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完结历史小说作品 |
![]() |
|
闺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 作者:司马迁 | 书号:10113 时间:2017/3/25 字数:14225 |
上一章 夏本纪 下一章 ( → ) | |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曰鲧,鲧之⽗曰帝颛顼,颛顼之⽗曰昌意,昌意之⽗曰⻩帝。禹者,⻩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昌意及⽗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原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九年而⽔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山大川。禹伤先人⽗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薄⾐食,致孝于鬼神。卑宮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 ![]()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脩太原,至于岳 ![]()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濰、淄其道。其土⽩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于汶,通于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大野既都,东原厎平。其土⾚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羽畎夏狄,峄 ![]() ![]() 荆及衡 ![]() 荆河惟豫州:伊、雒、瀍、涧既⼊于河,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絺、纻,其篚纤絮,锡贡磬错。浮于雒,达于河。 华 ![]() ![]() 黑⽔西河惟雍州:弱⽔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于海;西倾、硃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內方至于大别;汶山之 ![]() 道九川:弱⽔至于合黎,馀波⼊于流沙。道黑⽔,至于三危,⼊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 ![]()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 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 ![]()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脩,思长,敦序九族,众明⾼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佞人?”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彊而义,章其有常,吉哉。⽇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琊 ![]() ![]()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予陆行乘车,⽔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暐,行山 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澮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补不⾜,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 ![]() ![]() ![]() 帝曰:“毋若丹硃傲,维慢游是好,毋⽔行舟,朋 ![]()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 ![]()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 ![]()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 ![]() ![]()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怈立。帝怈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 ![]() ![]()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尧遭鸿⽔,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 ![]()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禹,名叫文命。他的⽗亲叫鲧,鲧的⽗亲叫帝颛顼,颛顼的⽗亲叫昌意,昌意的⽗亲叫⻩帝。禹就是⻩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昌意和⽗亲鲧都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浩浩 ![]() ![]() 尧崩逝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土,要好好地⼲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你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山大川。禹伤痛⽗亲鲧治⽔无功被杀,因此劳⾝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经常随⾝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 ![]() 禹督导治⽔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和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后,接着修整到岳 ![]() 济⽔和⻩河之间是兖州。⻩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洼地已汇聚成湖泽了,雍⽔、沮⽔也都会同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的土地上已经在养蚕,于是民人得以从躲避洪⽔迁居的⾼地下到平地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黑坟,它上面披盖着茂盛的长林丰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这一州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赶上其他各州。这一州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它的进贡道路是由船运经济⽔、漯⽔,直达⻩河。 地跨东边的海,直至西边的泰山,这一地域是青州。已经给居住在东北的堣夷族划定疆界,使获安居;又疏通潍⽔、淄⽔,使这一地区也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是⽩坟,海滨则是咸卤盐场。田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则为第四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的砺石,并有泰山山⾕里出的丝、⿇、铅、松、似⽟之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山桑蚕丝。它的进贡道路是由汶⽔船运直达济⽔。(再由济⼊河。) 东边沿海,北边至泰山,南边至淮⽔之间的地域是徐州。淮⽔和沂⽔都已经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种,大野泽也已汇积成湖,东原地区的⽔潦已去,地已平复。这一州的土壤是⾚埴坟,它上面的草木繁茂丛生。田地列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五⾊土,羽山⾕中所出的五⾊雉羽,峄山之 ![]() 北起淮河,东南到海之地是扬州。彭蠡之域已汇集众⽔成湖,作为每年雁阵南飞息冬之地。彭蠡以东诸江⽔已⼊于海,太湖⽔域也就定安了。于是遍地长満丛生的竹林,到处尽见美盛的芳草、葱翠的乔木。这一州的土壤是涂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赋税则为第七等,有时杂出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三种成⾊的铜,以及瑶琨美⽟、竹材、象牙、异兽之⾰、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岛夷族所献的一种称为“卉服”的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绚丽的贝锦,和妥加包装进贡的橘子、柚子。 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淮河、泗⽔。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这个地区有长江、汉⽔注⼊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涔⽔业已疏导,云泽、梦泽也治理好了。这里的土质 ![]() ![]() 荆州和⻩河之间是豫州:伊⽔、洛⽔、瀍⽔、涧⽔都已疏通注⼊⻩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地则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属中上,即第四等,赋税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进贡漆、丝、细葛布、⿇,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按命令进贡治⽟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路,经洛⽔进⼊⻩河。 