提奚县,浑弥县,呑列县,列⽔发源于分黎山,向西到黏蝉县流⼊大海,行程八百::十里。东吨县,不而县,束部都尉治理。蚕台县,华丽县,琊头昧县,前莫县,夫租县。 南海郡,秦时设置。秦国败亡后,尉佗在这里称王。武帝元鼎六年设置。属于 ![]() ![]() 郁林郡,以前秦国的桂林郡,属于尉佗。武帝元鼎六年设置,并改名。有小溪河⽔七条,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王莽时叫郁平县,简于 ![]() ![]() 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王莽时叫新广郡。属于 ![]() ![]() ![]() ![]()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王莽时叫桓合郡。属于 ![]() 九真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有小河五十二条,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有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户,十六万六千零一十三E1人。有界关。有七个县:胥浦县,王莽时叫驱成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骥县,无切县,都尉治理。无编县。王莽时叫立真皇。 ⽇南郡,以前秦国的象郡,武帝元鼎六年设置,并改名。有河十六条,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于 ![]() 趟国,以前秦国的邯郸郡,⾼帝四年成为趟国,景帝三年恢复为邯郸郡,五年又恢复为原名。王莽时叫桓亭。属于冀州。有八万四千二百零二户,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口人。有四个县:邯郸县,牛首⽔发源于堵山,向东流⼊⽩渠。赵敬侯从中牟迁到造裹。易 ![]()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设置为平⼲国,宣帝五凤二年恢复原名。王莽时叫富昌郡。属于冀州。有二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户,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口人。有十六个县:广平县,张县,朝平县,南和县,列葭⽔向东流⼊洒⽔。列⼊县,王莽时叫列治县。斥章县,任县,曲周县,武帝建元四年设置。王莽时叫直周县。南曲县,曲梁县,是侯国。王莽时叫直凿鳄。广乡县,平利县,平乡县, ![]() 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设置。属于冀州。有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户,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口人。有四个县:真定县,是原来的束垣县,⾼帝卜一年改名。王莽时叫思治县。稿城县,工莽时叫稿实县。肥汇县,是以前的肥子国。绵曼县。斯汶⽔首先从太⽩渠接受⽔源,向东到垫毖流⼊董回。王菱时叫钟至递。 中山国,⾼帝时的郡,景帝三年成为国。王莽时叫常山国。属于冀州。有十六万零八百七十三户,六十六万八千零八十El人。有十四个县:卢奴县,北平县,徐⽔向东到⾼ ![]() ![]() ![]() ![]() 信都国,景帝二年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恢复原名。王莽时叫新博。属于冀州。有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户,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口人。有十七个县:信都县,是诸侯王的都城。原章河、原库池都在北面,向东流⼊大海。 《禹贡》的绛⽔也流⼊大海。王莽时叫新博亭。历县,王莽时叫历宁县。扶柳县,辟 ![]() 河间国,原来的赵国,文帝二年另立为诸侯国。王莽时叫朔定。有四万五千零四十三户,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口人。