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 作者:司马迁 | 书号:10113 时间:2017/3/25 字数:15583 |
上一章 吴太伯世家 下一章 ( → ) | |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彊鸠夷立。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立。颇⾼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国中;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国中之虞。国中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饹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国中。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 ![]()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原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 ![]() ![]() 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饹吴。吴予庆封硃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 ![]()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歌郑。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 ![]() ![]() ![]() ,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也。”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偪,远而不携,而迁不 ![]()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 ![]()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锺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不听琴瑟。 適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七年,楚公子围弑其王夹敖而代立,是为灵王。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硃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十一年,楚伐吴,至雩娄。十二年,楚复来伐,次于乾谿,楚师败走。 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眛立。王馀眛二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焉。 四年,王馀眛卒, ![]()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饹,公子光客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 ![]() ![]()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 ![]()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兄为僇于楚, ![]()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十三年舂,吴 ![]() ![]() ![]()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 ![]()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吴以为大夫。 三年,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 ![]() ![]()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今果如何?”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 ![]() ![]() ![]() 十年舂,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见秦越 ![]() 十五年,孔子相鲁。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 ![]()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 ![]() ![]() ![]() ![]() 之,不亦难乎!且句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不重采,吊死问疾,且 ![]() 越王句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十四年舂,吴王北会诸侯于⻩池, ![]() ![]()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彊。越王句践率兵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 ![]()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舂秋古文,乃知国中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太伯作吴,⾼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于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聇,空惭伍胥。 译文 吴太伯与其弟仲雍,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象当地蛮人一样⾝上刺満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太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勾)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其子強鸠夷继位。強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其子转继位。转死,其子颇⾼继位。颇⾼死,其子句卑继位。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晋国版图、征伐虢国。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其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益強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 ![]() 前561年(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満,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前557年(四年),晋平公方始继位。 前548年(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満⾜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前545年(王余祭三年),齐国相庆封获罪于齐,从齐逃到吴国来。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他作为奉邑,把公主嫁给庆封,庆封结果比原先在齐国还富有。 前544年(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鲁国乐工为他演唱《周南》和《召(shào,绍)南》,季札听后说:“美啊,从音乐中听出周朝王业基础已打好,但还未获得最后成功。曲中洋溢着虽辛劳但无怨言的情绪。”乐工又演唱《邶(pèi,佩)风》,《鄘(yōng,拥)风》、《卫风》。季札说“美啊,深沉哪,虽遭坎坷而其精神不陷于困顿颓唐,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这是《卫风》的歌曲吧?”乐工又演唱《王风》。季札说:“美啊,其情虽忧伤而不惧葸,这是周室东迁后的歌曲吧?”又演唱《郑风》。季札说:“歌声细琐反映出其国政令苛细,民人难以忍受,这个家国恐怕要率先灭亡吧?”又演唱《齐风》。