华山南麓到黑⽔之间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沱⽔、涔⽔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在和夷地区治⽔也取得了成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的,田地属下上,即第七等,赋税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时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贡品有美⽟、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织⽪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运出,再从潜⽔船运,进⼊沔(miǎn,免)⽔,然后走一段山路进⼊渭⽔,最后横渡⻩河到达京城。 黑⽔与⻩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经治理已向西流去,泾⽔汇⼊了渭⽔。漆⽔、沮⽔跟着也汇⼊渭⽔,还有沣⽔同样汇⼊渭⽔。荆山、岐山的道路业已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原和低⾕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为顺服。这里的土质⾊⻩而且松软肥沃,田地属上上,即第一等,赋税居中下,即第六等。贡品是美⽟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路,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会集到渭⽔湾里。织⽪族居住在昆仑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海中与⽔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內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疏导至合黎,使弱⽔的下游注⼊流沙(沙漠)。疏导了黑⽔,经过三危山,流⼊南海(青海)。疏导⻩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 ![]()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火、土、⾕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 ![]()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內要 ![]() ![]() ![]() ![]() ![]() ![]()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的黑⾊圭⽟,向天下宣告治⽔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定安。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治理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明,臣下团结。”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做起。”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呵!都象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huān, ![]() ![]() ![]() ![]()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办事。”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禹说:“洪⽔滔天,浩浩 ![]() ![]() 禹说:“啊,帝!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服上的图象,按照⽇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 ![]() 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只喜 ![]() ![]() ![]() ![]() 皋陶此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习禹的榜样。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发扬。 这时,夔担任乐师,谱定乐曲,祖先亡灵降临欣赏,各诸侯国君相互礼让,鸟兽在宮殿周围飞翔、起舞,《箫韶》奏完九通,凤凰被召来了。群兽都舞起来,百官忠诚合谐。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又唱道:“股肱大臣喜尽忠啊,天子治国要有功啊,百官事业也兴盛啊!”皋陶跪拜,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然后⾼声说道:“您可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又唱道:“天子 ![]()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 ![]()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 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把天下传给益。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说:”喂!六军将领们,我向你们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战车左边的 ![]() ![]()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了家国,他的五个弟在洛⽔北岸等待他没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子的甲乙都搞 ![]() 中康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帝相继位。帝相逝世,儿子帝少康继位。帝少康逝世,儿子帝予继位。帝予逝世,儿子帝槐继位。帝槐逝世,儿子帝芒继位。帝芒逝世,儿子帝怈继位。帝怈逝世,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声炯)继位。帝扃逝世,儿子帝廑(jǐn,谨)继位。帝谨逝世,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帝,这就是帝孔甲。帝孔甲继位后, ![]() ![]() ![]() 孔甲逝世后,儿子帝皋继位。帝皋逝世后,儿子帝发继位。帝发逝世,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帝桀在位时,因为自从孔甲在位以来,诸侯就有很多相继叛离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伤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桀召来汤,把他囚噤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汤修行德业,诸侯都来归附,汤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鸣条,最后被后放逐而死。桀对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索 ![]()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据说孔子曾校正夏朝的历法,学者们有许多传习《夏小正》的。从虞舜、夏禹时开代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已完备。有人说禹在长江南会聚诸侯,因为是在考核诸侯功绩时死的,就葬在那里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为会稽山。会稽就是会计(会合考核)的意思。 注释 敏给:敏捷。 克勤:能勤劳。 亹亹:勤勉不倦貌。 穆穆:端庄恭敬。 焦思:焦苦思虑。 ⽩壤:⽩⾊的柔土。 织文: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 维错:复杂众多。 羽畎:羽山之⾕。 箘簬:美竹,箭竹。 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敦物:丰富的物产。 嶓冢:山名。 逆河:指⻩河⼊海处的一段河流。 三壤: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 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 威侮:凌 ![]() 湎 ![]() ![]() ![]() ![]() ![]() 武伤:以武力伤害。 计功:计算功绩。 解析 《夏本纪》 ![]() 相传尧、舜时洪⽔滥泛,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困扰华中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业并昅取⽗亲鲧(gǔn,滚)治⽔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国全范围內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定安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司马迁还揷进了皋陶(yáo,姚)论“九德”以及舜和皋陶关于元首和股肱(gōng,工)的歌词,这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用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 ![]() ![]()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民人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民人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实真,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的业绩却早已在华中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wWW.iGmXs.cOm |
上一章 史记 下一章 ( → )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走下神坛的毛走下圣坛的周红墙内外贺龙生与死共和国秘使龙困与微行狼毒花明朝那些事儿 |
司马迁的免费历史小说《史记》由网友提供上传免费章节,闺蜜小说网只提供史记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史记的免费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免费小说网。 |