有四个县:乐成县,库池别⽔首先从库池河接受⽔源,向东到束光县流⼊库池河。王莽时叫陆信县。候井县,武隧县,王莽时叫桓隧县。弓⾼县。库池别河首先从摩池河接受⽔源,向东到⼲舒县流⼊大海。王莽时叫乐成县。 广 ![]() ![]() ![]() ![]() ![]() 甾川国,原齐国,文帝十八年另立为国。后来合并到北海郡。有五万零二百八十九户,二十二万七千零三十一口人。有三个县:剧县,蕤⽔发源于义山,向北到寿光县流⼊大海。王莽时叫俞县。东安⼲县,女⽔发源于菟头山,东北到临甾县流⼊钜定。楼乡县。 胶东国,原来的齐国,⾼帝元年另立为诸侯国,五月又重新属于齐国,文帝十六年恢复为诸侯国。王莽时叫郁秩。有七万二千零二户,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口人。有八个县:即墨县,有天室山祠。王莽时叫即善县。昌武县,下密县,有三石山祠。壮武县,王莽时叫晓武县。郁秩县,有铁官。 ![]() ![]() ⾼密国,以前的齐国,文帝十六年另立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改为⾼密国。有四万零五百三十一户,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口人。有五个县:⾼密县,王莽时叫章牟县。昌安县,石泉县,王莽时叫养信县。夷安县,王莽时叫原亭县。成乡县。王莽时叫妪盛昼。 城 ![]() ![]() 淮 ![]() ![]() 梁国,原秦国的 ![]() ![]() ![]() 束平国,原来是梁国,景帝中六年另立为济束国,武帝元鼎元年成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柬平国。王莽时叫有盐。属于兖州。有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户,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口人。有铁官。有七个县:无盐县,有邱乡。王莽时叫有盐亭。任城县,原来的任国,太昊的后代,风姓。王莽时叫延就亭。东平陆县,富城县,王莽时叫成富县。章县,亢⽗县,诗亭,是原来的诗国。王莽时I]qJll~⽗县。樊县。 鲁国,原来秦国的薛郡,⾼后元年成为鲁国。属于豫州。有十一万八千零四十五户,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口人。有六个县:鲁县,伯禽的封地:有五万二千户。有铁官。卞县,泅⽔西南到方与流⼊沛⽔,经过三个郡,行程五百里,是青州的河流。汶 ![]() 楚国,⾼帝时设置,宣帝地节元年改为彭城郡,⻩龙元年恢复原名。王莽时叫和乐。属于徐州。有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户,四十九万七千八百零四E1人。有七个县:彭城县,原来的彭祖国。有四万零一百九十六产。有铁官。留县,梧县,王莽时叫吾治县。傅 ![]() ![]() ![]() 泅⽔国,原束海郡,武帝元鼎四年另立为泅⽔国。王莽时叫⽔顺郡。有二万五千零二十五户,十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口人。有三个县:浚县,王莽时叫生麦县。泗 ![]() 广陵国,⾼帝六年属于荆州,十一年改属于吴国,景帝四年改名为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改名为广陵。王莽时叫江平。属于徐州。有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户,十四万零七百二十二口人。有铁官。有四个县:广陵县,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都在这裹建都,并得到鄣郡,但没有得到吴国。王莽时叫定安县。江都县,有江⽔祠。渠⽔首次从长江接受⽔源,向北到 ![]() ![]() 六安国,原来的楚国,⾼帝元年另立为衡山国,五年属于淮南,文帝十六年重新为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另立为六安国。王莽时叫安风。有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户,十七万八⼲六百一十六口人。