季札说:“美啊,曲调弘大深远,真有大国之风。堪为东海一方表率,这是姜太公的遗风吧!家国的前途无可限量!”又演唱《豳(bīn,宾)风》。季札说:“美啊,曲调宽弘坦 ![]() ![]() ![]() ![]() ![]() 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 ![]() ![]() ![]()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权政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权政定落于你⾝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蘧瑗(qúyuàn,渠院)、史狗、史?(qiū,秋)、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家国无患。” 从卫国到了晋国,季札要住在宿(qì,戚)邑,听到鼓钟作乐之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无德,祸必加⾝。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国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够,还可以玩乐吗?孙文子在这里,就如燕巢于帷幕之上那样危险。而且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未葬,难到可以作乐吗?”于是离开了。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 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权政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权政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 ![]() 前541年(七年),楚公子围杀死楚王夹敖而自立为王,就是灵王。前538年(十年),楚灵王与诸侯盟会,以征伐吴国朱方县,为了诛惩齐庆封。吴国也攻楚国,占领楚国三个城邑后离开。前537年(十一年),楚征伐吴,到雩娄。前536年(十二年),楚又来伐吴,在乾溪驻军数⽇,最后败走。 前531年(十七年),王余祭死去,其弟余昧继位。前529年(王余昧二年),楚公子弃疾杀死楚灵王,自己代立为君。 前527年(四年),王余昧死,想传位于其弟季札。季札避让,逃离开去。于是吴人说:“先王有令,兄死弟继位,一定传国给季子。季子现在逃脫君位,那王余昧成为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现在他死了,其子应代其为王。”于是立起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 前525年(王僚二年),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国,打了败仗,把吴先王之舟也丢掉了。公子光害怕因此获罪,就偷袭楚军,又夺回了王舟才回军。 五年(前522),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公子光是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我⽗亲兄弟四人,应该传国传到季子。现在季子不当国君,我⽗亲是最先当国君的。既然不传国于季子,我应当继承我⽗亲当国君。”他在暗中结纳贤士,想以之袭击王僚。 前519年(八年),吴王派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军,把原楚太子建之⺟从居巢接回吴国。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前518年(九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当初,楚国边城卑梁氏有少女与吴边城女子争抢采摘桑叶,两个女子的家人气愤之下互相攻杀,两国边邑的官长听说后,一怒之下互相进攻,吴国边邑被灭掉。吴国闻之大怒,所以讨伐楚国,攻取居巢、钟离二城而还。 伍子胥刚逃至吴国时,向吴王僚陈说伐楚的益处。公子光说:“子胥的⽗、兄被楚王所杀,他劝您伐楚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对吴国并无好处。”伍子胥这才明⽩公子光别有目的,子胥寻找到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介绍给公子光。光十分⾼兴,才把子胥当做宾客对待。子胥退居郊野耕作度⽇,来等待专诸大事成功。 前515年(十二年)冬,楚平王死去。前514年(十三年)舂,吴王想借楚国有国丧而攻伐它,派公子盖(gě,葛)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lù,陆)、灊(qián,前)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谁知楚国派奇兵绝其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这时吴公子光说:“此时机不可失。”告诉专诸说:“不寻找就不能得到。我是真正的国王后代,应当立为国君,我正是要追求这个。季子虽然回来,也不会反对我的。”专诸说:“杀死王僚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內只有他的老⺟幼子,而他两个弟弟率兵攻楚,被阻绝了归路。现在吴王境外被楚国所困扰,国內没有刚直忠诚之臣,他拿我们没什么办法。”公子光说:“我的⾝体,就是你的⾝体,祸福与共。”四月丙子⽇,公子光把甲士埋伏于地下室之中,然后请王僚来宴饮。王僚派兵列于道旁,从王宮到公子光之家,直至光家的大门、台阶、屋门、坐席旁,布満王僚的亲兵,人人手执利剑。王僚来到后,公子光假装脚疼,蔵进了地下室,派专诸将匕首蔵于烤全鱼的腹中,伪装上菜。专诸将鱼送至王僚前时,从鱼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左右卫士急用剑刺⼊专诸 ![]() 季札回到吴国,说:“只要对先君的祭祀不废止,民人不至于没有国君,社稷之神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责谁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来对待天命安排。祸 ![]() ![]() 前514年(吴王阖庐元年),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之官并参政议国事。楚王杀死了伯州犁,其孙伯嚭(pǐ,痞)逃亡到吴国,吴王任命他为大夫。 前512年(三年),吴王阖庐与伍子胥、伯嚭领兵征伐楚国,攻取舒邑,杀了吴国逃亡的公子盖余、烛庸。阖庐计划顺势进攻楚国首都郢(yǐng,影),将军孙武说:“军民征战已很劳顿,现在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成 ![]() ![]() 前506年(九年),吴王阖庐询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你们说不能攻打郢都,现在情况如何?”二人回答说:“楚国大将子常贪婪,唐国、蔡国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举伐楚,必须联合唐、蔡二国才能成功。”阖庐听从他们,出动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来到汉⽔边上。楚国也发兵抵拒,双方隔⽔列阵。吴王阖庐之弟夫概 ![]() ![]() 前505年(十年)舂,越王听说吴王兵驻郢都,国內空虚,举兵伐吴。吴国派另一支军队抗击越兵。楚国向秦国告急,秦国派兵救楚击吴,吴军败北。阖庐之弟夫概看到秦兵越兵同时打败吴兵,吴王又留在楚国不归,夫概就跑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庐闻知后,就领兵回吴,攻打夫概。夫概兵败逃往楚国。楚昭王才得以于九月返回郢都,而把夫概封在堂溪,就是堂溪氏。前504年(十一年),吴王命太子夫差伐楚,攻取番邑。楚王恐惧,把国都从郢迁到鄀(ruò,若)。 前500年(十五年),孔子摄行鲁国相事。 前496年(十九年)夏,吴兵伐越,越王句践带兵在檇(zùi,醉)李抗击。越兵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冲向吴阵,⾼呼口号,杀自于阵前。吴兵只顾观看这种奇怪放松防备,越兵趁势攻击,在姑苏大败吴兵。吴王脚拇指被越军击伤,军队退却七里。吴王此时伤重而死。临死前吴王阖庐命立太子夫差为王,对夫差说“你能忘记句践杀死了你的⽗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过了三年,吴终于报复了越国。 前495年(吴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吴国坚持军事训练,一直有报复越国之志。