有五个县:六县,原是诸侯国,皋繇的后代,偃姓,被楚国所减。如溪⽔首先从沘⽔接受⽔源,向东北到寿舂流⼊芍陂。蓼县,原是诸侯国,皋繇的后代,被楚国所灭。安丰县, 《禹贡》上的大别山在西南。王莽时叫美丰县。安风县,王莽时叫安风亭。 ![]() 长沙国,秦国的郡,⾼帝五年成为国。王莽时叫填蛮国。属于荆州。有四万三千四百七十户,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E1人。有十三个县:临湘县,王莽时叫抚睦县。罗县,连道县,益 ![]() ![]() 本来秦国的京师叫內史,把天下分为了三十六郡。汉朝建立后,由于秦朝的郡太大,就逐渐重新加以开辟设置,又建立了诸侯王的封国。武帝时广泛开拓三面边境土地。所以从⾼祖时起增加了二十六郡,文帝、景帝各增加了六郡,武帝时增加了二十八郡,昭帝时增加了一郡,到孝平帝时止,共有郡国一百零三个,县邑一千三百一十四个,道三十二个,侯国二百四十一个。:七地东西向有九千三百零二里,南北向有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全部疆域內的田地共有一亿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零五顷,其中一亿零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是人们群居的地方和道路,以及山河林泽,都不可开垦,其中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有可开垦的,有不可开垦的,确定开垦的田地有八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三十六顷。有民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零六十二,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朝达到了极盛。 大凡百姓都含有五常的本 ![]() ![]() ![]() 秦国的土地,在天官束井、舆鬼的分野处。它的界线是从弘农郡的旧关往西,有京兆郡、扶风郡、冯翊郡、北地郡、上郡、西河郡、定安郡、天⽔郡、陇西郡,往南有巴郡、蜀郡、广漠郡、犍为郡、武都郡,西面有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还有向西南有群柯郡、越隽郡、益州郡,都应分属于它。秦国的祖先叫柏益,出生于帝颛顼的家庭,尧时帮助大禹治⽔,是舜帝的朕虞官,养育草木鸟兽,赐给他蠃氏的姓,经过夏、商时为诸侯。到周朝时有造⽗,善于驾驭训练马匹,得到⽑⾊像花一样红,耳朵是绿⾊的四匹马,受宠于穆王,被封到趟城,所以改姓为赵氏。后来有非子,为周孝王在沂⽔和渭⽔之间养马。孝王说: “以前伯益懂得禽兽,他的子孙也没有断绝。”于是被封为诸侯的小国,在秦地建邑,现在陇西秦亭的秦⾕就是。到玄孙时,就是庄公,打败了西戎,占有了它的土地。到庄公儿子襄公时,幽王被⽝戎打败,平王束迁都到雒邑。襄公带兵救周朝有功,被赐给郊、酆的上地,列为诸侯。八代后,穆公称霸,以⻩河作为边境。十多代后,孝公任用商君,制定辕田,开辟阡陌,向东称雄诸侯。儿子惠公刚一称王,就得到上郡、西河。孙子昭王开拓巴、蜀,消灭周朝,取得九鼎。昭王曾孙嬴政呑并六国,称皇帝,倚仗威力,焚书坑儒,⽩行其事。到儿子胡亥时,天下就反叛了他。 原来秦国的土地在《禹贡》时横跨雍、梁二州,《诗》上的《风》中兼有秦、豳两国。以前后稷分封在帘,公刘居住在豳,大王迁徙到郧,文王建造了酆,武王治理镐,他们的百姓有先代君王的遣风,喜爱稼穑,致力于本业,所以《豳诗》上说的农桑⾐食的 ![]() ![]() ![]() ![]() ![]() 天⽔和陇西,山中盛产林木,百姓用木板来建造房屋。至于定安、北地、上郡、西河,都靠近戎狄,讲求战备,崇尚气节与力量,以 ![]() 从武威郡往西,本来是匈奴昆琊王、休屠王的地方,武帝时侵夺了这片地,刚开始设置了四个郡,用来贯通西域,隔绝南羌和匈奴。这里的百姓有的因为关东极其贫困,有的因为报复怨恨超过限度,有的因为叛逆无道,家属被迁徙到这裹。习俗相差相当悬殊,土地广阔,百姓稀少,⽔草适合喂养牲畜,所以凉州的牲畜是天下最多的。保卫边塞,二千石员官来治理它,都以兵器和马匹作为业务;酒宴礼节的聚会,上下都相通,官民相互亲近。因此这裹的习俗是风雨时节,⾕卖的经常价很低,盗和贼都比较少,有谐和的气氛相对应,比內地的郡要通情理。这是政令宽厚,官吏不苛刻所带来的结果。 巴郡、蜀郡、广汉郡本来是南夷,秦朝呑并后就作为郡,土地肥沃,有江⽔灌溉田野,有山林竹木疏菜果实的富饶。南面滇、焚多出僮仆,西面邛、榨多产马和牦牛。百姓以稻和鱼为食物,没有灾年的忧患,习俗就没有愁忧和辛苦,因此容易遇度放纵,体格柔弱,心 ![]() ![]() 武都郡的土地上杂居着氐人和羌人,还有犍为郡、胖柯郡、越仑郡,都是西南外面的夷族,武帝时开始设置。民俗大致同巴郡、蜀郡相同,而武都郡又靠近天⽔郡,民俗相当相似。原来秦国的土地,占天下的三分之一,但人口不超过天下的十分之三,计算它的财富,却占天下的十分之六。吴札观赏音乐,就创作《秦》这首歌,说:“造就叫做中原的音声。能亲善中原就盛大,是盛大的极至,这难道是周朝的旧样吗?” 从井十度到柳三度,称做鹑首的位置,是秦国的分星。 魏国的土地,是觜鱲星、参星的分野。它的疆界从⾼陵往东,一直到河东、河內的尽头,南面有陈留以及汝南的召陵、溜彊、新汲、西华、长平,颖川I的舞 ![]() ![]() 河內本来是商朝的旧都城,周朝消灭殷朝后,把它京城以內的地方分为三国,《诗。风》中的邶、庸、卫国就是。邶国是用来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庸国,由管叔治理;卫国,由蔡叔治理:用来监视商朝百姓,称做三监。所以《书序》上说“武王崩,三监反叛”周公诛杀了他们,把他们的土地全部分封给周公的弟弟康叔,号称孟侯,用来在左右辅佐周室;把邶国、庸国的百姓迁到雒邑,因此邶、庸、卫三国的诗风格相同。《邶诗》说“在浚邑的地方”《庸诗》说“在浚邑的郊外”; 《邶诗》又说“也在淇⽔流淌” “河⽔浩 ![]() ![]() ![]() ![]() 河东的土地平坦开阔,有丰富的盐铁,本来是唐尧居住的地方,是《诗。风》中的盘国、魏国。周武王的儿子唐叔在⺟亲还没生下他时,武王梦见上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取名叫卢,把唐这片地方给他,属于参旦。”等到庐超出生,就给他取名叫虞。到成王消灭唐国,就把它分封给扭虞。卢厘有置丞,等到走喽的儿子銮成为置侯,所以参星就是晋国的星。这裹的百姓有先王遗传下来的教化,君子周密思考,小人小气耝俗。所以《唐诗》中的《蟋蟀》、 《山枢》、 《葛生》各篇说“现在我不行乐,岁月就要流逝了”;“如果自己死了,别人就会⾼兴了”;“百年以后,就回到他的坟墓了”都考虑奢侈和节俭的适度,思考死和生的忧虑。吴札听到唐国的歌,说:“思想太深刻了!难道他们就是陶唐区的遗民吗?” 魏国,也是姬姓,在晋国南面⻩河的拐弯处,所以它的诗说“它是汾⽔的一处河曲”;“把它放在董回的边上”从:壹拯十六世到麸公,灭掉魏国用来分封大夫毕万,灭掉耿用来分封大夫盏周,等到大夫垄亘辽分封到整厘的平原,置国于是开始壮大。到了文公的时候,称霸诸侯,尊崇周室,开始有河內的上地。吴札听到《魏》歌,说: “太美了!乐声婉转悠扬。用德来辅佐它,就是明主。”主公十六代后被韩周、至困、趟国所灭,三家都自立为诸侯,造就是三置。趟国和泰迩祖先相同,整国和魏国都是姬姓。从垦万过了十代后就称侯,到孙子时就称王,把都城迁到大梁,所以魏国又称作梁,七代后被秦国所灭。 周国的土地,是柳星、七星、张星的分野。现在2媳的昼幽、毅虚、芒壁、堡面、巩、銮氏,是它的地方。以前旦公建造雏旦,认为变邑在土地央中,诸侯在四周捍卫,所以建立了京 师。到周幽王时同裹姒 ![]() ![]() 周国人的过失,在于投机取巧,趋附利益,重视财富,轻视义气,尊重富人,轻视贫民,喜 ![]() ![]() ![]() 从柳星三度到张星十二度,称做鹑火的位置,是周朝的分星。 韩国上地,是角星、亢星、氐星的分野。韩国瓜分晋国得到南 ![]() ![]() ![]() ![]() ![]() 郑国,是现在河南的新郑,本来是⾼卒氏的火正官祝融的废墟。至于成皋、荣 ![]() ![]() ![]() ![]() ![]() ![]() ![]() ![]() ![]() 陈国,是现在淮 ![]() ![]() ![]() 颖国、南 ![]() ![]() ![]() ![]() ![]() ![]() ![]() ![]() ![]() ![]() 从束井六度到亢六度,称做寿星的位置,是郑国的分野,同韩国的分星相同。 赵国的上地,是昴星、毕星的分野。趟分晋,得到赵国。