前494年(二年),吴王出动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败越军,终于报了姑苏失败之仇。越王勾践只得带五千甲兵躲进会稽山,出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媾和,愿以越国作为吴国的奴仆之国。吴王想允许,伍子胥劝谏说:“从前有过氏杀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帝相的 ![]() 前489年(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夺权力,新立之君幼小无势,于是兴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不用两种以上的颜⾊,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到利用民众伐吴报仇啊。勾践不死,必为吴国大患。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吴王不听,北伐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兵。兵至缯(zēng,增)邑,召见鲁哀公并索取百牢。季康子派子贡列举周礼来劝说太宰嚭,吴王才停止。于是吴王留下来略取齐、鲁两国南疆土地。九年(前487),为驺国讨伐鲁国,至鲁,与鲁定盟后离开。前486年(十年),趁势伐齐而归。前485年(十一年),又一次北伐齐国。 越王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吴王,献上丰厚贡礼,吴王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害怕,说:“这是要丢掉吴国啊。”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 ![]() 齐国大夫鲍氏杀死齐悼公。吴王闻说,在军门外痛哭三⽇,乃从海上运兵攻齐。齐人打败吴军,吴王才领兵回国。 前483年(十三年),吴王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tuó,驼)皋盟会。 前482年(十四年)舂,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 ![]() 前481年(十五年),齐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 前478年(十八年),越国更加強大。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楚国灭了陈国。 前476年(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杀自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太伯可以说是道德的巅峰,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民人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我读《舂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国和荆蛮的句吴是兄弟啊。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解析 《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司马迁从维护家国统一的立场出发,把各诸侯国看做辅佐央中 权政的地方政治力量,希望他们能“忠信行道”来维护央中集权的统一。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他创立《世家》体例的目的:“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幅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史记》共中有《世家》三十篇,其內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传,故名《世家》。后人总结为“公侯传国则为世家”(《后汉书·班彪传》)“世家以纪侯国”(赵翼《廿二史札记》)。但司马迁并不局限于仅用《世家》记载开国传家的诸侯,例如陈涉⾝死国除而且无后,但因“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也确曾号为陈王,起了大巨的历史作用,所以司马迁为他写了《陈涉世家》。表明了司马迁为了实真反映历史现实,而灵活运用《世家》这一体例的现实主义精神。 《世家》的叙事方法,大体与《本纪》相同,即以编年之体记载列国诸侯之事。因此刘知几说:“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 ![]() 关于《世家》一体是否为司马迁所创,以前学者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以为司马迁是“因袭前人”如清代秦嘉谟说:“按《太史公书》宗《世本》,其创立篇目,如《本纪》,如《世家》,如《列传》,皆因《世本》”(《世本辑补·诸书论述》)。另一种认为司马迁是“凿空独创”如宋代晁公武说:“《史记》一百三十篇,汉太史公续其⽗谈书,创为义例,起⻩帝迄汉武获麟之岁,撰成十二《本纪》以叙帝王,十《表》以贯岁月,八《书》以纪政事,三二《世家》以叙公侯。”我们认为,司马迁所立《世家》一体,既非纯然“仿袭前人”也不可能“凿空独创”而是在前人史书体例的基础上,加以融汇贯通因⾰损益,创立了《世家》之体。正如梁启超所说:“其《世家》、《列传》,既综雅记,亦采琐语,则《左传》、《国语》之遗规也”但“太史公首创纪传体,为史界不祧之祖”(《国中历史研究法》)。 《世家》一体,由于符合我国古代社会裂土封侯世袭不替的现实,所以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汉书》以下曾有些纪传体史著取消《世家》改为《列传》,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传》者,传一人之生平也;王侯开国,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今改作《传》,而其子孙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体矣。”(赵翼《廿二史札记》)所以《世家》一体,后代史书也屡屡采用,欧 ![]() 本篇名为《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強、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內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在本篇中,司马迁用“⽪里 ![]() ![]() 本篇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太史公从历史现实的实真出发,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 ![]() ![]() ![]() ![]() 本篇艺术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史笔的成功运用。国中史传叙事以简洁为上。本来有关吴国的史实,在《左传》及《国语·吴语·越语》中记载很多,有些言论连篇累牍。作为断代史这样写或还可以,但《史记》作为通史必然不能容纳这么庞杂的內容。因此,司马迁以“博采”为基础,而以“善择”为主导,选取那些最生动最能反映吴国基本历史面貌的言论和事实,经过去耝取精的理解消化和艺术再创造,变为言约意赅的简洁叙述和传神对话,使全篇叙述不蔓不枝线索清晰,人物语言如从口出无不毕肖。譬如⻩池之会晋吴争长一节,司马迁不但删去《国语》中吴王以甲兵三万围困晋军之事,而且⾼度庒缩了吴王、晋公的对话。《国语》中吴王原话为:“天子有命,周室卑约,贡献莫⼊,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振也,徒遽来告。孤⽇夜相继,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亿负晋众庶,不式诸戎、狄、秦、楚;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孤 ![]() |
上一章 史记 下一章 ( → )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走下神坛的毛走下圣坛的周红墙内外贺龙生与死共和国秘使龙困与微行狼毒花明朝那些事儿 |
司马迁的免费历史小说《史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史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史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