北面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到涿郡的⾼ ![]() 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在⻩河以北;向南到浮⽔、繁 ![]() ![]() ![]() ![]() 趟夙九代后称侯,四代后敬侯迁都到邯郸,到曾孙武灵王时称王,过了五代,被秦国所灭。赵国、中山国地少人多,还有沙丘的纣王的放 ![]() 邯郸北面与燕地和涿地相通,南面有郑、卫,是漳、河之间的一个大城市。这裹土地广阔,民俗复杂,大致是专诚急躁,崇尚气概与声势,轻视虚伪奷诈。太原、上 ![]() 钟地、代地、石地、北地,靠近胡敌,民间习俗強直刚愎,喜 ![]() 定襄、云中、五原,本来是戎、狄的地方,经常有趟国、齐国、卫国、楚国的人迁徙到这裹。这裹百姓简陋朴素,缺少礼仪修饰,喜 ![]() 燕国的上地,是尾星、箕星的分野。武王平定殷后,把召公封到燕国,这之后过了三十六代同六国一同称王。束面有渔 ![]() ![]() ![]() ![]() 上⾕到辽东,土地广阔,民人稀少,几次遭受胡人的略侵,风俗同趟地、代地相类似,盛产鱼盐枣栗。北面接近乌丸、夫余,束面谋取真番的利益。 玄菟、乐浪,是武帝时设立的,都是朝鲜、秽貉、句骊的蛮夷。殷朝的道运衰落后,箕子离开前往朝鲜,教导他们的百姓礼节仪式,耕地养蚕织布。乐浪、朝鲜的百姓有八条违反噤令的事:杀人的人当时就被杀死偿罪;伤人用⾕来偿罪;盗窃的人,男子就没收作为被盗家中的奴隶,女子作为奴婢,想自己用钱抵罪的,一人五十万。即使免罪成为百姓,民俗也为他们感到羞聇,嫁和娶不用做 ![]() ![]() ![]() ![]() 从危星四度到斗星六度,称作析木的位置,是燕国的分星。 齐国的土地,在虚星和危星的分野处。束面有甾JI[、东莱、琅琊、⾼密、胶束,南面有泰山、城 ![]() ![]() ![]() ![]() 古代有土地分割,没有民人的分割。太公因为齐国的土地近海而形成瘠薄的盐咸地,缺少五⾕,因而人口稀少,于是鼓励以女工的工作,畅通鱼盐的利益,人和物就像辐凑一样多了。过了十四代后,齐桓公任用管仲,设立轻重以富強家国,联合诸侯成就霸王功业,位在陪臣而娶了三姓的女子。因此这裹民俗更加奢侈,织做细洁雪⽩的丝织品和细绫绣花的丝织物以及精美华丽的⾐物,号称是帽、带、⾐、鞋的天下。 当初太公治理齐国,整治道德学术,尊重贤能智慧,奖赏有功的人,所以到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多喜 ![]() ![]() ![]() 以前太公刚被分封时,周公问“用什么来治理齐国?”太公说道: “选举贤能,奖励有功的人。”周公说: “后代一定有篡位谋杀的臣子。”这之后二十九代被強臣田和所灭,田和自己立为齐侯。开始,田和的先人陈公子完因有罪投奔查,齐桓公任他为大夫,更改称呼为田氏。九代后到田和时而篡夺齐国,到孙子威王时就称王,过了五代,被秦国消灭。 临甾,是海和岱之间的一座大城市,其中五方的民人都全了。 鲁国的土地,是奎星和娄星的分野。东到束海,南面有泗⽔,到淮⽔,得到临淮的下相、睢陵、僮、取虑,都是鲁国的地方。 周朝建立后,把少昊的废墟曲⾩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作为鲁侯,以他为周公祭祀的主宰。这裹的民人有圣人的教化,所以孔子说“齐国一变到了鲁国,鲁国一变就达到了道”是说接近正道。地方濒临洙⽔和泅⽔,这裹的百姓涉⽔渡河,年轻的扶着老人并替代他们背负东西。民俗已变得更加刻薄后,年长的老人不能感到全安,就同年轻人相争吵,所以说:“鲁国道德衰败后,洙⽔和泅⽔之间断断争辩。”孔子哀痛五道即将衰败,就撰修六经,以记述唐、虞和三代的王道,弟子接受传授而精通的人有七十七个。因此造裹的百姓喜 ![]() 现在距离圣人已很久远了,周公遣留的教化逐渐微弱消亡,孔子的学校也已衰坏。土地狭小,人El众多,有很多桑⿇的生产,没有山林湖泽的富饶。民俗吝啬贪财,热心做买卖,喜 ![]() 汉朝建立以来,鲁国束海很多人到达7HIJ~H之位。东平、须昌、寿良,都在济⽔的束面,属于鲁国,不是宋国的地方,应当加以考证。 宋国的土地,是房星、心星的分野。现在的沛、梁、楚、山 ![]() ![]() ![]() ![]() ![]() 以前尧从成 ![]() ![]() ![]() 宋国从微子起过了二十多代,到景公时消灭了曹国,消灭曹国后过了五代也被齐国、楚国、魏国所灭,把它的土地划成三份。魏国得到了它的梁和陈留地区,齐国得到了它的济 ![]() ![]() ![]() ![]() 卫国的土地,是营室星、东壁星的分野。现在的东郡以及魏郡的黎 ![]() ![]() ![]() ![]() 卫国土地上有桑地间濮 ![]() ![]() 楚国的土地,是翼星和轸星的分野。现在的南郡、江夏、零陵、桂 ![]() ![]() 楚国有长江、汉⽔、河流湖泽⾼山森林的富饶;江南地区土地广阔,有的地区进行着火耕⽔耨。百姓以鱼和稻为食,以捕鱼打猎伐山取竹木作为本业,果蔬、蜗牛和蛤等食物经常很充⾜。所以这裹的人苟且懒惰,没有积蓄,饮食供给跟得上就不担忧冻和饿,也没有家有千金的家庭。 ![]() ![]() ![]() ![]() ![]() 吴国土地,是斗星的分野。现在的会稽、九江、丹 ![]() 殷朝衰败后,周大王宜⽗兴建了郊地和梁地,长子大伯,次子仲雍,少于公季。公季有一个聪明的儿子昌,周大王打算把家国传给他。大伯、仲雍告辞去采药,于是投奔荆蛮。公季继 位,到昌的时候为西伯,受天命而称王。所以孔子赞美地称:“大伯,可以称得上是最有道德的了!三次以天下相让,百姓没有不称道的。”说“虞仲逃隐到蛮夷,隐居不言,⾝心清洁,所摒弃的合乎权道。”大伯当初投奔荆蛮,荆蛮归顺了他,号为句吴。大伯卒后,仲雍立位,到曾孙周章时,武王打败了殷,因此封了周章。又把周章的弟弟周中分封到河北,这就是北吴,后世称它为虞,过了十二代被晋所灭。遇了两代后,荆蛮的吴子寿梦強大起来,称为王。他的小儿子就是季札,有贤能之才。兄弟相互让位,季札辞让而不接受。从寿梦称王起,过了六代,阖庐推举伍子胥、孙武为大将,打仗就取胜,进攻就夺取,在诸侯中建立起了霸名。到儿子夫差时,诛杀了子胥,任用宰馅。被粤王勾践所灭。 吴地、粤地的君主都喜好勇武,所以这裹的百姓到现在都喜 ![]() ![]() ![]() 吴国束面有海盐和章山的铜,有三江、五湖的优势,也是江束的一个大城市。豫章出产⻩金,但⻩金的储量不多,采取的金不⾜以用来奖赏。江南地低嘲 ![]() 会稽海外有束鳃人,分为二十多国,在每年进贡的时候出现。 粤国的土地,是牵牛星、婺女星的分野。现在的苍梧、郁林、合浦、 ![]() 代,帝少康的庶子,分封到会稽,在⾝体上刺画有⾊的图案,剪断头发,以躲避蛟龙的伤害。过了二十代,到勾践的时候称为王,同吴王阖庐作战,被打败在隽李地方。夫差登基后,勾践乘着胜利又讨伐吴国,吴国大败勾践,勾践栖⾝于会稽,称臣屈服,请求和平。后来勾践采用范蠡、大夫种的计谋,便讨伐灭掉了吴国,兼并了吴国的土地。渡过淮河同齐国、晋国等诸侯相会,给周朝进贡。周元王派遣使者赏赐并任命勾践为霸王,诸侯全都来庆贺。过了五世后,粤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分散,众君主一样事奉楚国并服从它。过了十代,到闽君摇的时候,辅佐诸侯平定了秦国。汉朝建立后,重新立闽君摇为越王。这时候,秦国的南海尉赵佗也自称为王,家国延续到武帝时,全都被消灭作为郡地。 地方靠近大海,多犀牛、大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的聚合,中原到那裹去的商人大多谋取到富利。番禺是它的一座大城市。 从合浦的徐闻向南进⼊大海,是大州。东西南北方圆千里,武帝元封元年夺取作为儋耳、珠厘郡。百姓都单被着布,把⾐服从头上穿进去。男子耕作务农,种植禾稻纡⿇,女子养桑蚕纺织。没有马和虎,百姓养牛、羊、猪、 ![]() 从⽇南地区堡寨、徐闻、合浦乘船运行大约五个月,有都元国;又乘船运行大约四个月,有邑卢没国;又乘船运行大约二十多天,有谌离国;步行大约十多天,有夫甘都卢国。从夫甘都卢国乘船走大约两个多月,有⻩支国,民俗同珠庄郡大致相同。这个州面积广大,户VI多,有很多奇怪的东西,从武帝以来都进贡过。有译长官,属于⻩门官,与应征的人一同⼊海购买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带着⻩金杂丝前往。所到家国都供给他们食物并跟他们一同前行,蛮夷的商船,辗转把他们运送到所要到的地方。也有追逐 ![]() |
上一章 汉书 下一章 ( → ) |
素书天工开物伤寒论吴子尉缭子管子淮南子列子韩非子荀子 |
班固的免费历史小说《汉书》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汉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汉书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